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5页)
一是教育观念亟待更新。我们的办学思想尚不够端正,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应试教育的倾向仍十分明显,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分数而轻素质,重时间而轻方法,重课堂而轻活动,重贯输而轻引领,重智商而轻情商。不少教师至今仍未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满堂灌,题海战,大量无针对性的训练"狂轰滥炸"。"过度教学"、"过分教学"、"低效教学"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导致我们的教学效益低下,学生人格得不到健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提升,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
二是办学行为亟待规范。德育工作被片面化为学生管理,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管理工作又被简单粗暴所充斥,高压、强逼导致学生严重的逆反。教学方式上"时间+汗水"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疲于奔命,厌学情绪油然而生。课外活动形同虚设,甚至连最起码的早操、课间操也被取消。学校卫生工作被空洞化为周而复始的卫生清扫,走进了"边清扫边污染"的恶性循环。综合实践活动满足于应付信息上传,以虚假信息糊弄主管部门,试想我们学校行为的弄虚作假又如何能让我们的诚信教育产生说服力?
三是管理工作亟待改善。我们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事务主义,缺乏学校管理的严密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规章制度要么极尽苛刻之能事,根本无法操作,要么简单粗糙,只是原则性地要求而无实质性约束力,特别是有章不依,执纪不严,违章不咎的情况屡见不鲜,使学校管理形同虚设。缺乏学校文化的熏陶和学校精神的引领,"人治"成为管理的基本形式,而少数的管理者又不善于正确集权与合理分权,不能做到知人善任,不善于发挥管理团队的整体合力,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势必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教学管理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方式上重目标管理而轻过程管理,内容上重视数量考核而轻质量评价,评价的环节上重视定量测算而轻视定性评价,评价人员组成上主要依靠行政人员而少有专业人员。这样导致教学管理不全面、不客观、不专业、不科学,使教学管理的引导、激励、约束功能大大降低,没有产生应有的效能。
四是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职业倦怠心理比较普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进取的精神和开拓的锐气;二是专业功底、理论素养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少教师本来就是"半道出家",先天不足,又疏于学习,不爱钻研,其专业功底、理论素养、学识水平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说句不好听的话:字不象字,话不象话,组织教学更是黔驴技穷,这样的老师以其睧睧,何以使人昭昭?三是教学理念落后,注重接受学习而忽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教师为中心,走上讲台,一讲到底,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不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课堂沉闷,效益不高;四是作风不实,作业批改是应付差事,试卷评讲是简单对答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检查,责任帮教不落实,习惯当"甩手掌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重点、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地把握教育规律,始终紧扣教育改革的主题,不断推进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全方位打造**教育质量品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高中工作总的思路是"文化引领,管理跟进,激发活力,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二、调整思路,提升层次
如今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三流的管理靠"人治"。校长办学,实施学校管理,一是要打造公信力进行牵引,二是要打造人格魅力进行吸引,三是要打造学校文化进行引领。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融洽的氛围,熏陶浸染着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引力,凝聚着人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滋润着师生健康成长,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师生走向成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改进学校管理思路,提升学校管理层次的不二选择。
1.打造精神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灵魂,是精神。打造学校精神文化就需要校长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合理地整合学校精神,科学地把握发展目标,深刻地总结学校历史,准确地定位学校特色,从而鲜明地确立办学理念。与此同时,还要提出校训,设计校徽,创作校歌,制作校旗,发行校刊,编写校史,用这些载体来盛载、传承、弘扬和昭示学校文化。此外,还要进行深入的阐述和诠释,让全校师生员工理解、接受并践行之。不管人事如何更替,时局如何变迁,都一以贯之地传承下去,不断地进行提升、丰富和完善。以此来积淀,以此来营造,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使学校文化成为深入骨髓的浸润,触动灵魂的体悟。
2.建设环境文化。学校建设的布局、建筑的设计、环境的布置都要渗透一种文化,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要让每一个角落传递文化信息。要让校园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浸润着教育理念,都弘扬着学校精神,要让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要让学校充满蓬勃的生机。
3.营造活动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既是贯彻方针,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营造学校文化的需要。我们要用活动点燃激情,用活动启迪智慧,用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陶冶情操,用活动净化心灵。开展活动应注意五个问题:一是活动系列化,要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充分整合,形成多个活动系列,比如德育系列、教学系列、社团系列、科普系列、体育与艺术系列等;二是活动主题化,每项活动必须突出一个主题,传承一种文化,弘扬一种精神;三是活动主体化,学校开展的每项活动都要以育人为本,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四是活动制度化,学校各项活动应进入教育教学计划,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都是科学设计好了的,不是某个领导,学校某个部门心血来潮临时决定的,要把它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固定下来,使活动制度化;五是活动成果影像化,通过学校网站、校刊以及校园文化橱窗等平台,及时深度报道宣传活动进展和成果。这样做一方面充实了校园文化阵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另一方面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青春风采和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