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2023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3页)
二要坚决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坚持党政同责、党政齐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要求,紧扣"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个关键,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1万吨以上。要坚持藏粮于地保面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尽快细化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和粮田行动,扩大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推进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种粮面积只增不减。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继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挖掘粮食面积潜力。要注重藏粮于技保单产。加快高性能复式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引进、示范和应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及早谋划做好防灾减损物资、设备和技术准备,积极应对早春霜冻、夏秋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加快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防灾减灾体系。要持续抓好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工作,加快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最大限度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作用。要强化政策扶持增效益。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农机深松整地等项目,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全年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三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产业链链长制是完善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重点产业链打造为中心,紧盯"塬果川菜整县牛"全覆盖目标,统筹推进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制定好责任、任务、政策"三张清单",做好"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四篇文章,按照"六个一"推进机制,加强政策要素协同,全力以赴补链延链,凝心聚力建链强链,走好"园区化布局、全方位配套、链条式发展、体系化构建"的产业化发展路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牛产业要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肉牛)产业园为契机,按照"企业带动、农户扩繁、保种增量、延链提质"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抓两头、带中间"的路子,着眼打造XX红牛全产业链核心区,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等项目,新建千头以上养牛场3个,改造提升6个,打造南北二塬两条红牛养殖示范带,确保全年牛饲养量达到6万头。加快推进肉牛冻配改良,抓实饲草种植、收贮、利用三个关键环节,多方招引项目资金,扶持建办饲草加工、有机肥生产线3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与伊利集团洽谈对接,力争万头奶公牛和奶牛基地项目尽快落地。果产业要紧盯建设全国绿色苹果生产基地,按照"乔化护园抓提质、矮化增量扩规模、整县强果延链条"的思路,大力推进"护园强果"行动,坚持新建与管理双向发力,压紧靠实乡村两级属地责任、企业群众主体责任、林果部门指导责任,加大现代矮砧密植设施果园栽培,大力实施老果园改造提升。全面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坚持丰产园抓提质、新幼园抓管理、老果园抓改造,品质上高中低搭配,品种上早中晚熟组合,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引导果农增施有机肥,提高优果率,全县果产量达到25万吨。要积极扶持原红果品公司等链主企业,加快果品专业合作社万吨气调保鲜库建设和恒鑫、绿康源果品公司改造提升,加强与静宁德美地缘、陇原红对接,多方招引实施一批果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推动果产业全链开发。菜产业要按照"设施为主、露地扩量、川塬并举、有机单品"的思路,紧盯高端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瓜菜,积极推广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招商引资组建股份公司,推行公司经营、大户入驻、大棚托管等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建成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5处,日光温室200座,钢架大棚1000座,扶持川区瓜菜种植和塬区幼园果菜间作全覆盖,切实解决好龙头企业不强和种植品类分散、产品品质不高的问题。要大力发展净菜加工、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新业态,年内在红河、泾明新建果蔬保鲜库2处,全面建成红河脱水蔬菜生产线,有效提升蔬菜产业质量效益。要积极与XX等集团和销售网点合作对接,推动蔬菜营销抱团出省、开拓市场,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出好价钱。中医中药产业要紧紧围绕全市建设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医中药创新示范区目标,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扩大优质中药材种植规模,加快千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要切实加大孵化培育、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中药材饮片生产加工、中药复方制剂颗粒生产等链主企业,加快实施县中医院提标扩能、中药材交易市场等项目,全力推进中医中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四要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必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要打好规划编制攻坚战。按照"县级指导、乡镇牵头、村为主体、群众参与"的原则,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为统揽,结合县情实际,通盘考虑村庄发展定位、村域国土空间管控、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加快推进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划定村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确保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振兴有蓝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村庄规划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全局统筹部署、推进和考核,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协同责任和监督实施责任,确保规划行得通、能落地、可持续。要打好基础短板提标战。坚持"一体推进、均衡发力",按照"片区先行、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思路,以重点村为节点支撑,整合各类资金,合理布设项目,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晋档升级,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打造10-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2-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要健全完善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路长制",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统筹一体,加大供水管网维修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公共设施共管共享水平。要打好人居环境持久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三个革命""六项行动",加快实施6个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年内完成卫生厕所改造8000座。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注重农村生态保护,做足绿化、净化文章,持续推进乡村绿化亮化美化,示范建设一批省级清洁村庄,让乡村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需要强调的是,在乡村建设上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防止大拆大建,坚决杜绝"垒大户""造盆景",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