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2025年全县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2025年全县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两会精神,按照全市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干字当头、赶前抓早,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奋力实现经济工作"开门红",为全年目标任务筑牢根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发展形势,强化经济调度
(一)提振拼抢精神,锚定奋进目标。一是强化"拼"的意识。"拼"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以"拼"的姿态迎接挑战。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树立起"拼"的榜样,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热潮中。要勇于突破常规思维,敢于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同时,要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营造出人人争先、个个奋进的良好氛围,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提振"抢"的精神。"抢"意味着争分夺秒,意味着抢抓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和捕捉各种发展机遇。要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动向,提前谋划,主动对接,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中,要发扬"抢"的精神,以快制胜,抢先一步达成目标,为我县经济发展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树立"早"的观念。"早"是实现"开门红"的关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季度工作的重要性,把各项工作往前抓、往前推、往前赶。从现在开始,就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提前谋划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征用、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同时,要提前安排好各项经济指标的调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指标能够按时完成。
(二)抓实指标调度,精准补齐短板。一是深入分析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指标完成的关键因素。要建立健全指标分析制度,定期召开指标分析会议,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找出我县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位置和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指标调度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强化跟踪督导。跟踪督导是确保指标完成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建立健全跟踪督导机制,加强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督导。要明确督导责任,将督导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确保督导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督导力度,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于工作进展缓慢、指标完成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三是精准补齐短板。针对指标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和短板,我们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精准补齐短板。要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扶持和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各项指标的完成。同时,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强化部门协作。经济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配合。我们要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共同推动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发挥乡镇作用。乡镇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实现"开门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积极配合县直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引导社会参与。实现"开门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我县的发展优势和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我县投资兴业。要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为我县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二、抢抓政策机遇,用好政策红利
(一)密切关注政策,及时承接落实。一是跟踪政策动态。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家和省级层面推出的新措施、新办法,及时掌握政策动态。要建立健全政策跟踪机制,安排专人负责政策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政策的出台背景和实施要求,为政策的承接落实做好准备。同时,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和解读,确保能够准确把握政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二是制定承接方案。在掌握政策动态的基础上,我们要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承接方案。要明确政策承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将政策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工作中。要建立政策承接工作台账,对政策承接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确保政策能够按时、按质、按量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承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承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快政策落地。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我们要加快政策的落地实施,确保政策能够尽快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简化政策实施流程,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要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要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了解和受益于政策。
(二)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政策研究。一是紧盯"两重""两新"政策。"两重"即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两新"即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这些领域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领域,加强政策研究和对接。要结合我县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筛选出一批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关注专项债券政策。专项债券是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密切关注专项债券优化扩围等政策,积极谋划和申报专项债券项目。要加强对专项债券项目的储备和管理,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成熟度。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专项债券额度。同时,要加强对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三是研究产业扶持政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们要加强对产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要结合我县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加强对产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同时,要加强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和调整,确保政策能够真正促进产业发展。
(三)完善配套措施,放大政策效应。一是制定配套政策。为了确保上级政策能够在我县落地生根,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要围绕政策的实施,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保障措施,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要加强对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审核,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对配套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了解和受益于政策。二是加强政策解读。政策解读是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效果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企业和群众宣传解读政策。要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培训活动,提高各级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建立政策咨询服务平台,及时解答企业和群众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政策解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解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强化政策协同。政策协同是放大政策效应的关键。我们要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要统筹协调好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确保各项政策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协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放大政策效应。
三、坚持项目为王,夯实发展根基
(一)强化项目谋划,充实项目储备。一是紧扣政策导向谋划。项目谋划要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取向、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要求。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文件,准确把握政策的重点和方向。要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筛选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同时,要加强对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立足发展实际谋划。项目谋划要立足我县的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要围绕我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谋划一批产业链延伸、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项目。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谋划一批满足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突出重点领域谋划。要突出标志性、引领性、牵引性项目的谋划,这些项目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加强对项目的策划和包装,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服务,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二)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一是完善推进机制。要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要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建设有人抓、有人管。要建立项目推进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建立项目建设进度台账,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跟踪记录,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二是强化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要加强土地保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要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要加强人才保障,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项目建设和管理人才。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服务保障,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提高建设质量。项目建设质量关系到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质量。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符合要求。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进行。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效。一是规范项目审批。项目审批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规范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要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要加强对项目审批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审批依法依规进行。要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实行优先审批、快速审批。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审批的服务保障,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二是加强项目监管。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计划有序推进。要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审计监督,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三是注重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检验项目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注重项目评估工作。要建立健全项目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要加强对项目评估结果的应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建设提供参考。要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项目建设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同时,要加强对项目评估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经济活力
(一)培育产业生态,推动工业升级。一是壮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我们要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要加强对主导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明确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要加大对主导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要加强对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建设,完善产业生态。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们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和布局,制定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和项目。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三是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和探索,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与工业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要加强对产业融合的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和项目。要加强对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产业融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企业和社会对产业融合的认识和参与度。
(二)深化助企服务,稳定企业发展。一是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万人助万企"活动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扎实开展这项活动。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要建立问题台账,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类,明确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要加强对活动的监督检查,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二是加强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的要素保障。要加强土地保障,优先保障企业的用地需求。要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为企业争取金融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加强人才保障,为企业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要加强能源保障,确保企业的生产用能需求。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物流保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三是帮助企业拓市场。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和推介活动,为企业搭建展示产品和拓展市场的平台。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要加强对企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对外贸易支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