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人民医院传达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第2/2页)
(四)促进医社联动,拓展服务领域
医社联动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促进医社联动,拓展医疗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一是与社区合作,开展基层医疗服务。社区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展基层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健康服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员工的健康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我们要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根据不同行业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职业健康防护方案。为企业员工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治疗。举办职业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协助企业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场所的健康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保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也能提升医院在职业健康领域的影响力,拓展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深度。三是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公益医疗。社会组织在公益事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要积极与各类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公益医疗项目。与慈善基金会合作,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为贫困患者、特殊疾病患者提供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联合公益组织开展义诊活动,深入偏远地区、贫困山区,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与志愿者协会合作,组织医疗志愿者参与医院的导诊、陪伴患者等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通过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受益,践行医院的社会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加强内部协同,提升管理效能
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是医院高效运行的关键。我们要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内部协同,提升管理效能。一是优化管理流程,促进部门协作。梳理医院现有的管理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优化和再造。建立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和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医疗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二是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决策科学性。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院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患者就诊数据,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院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控,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医院的稳定发展。三是强化团队建设,激发员工积极性。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通过强化团队建设,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医疗团队,为医院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筑牢发展基石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培养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要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三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一)拓宽渠道,精准引进人才。一是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计划。结合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制定详细的人才引进计划。明确引进人才的学科领域、专业方向、学历层次和工作经验要求等,确保人才引进工作有的放矢。重点引进急需的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填补医院学科发展的空白和短板。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医学人才招聘会、网络招聘平台、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医院的发展优势和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关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人才输送机制,直接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优秀毕业生和科研人才。同时,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模式,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兼职、顾问等形式为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三是优化人才引进服务。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生活方面,提供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帮助;在工作方面,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发展平台,配备科研助手和实验设备,支持他们开展科研项目和新技术、新项目研究。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服务,提高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确保引进人才能够留得住、干得好。
(二)完善体系,全面培养人才。一是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医务人员的不同层次和专业特点,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掌握基本的医疗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于中青年业务骨干,提供国内外进修学习的机会,参加高级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课程,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对于学科带头人,鼓励他们开展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工作,提供科研经费和团队支持,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定期组织院内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和指导。支持医务人员参加远程医学教育、在线学习课程等,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和管理,确保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培养外,我们还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开展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全面培养人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三)健全机制,有效激励人才。一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工作业绩、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科研成果等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制定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对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设立科研成果奖、新技术新项目奖、优秀服务奖等,对获奖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在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宽容失败,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吸引更多人才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实际行动。让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为推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