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梳理中共党史简表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1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8分钟

2024年梳理中共党史简表

时间

地点

事件

事件经过

备注

1911年

10月

全国

辛亥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民族阶级矛盾激化。1907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等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1912年2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统治遂告结束。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迫解职,让位于袁世凯,政权遂为北洋军阀所窃据,辛亥革命就此失败。本质上,辛亥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同时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但又拒不归还已商办的修路股金。因此招致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1912年

1月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又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南京临时政府"。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

2月

北京

清帝退位

1月22日,孙中山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自己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袁世凯来当大总统。袁世凯便指使北洋军段祺瑞等,联名发出通电,"立即采取共和政体",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挥泪对宫娥",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宣布皇帝退位。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清王朝被推翻了,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

1912年

3月

南京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由当时位于南京的中华民国参议院所制定的具有宪法性的文件。1912年3月8日由中华民国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912年

3月

北京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署举行就职临时大总统宣誓仪式。

1912年

8月

全国

宋教仁组成

国民党

1912年8月25日,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小党组成国民党。表面上推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八人为理事。党务实由宋教仁主持。主张实行政克政治,成立责任内阁,借以制约袁世凯的独裁。提出"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实行种族同化,注意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等政纲。1913年在国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

"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强行解散。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成中华革命党,部分支部仍沿用国民党名称。1919年10月统一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1915年

9月

上海

《青年杂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2月

全国

袁世凯复辟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1915年5月9日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遂即着手帝制复辟活动。袁世凯卖国称帝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全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并组成"护国军"进行讨袁战争。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分化,袁世凯手下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对帝制都抱消极态度,冯国璋甚至暗中和护国军联络。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也只存在83天。

1917年

7月

全国

溥仪复辟

7月1日,张勋等拥12岁的溥仪登基,并把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恢复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复辟消息传出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全国各地坚决反对复辟,要求讨伐张勋。握有军事实力的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组成"讨逆军",誓师讨伐张勋。"讨逆军"很快攻入北京,张勋的军队一触即溃。7月12日,张勋仓皇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段祺瑞于7月14日到北京,重掌政府大权。

复辟活动由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政局动荡不已。张勋乘机联络前清遗臣及保皇党人康有为等,积极准备复辟。复辟活动仅仅持续12天就被迫结束。

1917年

11月

俄国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1917年11月7日晚21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它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俄国伟大十月革命的序幕。

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歌颂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1919年

5月

北京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谈判失败,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当时在上海的孙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

1、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准备了大批干部队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的相结合。

2、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理论思想。

1920年

8月

上海

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

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的杂志编辑部成立党的早期组织,当时发起人一共有8个,大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

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诞生。

1921年

7月

上海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晚"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各地代表12人出席会议,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代表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由于受反动活动干扰,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公历7月1日定位建党纪念日。

1922年

7月

上海

中共"二大"

7月16日,"二大"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是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3年

6月

广州

中共"三大"

6月12日"三大"召开,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924年

5月

广州

建立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

1925年

1月

上海

中共"四大"

1月11日"四大"召开,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1925年

5月

上海

五卅运动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集体抗议日本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五卅运动以后,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1924-1927)高潮。

1925年

7月

广州

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国民党在1912年建立的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被袁世凯盗取后,因为袁的势力在北京,北洋政府并没搬到南京,而是定都北京,进入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后在宋教仁改组下发展壮大,孙袁反目,虽然国民党有各地护法军,但几乎全部失败,控制的地盘只有南方两广,别的地方都是大军阀。而合法政府是南京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把持。国民党不满现状坚持继续革命,在较为发达并且没有各方军阀势力的广州先后建立了黄埔军校和军政府,即广州国民政府。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汪精卫任主席,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公农的三大政策。所以当时出现两个国民政府,一个是南京临时政府,受北洋军阀统治;一个是广州国民政府,真正革命的国民政府,在广州实施护法运动,开始北伐战争。北伐到长江流域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12月20日,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1、护法运动: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是指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广州国民政府在1925年-1928年之间,与北京北洋政府相互对峙。1928年北伐统一之后成为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至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止。

1926年

3月

广州

中山舰事件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了国民党的领导人,继续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继续国共合作,准备北伐。1925年11月国民党"右翼"反对容共。苏联顾问季山嘉和蒋关系不睦,竭力拉拢汪精卫反蒋。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校长掌握军权,既想得到苏联的援助,又不愿看到共产党坐大,暂时表示支持汪精卫。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

当时蒋介石打击共产党和工农力量,立场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成为"新右派"

1926年-1927年

全国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领导下的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国共关系决裂。这时,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最终致使大革命失败。

1、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大革命运动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9月1日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发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年

4月

上海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升起了信号,早已做好准备的流氓打手,冒充工人,从租界内分头冲出,向吴淞、浦东等14处工人纠察队袭击。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双方正在激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孙传芳旧部)开来,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300多名纠察队员伤亡。上海工人和各界群众举行总罢工和示威游行,抗议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等反动派的血腥暴行。

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国民革命被迫中途夭折,成为国共十年内战的开端。

1927年

4月

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8日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国民政府。各政府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尤其是武汉和南京的矛盾。

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1927年

4月

武汉

中共"五大"

4月27日"五大"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1927年

7月

武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召"分共"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裁制共产党人违反国民党主义政策的行动。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国民革命也遭到失败。

政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宁",武汉"汉")。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后仍称南京国民政府,从此进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代。

1927年-1937年

全国

十年内战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因此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国共进入对峙十年时期,双方由原先的合作转变成对抗。1927年南昌起义,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到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关系再度缓和,逐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十年国共内战时北伐战争的延续,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的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统治,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