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四融四提为红色基地“扩编升级”
湖北十堰:四融四提为红色基地"扩编升级"
今年以来,湖北省十堰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等重要讲话精神,融合辖区的区域资源、红色传承、机制平台和品牌特色,升级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加快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用心用力抓好党员学习教育。
融合区域资源,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承载力"。十堰市高标准谋划,将建管用好党员教育基地工作纳入《2020年十堰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对辖区红色教育阵地改造提升,打造一流教学基地,增强教培承载能力。整合现有的红色资源,不断加强对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力度,聘请专业团队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创新挖掘梳理、修缮保护、资金投入、宣传推广措施。管好用好丹江口市吕家河村红色文化、郧西县坎子山村魏登殿扶贫精神、郧阳区樱桃沟村清农学堂、张湾区西沟乡革命传统教育等4个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以地理相近、内涵相通等为原则,串点成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拼搏奋进。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好做法,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政治生活馆,积极探索建在社区、楼道里"微型红色展览馆"。同时把红色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定期跟进,督导各教学点基地快速落实,确保培训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截止目前,全市新建党员政治生活馆1处,初心广场1处。
融合红色传承,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十堰市市重点将党员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融合,围绕红色资源开发,系统研究十堰革命史、革命旧址、遗迹等,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用活红色资源,利用现场教学情境体验、直观生动的鲜明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带入感"功效,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变成鲜活的教材,在"情景再现"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党性教育,使学员产生深印象、引起强烈共鸣,唤醒党员的党性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先进人物事迹陈列馆中感受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奋斗足迹,以史鉴人、以情动人;注重利用小故事以情动人,利用专题片、情景片、体验馆等丰富视听感受,讲好十堰"红色故事",让学员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铭记一辈子。利用凤凰山烈士陵园、雷天明烈士纪念馆、刘松林红色收藏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党史宣传阵地,在清明节、"七一"、国庆节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到红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寻访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通过聆听贺龙、邓中夏、雷天明等英雄事迹,唤起党员们的入党初心。
融合机制平台,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十堰市制定菜单式教学机制,分类制定革命传统、廉政教育、特色文化等教学模块,根据参训对象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培训方案,采取"点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的模式。针对不同的教育主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规划教学路线,在培训内容设计上下功夫。打造精品课程。根据学习主体、培训时间等方面,分类制定方案,科学制定红色培训课程内容,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通过"探寻一段红色记忆、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学唱一首廉政民歌、重走一段红军长征路、品尝一顿忆苦思甜饭、聆听一段红色故事、参与一次拓展训练"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受到触动、达到受教育的效果。建立评估机制。完善学员管理、讲解管理、专题试讲等制度,主动征集听取培训对象反馈意见,及时改进问题不足,对储备专题进行动态调整,教育培训质量上了新的台阶,不断增强党员学习教育的吸引力,竭力打造十堰市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精神高地。
融合品牌特色,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十堰市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做好历史遗迹、英烈事迹的收集、整理和保护,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迹、革命英烈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提炼基地的特色主题和时代内涵,建设功能完备、特色鲜明、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基地。同时以红色教育培训品牌为契机,探索形成"红色培训促脱贫"新模式,通过脱贫典型以身说法、群众自编自演节目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使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激发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十堰市官山镇吕家河被誉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红色教育基地按照发展红色旅游促脱贫的发展思路,升级基地功能集党性教育、拓展训练、实践体验、会议接待、旅游发展等于一体,走出一条民歌表演创收和廉政食堂、农副产品等配套产业增收的路子,增加就业岗位30余个,自2019年5月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团队(含旅行社)232批次,9442人次,最高日接待320人次,带动农家乐20余家,仅农家乐产业收入就达到35万元,带动了50余人脱贫致富,有力助推了全域产业转型发展。
上一篇:党建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