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党建文稿汇编-43篇(第8/1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18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0分钟

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赣州市在选人用人时严把政治素质关,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反向测评、家访考察,全方位扫描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中突出考察其政治表现,决不让政治上的"糊涂人"混进队伍。同时,强化党员日常行为检视,实行"积分预警"管理,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党员综合"党性体检",对表现不合格的党员依规处理。

二、聚焦固本强基,分领域成体系推进提升党建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赣州市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江西省委要求,坚持分领域、成体系推进,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

抓基础业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每年有针对性谋划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比如,针对机关党建"灯下黑"、国有企业和学校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推动出台机关、国有企业、学校领域党建12条措施,每半年听取一次市直各党(工)委党建工作汇报,约谈抓党建不力的党组(党委)书记。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责任不明晰、业主内生动力不足、党务干部时间精力难保障等问题,出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10条措施,分层级分主体明确工作责任,引导推动业主支持党建工作,开展社会化选聘专职党建指导员试点。

抓整体提升。坚持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每年列出重点任务,每一项都明确"要实现什么目标、要达到什么效果、落实的责任主体";全领域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每个方面都列出上级规定要求、推进落地措施,既让基层干部简单易学,又让任务清晰明了、规范落地。

抓全面过硬。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各项建设纳入其中,提出实施"党建质量过硬行动"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推进。在江西省举办的两届党务技能大赛中,赣州市获奖数和获奖质量均列设区市第一名;全市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果连续数年位居全省前列。

三、突出压力传导,推动基层党建责任链条再拧紧再压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赣州市下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多、工作落实落细难度系数大。市委探索完善考核机制、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落细。

全面明晰主体责任。让党建责任看得见、摸得着,是促进党组织书记积极履职的一个重要方法。赣州市分领域制定责任清单,对党组(党委)、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以及党组(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不同责任主体职责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让党组织书记等各责任主体清楚抓什么、怎么抓。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要求县委书记带头履职,每年对两新组织党建调研评估、专题研究,全面落实相关经费、人员等工作保障;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每个季度到联系点调研调度党建工作;市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社会组织党委每半年督促检查,分别向市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汇报工作。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的党组(党委)负责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每个行业每年至少新培育一个先进党组织并总结推广经验,等等。

细化量化书记履职考评。在推进党建工作中,"一把手"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赣州市委突出压实党委(党组)书记责任,建立"平时考核+述职评议+专项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项目化、数字化,每年对重点项目落实情况量化成数字指标,形成工作排名,供参加述职评议的人员参考使用;把书记履职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大块,过程考核评价主要看党委(党组)书记抓"规定动作"落实情况,效果评价实行常规工作与阶段性专项工作相结合,每一项都形成评分细则,全部量化成分值,做到"每一分都有凭有据",防止凭印象给分;明确考核综合考评等次"好"的比例不超过50%,对未评到"好"等次的,其个人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各级党委(党组)都要严格落实,倒逼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好主责主业。

抓实日常跟踪督促。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度研究党建工作、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委全会每半年听取一次工作情况汇报;坚持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有关汇报,协调解决工作难题。市本级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下沉调研或暗访调研,将调研情况录制成视频供各县(市、区)、市直各党(工)委负责同志观看警醒,并把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县(市、区)党委、市直部门党组(党委),要求抓好整改。

四、深化同频共振,推动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互促

抓好党建工作,就要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让党组织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红色引擎"。赣州市打破以往基层"就党建抓党建"的闭环现象,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大幅提升党建工作在班子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切实用抓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

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赣州市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务,把优秀干部汇集到乡村一线,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尽锐出战,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相对稳定,选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到乡镇任职,向重点村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面实现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所有村(社区)"两委"班子都至少有一名35岁以下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员。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2021年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村均34.57万元。

坚持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赣州市委大力推进"党建+社会治理"工程,推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整合综治中心、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等资源阵地,打造"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实践"平安建设综合体。以村(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楼院为单元划分社会治理网格,整合社区各类网格为"一张网",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每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实施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党员副职联系社区制度,推动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

坚持抓党建引领重大项目建设。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一线同步跟进设置党组织,划分党员责任区,让党旗在重大项目一线高高飘扬。这几年,赣州市抓党建促发展取得实效,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GDP总量从2019年的3466亿元增至2021年的4169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上升到2021年的第65位,连续9年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奖,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

大力选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陈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大力选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需要组织部门在精准识别、科学选用、激励保障上下功夫,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脱颖而出、有为有位,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一、立好鲜明标尺,确保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识别出来

以人民为中心、按实绩用干部、凭公认作取舍,是新时代选拔任用干部的内在要求。实际工作中,怎么认定实绩、把握公认,需要用立体多维、鲜明具体的标尺来衡量、来识别。

用政治标尺来衡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看一个干部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看政治立场,看干部是否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清醒坚定,是否在坚持人民立场上旗帜鲜明,是否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牢记在心;二看为民情怀,看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是否自觉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是否始终坚持眼睛向下、像焦裕禄同志一样有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是否一心一意、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三看责任担当,看干部在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任务、重大斗争、重大风险挑战面前,是否敢于挺膺负责、迎难而上,是否有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勇毅定力。河南在政治素质考察中,探索开展专项测评,细化正负面清单,对每一名干部的政治表现进行分析研判,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一票否决。

用实绩标尺来检验。评价一个干部干事创业的效果,不仅要看他干了什么事,更要看他干成了什么事,创造的业绩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正确处理好台上与台下、当前与长远、一时与一贯的关系,既看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又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既看当下的成果成效,又看过往的基础差异;既看推动改革发展的力度,又看服务群众的温度;既看以点带面的典型引领,又看整体推进的质量成效,真正把干部的成绩单、贡献度看清看透看准。河南坚持以结果论英雄、从过程找经验、用实绩来检验,为干部建立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实绩档案,形成了实绩好"戴帽子"、实绩差"照镜子"、出问题"打板子"的鲜明导向。

用群众标尺来评判。评价一个干部,不仅要听取其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意见,更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看干部的政声民声、乡语口碑,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持续提升。河南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开展第三方民意测评,注重通过基层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衡量班子和干部政绩;在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上,压实市县乡党委责任,创新开展村(社区)"五星"党支部创建,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平安法治、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等纳入创建内容,干得好不好交给群众来评判,激励引导各级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二、优化方法路径,确保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用起来

识别干部的标尺有了,接下来的关键是在日常了解、考核考察中用好这把标尺,完善因事选人、以事识人、知人善任的干部选用机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找出来、用到位。

在日常了解上用真劲。检验干部不能仅看一时劲头、一两件事、几句口号来评判,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从近距离接触中直接了解干部的思想作风,通过谈心谈话、列席民主生活会、跟班学习等方式,面对面观察了解干部的见识见解、为民情怀和能力素养;注重从调研走访中了解干部的群众口碑,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工作调研、实地访察,经常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了解干部的活思想、真情况和群众认可度;注重从平时工作中了解干部一贯表现,通过具体人具体事,掌握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和履职尽责情况,确保工作干得好、群众评价高的干部及时进入组织视野。河南省委组织部建立部务会成员联系省辖市、省直部门制度,围绕班子运行、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开展调研,重点掌握为民服务、务实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

在考准考实上下真功。突出多维考察,采取综合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干部考察等方式,探索开展差异化考核、"政声人去后"考察、场景化考察,综合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指标和重大工作推进情况等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个人所发挥作用进行权重分析,得出干部现实表现。重视群众参与,在县乡层面注重与基层群众直接联系,注意听取推荐范围之外的群众意见,增加民意比重;在省市层面注意听取"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全面了解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八小时内外的真实表现。加强综合研判,把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信访举报等情况相互印证,历史辩证全面地看待干部。河南探索建立干部实绩评价办法,以干部主导主干最满意的三件事为重点,从具体事中评价具体人,真正识别出一个干部的德能勤、才识胆。

在用当其位上见真章。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对认得准的优秀干部,坚持早发现、早储备、早使用,在他们精力最旺盛、干劲最充沛、年富力强的时候用到干事创业的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坚持事业发展需要与干部成长进步相统一,突出"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把最合适的干部放到党和人民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坚持因事选人,加强干部需求侧、供给侧分析研判,综合考量干部胜任度、岗位匹配度、班子耦合度,打破论资排辈、隐性台阶和部门壁垒,大胆使用有为民情怀、有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选配"一把手"、改革发展关键岗位和民生部门领导班子人选,坚持更高标准,使干部选用更加契合事业需要和群众期盼。河南结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日常调整,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发现一批宗旨意识强、工作业绩好、能带兵打仗的干将、闯将,予以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

三、注重培养激励,确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越干越好

细化识别标尺、优化选用路径是为了让好干部脱颖而出,而要让好干部安身、安心、安业,更需要做好激励关爱"后半篇文章",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精准培训提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很多领域都是理念、机制、手段的重塑,对干部的政绩观、专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凡事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政绩观教育,切实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引导干部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升专业能力,紧盯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高品质生活的痛点、高效能治理的堵点,开展"靶向培训",引导干部锻造干事创业宽肩膀、硬本领,做到脑中有思路、眼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河南围绕"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目标,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举办"中原大讲堂"系列专题讲座、高级专题研修班,推进"十大战略"进党校,实行干部专业培训学分制,有力促进了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

实践锻炼壮筋骨。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经历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实践锻炼,才能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全面型人才。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到基层一线扎实历练,建立完善干部到基层磨砺、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培养链条。有序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围绕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任职挂职,让他们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在重大斗争中历练成长。着眼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储备干部、蓄积力量,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墩苗育苗"计划,一次性拿出近千个岗位实施双向交流任职,坚持不系保险带、不贴标签、不搞路线图,让干部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大风大浪中赛马、大风大浪中选拔。

激励关爱促担当。对干部负责、为干部担当,是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支撑。政治上激励,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通报表扬,在职务提拔、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工作上支持,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特别是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化,稳妥推动被问责和受处分影响期满、符合有关条件的干部合理使用,帮助干部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制定为基层减负工作责任清单,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依规依纪依法严查诬告陷害行为,为900多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待遇上保障,落实好干部休假、体检、医疗等关爱措施,特别是对长期奋战在一线、踏实工作、勤恳为民的基层干部,在晋升职级、提高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心理上关怀,对承担任务重、承受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干部,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张弛有度、健康阳光地工作生活。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熊茂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工作中,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把进一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当前组织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确保我们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从实践看,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关键在"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及时有效地调整不胜任、不适宜干部,究其原因是推动"下"的思想观念还有束缚,干部考察不够科学精准,后续跟踪管理缺失等。对此,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取得更为实质性的进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仅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也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鲜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要坚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好用人导向的"方向盘",把用什么样干部、不用什么样干部的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出以公心推动干部能上能下,通过优进劣退、优奖劣罚,让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让不作为的干部挪位子、让乱作为的干部丢帽子,切实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消除干部思想误区。受官本位思想以及"只求过得去、无过便是功"等错误认识影响,一些干部认为只要不违纪违法,组织上不能拿自己怎么样,导致原本正常的干部升降进退遇到了阻力。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工作之中,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利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充分认识岗位不分大小、职位不分高低,都是责任,也是稀缺资源,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推进干部资源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从而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上"与"下"的问题,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不犯错误不退位的消极思想。

强化正面宣传引导。进一步增强能上能下政策解读的广度和深度,消除只有犯错误的干部才会下的误导,抛弃上荣下辱的错误观点,在社会层面形成无论上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让干部放得下面子、丢得下思想担子,减少或消除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干部能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科学合理设计,调整优化标尺

什么样的干部该下,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需要重点明确的问题。要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监督,使"下"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完善"下"的情形。目前,干部"下"的6种情形,分别是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应重点围绕从严规范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对照党中央新精神新要求,针对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具体问题入手,在细微之处用力,细化完善"下"的情形,让干部可对照、组织易判断、普遍能执行。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大,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关键时候经不住考验、敷衍塞责甚至临阵退缩等情况,明确纳入"下"的情形之中。

明确"下"的标准。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职务特点,进一步分类设定干部"下"的认定标准,让干部"下"之有据。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已经明确的干部"下"的定性情形,能定量的应尽量定量,不能定量的也应尽可能细化。对一些实在难以细化的情形,应明确负面清单,整理出一批典型案例,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的方法,确保干部"下"的情形更加直观具体,考核标准更加可衡量、易操作,避免抽象化、模糊化。

把住"下"的关口。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既不能让该下的干部继续待在位子上,也不能对有错误的干部一棍子打死。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处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与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关系,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给广大真正想干事的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三、强化考察核实,认定"下"的对象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必须拿出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结果,确保能上能下工作顺利进行,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

改进考察方式。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综合运用实绩考核、平时考核、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信访举报查核等手段,及时掌握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注重延伸考察触角,深入工作一线、项目现场,在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环保督察等重要专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重大突发事件中跟踪了解干部,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多找"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他身边的"知情人,全面了解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工作时间内外的真实表现,切实考准考实干部。

注重分析研判。至少每半年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会诊",重点围绕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考察和无任用调研了解掌握的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选人用人、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核实、教育帮助、组织提醒或者函询、诫勉。同时,设定一定时限的考察期,如考察期内干部仍没有改正、工作仍没有好转,则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

优化调整方式。注重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根据干部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调整。特别是对因为岗位适配性原因调整下来的干部,应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后续岗位,以体现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

四、加强后续管理,避免一下了之

组织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惩前是为了毖后,治病是为了救人。对于"下"的干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关怀、管理监督,最大程度地挽救干部,确保"下"的干部既受惩戒、又受鞭策、更受激励。

思想上多关心。"下"的干部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或者"破罐子破摔"等问题,应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谈话,由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对其进行帮扶教育,疏导思想情绪,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教训、提出改进意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振奋精神,正确对待岗位调整,以积极的心态开展工作、有所作为。对"下"的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应尽量给予妥善解决,使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也能感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管理上不放松。对"下"的干部逐人建档,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坚持同等要求、同样管理、同步考核,加强跟踪管理和考察。对能力不足的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把调整看成新的起点,坚定信心、重新起步。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提醒教育,对不服从组织安排或无理取闹的严肃批评处理。

工作上有奔头。定期对"下"的干部进行复检,将其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年度考核、影响期满考核等情况,作为重新安排其职务的重要依据。对符合重新任职要求的干部及时合理使用,对表现特别优秀、符合资格条件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给予他们重新施展拳脚的机会,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从而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五、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制度执行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贵在动真格、见真章,重在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强化领导责任。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重要内容,明确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人事)部门的具体工作责任、相关部门的配合责任,"一把手"一定要态度鲜明,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对落实政策不力及执行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做到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严惩戒倒逼严执行。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定期盘点制度,对执行情况、实际效果及时进行盘点,发现反馈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实施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委监委、巡视巡察、信访、法检、公安、审计等有关单位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完善措施,集聚合力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