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党建理论文章-44篇(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346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5分钟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国民生产总值到20世纪末翻两番,"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7年4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在80年代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自21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渐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大实际,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团结带领人民稳步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的时代特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明确的历史方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在于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有史以来的空前规模,必将重绘世界现代化的版图。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从国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式现代化使人们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努力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作为文明唯一连续不断的世界历史民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文明强调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我们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反对征服自然、破坏环境、消耗资源的发展模式,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与凭借战争崛起的现代化和以霸权主义推动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摆脱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现代化老路,倡导和平崛起、合作共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我们党科学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党明确将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立坚实的物质基础。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凝聚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深刻领悟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未来五年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人民民主作为应有之义,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内在要求,将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为战略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前进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与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所在。我们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形成了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发展观,使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使现代文明向更高形态跃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质的规定性。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确立了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深深熔铸于党的奋斗历程中,体现了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觉担当。在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向和实践要求,保持历史耐心,保持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定力。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的前提。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相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实践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汇聚起十四亿多人民的强大意志和磅礴伟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品格。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实际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呈现了人口素质显著提升、人民健康稳步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过程。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际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我们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将发展作为解决现代化问题的关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开辟发展新领域和新赛道,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格局取得重大进展。

"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是改变世界的根本方式,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的精神意志。超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险阻,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抵制保守主义、霸权主义等力量的干扰。我们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上团结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领悟我们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必须牢牢掌握的重大原则,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经验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回首新中国成立73年来历史,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在这一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探索。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但当时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力,等基本具备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后,再采取和平方式的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3年中国开始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本质就是走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参照苏联的经验,设想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时间,在大力推进和实现工业化的同时,生产关系也相应地、逐步地以和平方式向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但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却在1956年底就提前完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没有发生苏联当年出现的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情况,反而保障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建立起能够保障国家安全的现代国防工业和相对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都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一开始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这种纠正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开眼看世界感到落后的压力;二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压力;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四是整个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和国际形势的重新认识。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中国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逐渐成熟。中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国由此跳出了思想和理论教条,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经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占世界经济的总量也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2年的12%左右。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大、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一些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集中凸显出来,其中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居民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深刻改革,续写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奇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日益成熟、特征日渐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从横向来看,它是各领域全面进步的小康;从纵向来看,它意味着中国要具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能够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乘势而起,加快奔向现代化。这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中国不能只满足于经济的增长,而要转变发展方式,在领域转型升级,打造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核。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离不开改革。因此,中国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以往摸着石头过河不同,新时代的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转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现代化治理体系,必须紧紧依靠法治,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因此,中国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公正执法、严格司法、全民守法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现代化道路有了更坚实的法治保障。中国要实现艰巨繁重的现代化任务,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健全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根本扭转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取得并巩固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进。在经济领域,中国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政治领域,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文化领域,中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在社会领域,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平安中国、健康中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在生态领域,中国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外交领域,中国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

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至2035年,将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也正在破解目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很多方面引领着人类进步方向和潮流。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验

回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贯穿始终的基本特征。从这一特征出发总结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中国的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人民的意志主要通过执政党来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不留治理死角;另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不各行其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推动现代化的合力,也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生机活力。

第二,中国的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本质归根结底是让最广大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决定国家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增强决策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科学性,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国家的决策及其执行都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中国的现代化任重道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在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谋划上,既要行稳致远、统筹兼顾,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是要立足基本国情,在统筹"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发展来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建设。二是要把握好地域上和群体上的先后,允许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先富起来,进而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协调好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

第四,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要始终保持斗争精神和勇于创新。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东西还没有成熟就过时了,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改革没有完成时、创新是第一动力。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历史任务不断更新,要及时研判形势,辨明历史方位,争取历史主动,通过理论、制度、实践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创新,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一部分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注重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有利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开创未来。要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就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感悟其深远影响。

一、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内在地含括党的十九大以来5年的工作。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10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具体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是全方位、根本性、格局性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16个方面,科学概括、系统展示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全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时代1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二、伟大变革意义非凡

新时代10年,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件大事"和"里程碑意义"这两个维度进行深入理解和领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一,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成长为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其三,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对"三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走过百余年历程,在新时代10年的革命性锻造中,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团结统一、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余年历程,新时代10年书写了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改革开放走过40余年历程,新时代10年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世界社会主义走过500余年历程,新时代10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无比光明的美好前景。

三、规律性认识弥足珍贵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五个必由之路"规律性认识弥足珍贵,为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品质。我们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世人瞩目的新的奇迹。

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就一定能够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过去5年和新时代以来的10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进一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从主体上看,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进程上看,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可能齐头并进,在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需分阶段扎实推进。也就是说,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既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物质富足,也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精神富有。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些都为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要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又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一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二是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是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此外,还需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特别是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加强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国内看,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法治建设需积极回应新的要求,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法治环境。要在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各种市场壁垒,使各类资本机会平等、公平进入、有序竞争。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中国史学会会长:深刻领悟自我革命的内涵和本质要求

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和重要经验。要继续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持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需要深刻领悟自我革命的内涵和本质要求。

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源自实践、引领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表明,纠治"四风"和坚决反腐败,必须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才能打牢自我革命的根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不动摇。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还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必须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才能确保党长盛不衰、长治久安。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一、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本质属性上把握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人。正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只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环顾世界,真正能够做到自我革命的,唯有中国共产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答案。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正因为无私,才能本着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经常检视自身、常思己过,才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并向党内被这些集团、团体、阶层所裹挟的人开刀。

二、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上把握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

十年磨一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积累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经验。这主要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是为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加自觉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如何在新时代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必须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方向、科学内涵、实践要求、方法路径,为我们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基本要求。

打铁必须自身硬。怎样才算过得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所在。自我革命实际上就是自我锤炼、革命性重塑。只有过好自我革命这一关,才能不断以全面从严治党的优异成绩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对新时代发展具有根本性、决定性意义的时代课题。

三、从探索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得出的全新答案来把握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能否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是对每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演变的教训,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为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国共产党经过了长期探索。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面临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重大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必须使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等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考验摆在全党面前。邓小平同志看到了这一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告诫全党:"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坚定地表示:"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针对"七个有之"等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严的基调,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抓住"关键少数",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特别是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上那么多执政党,有几个敢像我们党这样大规模、大力度、坚持不懈反腐败?有些人吹捧西方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那一套,不相信我们党能够刀刃向内、自剜腐肉。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给了他们响亮有力的回答。"

四、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上把握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

我们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这一伟大社会革命,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要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中国共产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要看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也将长期存在。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千辛万苦斗争得到的成果就会毁于一旦。还要看到,在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在新时代,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们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不能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不能健忘失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反应迟钝,处理动作慢腾腾、软绵绵,最终人亡政息!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牢牢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是事关党的千秋伟业的重大问题,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与生死存亡,也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对于这一问题,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历经党的百余年奋斗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跳出历史周期率本质上要求我们党继续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牢牢把握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实践要求,以科学理论的思想伟力引领和激励伟大实践,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如何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要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这"四个相统一",不仅深化了自我革命的内涵,也为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实践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开展党的一切工作,解决党内一切问题,都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对党的领导的虚化、弱化和边缘化倾向,都会导致党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解决党内问题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敢于直面并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品格,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保障。危急关头的力挽狂澜,关键时刻的正本清源,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集中体现了解决党内问题对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关键作用。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重视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否则党的领导地位就可能会被弱化虚化、难以持久下去;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否则党的自身建设就可能会迷失正确方向、难以取得成效。只有坚持二者相结合,才能相互推动、相得益彰,才可以产生自我革命的叠加效应。

其次,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切实将坚持正确方向的定力与勇敢开拓创新的自觉高度统一起来,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守正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前提、根基和归宿。"正"者,大道也。"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守正就是要守住自己的根和魂,坚守本色、本真,不变质、不变色。勇于自我革命,首先要守正,要始终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做到永不动摇。创新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泉和路径。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创新就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大胆变革、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党各个方面的创新。勇于自我革命重在自我革新,要求我们党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难题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探索网络化智能化条件下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路数,切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办法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开辟美好未来。守正与创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其中,守正夯基础、承历史、重传承,创新把关键、谋未来、求发展;但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守正是创新的根本和基础,创新则是守正的保障和发展。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明确的方向;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不竭的活力源泉。在新征程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就要深刻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坚持守正和创新并举,切实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更好的坚守,在守正创新以及革故鼎新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而源源不断地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生机活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再次,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严管不是捆住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让权力、制度成为"建功立业"的指挥棒,切实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让党组织的厚爱更实在、更有温度。严管才能让党员干部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保持警醒,不犯错误;厚爱方能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使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完成历史使命砥砺前行,全心全意投入到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宏伟目标中,使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因此,健全党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制度的激励和约束,切实放开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真正捆住少数不作为、乱作为人的手脚,从而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最后,要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党的自我革命意味着党员干部主动接受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教育和洗礼,是同一切有害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错误思想倾向和行为导向开展的伟大斗争,是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自觉性、政治坚定性和思想先进性。这就决定了,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绝不能仅仅依靠党员干部的个人主动,而是必须依赖于组织推动与个人主动的有效联动、组织教育与个人学习的内外互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组织推动是根本保证,组织强则战斗力强,依靠强大组织推动,解决各类问题就能势如破竹;个人主动是基本前提,党员是组织的细胞、活动的主体,人人都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主动检视自我,提高政治免疫力,筑牢抵御"病菌"侵蚀的防线,我们党就能永远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组织推动、个人主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驱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向前。靠组织,也要靠自己,批评和自我批评双管齐下,党员干部的政治免疫力自然强而更强。因此,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责任主体,要做到守土有责,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以相应的制度和权力保证党的自我革命的推进与取得实效,坚决防止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现象。同时,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面对批评、接受批评,自觉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改正自身错误,时常扫去身上的"政治思想灰尘",让自我提升的革命进行到底,才能一身正气,从而保证党内的风清气正。

中央党校督学、教授及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两个大局"而提出的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是在国际视野中对"人类社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作出的历史性回答,是对当今世界国家关系以及国际交往准则的科学概括,其超越国家、超越民族、超越意识形态的意义,对于国际社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关系的思考、社会与国家结构关系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观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诉求,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实现世界共同发展的国际担当。"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观基础,从时代认知层面指明了和平与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性要求,从制度建构与运行逻辑层面规正了公平正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秩序法则,从目标层面指明了民主自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性要求,从整体上指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建立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价值维度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在和平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构建公平,在公平中维系正义,在正义中实现民主,在民主中收获自由,这不仅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的文明观的当代回应与延伸,更是立足于物质与精神维度,兼顾"人民幸福"与"人类解放",致力于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之路,这条路的前方注定是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推动世界历史走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要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前提下,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携手同行、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反思与超越升华

"普世价值"将资本主义宣扬为"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与"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构筑起"种族优越论"与"文化优越论"的乌托邦图景,将人类文明进向引入内含资本主义价值特性的"历史的终结"的"太虚幻境"之中。无论是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还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是"普世价值"不能代表"普世"而导致的集体性焦虑。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不仅在理论维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和合"思想,还在价值主体上呈现出包容、开放、平等、民主的理论品质,同时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价值愿景和异中求同、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价值原则,在深刻对比中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和平演变"的道义伪装,在价值选择与理论特质维度上呈现出在多元中追求价值公约数的共性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我们唯有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宽广博大的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在求同存异中促合作谋发展,方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共建实现"天下大同"的价值共识,更好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拾级而上的价值选择

价值存在是一种既不是实体存在也不是属性存在的本体论存在,是一种因人而异的存在方式。在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不同的价值目标与价值选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和攫取剩余价值为价值目标,共产主义则立足于"人"这一价值主体,在经由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以及文化解放所创造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下,力图消除私有制,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取代市民社会体系和国家,最终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

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而言,其实质性蕴意同"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等话语相关联,展现出的开放包容、共存共赢的价值图景,与"差别的普遍性"氛围下的全新价值体系相融通,体现出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是一种既客观存在又事实存在的统一体,更是一种在共产主义向度下能为人类文明带来新的发展希望的价值尺度。这一价值尺度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表现形式,以坚持国内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为核心概念,从文明指征上指明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拾级而上的价值选择,是能够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方向指引的科学价值观。

四、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大党气度

梁漱溟先生有言:"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究其根源,中华民族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仁义至上、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情怀,构建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理论框架。华夏民族"万物一体"的情怀,不仅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生育交融、共生共存的标识性密码,更熔铸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与"世界大同"的大党气度。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世界眼光,在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整体性视角。从毛泽东同志"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到邓小平同志"对人类作出比较多的贡献",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国之大者";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持续体现出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博大的天下胸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不仅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天下担当,表现出中华民族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共同理想与德行致远的淑世情怀。

99年前,陈独秀在《中国青年》第一期上的《青年应当怎样做》一文中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国已经顺利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当代青年更应该主动承担时代责任,肩负千秋伟业,乘千舟,破巨浪,怀初心使命,越百年芳华。中国之青年亦是世界之青年,大国青年更应该自觉维护祖国的国际形象,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让公平正义撒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民主自由插上翅膀自由飞翔。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唯愿我们的大国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是向前,不避风雨。

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年大党独有难题如何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一、百年大党如何管--党要管党

管,是困扰大党的首要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

一个政党要壮大力量,首先要发展党员,但数量的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力量的增强和能力的提升。倘若组织涣散、党员作风散漫,这种"大"便是"虚胖",越大越容易出问题。所以"大"必须伴随"管",管好党员、管好党务,让所有党员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步伐,让党的运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此才能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将每个党员的个体力量汇集为集体力量。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党的基层组织。如何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党要管党,不仅明确了"要管党"的目标,还明确了管党的主体,即党应该由党来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事务绝不能由外人插手,必须立足自身从严管党治党。

管党要严。如何管党,与每个政党的纲领、章程、组织体系、党员构成和党的历史等自身条件以及所在国家国情等因素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重大的责任和远大的理想,注定了党的事业是光荣且艰巨的事业,管党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全体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管党要全。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谁来抓总?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如何抓全?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各级党组织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同时,管好党员,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百年大党如何治--全面从严治党

治,同样是困扰大党的难题。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完成目标,有了成就,才有能力、有底气领导人民、管理国家。所以不仅要管党,更要治党,要激发党的活力,提升党的能力,如此才能实现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