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调研报告合集32篇
目 录
1.中国农业银行扬州江都支行课题组张连华、夏峰:
创新金融科技助力民生保障 1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调研组:
江苏省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调研报告 3
3.银川市应急管理局课题组执笔人张伟:
锻造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银川应急铁军 8
4.浙江省纪委监委课题组:
防止利益冲突廉洁行权用权 11
5.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坚定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15
6.南京大学调研组陈腾、刘鹏:
教育立州,智启未来 20
7.曹红艳、牛瑾:
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
8.中国船燃党建课题组: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36
9.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家武:
我市"三大改造"奖励资金绩效调查报告 42
1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广西西林着力打造"山水一体"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46
11.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黄仁慧:
县级融媒体现状调研报告以敦化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50
12.州委老干部局课题调研组:
新时代老干部工作"三化"建设路径探索 55
13.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省级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研讨班课题组:
以系统思维一体推进"三不" 63
14.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中国宏观经济2021年展望
15.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
关于凉山州喜德县贺波洛乡桌古村的调研报告 69
16.秦皇岛市抚宁区统计局王颖:
抚宁区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73
17.瑞金市教育科技体育局黄娜:
壬田镇中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18.贾永全、杨辉、韦春波、邓春波:
大庆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84
19.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贺巍、杜君:
大学生新时代辽宁精神培育情况调查报告 90
20.中共法库县委党校孙颖、宋德伟:
关于法库县发展文旅产业的调研思考 95
21.谭亚龙、任伟:
深化主题教育官兵思想调查报告 99
22.王珂:
河南省周口市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情况调研 103
23.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与监管建议 110
24.洪瑶:
淮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120
25.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
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 124
26.中共柳州市委党校耿静红:
民营中小企业高质散发展的合力机制研究 140
27.河南省清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马红超:
清丰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调研分析 146
28.国家税务总局铜川市税务局课题组:
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基于税收视角 150
29.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来自贵州省的调研 154
30.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课题组:
新冠疫情下的兴安盟辖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调查研究 164
31.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党委政研课题组:
以党委核心作用显性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172
32.民进上海市委课题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问题研究 178
创新金融科技助力民生保障
中国农业银行扬州江都支行课题组 张连华、夏峰
(2021年4月30日)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首的新兴技术蓬勃发展,而以此为基础技术的金融科技正在重塑着金融机构的生态圈。中国农业银行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努力探索金融科技方面的应用。金融社保卡是金融科技普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农行江苏省分行与江苏省人社厅共同推进的金融社保卡业务正是在此领域的积极探索。
江都农行在开展金融社保卡业务时,积极与当地人社部门协调合作,并且积极向省市分行争取技术、资金、政策、人员等支持。目前已于人社部门实现后台数据库的连接,江都农行在本地人社部门大厅内布置发卡机和农行超级柜台,并安排专人在现场进行服务,全方位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居民来人社部门办理金融社保卡时,首先到人社柜台填表录入信息,再到发卡机进行制卡发卡,取得新发金融社保卡后到农行超级柜台开通金融功能。过程中,现场的农行工作人员会积极主动向居民群众介绍金融社保卡的功能与作用,让居民群众体验到"农情温度"。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发挥国有大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江都农行积极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的合作,现已申请在该行物理网点试点开办金融社保卡业务,在网点投入便携式发卡机,做到居民群众在农行网点便能够直接现场开卡,改变传统申请流程,通过农行智能终端还能够实现社保卡信息采集、新开户、卡面打印、及时补换卡、密码修改及重置等功能,真正做到让客户在农行就可以"多点办、就近办、跑一次",后期还会根据需要在更多的物理网点进行推广。
目前江都农行已办金融社保卡24万余张,占江都地区总人口的近1/4,为服务社会、普惠民生作出良好的表率,体现大行的社会责任。
当下及未来的银行业应当把握数字经济大趋势,汲取金融科技先进知识和手段,完成将服务便民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银行业要抓住移动无接触支付发展的需要,通过使用金融科技新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丰富其使用环境,为未来社保资金的线上支付做好技术准备与应用场景。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业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开启,金融科技可以实现银行与多方系统联动、数据共享、进一步促进金融社保卡在多领域、多功能的整合衔接,为社保提供了更多的便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利用创新技术,为社保制度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随着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社保卡业务服务也将续写新的篇章,而这正是金融科技助力民生保障的应用前景。
从"小切口"入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苏省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调研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调研组
(2021年4月22日)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以下简称"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在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有序开展苏北地区农民老旧房屋和"空心村"改造,从"农房建设"这个"小切口"切入,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同时,提升乡村建设品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探索出一条以新型农房建设为抓手、促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总体情况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区域发展的短板在苏北,城乡发展的短板在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民住房总体较差,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江苏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8月印发《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
经过两年多努力,苏北地区超过20万户农民群众住上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风貌协调的宜居农房。通过同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强化地域特色风貌塑造,建成了一批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展示地方特色、留住乡愁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时,推动农村适宜产业发展、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并通过农房建设拉动了投资、扩大了内需、刺激了消费,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添柴助力,为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来看,江苏实施的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了乡村建设发展水平,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全国,特别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做法
党委牵头抓总,协调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带队到苏北走访调研,省级建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省级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省级工作推进办公室,办公室下设6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统筹推进,综合组组长单位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北5市均成立了市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牵头抓总,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分管副秘书长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稳妥推进农房改善项目落实。
优先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坚守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的初心本意,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优先将省定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江苏省将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农户列入省定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列入农房改善范围。同时,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将"空心村"以及全村农户住房改善意愿强烈的村庄也纳入农房改善范围,切实回应群众所需,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吸引农民回乡生活就业。
优化农房设计,塑造本土风貌特色。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规模村庄撤并,科学开展村庄设计。组织编制新型农房设计方案和既有农房风貌改造方案图集,优选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建立健全设计方案审核把关机制,重点关注农房、院落、公共空间、绿化景观、设施配套等彰显乡村特色的关键载体设计,注重挖掘本乡本土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着力体现文化特色、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留住乡愁记忆。其中,淮安市精心设计打造了金湖县荷花荡、湖畔旺屯社区等一批具有典型江淮风格的新型农村社区。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用多种建设方式。由农民自己选择集中统一建设还是农户自行建设。对于农户自愿统一建设的,主推"统规代建"模式,积极引入大型国有企业,提高了农房建设的品质品位。同时,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配套的前提下,支持农民开展"统规自建",满足农民群众个性化需求。加强农房质量安全监督,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鼓励农民全过程参与监督,确保农房质量安全。
以农房建设为中心,配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想老乡住得好,基础设施不能少。苏北5市在农房建设的同时,同步建设供气、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播电视及通信基站等配套设施,按城市生活标准将供水、排(污)水、电力、天然气、通信、广播电视等接入农房,保障农民在水、电、气、通信、厕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条件达到与城镇相同标准。根据聚集人口规模和实际需求,围绕农房配建党群服务中心、公交站点、商业街、大舞台、电影院、
文体广场和农机具停放场所等服务设施,确保农民群众出行便捷、居住舒适、生活便利。同时,尊重农民意愿,在房前屋后为每户保留1分菜地,既留住乡村特色,又解决了农民生活实际问题。
以调整农房布局为契机,发展特色产业。安居还需乐业,农房改善工作直接为农民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新型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洁、物业服务管理等。同时,通过调整农房布局,集中整治农房改善项目腾退土地,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用地保障。通过布局"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同步配套建设1~2个特色产业项目,提高农房改善项目与产业项目的契合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两大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家门口就业"工程,积极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带领农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特色手工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如宿迁市涧河村引进电子加工、服装加工等6个特色产业项目,300余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统筹资源配置,解决建设资金难题。鼓励支持苏北地区围绕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有偿交易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配置规模合理的用地指标,支持农房改善项目用地需求。根据政策支持和地方财力、农民可承受能力等,做好建设资金测算工作,确保建设任务和财力大体相当,乡村不负债。明确改善住房与原住房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农民不出钱或少出钱。省级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新型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市县用足用好土地指标交易政策,统筹开展增减挂钩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为农房改善资金筹措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及社区治理能力。围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建立新型社区的党组织,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社区网格党建工作站,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宿迁市宿豫区周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马伦烈士纪念馆,淮安市金湖县幸福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红色文化与兵工精神传承展示基地,努力讲好本土红色故事,吸引周边游客参观旅游,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搭建"有事好商量"平台,开办乡村振兴讲习所,引进专业物业服务管理团队,建立村规民约、物业服务管理规范等,强化村民自治,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
取得成效
提升了农村住房品质和人居环境。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农房建设为载体和切入点,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实现"动态清零",改善后的农民住房品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民住上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乡村别墅",过上了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便利生活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苏北农村成为水韵旖旎、生态宜居、令人向往的现代乡村。2020年5月,江苏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苏北5市农房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下辖33个有农房改善任务的县(市、区)中17个满意率超过95%。
彰显了乡村特色和文化的价值魅力。通过精心设计、精益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尊重乡村原有的形态和肌理,着力体现传统特色、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苏北地区村落的传统特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塑造了新时代的小桥流水人家,展现了新鱼米之乡的特色风貌。宿迁市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记忆,融合当地田园乡村特色,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业,打造了"水韵双河""荷庄振友""亲艾周马""水美涧河"等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凸显了现代化乡村的魅力和价值。
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致富。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把农房建设同特色产业发展及农民就业致富结合起来,以农房建设撬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助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苏北农房改善工作不仅为农民建造了好房子,还为他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目前,苏北5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特色手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农村电商等初具规模,培育了一批立足农村、农民主办、富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致富增收渠道,增强了乡村的活力。宿迁市周马新型农村社区精准选育艾草作为主导产业,目前规模已达1500亩,集体经济增收达100万元。淮安市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提升建设5000亩观光农业区、1000亩高效渔业区,人均年增收3.36万元。
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同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结合起来,下沉资源、服务、管理,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成立新型社区党委,推动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农民的精神风貌,培育出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支持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农房改善项目是保民生、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带动了建材、建筑、家具、家电、家装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有效拉动了内需,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创造了许多机会。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农房改善项目共拉动内需29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1.4万个。
工作建议
"十四五"期间,村镇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借鉴推广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经验做法,以提高农房建设品质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以推进新型农房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宜居农房,不断提升农房现代化水平,与农房同步建设农村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收运、道路、供气、供电、通信、绿化等配套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设施基本相当。
配套建设党群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农贸商业等公共建筑,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村民自治和物业服务管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因地制宜引进农村特色配套产业,带动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重塑乡村魅力和乡土活力,建成一批建设品质高、居住环境佳、公共服务好、产业发展优、文化特色足、群众满意度高的新型农村社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锻造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银川应急铁军
银川市应急管理局课题组 执笔人 张伟
(2021年4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银川市应急管理局全体党员干部要在党中央、区市党委、应急管理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着信仰、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提升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在"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动力、强弱项,提素质、练内功,强本领、担使命,严管理、转作风,锻造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银川应急铁军。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动力,强弱项,防范化解应急管理重大风险。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我国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任重道远。银川市自然灾害防治救援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完善,部门间职责交叉、责任空当,监管盲区的现象时有发生。"隐患未彻底整治""责任未全面落实""短板未全部补齐"是现阶段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难题,更是防范化解应急管理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一系列活动,促使行业部门在防风险、除隐患上找到契合行业领域实际的管用方法、有效路径,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积极推动自然灾害防治八大重点工程建设,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合力消除责任空当、监管盲区。
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增动力,强弱项,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应急管理重大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应急管理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提素质,练内功,推进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推进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提高"七种能力"刻不容缓,"应急人"必须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重点是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党史学习教育为我们提素质,练内功,以高质量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强化政治机关建设。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南针"和"定盘星",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忠实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激发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应急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无穷力量。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求真务实,能打善战,战之必胜。二要主动适应改革,积极参加实践锻炼。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健全部门管理体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积极应对防大洪、防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挑战,在重点攻坚任务、重特大灾害应对处置中打头阵、当先锋,在应急救灾一线摸爬摔打中增长才干,在处理复杂问题中积累经验。三要坚决遏制重特大、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求,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要以更高质量、更为严格的标准深化治理整顿,推动解决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推动高危行业转型升级,以严格精准高效的监管执法推动责任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较大事故发生,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四要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把《银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的要求落实落细。切实抓好防灾减灾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发挥防灾惠民工作效益;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高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作风建设为保障、装备和体系建设为关键,提高抢险救援和保障能力。【来自:QQ群【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强本领,担使命,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一是畅通择优选贤的选任渠道。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较好的干部,给予干事平台和进步机会,最大限度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实现新担当新作为。二是传递关心关爱的组织温度。贯彻落实《银川市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从思想、事业、待遇、健康等方面关心激励干部,把各项关心关爱干部的政策落实到位。重视干部身心健康,加强干部的关心关怀和情感激励,提升干部的组织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心理获得感。三是大力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典型。加强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积极培树"应急先锋"品牌,选树忠诚干净担当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向上级组织推荐,及时褒奖表扬,形成鼓励担当作为、崇尚创新奋进的良好氛围。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严管理,转作风,形成干在当下,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一要强化担当抓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对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积极担当作为,把该干的干起来,把该抓的抓起来,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下去。二要坚持从严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干部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完善内部管控制度,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发挥市应急管理局统筹协调作用,发挥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对照隐患问题,抓紧整改落实,形成苦干实干谋发展、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落实"三基本"工作法和"三个一线"工作机制,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现场盯着抓,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策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推进。
防止利益冲突廉洁行权用权
浙江省纪委监委课题组
(2021年4月29日)
所谓利益冲突,一般指公职人员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从近年来浙江省查处的相关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在履行人事任免、政府采购、工程招标、行政审批事项等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利用公权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公信力。利益冲突的背后,实则是权力扩张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
对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持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做到科学有效地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