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资料汇编(第4/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2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1分钟

《21世纪》:这对农村土地市场有哪些影响?

李国祥:中央再次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同时促进农村土地市场有序流转,给农业投资者进一步吃定心丸。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此前对第二轮土地承包2028到期后怎么办不明确,有些农业企业不敢轻易加大对投资,现在应该没有担忧了。

《21世纪》: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也一直受关注,目前进展如何?

李国祥: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是2003年实施的,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实施14年来,农村变化很大,修改土地承包法,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决策,把这些决策转化为法律规范。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一直在讨论中,关于2028年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提法,在立法方面肯定会有体现,预计会加速相关的进程。

彭建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北日报》2017年12月08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农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在科学分析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形势和进程、综合把握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看,实施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和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非农产业往往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和增长空间,因而也有着更高的比较经济效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而深入地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明显缩小,农村人力资源和物质要素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大量转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农村发展也相对滞后,甚至出现农村凋敝和衰落现象,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短板。所以,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推进乡村振兴就成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战略任务和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却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化、拓展和升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多年来,我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有较大提高,但农业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特别是农业综合效益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还不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居民收入虽有较快增长,但总体上看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多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较差,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依然明显偏低,城乡差距较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与以往相比,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标准更高,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化、拓展、升级。产业兴旺,就是产业发展更有效益、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生态宜居,就是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美好,更加强调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更加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水平的提高;治理有效,就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治理更加有效;生活富裕,就是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

从工农城乡关系演变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后,工农城乡关系将发生明显变化和重大调整,基本特征是由城乡隔离、城乡脱节、城乡失衡失调向着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城乡一体方向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他还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和城乡统筹发展方略的进一步深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另一方面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实现城乡互动互促互惠发展、城乡交融一体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包括多方面内容。例如,在城乡规划建设上,不仅要一体规划,而且要注入城乡融合的思想,体现融合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已有城镇的规模扩张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包括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和就地城镇化。城镇建设不能都是高楼大厦,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让农民过上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但不是简单地把农村建成现有城镇的样子,而是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又如,在城乡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要坚持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和城乡要素融合,不仅可以实现城乡产业对接、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而且还能在融合发展中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进城乡要素融合、城乡产业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长效增收拓展新空间,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践中,我们必须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激发内生、外生两种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激发外生动力,坚持工业反哺和工业促进、城市支持和城市带动,这是由农业特点和农村特性决定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使然。二是要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农村吸引力和农民发展能力。外生动力的来源是深化城乡关系改革,内生动力的来源是深化农村改革。要通过改革调整城乡关系和相关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强化对农业农村的支持,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改革的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重点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根据我国国情和农业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深化落实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盘活土地效用。同时,要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一体化经营组织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推进农村发展,还要进一步创新农村社会治理。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特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创造更为安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调动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探索农村治理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陈文胜:怎样理解习近平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湖南智库网2017年10月23日

改革开放36年的今天,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原来邓小平提出建设基本小康社会,现在已经由基本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十九大报告有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七大战略之一。为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而不是不是农村振兴战略?而不是农业发展战略?原来提县域发展战略?现在却提乡村振兴战略,是区域概念还是突破口?

一、从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的转变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趋向和判断,之前是城乡统筹,基本上是统筹城乡。因为是统筹城乡,城和乡是并列的,同等重要。同时,城乡统筹是谁在统筹呢?是政府在统筹。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那就是说,这次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概念,原来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城乡融合机制,但没有提出一个政策体系。在这里城乡统筹是政府主导,城乡融合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因为,有了一个政策体系,要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市场的原动力和政府的推动力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的理解,这一点很明显,从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的历史性转变。过去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判断,开始城乡统筹,以及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来的,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什么叫融合发展?城市有城市的特点,乡村有乡村的特点,两者并存共荣共生,而不是扩张城市减少农村减少农民。我认为,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城乡关系的第三次飞跃。

为什么这是第三次飞跃呢?当时提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胡锦涛同志提出两个趋向重要判断后,在2006年以前基本上取消了农业税。根据亚当·斯密在论述城乡关系时的论断,农业的剩余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先决条件。取消了农业税意味着工业化、城市化已经不依赖于农业的剩余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皇粮国税的农业税被取消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千年大变局。我因此认为,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取消农业税就是一个根本标志。但是,城市依不依赖农村呢?改革开放这些年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带来财富的快速增长,尽管工业化已经不需要依赖于农业了,但是城市化却严重依赖于农村,土地财政和农民工就是一个根本标志。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制度,一是土地制度,二是公共服务,使土地增值的增值和劳动价值的增值为中国的城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世界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所有国家在工业化起始阶段的积累都来自于农业的剩余,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出现了普遍衰退现象。如西方国家的乡村"空心化"与城市"贫民窟"并存,至今都没有解决,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把城乡融合与否作为一个社会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十九大提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意味着像取消农业税那样破解土地财政和农民工问题,意味着如同工业不需要农业剩余那样,城市已经不依赖于农村的剩余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轨,这是我的第一个判断。

二、"四化"同步发展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转变

过去是重中之重,这次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新型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是,这里又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这个判断是前所未有的呢?尽管是重中之重,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补短板,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同时,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农村是短板。那么,我们要抓住什么关键呢?过去所谓的四化同步,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现代化战略,是要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农业发展战略。在这个层面上提出优先发展,就倒过来了。倒过来的战略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从首先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到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这样一个历史转轨。

那么,怎么样补短板?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的短板就决定着整个社会发展的水平,木桶理论就可以非常形象地说明。那么,中国现不现代化,关键看农业农村。所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来,把农业农村摆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而且,我之前也讲了,到这个阶段社会财富的源泉都已经来自于工业和城镇了,我们不仅不需要农业的剩余,也不需要农村的剩余了,土地财政和农民工这两个基本制度要改革了。城乡差别还很大,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城乡财产两极分化。同时,农民工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包括教育、医疗等等。所以,在关键时候,土地财政和农民工都面临政策全面转轨,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三、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转变

原来主要只讲农业现代化,如四化同步就只提农业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怎么理解呢?原来提农业现代化大多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现在把农业农村放在一起,那就不能单纯地把农村作为一个农产品供应基地。因为,乡村发展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产品能离开乡村吗?所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从整体视野中看待乡村的发展。

再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你看西方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非常充分的国家,各大名校都集聚在小镇,著名的大企业都在小镇,而中国呢?都在北上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人类要回归大自然、回归乡村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城乡的空间距离,为新兴产业在乡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所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转轨,使乡村的功能进入了多元发展的历史阶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就是改革两个根本制度。首先要打破土地财政制度。因为,原来是农业支持工业,农业税取消了,农业这一块儿现在已经不存在问题了,但农村的土地仍然在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要像取消农业税一样取消土地财政,使土地的财富增值转变服务于乡村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有可能成为画饼充饥。再就是公共服务制度,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等地享受到国民待遇。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乡发展的制约因素,最根本的就是破除这两个制度。

同时还要转变发展理念。原来搞城乡一体化是从经济规律来理解的,是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次呢?不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还要尊重生态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规律,每一个村庄的形成是社会与自然演变的结果,很多村庄的形成有千年的历史,社会发展规律是什么?经济发展规律是什么?生态发展规律是什么?整个理念要归纳到"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思路上来。不能单纯地从经济角度,最根本就是不能再提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那是错误的。马克思早在那个时候就发现,工业和农业在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不同,使工业和农业发展要遵循不同的发展规律。

还有一个就不能用城市化的理念来发展乡村。很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我们不难发现,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县城,走过一县又一县,县县像农村。是乡不乡,城部城。习近平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下乡愁。城乡融合发展,不仅城市要有城市的特征、乡村有乡村的特征,而且还要乡中有城、城中有乡,各司其职,共荣共生。过去不少人提出用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来发展乡村,无疑是南辕北撤,必须加以纠正。(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城乡一体化研究智库团队首席专家)

探寻乡村振兴之路:绘就新农村美丽画卷

《经济日报》2017年11月29日

核心提示

传统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被现代农业高效、低耗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蓬勃发展,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工业倍增计划,同时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初步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河北柏乡县龙华乡牡丹种植基地,一些农民正在忙着栽植牡丹;在基地旁边的晒场上,晾晒着今年新收获的牡丹籽。河北圣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用牡丹苗木繁育、示范种植、产品研发、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业务经理张运潭说,公司从2014年以来流转4000多亩地种植油用牡丹,投资2.5亿元的牡丹籽油及牡丹综合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开发食用、药用、保健等牡丹系列产品。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柏乡县牡丹产业实现了种植、加工、观赏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了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公司从去年开始收购牡丹籽,每斤牡丹籽价格为10元左右,每亩牡丹可以产300斤牡丹籽,盛产期每亩可产500斤至600斤,一亩地收益就有5000元。"张运潭说。

牡丹产业发展是柏乡县调整农业结构、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次大胆尝试。"柏乡县是华北平原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县,但是工业基础薄弱,无法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能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也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柏乡县委书记张万双说。

柏乡县在"稳粮、增菜、优果、兴牧"的基础上,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工业倍增计划,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协调发展,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初步建立起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河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粮食、牡丹、葡萄、中药材等产业正在兴起。在粮食产业方面,以五得利柏乡面粉加工企业和河北柏粮集团、中粮金谷源优质麦合作社为主体,构建起粮食种植、收储、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在加工环节,五得利柏乡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吨,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面粉加工设备,利用优质强筋麦的原粮资源优势,生产加工专用粉,年产值达到50亿元至60亿元,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在收储环节,河北柏粮集团是一家集粮食仓储、贸易为一体的知名粮食集团公司,带动了当地粮食仓储服务业的发展,签约粮食经纪人达到2000多人。在种植环节,金谷源优质麦合作社依托中粮集团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50万亩,通过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实现粮食绿色发展。

柏乡县还不断做强蔬菜、食用菌等优势品种,突出精细蔬菜和特色高端叶菜,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把麻山药、马铃薯、胡萝卜、红薯、金针菇等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内步乡北大江村藤森葡萄专业合作社40个大棚1300多亩的鲜食葡萄已经陆续销往北京、山东、河南、山西等市场。宏卓农业科技公司扩展红薯种植面积,以刘上京为中心采取"公司+农户+订单"的模式,采用脱毒红薯苗滴水点穴种植法种植了4000亩红薯、小香薯。泰德隆公司利用柏乡天然富硒带的优势,发展功能农业,富硒面粉、富硒小米、富硒甘蓝等功能性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了产业聚集和要素聚集,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30%以上,提升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河北省柏乡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李亚坤感慨地说。

初步形成农业有效供给

各地农村都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种植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转变,打造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记者走进内步乡北大江村时,藤森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现新正在组织村民给葡萄大棚覆盖薄膜。毗邻葡萄园的,是肉牛养殖场、精品果园和创意农业园。"牛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可以直接施到果园里,实现了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北大江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军说。

北大江村以前主要发展奶牛养殖业,2008年之后奶牛养殖业走下坡路,他们转型发展肉牛养殖,年出栏肉牛1500头。2013年河北省财政厅向北大江村投入1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了40栋设施大棚,发展村集体经济。2014年柏粮集团响应河北省"千企帮千村"的倡议,把北大江村作为帮扶对象,投资200万元建设精品果园,发展林果产业,种植葡萄、苹果、梨、柿子等水果。为了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他们建了创意农业园,正在把玉米迷宫改造为花海迷宫,明年"十一"期间接待游客。现在,养牛业、林果产业以及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北大江村三大支柱产业。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北大江村正在探索建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北大江村一样,全国各地农村都在着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种植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转变,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特色品种生产基地和名牌产品,形成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江苏大丰区草庙镇川东居委会党委书记杨映忠说,要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党员干部必须首先走出来。近年来,当地通过产业互动和联农机制的建立,形成以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众筹参与、共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川东居委会建设川鹿生态农业园,在园区内兴建高规格日光温室大棚,每个大棚的前期投入高达13万元,村民们大多对此望而却步,不敢参与。杨映忠自己率先投资26万元建成了两个日光温室,其他党员干部也陆续参与其中。当年年底,川鹿生态园建成了14个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平均每个大棚收入5万元左右。近年来,川鹿生态园还不断丰富种植品种,先后引进种植美早大樱桃、贵妃玫瑰葡萄,建起了澳洲淡水龙虾生产基地、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不仅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还放大了生态效应,挖掘出旅游元素。

在四川崇州市王城镇东风村的稻虾种养基地,水稻秸秆仍四散留在田里,小龙虾则在水下觅食。33岁的沈亚威是一位家庭农场场主,经营着1000亩稻虾基地,东风村的这200亩稻虾田就是其中一部分。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沈亚威在基本不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在稻田开挖了四边沟,投入了小龙虾苗,还给人们提供了稻田钓鱼、捕捞体验的场所。"还是稻虾综合种养效益好。稻谷实现稳产,亩产1000斤,比单纯种植产量略减,但由于采用小龙虾的粪便作肥,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稻谷品质提高,大米每斤能卖到4元;此外,每亩可以产小龙虾300斤,去年每斤卖到20多元,今年达到30元。投入方面,一亩基础设施投入需要2000多元,能用6年以上,还能享受政府补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