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对策建议类调研报告-31篇(第44/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18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7分钟

(四)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经济转型

从根本上说,提高就业质量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础,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就业惠当前利长远的要务。要把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作为根本目标,更加注重提升劳动者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要重视教育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用人单位要重点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作为现代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劳动者通过提高职业技能获得收入增长,从而增强就业的稳定性。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特别是在职工转岗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把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纳入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工种当中,使劳动者能够通过培训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

(五)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保障性

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有保障性是广大劳动者的普遍愿望,也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提高就业的稳定性一是要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的风险。二是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缓解农民工工作与家庭生活的不协调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就学、就医、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同时,要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使本应正常稳定就业的人员,能够稳定工作,同时将临时工所占比例保持在适当水平。三是聚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打击劳动关系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持续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疫情期间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各高校就业工作压力陡然增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工作安排,坚决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招生就业处,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供市领导参考。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2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23.9%、18.4%。本届毕业生中,有44%青睐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稳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找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型企业则能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诉求,求职难度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低,因此成为大学生求职首选。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截至目前,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超9成已经参与过面试,其中6成以上参与1-5场、占比最高,且与去年基本持平;参与6-10场的占17.2%,还有1成面试了11场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线上面试的普及。

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期望""慢就业"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个金饭碗"。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但不少学生对升学院校期望值较高。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今年重庆市专升本计划共有20000余个,较去年计划有所增长,但是公办院校招生计划只占1/4左右,增加较多的主要是民办院校,但由于民办院校学费较高,且教学质量、就业资源与公办院校也有差距,部分学生反馈虽然考试已上线却不愿选择民办院校,如果专升本录取结果不满意,后续仍然需要学校推荐就业,很多单位春季招聘已经结束,这部分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岗位缩减,待遇较低。部分中小企业守法意识较弱,以试用期等为由不及时与学生完善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手续,侵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部分大型企业为节约成本,专科生只能劳务派遣,不能与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待遇上差距比较大。三是基层就业录取率偏低。毕业生愿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但以往专科生的录取比例都比较低。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年西部志愿者报名139人,最终录取只有4人。目前西部志愿者项目正式确认录取基本都在7月份,报名学生担心如未能录取,再参加招聘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就业难度加大。四是"互联网+就业"模式尚需完善。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一是疫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202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三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需求反差现象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四是互联网招聘平台及线下宣讲会为最主要信息渠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招聘平台是超过63%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渠道,过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于线下宣讲会。综合来看,专业化的线上招聘平台将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要信息渠道。疫情防治常态化,"云招聘会"、"空中宣讲会"等线上模式成为大学生招聘求职的主要方式。"金三银四"的快速增长后,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使用时长多呈现上涨趋势,大学生逐步形成互联网招聘APP使用习惯。五是大学生招聘服务专业化、细分化,线上线下融合为长期趋势。随着基础产品和服务的成熟,校园招聘市场进入精细化发力阶段;疫情影响叠加5G时代的到来,线上招聘加快渗透,空中宣讲会、直播"带岗"等模式渐趋主流,目前的典型线上招聘模式中,用户对互联网平台投递简历的传统方式偏好比例最高,达到62.8%;直播招聘模式发展时间相对最短,但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求职效率高等优势,预计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校招主流模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