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调研报告-29篇(第8/63页)
山西高校应强化顶层设计,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优化思政课程体系。一要坚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守正创新"原则,构建山西高校"1+N"思政课程体系,即在严格落实大学阶段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基础上,结合所属地历史与本校实际,统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内通识类课程。二要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拓展思政课程教学资源,立足山西实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强化思政课程教材内容的完善和延展。2022年9月5 日,山西农业大学打造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开馆。山西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在农耕文明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建共享教学案例库与教学素材课,山西农业大学走在前开新局,起到示范作用。三要创新教学形式,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化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基于构建山西高校"1+N"思政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形式,建立多维度教育学习评价机制,实现深化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合。
"校地"协作,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教育系统要加强与企业、农村、机关、社区等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密切联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协同、搭建舞台。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目标,坚定不移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开展高质量"校地"协作,构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体系。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山西高校需积极主动与属地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一要对接各级各类已有实践教学基地,用好现有的成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下沉式、进驻式、互动式等现场实践教学,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二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实践教学基地深度合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资源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开发专题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实践锻炼,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三要结合校院自身特点,依托当地本土特
色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育人元素,打造校园思政教育品牌实践教学基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守住文化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结合山西实际加强和改进文化育人工作,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用生动实践书写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山西篇章。
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组合拳
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广西要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实产业和就业,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一、实施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行动
统筹抓好产业项目建设。聚焦脱贫地区补短板、强弱项、提档次、促升级, 储备实施一批产业补链延链项目、园区提档升级项目、农产品产销畅通项目, 发展一批绿色种养基地、加工集聚区、仓储冷链设施、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提档升级一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科创平台、产学研基地等项目,布局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农村田头产地市场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
强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行"国企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 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多元化组团式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国企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品牌营销、产业融资、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搭建平台。深挖脱贫地区绿色生态、特色产业、长寿和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山+绿+旅+文+体"深度融合。
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建立广西脱贫地区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拓宽科技服务范围。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脱贫地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招募特聘农技员组建专家团队。
二、构建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平台
建立稳定产销对接平台。由自治区商务厅、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牵头,联合广西农垦集团、供销合作社、农投集团等龙头企业、驻桂电商平台、区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搭建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线上线下助力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支持大型电商平台企业采取"电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模式,参与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数字化电商平台建设。
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电商总部、中央厨房等供应
链融合,引导广东大型商超与脱贫地区搭建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直供大湾区市场。支持脱贫地区积极开拓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高端消费市场,建立以超市专柜、社区直营等为主的产销渠道。
加强农文旅产品宣传推介。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旅游发展大会等平台,区、市、县三级联动,加大脱贫地区旅游文化及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展示。
支持脱贫地区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特色馆,扶持发展直播带货新业态。
三、健全脱贫群众稳定就业机制
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采取"县域产业吸纳一批、外出务工输出一批、公益岗位安排一批"策略,主动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吸纳本地群众就业;加强与广东等区外用工地合作,促进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加大村级道路养护、生态护林员、环卫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解决外出就业困难劳动力及残疾人等就业问题。
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制定实施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规模开展新技能培训。在脱贫地区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联合体建设试点,吸引培训机构精准开展定岗定向培训。落实好培训补贴政策,推动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共建实训基地。
上一篇:关于新区出租车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