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内外贸易发展的研究(第2/2页)
五、推进内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持续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推动实物消费提档升级,稳定住房、家装、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落实新购置且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举办大型汽车展销活动。培育新型消费,引导实体企业加大与电商平台合作力度,推动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即时销售等应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优惠服务同步等系列活动,增强基础消费支撑力。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化体育、旅游等消费,完善支持家政、托育等服务消费的配套政策,培育信息消费。开拓乡村消费市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甘味.金品"农产品销售渠道,设立和扩大粤港澳等"甘味·金品"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向镇村延伸覆盖,畅通城乡联动销售渠道,助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提档升级餐饮住宿水平,推进餐饮业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标准化,打造金昌羊肉等特色美食名片;融入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知名连锁品牌酒店入驻,打造一批餐饮示范店、餐饮特色街区和品牌酒店。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构建有利于商业零售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引导发展新零售和智慧商店,打造智能型商业街区,发展无接触式交易,高标准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完善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积极推进升规纳统,鼓励批发、零售、餐饮、住宿、配送、电商、供销等中小型商贸服务企业特色化发展,指导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企业加快入规入库步伐。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规模,释放居民假日消费潜力。
(二)提供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服务。打造商业聚集区。按照"主题鲜明、定位清晰、业态完整"的原则,升级盘旋路商圈,支持镍都大厦、金龙商场、尚领购物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和差异化发展,引进外地知名商超启动铭峰首座广场和天彩购物广场,将盘旋路周围打造成为核心商圈;升级改造天水路步行街,将其打造成为高品质商业步行街;启动紫金广场,充分发挥商业综合体作用;提升文化街和品广场商圈,将其打造成为夜经济商圈;打造龙首新区商圈,加快金万象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繁荣国芳大市场,聚集金昌印象人气,将其打造成为新兴消费商圈。推动高品质消费供给。抓住激活乡村资源的要点及市场开发中的痛点、堵点和薄弱点,突出乡游、乡见、乡识、乡宿、乡味,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精品线路,专业化、组织化运营实施,带动乡村农业、手工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活跃乡村旅游市场,加强乡村旅游整体规划,提升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红色游、工业游、研学游、乡村游,持续创造文旅消费新热点、新需求,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三)培育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到2024年力争引入2-3个高端品牌,设立3-5个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增加中高端品牌供给,培育中高端消费品市场,满足居民中高端消费需求,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推动电子商务提质增效,鼓励有条件的商超、市场等加大与电商平台合作力度,发展集电子商务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模式;支持电商企业扩展线上销售渠道,促进"天鲜优选"等农特产品销售同城配送企业发展;壮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功能,孵化培育一批骨干电子商务企业,配套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电商服务站点。培育电商品牌,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高原蔬菜、羊肉、牛肉、胡萝卜、大麦茶、沙漠茶等"黄金带""新优特"产品。持续增加消费供给,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推动传统批发市场"触网"升级,发展数字家庭、远程定制、体验分享、视频直播等消费新模式。拓展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医疗电子、智能汽车等智能化产品供给,扩大虚拟现实等前沿消费。增加旅游、康养、健体等领域的高水平供给。增加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数字文化产品,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
(四)构建内外联通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实现县域有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重点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以高原蔬菜主产区为基础,提档升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积极引导城市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商品服务,推动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城乡市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智慧型标准化菜市场。围绕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实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工程,配套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电子结算等设施功能,打造农产品区域产地集散中心。构建通道物流体系。依托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物流资源共享模式,打造快件物流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示范基地。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重点企业合作,依托阿帕网络货运总部,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区域现代信息化物流中心。加强与圆通、顺丰等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快递+"助农电商创业示范基地。完善已建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配套功能,提升农产品物流承载能力。打通向西开放通道,逐步将金昌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打造成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地;抢抓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积极谋划推进金昌至乌力吉(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公路、金昌-阿拉善右旗-苏红图-乌力吉铁路等项目,建设区域煤炭物流中心。
(五)鼓励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支持以内销为主的商品市场、生产企业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及专业服务商、境外商协会对接、抱团参加线上线下国际展会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转型步伐。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扩大适用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等领域。支持金川集团公司稳定开展铜精矿、镍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和硫磺进口,保障金川集团公司陆运进境铜精矿"目的地"检验正常开展。做好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昌片区相关工作。组织外经贸企业参加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国内重点外向型展会,宣传推荐我市特色优势,加强经贸洽谈合作,签订进口采购协议,稳住全市进口"基本盘",促进全市进出口总值增长。全力稳住中小微外贸企业,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更好地帮助企业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更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外贸企业发展后劲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壮大外贸经营主体。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农产品、有色金属等产业优势,培育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群,突出开拓中亚、西亚等地区国际市场,重点发展需求量巨大的水果蔬菜、建材以及其它日用品出口贸易,用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政策,重点培育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洋葱、工程设备、机电等出口市场。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参与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建立境外原料基地,通过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支持宇恒镍网、恒信高分子公司等民营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技术装备、研发新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力争2025年底全市有海关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30家。鼓励指导金昌源达农副果品有限公司、甘肃瓮福化工公司等代工出口企业,不断开拓市场,直接和国外客商洽谈合作,将通过代理公司出口转为自行直接报关出口,扩大我市出口总量,促进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外经贸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输出业务,带动成套设备、原材料、品牌和服务出口。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引导和鼓励流通型出口龙头企业与本地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对接,提高采购本地出口产品比重。
(七)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大力引进境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交易平台等经营主体,培育引导传统企业"触电"转型。积极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拓市场、抓订单、稳份额。全力培育一批资质良好、服务专业高效、风控能力较强、贸易规模较大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导向,以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进金昌国家级经开区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聚,通过稳链、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链提档升级,推进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八)挖掘未开展外贸业务企业出口潜力。推进企业开展备案登记,商务部门每年联合发改、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未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所有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专业市场重点企业、商户开展外贸业务意向排摸。对有意向开展外贸业务的企业,点对点、分批次鼓励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对已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但近三年无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展全面排摸和梳理,了解企业未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对有进出口潜力或通过省外代理出口的企业理出清单,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和措施,引导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实现外贸业务回归。
(九)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开放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每年从"双一流"院校和发达地区引进懂外语、熟悉开放型经济政策、具有外贸工作技能的外经贸人才,切实解决外经贸人才急缺的问题。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每年选送一批年轻干部到大型外向型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联席协调机制,帮助外贸企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为企业及时解决进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外贸调研、宣传和培训,指导企业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增强进出口信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中办理,简化通关手续,疏通外贸通关堵点,推行提前申报等措施,加快出口退税速度,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商事法律服务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定期发布经贸摩擦预警信息。加强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等方面能力,积极支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融入国际伙伴网络,形成贸易投资促进新优势。探索建立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追溯体系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强化部门失信联合惩戒,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通关、退税、外汇等管理方式,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创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