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预防群众溺水工作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28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预防群众溺水工作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的杀手。近年来,由于部分群众安全意识薄弱,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接二连三的群众溺水悲剧频频上演。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群众自护自救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必须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找准对策措施,全方位开展防溺水工作,坚决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一、预防群众溺水工作背景

(一)工作依据。《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一年有明显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的总体思路,要求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升、优化赋能"三个阶段的综合治理,打造高技术人才的高品质生态居住区,实现核心区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新地标。防溺水工作事关家庭幸福、事关社会稳定,与群众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开展防溺水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的实际行动。

(二)工作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亲水休闲玩耍、戏水游泳等人群越来越多,沿江水域安全风险随之增加,导致溺水、溺亡风险事件时有发生。2022年,X江水域共发生溺水事故24起、溺亡3人,2023年,发生溺水事故1起、溺亡1人。

(三)基本情况。两江四岸总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X江流经X沿岸线长约16.5公里,总面积18.57平方公里,涉及大竹林、康美、礼嘉3个街道,沿线有街道消防站、交管中心、港航救援中心、水上派出所等X家行政部门,亲水公园、亲水步道公园X个,企业X家,水上船舶X家,楼群居民约X万,最高水位能达到X米。群众溺水事件发生区域集中在X、X、X、X等群众经常休闲玩耍、游泳戏水的公园和江畔。

(四)重点时段。群众溺水事件多发生于7、8月暑假期间,此时气温升高且正值汛期,水位变化不稳定。特别是下午5点到9点期间,此时天色昏暗、江水涨潮,游玩群众容易失足溺水。从溺水群众情况来看,年龄段主要为17-25岁,他们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二、溺水特点

(一)失滑溺水。X江地处X盆地,雨季较长、降水量较大,河底地形复杂、河边水草多,还有暗流,沿江地区土质松软,容易塌陷。在岸边游玩时重心不稳、脚底打滑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滑落水中,一旦落水,即使熟识水性也十分危险,有可能在水中突然滑倒后站立不起来而陷入污泥之中。

(二)挤压溺水。X作为网红城市,X江沿岸网红景点较多,人员特别容易聚集,大家喜欢攀爬戏水,但是由于网红景点多为近年来新开发地点,相关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汛期的傍晚时刻,由于天色昏暗,对于上游突然涨水情况观察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跌落、溺水等情况。

(三)侥幸心理溺水。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有事情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无法避免,比意外更可怕的,是侥幸心理。人们总是抱着侥幸心理,相信最倒霉的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当悲剧发生才后悔莫及。在江边玩耍时,很多人认为水位低,水流不快,即使在雨季洪峰来临时,自己也能够及时上岸,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侥幸心理却可能让自己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四)游泳溺水。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健身运动的普及,爱好游泳的人群越来越多,前去江边游泳的群众,有些是会游泳的人,有些是初学游泳的人,初学游泳的人由于技术掌握得不好,在水中一旦发生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导致呛水而造成溺水。而会游泳的人,也会因为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因为水中可能有暗桩、礁石、急流、旋涡、水草以及障碍物等,都可能对游泳者造成伤害,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由于情绪紧张也容易难以自救造成溺水。

三、当前预防群众溺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预防溺水手段落后。X江自然水域大多数是无人看管的地段,存在安全警示牌不全、专业巡逻看管缺失等现象,使得群众能够轻易进入水域中,并且社会监管对危险水域的排查、清除、警示、隔离及监控不及时,专业监护措施未能系统建立,由于水域开放、水岸线长、活动面积大,导致人员行为难以管控。同时,目前的防溺水宣传工作主要依靠标语、横幅等传统手段进行,而且宣传受众多以中小学生为主,社会面防溺水宣传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二)溺水群体呈现出多元化。从目前发生的溺水事故来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群体。一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群体。许多老年人傍晚喜欢坐在水边乘凉、聊天,还有部分老年人喜欢在河边垂钓,此类人群万一突发疾病或意识模糊极易导致意外溺水死亡。二是青少年儿童群体。青少年因安全意识差、思想不成熟,尤其是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加之汛期降雨强度加大,很容易出现单独或结伴前往江边游泳、戏水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目前来看发生溺水死亡事故的群体以中小学生居多,特别是留守儿童发生溺水事故的情况比较突出。

(三)社会专业引导力量缺失。目前防溺水宣传大都停留在学校开展的宣传教育上,社会、部门、街道、家庭对防溺水工作的职责不明确,考核机制、追责问责制度不健全,监护措施及联防联控机制未能系统建立。自然水域的安全警示不全、值守人员不足、巡查力度有限,大都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对危险水域的排查、清除、警示、隔离及监控不及时,使得群众能够轻易进入水域中,加剧溺水事故发生的风险。

(四)数字化监管预防还欠缺。防溺水工作面宽量大,仅靠"人防"无法实现24小时监管,由于全区水域众多,单靠人力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监管的难度较大,必须在加强人员巡查、提升宣传教育等"人防"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技防"。但是目前河流岸线等危险水域溺水易发地的监控警示设备不足,对学生及其他群众溺水预警不及时,发生事故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救助措施,导致许多溺亡悲剧发生。

(五)相关部门联控机制不优。预防群众溺水涉及多个部门综合管控,要求水务、公安、教育、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加强联防联控,综合施策,方能释放最大效能。目前来看,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监管不到位、履责不规范、预案不管用的情况,防溺水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责任压得不实,宣传氛围不浓、群防群治合力不够、重点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河道等危险水域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溺水标语,重点水域巡查监管责任落实不严,对群众戏水、野泳等危险行为劝阻不及时。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不健全,政府、学校、家庭、街道配合不紧密、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追责问责难度较大。

(六)专业救援救助力量不够。当发生溺水事件时,附近群众难以提供有效的救援帮助,因为普通群众缺乏救援经验,有些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必须依靠专业救援力量进行抢救。但是目前我区并未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救援设施,救援皮划艇、救生圈、救生衣等没有专业的队伍进行管理。由于专业设备、人员等力量的缺失,在发生群众溺水事件的时候,没有专业力量进行及时救援,更容易造成溺水死亡的情况发生。

四、预防群众溺水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防溺水救援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并制定防范方案,压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家庭监护责任,推动形成以党委政府主抓、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防溺水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预防群众溺水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落实到位。深刻吸取各地群众溺水事件教训,加强部门联动、校地联防,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举措,找准溺水事件规律特点和问题症结,专题研究制定针对性防范应对举措,坚决防范发生群众溺水事故,守牢安全底线,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各职能部门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救援处置,配合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并按规定报送事件信息。

(二)建立常态化联控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牵头相关单位和部门,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各项要求,加强重点水域隐患治理。特别是水域密集地区,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完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置。针对夏季学生放假和雨季多水等特点,要以社区为单位,及时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对学校周边、河湾水面等重点地段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危险地带挂上显眼警示标志牌,提醒群众注意安全。

(三)创新防溺水手段措施。立足人员、时段、水域"三个重点",持续夯实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将防溺水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系统梳理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件,仔细研判分析溺水事件易发部位、多发时段,组织文旅、综治、消防、应急、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深入重点水域、涉水游乐项目等重点部位,定期开展拉网式风险排查整治行动,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封堵隐患漏洞。结合汛期巡堤查险工作,动员组织应急救援站队员、党员干部、基干民兵、专业应急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组成联防巡查队伍,加强辖区水域监管和巡逻巡查,发现危险涉水行为及时劝离。依托"河长制"工作机制,协调推动水域管理单位落实责任,定期开展巡河巡查,劝阻下河游泳、玩耍、钓鱼、捕鱼等行为,全面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等活动。

(四)数字化赋能监管救援。X水域众多且分散,水情复杂,防溺水工作形势严峻。为了提升防溺水监管力度,进一步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防护网,必须在加强人员巡查、提升宣传教育等"人防"基础上,将"技防"引入防溺水工作,通过搭建防溺水智慧监管平台,对全区重点水域进行全天候监控,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安全保障体系。依托线上卫星地图和收集的数据,对区内涉水隐患点进行精确标注,同时把涉水隐患点危险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采用分级标注防护,每个涉水隐患点设置1名以上的安全责任人,并根据涉水隐患点危险程度的不同,在隐患点水域外围设置15-25米宽的电子围栏,以电子手表为主要设备,依托穿戴设备高精度定位,实现群众定位进入电子围栏范围且满足特定条件即触发警告。除此之外,可在部分涉水高危点位部署视频监控和扩音设备作为补充,进行入侵检测,一旦有人员越界进入危险区域,就可以触发系统报警,同时通过扩音设备进行喊话驱离。

(五)强化全方位宣传引导。防溺水安全教育是预防群众溺水事故的首要屏障,必须从思想上认识造成溺水事故的行为,从源头上解决溺水危害。因此,要积极推动防溺水教育普及与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融合宣传的优势,创新科普形式,提高应用宣传图册、公益课程、知识竞猜等多种形式,加大防溺水知识宣传力度。要定期进入涉水区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增强群众防溺水安全意识,并向群众高密度推送防溺水提示短信、微信,扩大防溺水知晓率,积极会同街道、社区通过设置警示标志、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张贴海报等方式加强临水区域的现场警示宣传。特别要将防溺水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生课程计划,做到"四落实",即落实计划、落实教材、落实课时、落实师资,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要持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坚持放学前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熟知背诵和严格遵守防溺水知识。全区中小学校要通过讲座、视频、板报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水性的认知,使学生识别不熟悉或不明水域、无安全设施水域等的复杂性、危险性。编制学校防溺水应急演练脚本,科学设计风险防控、应急救援等演练环节,重点设计学生发现同学私自下水游泳时,如何劝阻并向附近成年人寻求帮助以及现场呼救、不得拉手施救等场景。

(六)更新现代化救援器材。"一杆一圈一绳"是溺水救援的重要设备。一杆是救生竿,一般指竹竿或木杆;一绳一圈,是用绳子固定救生圈,可用抛投的方式递给被困人员,用牵引的方式将被困人员拖拉上岸。要在辖区重点水域安插防溺水竹竿、救生圈、救生绳、救生衣等应急救援设备,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施救人员能够借助救生器材迅速实施救助,有效预防溺亡事故发生,同时最大程度保障施救人员自身安全。

(七)加大游泳池社会供给。目前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地方缺乏正规游泳池,群众失去学习游泳技能的场所,要加大对学校、健身馆在游泳方面的场地、师资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建设提供更多适合群众的游泳场地。同时,各中小学校要开设防溺水教育专题课程,开展游泳课程,培养青少年的游泳技能、自救能力和辨别游泳场所是否安全的能力,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游泳教练、水域巡查员、安全救护员等群体的应急救助能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