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三农"工作中指出: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人本,关怀民生,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本方略为统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多口协作,夯实主体责任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一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帮促机制,但是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上,帮促力量不平衡、推进力度不平衡、村级发展不平衡,大部分经济相对薄弱村主导产业不突出,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缺少有规模效应的生产基地,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在强化责任落实上下功夫。挂钩市领导要以上率下,带头到挂钩镇村进行帮促指导,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各镇区要落实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好本区域富民强村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经济相对薄弱村要落实主要责任,摒弃"躺平"心态和"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对照目标任务,明晰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任务,做好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立足自身职能,做好政策服务工作,为基层提供有力支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领航员要切实发挥帮促引领作用,严实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帮助村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二、多措并举,壮大村级经济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永恒课题,所以在发展环境制约、疫情环境严峻、各种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壮大村级经济是重中之重。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激发增收动力。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依托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组织开展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专题培训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讨论会,以更大力度筑堡垒、强队伍、激活力,不断提升富民强村"红色动能"。二是盘活存量资源,做大增收盘子。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最根本还是要靠资产资源的支撑。要对村域范围内的各类土地进行统筹谋划,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利用的规模、布局、计划;对村中长期废弃的破败房、集体资产、坑塘水面等进行土地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排定村级闲置资产,通过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闲置资产改造出租,提升老旧房屋使用价值,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拓展增收渠道。本着"输血不如造血"的理念,结合各自乡镇和村里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增收渠道。
三、多方入手,激活内生动力
低收入人口的收入保障始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能满足于当下的暂时脱贫,要多方入手切实保障,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一方面,要强化扶贫对象的主动意识。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摒弃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帮扶干部大包大揽的方法,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第二方面,要助力贫困人口"造血"。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重视脱贫攻坚帮促项目的后续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帮促效益。对于帮促项目形成的资产与相应收益,避免简单的收益分红,通过制度设计、加强管理,让低收入人口在劳务、产业链接等方面实质性介入,使其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获得报酬,激发其内生动力,体现帮促的本质意义。第三方面,要建立社会大救助体系。聚集特殊群体,用心用情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分层分类"大救助"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认定监测,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四、多管齐下,推进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虽然产业振兴是基础,但其他方面亦不可或缺,要切实做到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首先,要强化激励引导。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落实定期会商、通报、督查等机制,使此项工作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形成"抓与不抓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同时,加强宣传发动,引导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支持。其次,要强化组织建设。形成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格局,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扎实开展重点领域(水、路、电、气、网、能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村发展成本;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等等。以实际成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