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2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关于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作出了部署,凸显了现代服务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近期,X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重点对港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中介服务、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剖析,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X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来,我市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信息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X、X、X、X、X等一批经营模式新、发展势头好的代表性企业,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X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与X省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带动贡献明显不足。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对GDP增长贡献率X%,低于省均X、X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不仅与X (X%)、X (X%)、X (X%)、X (X%)等X城市存在差距,且低于同为二类地区的X (X%)、X (X%)、X (X%)。

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市制造业继续走规模扩张、依赖要素数量投入的发展道路已不太现实。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未来制造业发展只有实现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坚持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向产业链两端拓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从国际产业发展经验来看,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步入较快发展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快速提升,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更加有力的带动支撑作用。因此,我市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我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发展活力足,加之X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的"十字水道",自然资源、文化底蕴丰厚,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但当前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产业的成效不够明显。

X"江河交汇"、"连接南北",是国家级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且拥有75.1公里的深水岸线,航道水深在-12.5米以上,是全国43个主枢纽港、25个主要沿海港口之一,更是开普船溯江而上的最后一站,具有极大的交通区位优势、拥有极佳的长江岸线资源。但是,当前我市交通运输业,特别是港口物流业发展不够充分,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入库税收3.16亿元,同比下降9.7%,仅占服务业税收的3.4%,与其拥有的大量优质资源极不匹配。

一是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岸线资源仍存在深水浅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现象,且港口码头功能相对单一。

二是港口发展质态层次不高。多数码头仍以装卸、仓储等低端作业为主,尚未向加工、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和智慧物流拓展升级,港产城融合、港工贸一体发展程度偏低;现有铁矿石、?煤炭、?木材、钢铁、水泥、化工材料、?石油焦等特色货种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没有支撑港口物流业产生更多增加值,枢纽港的功能优势尚未形成,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

三是多式联运作用发挥不够。镇大铁路、上隍货场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缺乏龙头型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未能有效带动我市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降低。总体来看,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港口物流产业运行质效、贡献能力亟待增强。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融合不够紧密。

我市制造业虽有"四群八链",但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未能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还远未形成价值链,致使产业附加值偏低、竞争力偏弱。

一方面,占比较重的化工、冶金、造纸、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亟待通过与软件信息、检验检测、节能减排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嫁接,加快推进"智改数转"、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发展势头较好、但规模体量偏小的新型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性能材料、航空航天、船舶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加持,快速成长壮大,并向产业链两端拓展、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工业设计方面,政府和企业认识不够到位、推进力度不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缺乏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

科技服务方面,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研发机构还不多,不少科技服务机构在实验室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市场培训、产业风投等功能之间游移,核心功能不够明确,与我市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结合还不紧密,且存在重复建设、功能重合等问题,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软件信息方面,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方面技术力量薄弱,多数软件企业缺少自主技术为核心的标准化、通用型软件产品,高端产品和研发能力不足;针对全市中小企业需求的小型、快速、轻量、精准化的"智改数转"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多,对龙头骨干企业核心业务"综合集成"的产品服务成本偏高。

中介服务方面,知识产权、标准专利、检验检测、节能减排、安全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不多,本土企业长期依赖周边城市机构服务,成本较高且针对性不强;对本土发展态势较好的中介机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助力其做大做强。总体来看,我市还未形成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体系格局。

(三)用好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的举措不够有力。

X山川形胜,?是全国少见的山水城林交融城市,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且拥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史,历史文化遗产不胜枚举,?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蕴藏着巨大的文旅产业发展潜力。但是长期以来,X"天下第一江山"的金子招牌未能擦亮,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温不火。疫情过后,我市文旅产业营业收入虽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但税收贡献仅占服务业的1%。

一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没有形成体系。"三山一渡"开发总体上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特别是南山旅游资源尚未得到高效开发,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尚未向大西路延伸辐射,沿长江路打造"三山"旅游线路的产品较为单一,专业特色街区建设步伐不快、数量不多,文旅周边产品开发有所滞后,外地游客留镇宿镇时间普遍较短,进而未能对餐饮、住宿、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饮食文化开发利用仍有不少欠缺。锅盖面、水晶肴肉、蟹黄汤包等特色餐点,以及红烧河豚、清蒸鲥鱼、白汁鮰鱼、拆烩鲢鱼头、清炖狮子头、茅山老鹅、东乡羊肉等特色菜品的知晓度、美誉度仍需提升,餐饮行业缺少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饮食文化亟待走出X、走向全国。

三是部分文旅项目不符合X实际。一些文旅项目与我市自然禀赋、历史文化资源匹配度不高,市场化经营理念手段欠缺,"上马之日"便是"下马之时",不仅没有形成盈利能力,而且导致了资源浪费、形成了政府债务。X拥有"中国醋都"美誉,长江与运河文化兼得,坐拥"天下第一江山"和"三怪"特色美食,文旅资源富集但未得到充分挖掘,长期以来缺少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文旅IP",旅游品牌"不响"。部分文旅项目缺乏"X灵魂",未能找到合适的旅游表达方式,产业协同度偏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不新、办法不多。总体来看,我市自然禀赋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尚未转化成为文旅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三、对策建议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X届X次全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共进"的部署要求,破解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难题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弱项短板,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贡献能力,加快构建具有X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大力凝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烈共识。

一要提升思想认识。全市上下要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打造经济发展"双引擎",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对破解制造业发展"有产业链、无价值链"困局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要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和X产业发展实际、资源禀赋,科学谋划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年度计划中分步实施,特别要认真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二要抓好项目建设。坚持立足X实际,招引、开发一批优质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强化对服务业项目,尤其是涉及港口岸线利用和征地拆迁项目的严格评估,防止出现"投入大贡献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项目产出效益。抓好在手服务业项目,特别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推进服务,采取务实举措帮助解决润祥LNG油气码头、孟家港国际物流园、中林港口物流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加快推进、尽早产出。

三要强化工作合力。市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各地区要加强在港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协作联动,推动一体落实发展规划、推进重点项目、强化服务保障。各部门要增强在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上下联动、部门合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担当,建立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尽快把我市区位和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要着力壮大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江海河交汇、铁公水空联运、港产城融合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将X打造成为立足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港工贸一体化发展的大宗生产资料集散中心。全面落实《X市港口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引领、效益优先,提升港口岸线资源的集中集约高效开发利用水平,下大力气整合现有低效闲置货主码头,探索低效岸线资源退出机制和岸线产权、经营权分离机制,让宝贵的岸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长三角制造业发展重点和我市装备制造、新材料及钢铁、建材、粮油加工等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X港铁矿石、?煤炭、?化肥、?石油焦等特色货种、生产资料集散地的独特优势,推动港口由装卸、仓储、中转,向加工、贸易、智慧物流等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要大力支持X港围绕铁矿石"破、筛、洗、碎"等加工环节拓展产业链,推动其承接钢铁生产企业"外包"的来料加工等前端生产环节,提升产业附加值;大力推进港口物流企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X港数字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铁矿石、硫磺、化肥、石油焦、木材等生产资料在镇交易,提升X港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产资料价格的话语权。围绕低空经济发展,立足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础和大路通用机场优势,探索发展低空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

二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方向发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业务和流程创新,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服务转型升级,向研发设计、质量标准、专利产权等产业链前端延伸,向品牌打造、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后端拓展;鼓励企业走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子,主动将生产的低端环节"外包"出去,将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品牌售后等环节留存下来,实现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快速成长,鼓励企业与科技服务、软件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开展第三方智能服务,提升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不可替代性,促进其供给更加优质的"专精特新"服务、打造更多标准、专利、品牌,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本土现代服务业企业梯队建设,支持X、X、恒信集团等一批优秀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紧贴我市产业基础和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节能减排服务机构。抓好打造X产业创新走廊和X 快速通道建设机遇,用好团山睿谷等现有平台载体,因地制宜布局科技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本土龙头企业在X高新区设立总部和研发机构,吸引X 科创、人才资源和研发机构进驻,加快将X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三要深入挖掘文旅产业发展潜力。积极寻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契合点,加强产业发展的协同联动、引导培育,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兴文"的发展新路。注重讲好X故事,擦亮城市山林名片,对"三山一渡"、茅山、宝华山等旅游资源实施整体规划、一体开发,打造主题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线路。科学开发建设文旅项目,严格评估项目可行性、潜在风险和投资收益率,切实提升项目实施质量、形成新增消费热点。加强对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特色街巷的联动开发,拓展文旅消费场景、提供更多更优文创产品,提升游客留镇消费意愿。大力推介X饮食文化和特色菜品,加强文旅产业和一二三产的多元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将文旅产业发展热度转化为财税贡献强度,切实提升X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场理念,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政府部门引导、扶持、推动、服务作用和企业发展主体作用,运用好市场机制,避免产生低效投入、新增政府债务。强化政策引导,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逐项明确发展方向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努力承接吸引周边先进地区现代服务业外溢、促进优质项目企业在镇集聚,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增效。明确具体措施,针对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四群八链"主导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要"一企一策"研究制定推动其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分年度、分批次落实重点企业转型升级。

二要加快改革步伐。全力破除阻碍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减少行政行为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积极探索对企业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举措,全力稳定企业发展信心预期,加快构建开放公平透明的市场体系、营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放下身段与企业家交朋友,构建完善企业呼声诉求"直通车"渠道机制,提升各级政府部门为企办实事解难题的服务效率和工作合力,坚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切实提升企业家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要完善考核体系。加快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产值、销售、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完善对服务业发展的管理考核,在高质量考核中设定相应指标,进一步提升各地各部门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充实队伍力量,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和推进,提升政府部门服务管理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