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关于X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2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调研报告:关于X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X镇X村位于城区西部,镇区东南部,X渠与X夹村而过。全村X户,X口人,党员X名,"两委"干部X名,耕地面积X余亩。过去由于村级党组织不健全,干群关系紧张,致使村内矛盾重重,信访不断,是全市有名的落后村。2006年底,以X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坚持党建引领,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把村庄建设成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X省民主法治示范村""X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连续两年荣获省"五星"党支部称号,实现了由乱到治、由稳定到高质量发展的华丽嬗变。

一、前后变化

一是基层组织,从"一盘散沙"到坚强堡垒。X村曾经为"六无"村,即无头雁、无阵地、无管理、无秩序、无产业、无家底。党组织没人主事,村干部无心干事,家族势力随心处事,群众解决矛盾靠闹事。2006年,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从群众最关注的"宅基地规划、村道路打通、老耕地调整"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一铲子到底"的勇气和"一碗水端平"的正气治村,让群众看到了希望,树起了党支部威信,实现了"红旗指向哪里,群众跟进到哪里"的良好局面。

二是村容村貌,从"一路难求"到街畅户通。原来的X村乱占土地、乱建房屋,就连出村主路也存在着坑洼相连、过堤爬坡、房挡断头现象严重,加之村内地势较低,雨水、污水排不出去,每当夏季来临,臭气熏天,蛙声一片,被群众戏称为"蛤蟆村"。选优配强村委班子后,硬起手腕拆除私搭乱建,打通出村大道,填坑平整土地,如今的X村,整齐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与古色古香戏楼遥相呼应。十字大街四方通透,柏油路上的分道线分外亮眼,临街门户的停车位规范整洁,18条街道全部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标识化"四化"标准。体育场、足球场成为青少年的喜爱之地,临河荒滩也变成了群众游园。2021年,荣获"X省卫生村"称号。

三是民风民俗,从"一乱多年"到文明和谐。以前的X村,大家族靠"武力"说话,小门户靠"上访"息事,村集体X余亩承包地X年收不回承包费,群众手里却攥着"一大把"村委的欠条。新班子上任后,以"思想"开道,以"法纪"兜底,一周时间里外清欠完毕,村集体资产净增X余万元。推行"村干部和骨干党员分包片区"制度,明确"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矛盾,收集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困难"四项基本任务,成为X市首家初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者。如今的X村,不仅建起了新型农民职业素养大讲堂,定期举办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开展孝道文化讲座等,还创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连年举办"重阳饺子宴"。先后荣获"X省民主法治示范村""X省孝德示范村"称号。

四是产业基础,从"一无所有"到健全稳固。过去的X村,农业无基础、发展无产业、增收无来源。村里十多年没有调整过土地,"无地"和"少地"户占到全村人口2/3以上,群众怨声载道。通过因时因地合理调整土地资源,连续实施农田水利大会战,改造农电线路2万多米,打机井70眼,修水渠3000余米,2000余亩旱地全部变成了高标准水浇田,引来全省30多家涉农部门、团体观摩。党支部抢抓机遇,引导群众建蔬菜大棚40座,并在村北部建起了占地20余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容量2000余立方米的冷库,蔬菜批发市场旺季日交易量达500万公斤以上。

五是集体收入,从"一穷二白"到百万入账。200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通过理思路、夯基础、学经验、探路子,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绿色蔬菜种植与交易为主,围绕主业强服务,瞄准未来走文旅的综合性、梯次式增收新路径。以"党支部项目引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引擎,以"合作社+公司"双绑定为支撑,持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流转本村及邻村土地8000余亩,种植大田蔬菜7000余亩,新建大棚50余座,规划养殖小区120余亩,生猪、肉牛存栏1000多头,水产养殖面积近100亩。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蔬菜种植户人均收入8万余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选好"领头雁",实施"强引领"。在X村最乱的时刻,镇党委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后,访遍老党员、老干部、信访户、困难户,集中收集群众的问题诉求。多次召开"两委"干部会议、党员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开展"群众意见怎么办?""党员干部怎么做?""混乱局面啥时候是个头儿?""X究竟该往哪里走?"大讨论,干群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即X村必须要治乱止散、必须要发展富民;干部处事一定要公平公正、群众反映的集中性问题一定要彻底解决两条干事方针。

二是找准"突破口",敢解"死扣子"。党支部经过详细梳理村庄的"痛点"与"堵点",研究决定以打通村主干道为切入点,对村庄实施统一规划,彻底改变X村"马蜂窝"现状。采取"多种会议商议、全体村民表决、方案上墙公布、政策循环广播、干部分包到户"的办法,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力量参与治村。同时,采取"建筑垃圾填荒坑"的方式整理出宅基地60余亩,分两批为120户符合政策的家庭划出新宅,解开多年"死扣子",赢得老百姓理解与支持。

三是立标"明规矩",打造"硬队伍"。村委干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带干部,明确规矩管干部、不计前嫌用干部、通过结果评干部"。既注重办好惠及全体村民的民生大事,也注重关心关注群众家庭"烦心"事。不断学习深化"枫桥经验",不仅建起了规范化、智能化的便民服务中心,三级"全科网格"延伸到村民在外的子女。推行群众有困难"首问责任制",村级微信群里只要有呼声,村干部第一时间必有回应。建成X市首家村级党组织警示教育室,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成了X村"两委"干部的行动自觉。

四是主动"抢机遇",作为"谋发展"。纵观X村的治理与发展史,清晰地呈现出党支部抢抓机遇的思想态度与能力。抢抓X镇"三化"协调发展新规划,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贯彻落实。聘请省专家驻村指导蔬菜改良,改(扩)建大棚24座,依托工业园区组织劳务输出500余人,新建了一体化的便民服务综合大楼,镇党委以奖代补资金90万元。从"特色产业做强、村庄环境做靓、基层治理做实、文旅融合做优"四个层面加以提升,目前,占地30亩的现代农业研学科技园初步运行,逐步把村庄打造成集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研学、食宿康养为一体的新兴综合体。

三、经验启示

X村的发展变化,映照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活力,也给予了我们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启示之一:建强支部堡垒,强化组织支撑,是落后村治理转变的根基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X村在实施治理的过程中,重点是抓住了"龙头"这一关键环节,选对了带头人,建强了党组织,带出了好队伍,造福了全村人。特别是治理期间班子成员没有撤换一人,却生成了战斗力,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凝心聚力作用。当前,面对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明显增多,党组织所承担的具体事务愈加繁重,其政治功能、引领功能、服务功能、社会功能愈发放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与发展中的堡垒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启示之二:敢于克难攻坚,强化作风支撑,是落后村治理转变的重要保证。后进村落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一般都会存在若干个涉及群众利益较深的难点与焦点问题,治理者如果作风不实,只处理浅表问题,最多只能实现表面化的"风平浪静",发展的过程中仍会出现问题反弹的危险。X村推进软弱涣散整治,敢打硬仗,敢触及并解决根本性矛盾,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群众正确评价了组织与班子,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在此后的历届"两委"换届中,X村班子成员除了年龄和身体原因主动退出外,基本都是高票连选连任。

启示之三: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民主支撑,是落后村治理转变的重要法宝。以民为本,是共产党人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遵循。X村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形成了"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比如,党支部在完成村主要道路打通以后,原本想用剩下的钱铺设辅路,但在征求意见时,更多群众倾向于引进自来水,不再吃"泛黄"的井水。党支部果断改变原有计划,更加科学地实施了自来水与天然气"双通"工程,群众非常拥护,每家每户都自愿出义务工协助施工,仅8天时间,就让X村民彻底告别了饮水靠井、做饭烧煤的传统生活,进而在全村上下进一步形成了气顺、心齐、干劲足的局面。

启示之四:整合资源联动,强化帮扶支撑,是落后村治理转变的有效力量。X村的治理整顿,不仅得到了镇党委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X入村前,"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书记多次与其谈话,讲经验体会,给鼓励支持。集中整治前期,镇党委每周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每当攻坚活动,还专门抽调机关及站所精兵强将组建工作组入村协助。几年来,镇党委奖励、支持X村的各项资金达12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各级财政、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以及相关企业、社会团体等部门单位支持X村各类项目达40多个。

启示之五:构建善管机制,强化共治支撑,是落后村治理转变的重要手段。X村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边整顿提升,边健全机制保障。如,在干部和党员队伍管理方面,先后健全完善了"三会一课"、"红分"管理、述职评议、小微权力运行监督等制度机制,强化有"规"可依。在村庄管理方面,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既有"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等硬性规定,也注重教育引导、氛围营造与活动助推,如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红分达人"评比以及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等。同时,还建成了X市首家村级"智慧X","三零"创建年年高标准实现,正在向基层治理现代化迈进。

启示之六:实施强村富民,强化发展支撑,是落后村治理转变的治本之策。后进村的治理整顿,稳定是基础,是首要目标;发展是动力,也是长远目标,因此,必须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从X村基层治理实践经验来看,"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民生与发展问题的深层积累;"治"的有效途径是走对了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破、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的治理路径。特别是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机遇会更多,发展的矛盾会更显,如守住耕地"红线"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问题、人才自然流动与基层农村迫切需要的关系问题、城镇化进程与留住"乡愁"的关系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发展的办法来化解。

?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