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
区发改局
根据全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安排,近日,对全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日照市的驻地区,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我区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调创"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临港"、"临钢"、"临空"优势,在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金融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全区服务业呈现出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良好势头。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9.5亿元,同比增长6.3%,占GDP比重达到63.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332.04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7.3%,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1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服务业地方税收26.2亿元,占地方税收比重79.5%。2017年1-3月,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5亿元,同比增长9.9%,总量、增速在两区两县中均列第1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7.84亿元,同比增长47.44%,同比增长1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9.5%。在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保险、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9.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服务业在全区产业结构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一是传统商贸业持续繁荣。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商业网点建设,引进了华润万象汇、大润发超市、苏宁广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超和城市综合体,投资5亿元新建日照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处,对23处农贸(便民)市场进行统一改造提升,凌云集团、友谊商店、农夫田歌等企业积极开展社区便利店、连锁店建设,逐步构建了以东、中、西三大商圈为核心,以专业市场为主体,以便利店、连锁店为补充的多业态、多层次的商贸流通新格局。目前,全区共发展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2个,商贸流通企业9800户,商贸流通工商业户4.9万户,培育年销售过亿元、营业面积超1万平米的大型商超9个,营业面积超3000平米的大型电器卖场5个,发展连锁店、社区便利店、加盟店149家,营业面积达到10.8万平米。2017年1-3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3亿元,同比增长9.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比去年年底提高了0.8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78亿元,同比增长8.4%。分行业看,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0亿元,同比下降19.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8.2亿元,同比下降2.9%,八大商场实现零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4.16%。
二是交通物流业平稳发展。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仓储运输、货物联运、配送中转等业务,初步形成了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物流中心为集散点的物流产业体系。临港商务区规模逐步形成,中盛国际商务港、蓝天国贸中心、海纳大厦、兴业喜来登广场、天德海景城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吸引了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入驻。2016年我区新增运输车辆404余辆,运输企业(含物流公司)25家,总量分别达到3568辆、498家。办理上岗证311余个,持证人员达15000余人。完成货运量2448万吨,货运周转量达48.96亿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2016年度,交通运输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4.5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约为22.31%,交通运输物流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之一。
三是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鲁南国际金融中心"的部署要求,加大对金融保险类项目招引力度,先后引进了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齐鲁证券、中信万通证券等新兴金融保险机构,初步形成以日照金融大厦为龙头,以烟台路、泰安路和济南路为产业轴的金融产业集群。目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8家,法人金融机构25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家,期货公司营业部3家,保险机构40家。发展新型金融组织21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6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0家。截至201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79.80亿元和1420.98亿元,较年初同比分别增长16.2%和7.3%。全区已有19家上市挂牌公司,去年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57亿元。实现金融服务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10%,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速5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收入6.5亿元,占服务业全部税收收入的24.9%,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9.9%。金融服务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成为拉动全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四是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快速起步。依托高新区服务外包基地、电子产业园和清大华创产业园,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加强自主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了全国首个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集中招引了美国甲骨文科技、残友信息科技、窝窝团商城等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与高端业务开拓能力的跨国公司以及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软件开发、研发设计、动漫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高科技领衔的高端服务业。目前,2016年全区新招引服务外包企业2家,新纳统服务外包企业6家,全区服务外包企业达到70家,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1.5亿元,占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的95%以上。全区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业户30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可达247亿元。
五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紧抓"旅游富市"战略发展机遇,按照"景城一体、全域发展"的思路,在滨海旅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乡村旅游和以西部三镇为重点的山水生态旅游。龙门崮旅游度假区、花仙子婚庆文化产业园、河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南湖旅游文化城、海曲九龙湾休闲生态园、蓝莓湾休闲采摘、月湖山水城市农庄等一批精品生态旅游项目成为XX旅游的新名片。2016年全区新创建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精品采摘园4家;全年接待游客1210.9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6%和15.8%。同时,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我区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黑陶之都"等称号。
六是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以"两个商务区、一个商业区"为核心,按照"错位发展、特色集聚、有序推进"的原则,聚力推进服务业楼宇项目建设,打造现代服务经济的"增长极"。在中心商务区,以淄博路为主线,加快其向南北辐射布局,建设发展了华润万象汇、大象国际、安泰国际广场等项目,形成了以休闲购物、金融证券、文化娱乐、企业总部等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在临港商务区,沿上海路和日照港区,建设发展了中盛国际商务港、日照港国贸中心、海纳大厦、海洋财富中心、天德海景城、兴业喜来登广场等项目,形成了以货物贸易、船代货代、餐饮旅游等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在老城区商业区,以推进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建设发展了东关北路商业街、苏宁广场等项目。目前,全区已建设商务楼宇56个,建成楼宇面积90余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400余家,其中重点推进的服务业楼宇项目42个,计划投资370亿元,总建筑面积1400多万平米,兴业财富中心、日照港国贸中心、大象国际商务中心等17个项目投入使用,新入住企业600余家,金融大厦、兴业财富中心等两个项目地方收益超5000万元。兴业喜来登、天德海景城、苏宁广场等19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总投资127.53亿元,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兴业喜来登A栋写字楼整栋出售给财金集团,酒店与喜达屋合作预计2018年营业;天德海景城A栋30楼以下已有10家企业入驻,B栋正在装修;苏宁广场诺福特酒店正在装修,预计2017年上半年营业。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9个项目正在洽谈推进,总投资40.5亿元,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合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及时调整完善了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重点工作加强协调调度。今年来,成立了"两个商圈"办公室,加强对老城区商圈和石臼商圈的提升改造的指导协调。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绩效考核力度,研究制定了全区服务业工作考核办法,将市对区县服务业考核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发展服务业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了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镇街道、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服务业工作机构,明确了专门工作人员,形成了上下齐抓、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载体建设,着力推动服务业提升规模、增强活力。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以"一个商业区、两个商务区"和""三个园区"为载体,重点加快推进"两个商圈"提升改造和"三个园区"建设,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突出绿色生态和乡村文化等主题,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培育城市经济增长极,服务业载体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了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施领导包保和重大项目"面对面"、"月报告"、"联络员"等体制机制,加强协调服务和跟踪管理,着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2017年XX区百项重点工程项目中服务业项目73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73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4.12亿元,其中,日照国际金融财富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施工;日照市海洋公园建设项目四季花鸟园主体钢结构完成,海洋馆三层主体施工中;涛雒风情小镇计划9月份启动。同时,围绕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抓好骨干企业培植。对各行业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制定培育计划,促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助推服务业增量提质。重点培植日照市XX金阳农贸有限公司、日照金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上海浦发银行日照分行、山东领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市睿翅电子商务产业有限公司、日照京华电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山东赞宇集团有限公司、日照市XX区12349家政养老服务中心等30余家重点服务业企业。三是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园、钢铁配套产业园、太阳文化旅游区3个园区建设,推进日照"公路港"、东方太阳城、中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太谷飞机维修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实施配套,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三)强化政策推动,着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在认真贯彻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基础上,制定出台了《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区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重点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和改进政府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围绕意见落实,我区服务业职能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文体部门制订了建设文化强区总体规划;供销部门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势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遇,切实抓好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民政部门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交通运输部门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平台,提升了行业信息平台共享水平;统计部门开展重点企业统计工作,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准确可信的数据参考。
(四)强化资金投入,着力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坚持市场取向运作,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初步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区财政设立了5000万元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信息服务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运用担保、贴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服务业的投入,带动了服务业增量扩张和结构优化。积极开展对上争引,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2012年以来,全区实现服务业对上争引资金8844万元,争引项目43个,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服务业。连续五年对服务业发展先进进行表彰,培植骨干龙头企业,发挥先进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构筑多元投资格局。从扩大开放、放宽准入入手,采取招商引资、合资合作、银企联手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扩大服务业投资规模。
三、制约服务业发展动能不足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缺乏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二是缺乏推动各服务业行业加快发展的激励措施;三是社会各界对服务业发展在我区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具体到各行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贸流通业优质、集约程度较低。一是产业层次较低,缺少大的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储备项目。服务业楼宇方面,受房地产形势和融资困难影响,投资步伐放缓,鲁闽大厦、资润大厦等在谈项目进展缓慢,且没有新的储备项目。海纳大厦、日照港国贸中心、海洋财富中心等项目企业入驻率低,房屋出售和企业入驻率尚达不到30%,造成大量空置。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方面,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骨干企业等现象,电子商务多为小微企业和工商业户,大部分集中在大学科技园、高新区及部分小区内,面积一般为100至300平米,部分淘宝网店在自家或租赁生活小区的车库经营,运营成本低、商品档次不高。二是相关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中盛商务港、日照港国贸中心等项目方反映,楼宇项目高大上,周边环境脏乱差,在临港商务区缺少绿地、公园、休闲娱乐、餐饮、停车、公交等公共配套服务。服务外包业主普遍反映服务外包基地交通不便,虽然开通了13路、41路公交车,但在服务外包基地工作实习的学生来自大学城各个院校,由于公交站点少,且工作加班加点较多,学生来往交通极为不便。三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国务院、省政府都相继出台了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贸流通等行业发展的措施、意见,岚山区、莒县、五莲等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我区尚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服务业楼宇方面的扶持也仅2014年得到了落实。四是服务业专业人才短缺。在调研中,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企业都普遍反映,受产业层次低,发展空间小,生活配套无法满足需求等影响,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留不住人的现象突出。大学城的部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企业辛苦培训学员掌握技能后,很快就跳槽到大中城市发展。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一粗一低两缺失"问题。一是物流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物流业进入门槛低,致使当前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小规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衔接配套能力不足,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建设也相对滞后,部分公司为争夺货源不断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给整个物流市场带来了混乱。以大型现代物流园区为主的骨干物流节点设施进展迟缓,我区现代物流在区位、产业、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行业形势低迷。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区商贸物流行业的发展及销售额、利润、税金等经济指标都处于近几年来的低潮。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贸易企业采取保守经营策略,运输企业货运量随之减少,部分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甚至停产倒闭。三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政策扶持。目前我区对物流的综合管理缺乏明确界定,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交叉和多头管理的现象,责、权不对等,对物流业的扶持不够,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亟需改善。四是高素质物流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制约了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
(三)旅游业发展总体上停留在初级层面,新战略、新模式的认识有待提高。一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有待深化。"全域旅游"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国家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战略、新模式,正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已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实现"旅游富市"战略目标的主要抓手。目前,全区还缺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富市战略实施的更加具体、更加有效的措施。二是旅游项目有待提升。旅游项目建设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文化内涵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核心吸引力的龙头项目;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强,内容单一,同质化问题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挖掘得不够,开发的深度不足,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留不住人的问题仍然突出,综合收入也偏低。三是旅游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全市重点推动的八大产业融合中,我区占据优势的城旅融合、商旅融合、工旅融合等方面,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缺少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实现路径。四是旅游节庆活动规模、效果还有待提升。目前,我区的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是以企业自行策划、组织为主,存在着创意不新颖、主题零散、规模小等缺点,缺乏全区性的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节庆、会展活动。
(四)金融服务业面临挑战。一是金融总量相对偏小,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限,上市挂牌公司少,融资能力弱。金融资产总量偏小,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从金融结构来看,银行业仍是我区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服务"三农"工作任重而道远。三是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成为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五)养老服务业途经过于单一。一是社会认可度相对低。传统的居家养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很多老年人及其子女仍不能接受将入住养老机构,对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会有社会偏见,因此入住率一直不高。二是资金支持不足。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的标准和成本相对较高,如日照市东方康护养老院现有持证医师8人,护士5人,同时每位护理人员工资在3000元左右,对微利甚至不盈利的养老机构而言负担较重。三是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作为养老院,专业的养老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但相关的保健、养老护理人员、医师缺乏。
四、促进服务业发展动能转换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
1.推动批零餐饮业创新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工程,培育特色鲜明、模式成熟、双向流通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进电商集聚发展、跨境发展。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二是培育流通主体,重点培育亿元的流通骨干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新一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打造"十分钟"便利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快传统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发展大众餐饮,提高餐饮服务水平,提升早餐服务水平,加强鲁菜推广,拉长餐饮产业链。
2.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一是按照我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在城区努力打造"四大"商业圈,结合旧城改造,继续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商贸业格局。二是抓好城区市场的合理布局和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大型专业市场,比如汽车商贸城。随着汽车销售业务拓展,奎山汽贸城汽车4S店很多需要开设第二家或第三家4S店,开设4S分店需要距离第一家4S店10公里远,建议在城北规划建立大型汽车商贸城。三是以四大商圈为重点,加快推进日照温州城二期、凯德广场、名嘉广场、河山汽车城等新型商贸项目建设,引导金阳市场、石臼市场等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四是加强特色商业街建设,扎实推进投资25亿元的东关北路商业街开发建设,积极做好海曲人家滨水特色街的招商工作,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次、创特色、上水平。五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增强消费拉动力。
3.构建养老服务业体系
一是突出居家养老,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平台为手段、满足老年人各种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一体发展。二是突出医养结合,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加快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三是突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大力推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四是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五是积极采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方式,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4、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
一是加大家政服务品牌培育力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家政服务业政策支撑体系,借助"阳光大姐"、12349等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区信息平台与各类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服务功能实现全面提升,力争城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建设公益性信息平台,健全各级家政服务平台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等功能,建设家政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及从业人员追溯管理系统,建成功能完善、覆盖全省、全天候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三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依据全省家政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四是实施家政服务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业示范企业、示范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培训基地创建活动,逐步完善示范评价标准体系。五是实施权益保障工程,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切实维护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1、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一是以日照高新区为依托,加快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动漫创意、金融后台、物联网等服务外包业态,加快推动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二是着力发展创意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数字技术、广播影视、动漫游戏、表演艺术等业态,规划建设南湖文化产业园,争引高科技企业集团和研发机构入园,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中介服务业。三是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创新,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业态,推进产业聚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融合发展为特征、以广泛应用为目标、以安全可控为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环境。四是培育大型骨干企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大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做强一批新兴业态小微企业。五是创建一批电子商务知名品牌,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城区、社区和园区试点。六是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新,建设一批"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1)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聚力突破高新区。按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对高新区进行"二次规划",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基础,科学界定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高新区在全省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提升3个以上位次,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二是建设日照市科技创新综合体。设立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引进转移孵化、技术成果交易、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学术交流"六中心"和众创空间、企业研发总部、专家公寓"三载体。三是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强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科技金融、众创空间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2)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一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升级。规范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支持它们不断完善科研设施和条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新材料研究院和机器人研究院建设,打造产业创新中心,切实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基础前沿技术上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三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密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和交流,通过共建科研平台、共同承担科技项目、人才委托培养等方式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好高校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下一篇: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