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8.福建十次党代会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6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9分钟

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

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1月23日)

尤权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过去五年的工作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福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福建考察,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自为福建谋划未来,提出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四个切实"等重要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给全省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建加快发展,批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进一步凸显了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福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共召开17次省委全会,分别就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省、实施赶超战略、"十三五"规划制定、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扶贫攻坚以及干部票决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2.84万亿元,比2011年增加1万多亿元,年均增长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近2700亿元,增加近1200亿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铁路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里程、港口机场吞吐量、电力装机容量大幅增加,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二位,实现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5%,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水、大气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清新福建"成为亮丽名片。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着力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深入实施转型升级计划,加快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成长。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数字福建"建设成效明显,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六位。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围绕打造市场、开放、社会、生态"四个环境",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各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行政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生态补偿机制、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与东盟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更加紧密,"走出去"步伐加快。福州新区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闽台合作交流更加紧密。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进一步推进闽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一批重大台资项目落地建设,服务贸易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闽台民间交流、人员往来不断扩大,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逐年增多,海峡论坛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平潭对台先行先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培育和宜居宜业环境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坚持保基本、保重点、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全省财政涉及民生支出都占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城乡就业稳步扩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10.9%。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以及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人口计划生育等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大幅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造福工程"五年搬迁80万人,全省累计脱贫95万人。成功承办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民主法治稳步推进。人大立法和监督职能进一步增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保持和谐。平安福建建设持续深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综治工作绩效位居全国前列,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法治福建建设扎实推进,在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司法改革、增强全民法治意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福州、厦门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前列,漳州、泉州、三明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双拥共建走在全国前列。认真学习贯彻在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夯实国防动员基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所有设区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聚思想共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加强省委常委会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省委充分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总揽全局的作用,确保中央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坚持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以"五抓五看"为抓手,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风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改进干部考核推荐办法,选派大批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和进党校高校学习培训。市县乡党委换届风清气正,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启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改革,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中央第九巡视组对福建的巡视工作,认真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现对全省巡视对象的全覆盖和省纪委向省一级党政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实行市县党委巡察制度。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促进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福建工作,必须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服务全国大局中找准福建定位,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展现福建作为;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福建的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环境的相互协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活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必须坚持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切实担负起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引导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这些经验体会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

过去五年的发展,让八闽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为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为此感到振奋和自豪。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接续努力、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全省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驻闽机构,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闽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看到工作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我省经济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新的发展动能有待进一步培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有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社会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一些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仍需下大力气解决。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福建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也是加快福建各项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利益格局战略博弈更加复杂,但和平、发展和合作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正从中等收入经济向高收入经济迈进,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利好政策叠加,生态、开放、海洋、民营经济、台港澳侨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进一步拓展。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抓住难得机遇,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的局面。

今后五年,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全面从严治党和优化政治生态,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主引擎,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对外开放领域扩大、质量提升,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影响力和公民素质不断提升;法治福建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落实,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建设新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省擘画的宏伟蓝图,就是要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改善民生福祉,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福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再上新台阶",是"建设新福建"的阶段目标要求,就是要在建党100周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福建应有的贡献。我们不仅要在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上有大幅提升,而且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区域协调、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水平、党风廉洁建设等各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打下基础、提供支撑。"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是今后五年福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必须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找准坐标定位,以此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而奋勇拼搏、贡献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一)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实施创新驱动强动力。把创新驱动作为优先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新产业、攻克转化一批新技术、构筑提升一批新平台、融合催生一批新业态、推广应用一批新模式,努力建成创新型省份。加快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智慧谷"和国家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探索创新创业孵化新机制,推动众创空间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紧盯经济和产业发展之亟需,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支持和培育科技中介组织,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转型升级调结构。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全面改造提升船舶、冶金、纺织、鞋服、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值均超万亿元,特别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整合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推动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逐步提高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突出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智慧海洋建设,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迈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新步伐。

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发挥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强化项目带动,持续策划生成一批有助于促进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合理布局电力建设,全面实施大水网规划,加大城乡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在补短板上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利用好我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

统筹区域发展促协调。强化全省"一盘棋"理念,走出一条山海协作、城乡统筹、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路子。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开展省级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推进市县"多规合一"。推进福莆宁和平潭一体化发展,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发展,在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协同发展、港口资源整合、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构建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支持南平、三明、龙岩以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生态优美、联接中部等优势,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快山区崛起步伐。积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特色小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注重提升城市品质与品位,推进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下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拥堵、内涝、停车难等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乡村建设,都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不搞大拆大建、盲目扩张,不搞贪大求洋、破坏文脉,不搞统一模式、千城一面,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用好用足中央赋予我省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国家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切实增强改革自觉性与行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制度创新集成化、服务标准化、政策透明化、社会诚信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打破民间投资壁垒,推动闽商回归,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促进民间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扎实做好各类重大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真正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双拥共建工作。坚持党管武装,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支持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注重发挥出口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产品、技术、服务"全产业链"出口,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推动我省从外贸大省向强省转变。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工作机制,继续办好"9·8"国际投洽会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福建企业"走出去"。深化闽港闽澳经贸合作。自贸试验区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加快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发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海丝核心区要充分发挥侨的优势,加快海陆空及信息通道互联互通,聚焦产能合作、经贸往来、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重点拓展与东盟的合作交流,积极开拓南亚、西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福州新区要科学规划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新引擎。

推进闽台深度融合发展。以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为指引,继续深化闽台各领域交流合作,为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贡献。大力实施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充分发挥各类对台园区作用,支持在闽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便捷往来通道建设,积极探索对台合作新机制,推动两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突出深化两岸特色文化和民间基层交流,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扩大海峡论坛等两岸特色交流载体影响力。深化厦门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继续全力支持平潭开放开发,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高标准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打造两岸同胞融合融洽的共同家园。

(三)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听取人大、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制度。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加强科学规划,提高立法质量。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发挥人大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支持和保障人大在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方面行使法定职能。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支持政协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开展各种协商活动,促进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把政协监督作为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的重要环节,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组织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推进参政议政更加深入开展。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支持他们加强自身建设,为他们履行职能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引导他们在新福建建设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紧密联系和团结更多台港澳侨闽籍乡亲,重视加强与新生代乡亲交往,广泛汇聚海内外同胞力量。

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和责任追究,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支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对人权的司法保障和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全面实施"七五"普法,引导人民群众崇尚法治、遵守法治、捍卫法治。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格落实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和"七项机制",推动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

(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握福建文化多元、深厚、交融的特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文化创新力、竞争力和软实力。

强化科学理论引领和正面舆论引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弘扬福建精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和阵地管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上内容建设,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实施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快建设新型智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重点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水平。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特色产业群。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打响福建文化品牌、延续福建文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增强文化对外影响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推动省属重点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传媒集团。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办好福建文化周等重大品牌活动,拓展与境外主流媒体交流合作,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完善文化对外出口服务机制和鼓励政策,培育壮大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提升福建文化的知名度。

(五)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持续实施"造福工程",确保现行国定、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200个贫困村如期摘帽。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和闽宁对口协作。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积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力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农民工权益。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