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第2/2页)
(三)推进城市发展现代化,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
统筹规划建设。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集中资源推动"五区一线"城市客厅建设。完成轨交S1线车站施工60%、盾构区间施工20%,深化沿线城市设计。全力推进苏昆中环对接、朝阳路(老城区和开发区段)改造、白马泾路南延、景王路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343省道(昆山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加快"七横四纵"生态绿廊和庙泾河中央水廊建设。建成"口袋公园"24个。新增绿化面积390万平方米。闲置用地覆绿面积120万平方米。全面推动新开工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完成房屋征迁33万平方米。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D级危房治理。试点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推动中华园街区、里厍二村创建省级宜居示范街区、住区。
深化精细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管理办事处治理能力和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推进"美丽昆山"建设,完成整治项目400项以上。拆除违法建设500万平方米,深入整治违法广告、"破墙开店"等问题。严格落实管线标识、隔离设施、桥下空间管理等标准规范。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实现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覆盖率达6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新建、改建标准化厕所518座。高标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0个。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107座,亮化93座。完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规划布局,加强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治理。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规范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打造智能监管路段22条。
紧抓乡村振兴。高质量完成省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农田集中连片及闲置地整治。实施轮作休耕3.5万亩。新增苏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800亩。开展养殖池塘生产环境提升行动。扩大"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实现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9.5亿元。强化"红黑榜"结果应用,试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积分管理。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康居特色村建设方阵,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24个、康居特色村1个。推进23项被撤并地区综合提升项目。扎实做好农房建设管理。试点实施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缴欠租专项行动。深化新型合作农场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完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任务。
(四)推进文化发展现代化,加快打造文明风尚新高地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大志愿者服务项目孵化、团队培育和活动组织支持力度,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超15%、活跃度超80%。积极开展"市民文明十二条"2.0版文明实践项目、"公共文明行动日"等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家在昆山·文明有我"特色品牌建设,加强新市民服务管理。支持慈善和红十字事业繁荣发展,运营好"瑾晖"基金。全力做好对标落实、第三方测评等工作,社会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达93分以上,确保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弘扬城市优秀文化。高质量办好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群众获得感。推动当代昆剧院高效、规范、优质运行,引进经典优秀剧目15个。编创昆剧《浣纱记》《描朱记》。学习传承经典折子戏20个。支持小梅花戏曲团、小昆班建设。实施"昆曲+"工程,加快戏曲百戏博物馆、百戏林公园、正仪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深入挖掘先贤思想文化价值,丰富"顾炎武日"纪念活动形式和内容。稳妥实施中山堂等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好第二届非遗展示展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传媒大厦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攀新高"百日行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4000场。全力筹办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加快建设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馆。全面优化足球俱乐部运营管理,深化"你我共昆山"足球文化建设。精心办好国际男篮锦标赛、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等活动。深入推进"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完善"家门口"的文体场馆设施。有序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旅游度假区体制机制,强化旅游资源要素统筹整合,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和文旅产业。
(五)推进绿色安全现代化,加快打造美丽宜居新高地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战役,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确保"4+1"环境问题全部销号。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鼓励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加快吴淞江流域综合整治。启动建设工业废水处理厂3座。推进5座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新建、改建污水管网30公里,切实提高雨污水管网截污率和养护水平。拆除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15.5万平方米。建成美丽生态河湖30条。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河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采样调查。加强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国务院专项整治督导和省、苏州市巡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强化安全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城市安全发展规划。推进安委办实体化运行,有效发挥17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拓展安全生产巡查覆盖面。建成启用城市安全管控指挥中心,构建人防与技防高效结合的现代化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化工、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27个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力度,确保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精细材料产业园。深化"331"专项行动,"三合一"和出租房两类场所合规化改造验收率达95%以上。开展"红蓝军"对抗演练40场,进一步提高实战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完成应急预案修编。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持续压紧监管服务责任链。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成"三优三保"拆旧复垦4000亩,实现低效用地再利用1万亩。制定工业区产业准入目录,健全工业厂房出租长效管理机制。引导退出低端低效产能企业255家。完成"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强企业"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推广应用"走航监测""动力监测"。深入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区镇环保执法检查员队伍建设。健全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服务意识、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制定安全环保问题解决方案。
(六)推进社会发展现代化,加快打造美好生活新高地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开展技能培训4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办好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深化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创建。深入开展困难家庭"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落实社会救助、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兜底措施。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做好"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规划建设3家高标准生猪养殖场,新增产能6万头以上。建成保障房460套。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新增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12万人。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入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39个。招聘教师1000名以上。着力解决新市民子女入学难问题。全力推进昆山杜克大学二期建设,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开工建设周市高中。推进巴城高中、千灯高中规划建设。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和高考"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完成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一期新建工程。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持续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建立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机制。实现东部医疗中心建筑结构封顶、西部医疗中心主体竣工、公共卫生中心全面完工。推动市妇幼保健院更高质量运营。引进顶尖临床医学专家团队5个。启用分级诊疗信息平台。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超65%。困难群体基本医保覆盖率达100%。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报销制度。规划建设阳澄湖康养院。新建、续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10家以上。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建"无黑城市"。深化综治、警务"双网融合",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实行"网格员+物管员"双员配置,建立网格队伍协同巡查制度。大力实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精准治理。完善中心城区动态巡防机制。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技防升级改造,加密人像、车辆识别感知网络。推动295个校区"校园哨兵"智慧安防工程建设。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启动社工人才队伍三年轮训计划,实现村(社区)全科社工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三、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将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以更高的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起探路重任、优化制度供给,勇于挑战极限、展现尖兵作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推动思想再解放,始终保持奋斗激情。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解决"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的问题,坚持以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作、接续奋斗。与时俱进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坚持不等不靠、敢闯敢试,走出"舒适区",敢涉"深水区",勇闯"无人区",创造更多第一和唯一。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积极运用"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三项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着力在有效投入、创新发展、产业招商等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加快形成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担当作为者保驾护航的制度体系和浓厚氛围。
(二)推动法治再强化,全面提高履职水平。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和制度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积极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满意度达90%以上。进一步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化管理,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动执法"机制,加快提高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落实协商民主有关规定,完善重大事项报告、通报制度,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三)推动改革再发力,精心营造一流环境。强化"用户思维、客户体验",持续深化"1330""证照分离"等"放管服"改革成果,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升级版。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率98%以上。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复制推广"1+4"基层治理改革经验。加强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深化国资国企体制改革,推动国企深度参与人才科创、城乡建设、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和示范样板。
(四)推动作风再改进,着力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各类检查、文件、会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推动"评审联动"向基层延伸,实现村(社区)评审全覆盖。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昆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发扬斗争精神,践行"四闯四责",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