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4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2分钟

加快补齐小康社会短板。对标对表6大类53项指标,针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短板,集中攻坚,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做好经济普查成果与"十三五"规划指标衔接。对照4大类33项指标,加大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类指标攻坚力度,力争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集中优势资源,聚力推动工业振兴

倾注更多精力、投入更多财力、调配更多人力,大力开展"制造业攻坚突破年"活动,推动央企、民企、湾企入桂林,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力争深科技新增产值50亿元、量子通讯项目新增产值40亿元。推动平钢、中国中药、英路维特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值超20亿元。力争国际线缆、燕京漓泉、福达、比亚迪、新桂轮、桂康新材料等骨干企业新增产值超30亿元。力争80家企业新上规入统,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

优化工业布局。按照集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构建三大工业园区、四大工业强县、五个生态功能区县差异发展新格局,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75%。提升壮大三大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高新区加快建设七星、象山、雁山、灵川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态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着力抓好光隆光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经开区涵盖永福、临桂两县区,实现华为信息生态合作区注册数字企业突破100家,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能源商用车、橡胶轮胎等产业,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生活、人才公寓于一体的万亩华为科技城及比亚迪城、百年基业科教城,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高铁园加快建设灵川、秀峰、叠彩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电子产业,加快推进花江智慧谷等项目,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全力打造四大工业强县。荔浦、全州、兴安、平乐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工业,重点推进美亚迪、晨天恒源、汽车配件产业园、生命科学园等项目建设,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培育发展五个生态功能区县。灌阳、恭城、资源、阳朔、龙胜重点发展绿色、生态、环保产业,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市建成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土地收储900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让企业实现"轻资产入驻"。落实市属三大园区体制改革方案,放权赋能,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强化龙头带动。依托华为、深科技技术优势,加快建成深科技二期、开工三期,年内实现5000万部手机产能,加快推进手机支架、包装盒等项目落地,形成集聚效应,争取再引进显示屏、芯片等项目,逐步形成1000亿元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农产品质优量大优势,做大做强力源粮油、娃哈哈、顺昌食品、三养胶麦等企业,加快形成200亿元生态食品产业集群。依托国际线缆、君泰福、电力电容等骨干企业,加强技改和创新,加快新品投产,积极开拓市场,推进本地应用,逐步形成2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依托生态优势,加强技术研发,做强做优桂林三金、桂林南药、一方天江等企业,加快形成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技术人才优势,帮助新桂轮解决产权转让、橡胶进口政策等问题,加快形成100亿元生态橡胶轮胎产业集群。依托比亚迪、福达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商用车生产,加快推动物流车底盘、高端中巴车、电机电控及轨道交通装备等项目落地,加快形成100亿元新能源商用车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依托燕京漓泉、桂林三花、湘山酒业等老字号,加强技术攻关,改良品质,强化营销,扩大市场范围,振兴桂酒品牌,加快形成100亿元桂酒产业集群。依托平钢、桂康新材料等重点企业,推进资源整合、技改提升,加快形成100亿元新型钢材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驱动。实施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全面完成"三百二千"[15]科技创新工程任务,建设提升一批研发平台、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园区,力争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平台5家,突破关键技术40项以上,转化重大科技成果70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350家。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进思奇通信多域资源认知与虚拟化关键技术产业化一期等项目建设。

强化招商引资。突出工业招商主题,着力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强化市领导及县区主官招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奖励项目业主、中介机构等二十条激励措施,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带动全市引进区外境内到位资金按可比口径增长10%。

强化资金投入。实施以"双百双十双新"为重点的工业项目130个,完成投资90亿元。确保工业新增市级财力30%用于工业发展。金融机构对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年度授信不低于100亿元。发挥市应急转贷资金作用,缓解企业转贷压力。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充实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汇聚金融资源,力争新设立3支以上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逐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园区建设模式,捆绑组合营利性和公益性两类项目,综合平衡建筑施工、房产开发和项目运营三块利润,统筹利用PPP[16]、专项债、财政奖补等政策,进行组合打包,防止碎片化,以此引进一批有资金实力、招商资源、运营经验的战略合作伙伴,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土地保障。加快落实自治区用地用矿审批权限下放试点政策,确保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占比不低于30%。加快清理批而未供土地,提高供地率。强化人才保障。实施"企业家领跑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把握高校独立学院剥离机遇,扩大发展高职高专,为工业提供高素质的工匠队伍。强化政策保障。继续完善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十八条政策措施,出台支持特色产业园创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补充政策。重点扶持专注主业、专注品牌的骨干企业,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和百年老店。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等成本。

(三)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四大重点,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发挥县城龙头带动、示范乡镇连城带村作用,强化特色产业支撑,走桂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一批绿色高产高质高效示范区(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5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67万吨。提升柑桔产业集群,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及品种、熟期结构,力争产值达150亿元。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进城市近郊"保障性菜园"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林-药、林-菌、林-禽等生态种养模式,新增林下经济900万亩。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落实扶持政策,加快灌阳"双胞胎"、平乐六和生猪产业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完成350万头生猪生产任务。提升农业品质品牌。创建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0个以上,力争资源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通过考核验收。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设永福罗汉果等1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以上。狠抓示范区创建。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书记工程",完成第一批17个田园综合体初步验收,启动第二批建设。新认定各级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700个以上,力争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以上。提升农产品流通水平。推进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桂林东站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农旅融合水平。加快叠彩花卉示范园、阳朔百里新村农旅观光示范带等项目建设,办好广西首届花卉苗木交易会,创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10家以上。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结合各县(市、区)特点,加大县域经济培育力度,灵川、永福、临桂、七星要集中资源,全力发展工业,推动产城互动,争做全市工业发展排头兵;象山、秀峰、叠彩、雁山要抢抓设立"园中园"机遇,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推动城市片区及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发展新业态,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荔浦、全州、兴安、平乐要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与特色旅游,做大经济总量,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阳朔要发挥旅游及乡村建设引领作用,推进升级发展与全域发展;恭城要发挥生态和人居环境优势,加快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打造恭城油茶小镇,做大油茶产业;龙胜、资源、灌阳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积极发展特色新型工业。力争每个县(市、区)培育2个主导产业、2家行业龙头企业,建设2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壮大2家带动力强的国有企业,增强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引导力和调控力。做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等工作,确保全市完成新增耕地4600亩,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增加县级财力。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办法,强弱项补短板,争取荔浦、阳朔、龙胜、兴安、全州、灵川、资源成为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市),临桂、灌阳、永福、象山、恭城成为进步县(区),推动全市经济协调发展。

持续推进示范乡镇建设。巩固提升已建成的6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推动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完成第五批、启动第六批示范乡镇建设。持续推进9个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健康、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的桂北城镇群。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幸福乡村建设。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健全乡村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四建一通"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乡镇通二级(或三级)路,完成所有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窄路拓宽、危桥改造任务,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乡镇、建制村通公交率分别达100%、60%;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增村际联网路200公里以上。开展"美丽桂林·幸福乡村"活动,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基本整治型村庄6418个、设施完善型村庄536个、精品示范型村庄55个,建设一批乡村风貌示范带,完成一批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和清淤疏浚治理试点建设,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按芦笛三村、北芬大村、鸡窝渡、大河坊等模式,加快漓江两岸、城市近郊、旅游通道沿线村庄改造,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200个以上。

(四)坚持旅游带动,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

贯彻落实自治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坚持红绿结合、文旅相融、康养一体,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发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三千漓、大碧头等新项目带动作用,确保融创文化旅游城、临桂万达广场如期开业,实现年接待游客突破1.5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2000亿元。

实施旅游品牌化战略。以"文旅+""+文旅"为抓手,做优以漓江为代表的一流观光旅游、以独秀峰·王城景区为代表的一流文化旅游、以愚自乐园为代表的一流休闲度假旅游、以龙脊梯田为代表的一流民族风情旅游、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一流演艺旅游、以夕阳红为代表的一流康养旅游、以融创文化旅游城为代表的一流主题公园旅游、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为代表的一流红色旅游等8大品牌。提升千古情、温德姆等现有知名品牌,力争引进万豪、奥特莱斯等品牌酒店、购物商店,不断增强品牌集聚效应。

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国际航线培育,力争开通境外客源地航线2条。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境外主要客源地精准营销力度,开发一批适应入境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及特色产品。办好入境游(桂林)旅行商大会,加大对贡献突出的境外旅行商和境内旅行社扶持力度,促进入境游客快速增长。办好"两会一节"、资源世界漂流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重大活动,引进跨国企业年会、重大国际会奖旅游项目。积极与境外客源地城市建立友好关系,邀请其参加我市重大节庆活动,加强合作交流、游客互送。完善标识系统,打造语言无障碍国际化旅游城市,建立健全国际通行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实施旅游高端化战略。在大众化旅游基础上,推动旅游高端化发展。建设高端化旅游景区景点。加快推进地中海俱乐部二期、全州天湖国际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自治区重点支持的58个文旅项目,打造一批世界级休闲度假基地。推动龙脊梯田、八角寨、猫儿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持续提升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桃花湾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高端化旅游项目。推进兴安、资源、阳朔等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开发低空旅游、定制飞行、高科技视觉体验等高端化旅游产品。建设高端化旅游服务设施。持续推进漓江星级游船和码头改造提升,引导漓江游船定制化、高端化运营。高标准建成旅游集散中心4家、星级汽车旅游营地12家、旅游厕所100座以上。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完善"一部手机游桂林"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精品酒店、主题酒店、高端民宿,建设高端度假酒店群。

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力争创建国家、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各2个。打造"一核三带三极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桂林宜游宜居城市核心区。升级漓江东岸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带,提升兴坪、大圩、草坪等一批特色小镇;打造以桂阳文化旅游大道为主轴的旅游示范带,带动荔浦、平乐、恭城、永福旅游发展,提升南线旅游品质;培育壮大以桂北6县为主的红色旅游发展带,加快推出大型实景演出《突破湘江》,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强做优阳朔、龙胜、兴安旅游三极。持续打造县城、乡镇全域旅游重要节点,串联8条精品线路[17],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民族风情特色村。

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用好城市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出台免租奖励政策,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推进工业主辅分离,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培育"互联网+"服务新业态,支持力港宜兑积分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村工程,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微笑堂、百货大楼、宝路通、桂林柳药、华润医药、中石油、中石化、烟草等重点企业服务,继续办好"漓江购物节"等特色促销活动,打造东西巷、益田·西街等高品位步行街,推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加快桂林啤酒堡等项目建设,开发灵渠夜游等新产品,建设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丰富夜间购物、餐饮、文旅、娱乐等业态。推进桂林航空股权重组,抓好艾娱、师大出版社、桂林国旅等企业帮扶,推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5G商用进程,推动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快速增长。加快建设桂林米粉中央配送厨房,推进米粉品牌店升级改造,冠名"桂林米粉号"专列,打造百亿元米粉产业。充分利用经济普查成果,完善奖励扶持政策,加大民宿、连锁酒店、高校食堂及大型商业综合体上限入统培育力度。

(五)坚持项目带动,增加有效投资,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800个以上,完成投资增长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五网大会战",实施重大项目140个以上,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建成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继续推进桂林至柳城、灌阳经恭城至平乐等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城步(湘桂界)至龙胜、贺州至巴马(蒙山至象州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争轨道交通1号线获批建设。实施万福路改造工程,打通城市断头路,优化连接新老城区的交通路网。推进桂林经郴州至赣州红军长征高铁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建设规划。加快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开工长塘水库工程。竣工投产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建成2000个5G基站,实现市区核心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狠抓项目资金落实,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企业债券等各类资金的申报和落实,鼓励多安排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项目资本金;组建专班,优化项目库,大力推行PPP模式,加快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动各县(市、区)储备新增"双百双十双新"项目1个以上、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1个以上、PPP项目1个以上。

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用改革精神和创新理念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加强与国家和自治区沟通对接,策划包装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工程等项目,争取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全国红色党性教育基地等更多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十四五"规划。

(六)坚持建管并重,建设公园城市,打造品位休闲之都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按照保护漓江、发展临桂要求,重点预留向西发展空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按照公园城市标准,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控建筑物高度、密度、容积率,提高城市绿化率,扩大水域面积,形成错落有致、疏密有序、视廊通畅、显山露水的城市空间形态,打造山、水、景、城相互交融的城市风貌。按照品位休闲之都要求,挖掘历史记忆,修缮名人故居,完善标示标识,丰富文化内涵;建设完善休闲绿道、运动场所、登高赏景等设施;加快发展休闲餐饮、咖啡茶艺、特色演艺等业态;打造功能完善、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激情浪漫的城市环境。

统筹提升城市功能。坚持老城做减法,疏解人口,创新业态,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坚持新区做加法,集聚人气,增加流量,完善功能,加快发展,推动老城新区统一规划、综合平衡、联动发展。城东区域,全力抓好漓江东岸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新生街改造提升;加快解放桥至净瓶山大桥段旧城改造,强力推进塔山、和平片区棚户区改造,展现城市新风貌。城西区域,整体提升琴潭片区,重点推进华润二期、琴潭公园等项目建设;临桂新区重点推进机场路以北及兰塘河以南片区发展,加快兴桂园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万宁路等5条道路,推进临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善桂林新中心功能。城南区域,统筹抓好桂林站、瓦窑片区改造以及雁山新城建设,重点推进益田·雁山民国风情小镇、悦桂情歌田园等项目,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城北区域,改造提升叠彩老旧小区、灵川桂林北新城,加快清风五福、下梁江片区城中村及江东片区村貌改造,重点推进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出台升级版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办法,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强化停车、摊位、夜市、户外广告等管理,发挥基层管理员作用,推动城市治理向街道社区延伸。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设全城垃圾分类保障体系。完善城市主干道保洁、绿化错峰作业制度。研究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奖补政策,改造老旧小区436个。加大管控力度,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

推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落实促进和扶持建筑业发展措施,力争新增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各1家。

(七)坚持问题导向,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尽锐出战,持续推进"四大战役",打好"五场硬仗",确保剩余1.4万贫困人口脱贫、51个贫困村出列。

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对剩余4个深度贫困乡、16个深度贫困村和674户极度贫困户实行挂牌督战、全程督战,着力在资金、项目、政策上予以倾斜,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优先安排产业扶贫项目,落实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政策,实现脱贫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加大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确保应读尽读、应助尽助。严格执行"198"兜底政策[18],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提高贫困人口健康保障水平。完成危房改造5178户。有效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完善扶贫产业收益分配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扶持,实现贫困户有稳定收入,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加大对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肇庆-桂林扶贫协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着力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19]要求,保持现有扶贫政策稳定,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实施搬迁后续"十大扶持"工程[20]。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按时完成脱贫攻坚普查任务,确保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八)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央、自治区、市委决策部署一贯到底、落地生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做到应放尽放、能放全放。开展政务服务"简易办"[21]创新突破年行动,加快推广"承诺审批"[22],持续推进"一表申请"[23]。打好"一网通办"[24]攻坚战,推广应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聚通用"工作,实现政务数据全面汇聚、共享互通、创新应用。深化"双容双承诺"改革,扩大直接落地改革项目数量和规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启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进入全区前列。

建立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完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推动出台《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深化拓展桂林旅游产业用地试点政策。加快出台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地下车位(库)确权等政策。深化林业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加快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环保验收许可。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筹深化财政、国资国企、医药卫生、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改革,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桂林"建设,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巩固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深入开展"亮剑·2020"系列专项行动[25],实现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信访维稳、市场监管等工作,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大向中央、自治区资金争取力度。加快老城区资产处置,做好土地出让工作。继续加大市级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增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强化金融监管,持续做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工作。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九)坚持生态立市,生态文化相融,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坚持人文、自然相融共促,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两张名片,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六大工程"[26]。加快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项目三期、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沿江可视范围景观林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截污管网全覆盖,重点整治漓江支流污染。加强精细化管控,对漓江干流城市段河道及沿岸"四乱一脏"[27]违法违规行为即查即处。充分发挥漓江上游水库群及活动壅水科学试验项目调水补水作用,涵养漓江生态。多渠道争取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推进漓江国家公园建设。推动建立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快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大气网格化数字管理平台二期建设,继续深化工业、生活等污染源治理,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8.5%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9微克/立方米以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巩固南溪河、灵剑溪、道光河等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提升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推进阳朔生态环保科技园、桂北地区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项目,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82%;推进采石场标准化和绿色矿山建设,确保60%的大中型矿山达到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矿石运输管理,避免道路损害和粉尘污染。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全面落实林长制,抓好植树造林、林业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作,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1.59%。加快灌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