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2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5分钟

2020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5日在宜昌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张家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70华诞大庆之年,是宜昌经济爬坡过坎大考之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亲临宜昌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入加油提速新阶段,在特殊年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稳增长基础更牢。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好于预期,重回第一方阵,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初步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

--新动能支撑更强。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14.7%、40%。新增市场主体7.19万户、增长13.7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4家、限上商贸法人企业211家、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奥美医疗挂牌上市,和远气体成为全省贫困县企业上市第一股。

--攻坚战力度更大。实现4万人脱贫、16个村出列,五峰、长阳有望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加强。重点企业风险处置有力有效,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1.1%。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期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开工项目57个,长江干流三个国考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Ⅱ类,千亿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成功落户,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现场推进会再次在宜召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考核居全省前列。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群众获得感更多。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棚改新开工2726套,基本建成7335套。城区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07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552个,新建改造菜市场50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0部。入选新一轮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三峡高速收费站成功东迁,年可节省通行费5000万元,城区快速路网得到优化。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32万人。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社会救助标准提高。猪肉市场供应平稳。全面小康指数居全国城市百强56位,城市品牌评价居全国百强15位。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

一年来,我们聚焦"两个走在前列",克难攻坚、以变应变,大力推进"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专注办好自己的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进促稳,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出台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比学赶超,加强精准调度,千方百计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新增城镇就业9.6万人、来宜就业创业大学生3.5万人。预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00亿元、贷款余额3500亿元,分别增长5%、12%,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全省首创、全国领先,企业债券发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出台推进开放发展"十七条"、鼓励利用外资"黄金五条",成功举办宜昌国际经贸高端资源对接会,新增外贸开口企业60家,预计实现进出口216亿元、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增长9%。持续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40个,12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广汽乘用车生产基地、兴发新材料产业园技改升级等一批产业项目投产运行;中旗精细化工、卓尔航空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80亿元。坚持"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峡州大道二期、点军大道三期、花溪路、夷陵"三路一匝"、秭归长江大桥等建成通车,三峡"高改快"互通立交工程启动,伍家岗长江大桥、兴山峡口香溪河大桥建设加快,白洋长江大桥主桥钢梁合龙。建成一级公路63公里、二级公路213公里。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白洋和茅坪疏港铁路动工开建。"双千"活动办成一批惠企实事,赢得市场主体普遍点赞。新落实减税降费47.6亿元。三峡对口支援到位资金142.9亿元。宜都、夷陵、枝江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前列。第四次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二是以转提质,着力做强产业支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化工"关改搬转"取得新进展,累计淘汰落后企业38家、改造升级55家、开工搬迁14家、完成搬迁4家、转产7家。宜都、枝江专业化工园区建设加快。预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00亿元、增长28%,企业技改面扩大到60%。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7%。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全面实施。落实仿制药发展扶持政策,累计10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成功举办首届仿制药发展论坛。南玻光电、黑旋风锯业成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企业每百元业务收入成本降至79.2元,比全国、全省分别低5.1元、4.8元。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两坝一峡"旅游区提质升级,三峡旅游度假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5亿元,分别增长15.02%、13.31%。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夷陵区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区重点商圈建设加快,三峡环球港、华祥奥特莱斯开业运营。三峡枢纽水铁公多式联运项目加快推进,与上港集团、招商局集团、民生轮船等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商品车、集装箱水公水应急翻坝转运启动实施,三峡物流黄金十字网络日趋完善。入列首批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三峡航运数据中心建成。新增三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85家。电商交易额达到1850亿元,增长25%。宜昌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开园。枝江进入全国农村电商典型县市20强。秭归成为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特色农业高效发展。改良柑橘、茶叶11.2万亩,生态养殖畜产品比重达到28%。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增长1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4.5%。产业薄弱村提升工作全面展开。建成高标准农田27.01万亩。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全省推广。"大棚房"清理整治完成。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仿制药、生物、精细化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中心运行良好。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07%。兴发集团、经纬纺机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航泰科技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至喜长江大桥获"鲁班奖"。新增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6件。

三是以绿为底,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进。实施长江宜昌段共抓大保护行动。大气污染监测超级站、43个乡镇子站建成运行。"散乱污"企业、船舶污染、"三磷"治理得到加强。《宜昌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即将颁布实施。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完成。沿江3座油库码头迁建启动。66家码头完成岸电改造,长江港口岸电建设经验全流域推广。整理河湖"四乱"450处,重点湖泊治理力度加大,退渔(垸)还湖839亩。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体系获湖北改革奖。玛瑙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鄂西生态环境监察专员办在宜挂牌。城区污水厂网和生态水网共建一期工程、滨江公园延伸段生态修复、沙河综合整治等加快推进。城区11条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6140亩。实施花园城市项目15个。新增城市绿道10公里、"美丽宜道"743公里、绿色建筑316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59万平方米。高铁沿线环境安全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完成31家已淘汰化工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治理水土流失263平方公里。长江航道疏浚砂石、三峡水库淤积砂石综合利用成效初显。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以奖代补办法,城区公共机构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98%,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0个、示范社区100个、示范小区79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纵深推进。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2.2%、95.8%。五峰获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昭君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新增省级生态镇10个、生态村70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地耗下降5.94%、水耗下降19%。中省主流媒体多次推介美丽宜昌。

四是以改求新,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市、县两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六多合一"改革推开做实,"多规合一"试点落地,"多审合一"审图效率提升30%,"多评合一、多验合一"流程优化,"多证合一、多管合一"取得新成效。"3550+100"改革提速提效,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压缩至2个工作日、工业项目审批最多50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审批最长88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全进,可网办率达到98.6%,"一窗通办"事项达到80%,"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1%。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加强。"互联网+监管"成为全省试点。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水平居全省前列。宜港集团成功回购,三峡机场股权重组取得重大突破,市融资担保集团、宜粮集团挂牌运营,国有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快。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综合行政执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改革有序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中期评估效果良好。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市直行政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工作启动。葛洲坝集团社会职能平稳移交地方。城区出租车续权改革圆满完成。"三村一社区"行政区划顺利调整。宜昌自贸片区"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三峡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二期改扩建进度加快,新增4条国际旅游包机航线,年旅客吞吐量326万人次。宜昌综保区一期达到封关运营条件。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监管货值居全省同类前列。贝迪克凌云飞机保税维修项目获批。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五是以人为本,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保持75%以上。编制完成《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26所,市特校新校区建设有序推进,湖北航空学院开工建设。教育资助政策惠及学生11.7万人。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全国推介。平安校园创建全面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文明程度巩固提升,20人(组)荣获"中国好人""荆楚楷模"。宜昌新博物馆、史志馆建成开放。奥体中心、妇女儿童中心基本建成。《打银锁》荣获全国群星奖,6件文艺作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屈原文艺奖。成功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农村贫困人口政策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中有升。公立医院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经验全国推广。亚行贷款养老、城企联动普惠性养老等项目启动建设。市慈善扶贫中心超市、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园建成运营。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公租房货币化保障提标扩面。力能天然气调峰储备二期项目建成运行。官庄至梅子垭水库连通工程建成通水。城区依法拆违24万平方米,创建无违建小区47个。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3068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完成县乡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5205公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验走向全国。改造农村危房9969户。三峡、葛洲坝枢纽安保加强。平安宜昌、法治宜昌建设水平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战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526件。宜都、秭归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持续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长阳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人防、审计、参事、气象、国防动员、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严紧硬实"作风助力行政效能有力提升。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意见,按期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等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部,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74件、政协委员建议案和提案342件。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加快推进。严格预算绩效管理,实现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市级一般性支出下降10%、"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坚决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创新推出政务在线督查系统,市级发文下降49.7%、会议减少46.3%、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减69.01%。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去的一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倾注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饱含着全市上下的奋斗心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在宜单位,向驻宜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宜昌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全市人民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用勤劳、智慧、奋斗创造了快速发展的伟大奇迹,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市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昔日峡江小城正向区域中心城市阔步前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奋力续写新时代宜昌发展更加精彩的华章!

思危方能居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宜昌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任务艰巨,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亟待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还不充分,现代服务业占比仍然较低;市场主体数量不多、活力不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市域发展分化明显,城区经济实力不够强,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低于预期目标;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环保、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方面,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意识不强、能力不够、作风不实。我们一定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圆梦的目标越接近,越要爬坡过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热切,越要拼搏奋斗。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人民,坚定不移把宜昌高质量发展推向前进。

根据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部署,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深入对接"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聚焦"两个走在前列",加快实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突出"一高双争三决胜"要求,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以上预期目标,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这些目标的确定,既与我市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匹配,又与高质量发展"加油门"要求相适应,同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三个收官"目标任务相吻合。二是充分体现稳中求进总基调。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是一个底线目标,符合稳中求进的要求。从当前形势看,实现这一目标有一定难度,但综合考虑宜昌现有基础和条件,只要付出艰苦努力,"跳起来摘桃子",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结果。三是充分体现宜昌应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宜昌发展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要求宜昌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我们必须抬高标杆、加压奋进、积极作为,"一芯"争主动、"两带"担主力、"三区"当主角,为全省发展多作贡献。

今年,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用心用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经济稳健增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必须突出第一要务,强化底线思维,科学应变、变中寻机,稳中求进、进中提质,确保经济运行始终在合理区间、合理位次。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优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持续开展"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活动,确保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储备项目转化率达到30%以上。加快东阳光仿制药及创新药、兴发集团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天奇力帝环保产业园、三峡烟厂易地搬迁技改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三宁化工合成氨联产乙二醇、安琪酵母健康食品数字化改造等220个项目投产运行;启动人福原料药生产基地、新宜化工氨醇搬迁转型等43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其中至少开工建设一个投资过50亿元的工业项目。加快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白洋和茅坪疏港铁路、三峡江南成品油翻坝管道、宜张高速渔洋关至鄂湘界段、宜来高速、远当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白洋长江大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等项目基本建成;启动三峡机场三期、沿江高铁宜昌段等项目;加快推进襄宜高速、十宜高速、宜常高速、宜渝高速等前期工作。强化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商会协会招商、金融机构招商,新签约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950个以上,工业项目占比与民间资本投资占比分别达到70%,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20个,实际到位资金1800亿元。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围绕打造鄂西消费中心,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提升夷陵广场、万达广场等重点商圈辐射力。推动大南门历史风貌街区建设。加快夷陵万达、长江国际文化广场、兴发广场、康龙璟里中心、万豪中心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实施社区便民商业促进工程。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城区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深化美食之都创建。坚持线上线下并进,促进商贸与文化、娱乐、新零售等融合发展,提升消费体验感。力争新增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个、电商特色村镇15个,加快"快递进村"进程,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加快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两坝一峡"旅游区提质转型,加快三峡游轮中心、三峡大坝游客换乘中心、巴山金谷、城市旅游客厅、五峰国际滑雪场二期等项目建设。支持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新增5A景区1家、4A景区2家。实施特色旅游商品"进后备箱工程"。高标准编制宜昌全域旅游宣传手册。策划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达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争取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力培育康养、会展、托幼、家政等消费增长点。完善房地产健康发展调控长效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完善"银担政企"对接机制,促成银企合作1000亿元以上。拓展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功能,力争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发挥市融资担保集团作用,整合县域担保资源,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设立民营及小微企业票据贴现中心。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报会企业2家,新增直接融资200亿元。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抢抓企业债券申报"直通车"机遇,力争发行30亿元。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深化"双千"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加强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稳定生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整充实"进规""进限"培育库,力争净增规上、限上企业各100家。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压实责任、协同发力,"一企一策"推进重点企业风险化解。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校园贷、类金融机构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积极推进非法集资陈案化解。有效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做优做强。

(二)用心用力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对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和"十大重点产业",出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2个500亿、14个100亿级产业链,努力提高新兴产业份额。落实仿制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人福、东阳光等骨干企业巩固原料药优势,提升产品层次,促进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聚焦智能装备制造,加快推进中国船舶宜昌海洋装备科技园、宜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比亚迪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围绕民用航空运维、商用航天动力装备制造,加快推进凌云飞机保税维修、航天科工商业航天动力基地等项目。紧盯新型显示和电子材料,加快推进南玻光电玻璃、兴发电子级化学品等项目。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商业化利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综合利用基金、债券、金融、财政补助,持续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开工6家搬迁改造项目,确保14家续建项目建成投产,基本完成三年攻坚任务。加快宜都、枝江专业化工园区供热、危废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落实激励措施,振兴宜昌白酒产业。继续推进工业技改,完成投资900亿元,力争技改面达到80%以上。围绕创新、智能、安全、环保,谋划新一轮技改行动。深入实施"千百十"质量强企工程,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展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认定,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新增国家"两化"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2家。加强与军工央企集团对接合作,促进一批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形成"一基地、五园区"军民融合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成长。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向总集成总承包方向转型发展,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完善三峡翻坝转运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三峡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支持秭归打造中国脐橙指数发布中心。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企业协同发展,力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力争实现龙头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加快提升仿制药、生物、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双创"平台及产业基地3家。推动城东U谷、微特智慧谷、云计算等专业孵化器提质增效,新增在孵企业100家以上。支持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宜才宜用·双招双引",健全高端人才项目引育机制。深化"我选湖北·爱上宜昌"计划,全面实现三年10万大学生在宜就业创业目标。

(三)用心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握"绿净齐富厚和"要求,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四个不摘",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存量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细化"五个一"帮扶措施,推动资金、项目向产业薄弱村、深度贫困村倾斜,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质效。高度关注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完善返贫预警机制,把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或新纳入兜底保障的非贫困户、新发生因病因灾的重大变故户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突出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重点,加快补齐边界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深化"四扶四强",持续激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