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3日在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许达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共湖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构建"四大体系",打造"五大基地",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上了优异答卷。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规模工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四上"企业净增3000多家。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口径税收突破4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地方税收突破2000亿元,财税收入质量持续改善。
--创新开放开拓新局面。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3%。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成功举办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增速居全国首位。
--三大攻坚夺取新战果。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将有20个贫困县摘帽、718个贫困村出列、6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县、贫困村将摘帽出列。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国省考核评价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提升。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市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普遍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乡村教师、退役军人待遇,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2万个,建成启用芙蓉学校24所,创造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经验。12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办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施策稳定经济增长。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超过460亿元,企业社保缴费减负60亿元。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政策措施,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下降1.6%左右。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2300多个,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1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12个。坚持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新增千亿工业企业1家、国家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个。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落户湖南。出台支持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政策,旅游收入增长13%左右,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万亿元、4万亿元,存贷比超过80%,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分别增长13.5%、13.7%,制造业贷款增长8.6%。建立覆盖市州的再担保体系,新增直接融资超过850亿元。
二是多措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37.6∶53.2。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7.8%、35.7%和18.3%。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左右,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加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增速超过30%,移动互联网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300亿元。打造"135"工程升级版,新增千亿园区4家、达12家,园区技工贸收入增长9.3%、达4.8万亿元。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保持稳定,超级杂交稻亩产再创新高,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一县一特""一特一片"深入实施,确定重点支持30个农业、工贸、文旅特色产业小镇,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9%。区域保持协调发展,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凝心聚力打造创新开放高地。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出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贡献奖励、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等13项法规和文件。优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启动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岳麓山实验室、生物种业创新中心、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分别新增企业1012家、812家。实施11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74%。"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3个、外籍院士7名。新增两院院士7名。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12.3%、11.7%和14.9%。3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开放崛起专项行动。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54%。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2.9%、71.1%。进出口额过亿元、过十亿元企业分别新增277家、9家。引进112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1个,实际使用外资、到位内资分别增长11.8%、18.8%。客运航线覆盖五大洲,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8条,湘欧快线跻身全国中欧班列第一方阵。常德桃花源机场航空口岸获批开放。海关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申报率达100%,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额增长64.9%。积极参与中俄"两河流域"地方合作,新结国际友城4对。不断加强与中部地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创建、"湘赣红"品牌打造等工作进展顺利,湘赣边区域合作实现良好开局;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取得丰硕成果。与央企对接合作更加紧密。去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世界计算机大会、国际工程机械展、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扩大了湖南的国际影响力,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辟了空间、搭建了平台。
四是持之以恒强基础补短板。加快构建内外无缝对接的陆路、水运、航空、能源、信息大通道,浩吉、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怀芷、南益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常益长铁路、平益高速公路全面开工,长益复线、龙琅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分别达19个、25个,新增铁路通车里程564公里;湘江2000吨级水运主通道上溯至衡阳;成功组建湖南首家航空公司,长沙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正在形成;新粤浙管道工程湖南段全线贯通,鲤鱼江电厂转接湖南电网取得积极进展;长沙、株洲纳入全国5G试点城市,4G和光纤网络覆盖所有城镇和行政村。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66万公里;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抓手,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整治农业"大棚房"、农村"空心房",完成117万户农村改厕任务,新建美丽乡村300个。
五是群策群力打好三大攻坚战。重大风险防控有力。健全化债工作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设立省级债务化解基金,清减国库暂付款,清理整合350家融资平台,完成省高速公路集团、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两家融资平台转型,超额完成全年债务化解计划,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持开前门、堵后门,首次发行棚户区改造、园区建设、"两供两治"等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全面取缔P2P业务,严厉打击"一非三贷"等违法行为。开展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顽瘴痼疾集中整治,"两客"智能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明显下降。战胜多轮急重洪旱灾害。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
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湖南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施方案》,新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50%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实施控辍保学行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实行"扶贫扶志扶智十二条",大力开展驻村扶贫、对口帮扶和"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行动,务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形成了"四带四推""百里脐橙连崀山"等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的新经验、新模式。全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0多亿元,带动35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出台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我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和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率先建立省级环保督察和自然资源督察体制机制。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长株潭绿心保护等突出问题整改,稳步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大力开展违建别墅、张家界大鲵保护区小水电、大通湖水环境、洞庭湖矮围网围、河道采砂等综合整治。完成"夏季攻势"10大类1256项任务。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在线监测全覆盖,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和化工、船舶、尾矿库污染治理。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9%,湿地保护率达75.8%。
六是坚定不移深化各项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关停不安全小煤矿48处。推出40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省属国有企业"压层级、减法人、去僵尸"进展顺利,重组整合企业6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试点改革取得成效。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有序推进,国有金融资本实行统一管理。财政专项整合等工作深入推进。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全省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整体完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顺利实施。生态环境垂直管理制度、地勘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推进。绩效评估改革等工作得到中央有关部门肯定和推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出台招商引资"十个严禁",推行市州营商环境试评价,长沙营商环境改善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取消各类行政权力105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公布2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法人信息平台投入使用,自然人信息平台基本建成,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不断完善。
七是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民生支出增长7.7%,占财政支出的7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9.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9%。新增城镇就业80.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5万人。率先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省职业年金基金正式运营。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健全各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高校"双一流"和教育信息化2.0建设加快。着力解决留守儿童监护缺失以及失学辍学问题。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医养结合不断强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部分药品价格非正常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炎帝陵景区成为全省第9家5A级景区,新开放公共文化场馆12个,4部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民族、宗教工作推进有力。开展集中化解信访积案百日行动和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治理,"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广泛推行。"一村一辅警"实现全覆盖,"城市快警"平台全面铺开。集中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推进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促进了治安秩序、社会风气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八是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宪法宣誓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提请审议环境保护条例、种子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309件、省政协提案709件。建立省政府重要工作进展定期通报、年度目标任务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督查激励措施。贯彻中央"基层减负年"部署,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分别减少13.3%、39.5%,省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简80%以上。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16个方面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依法统计、依法普查,圆满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强化"互联网+监督",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进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拉款子""打牌子""提篮子"、串标围标、涉砂涉矿涉股等突出问题。
过去一年,我们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深化民兵调整改革,创新发展兵役征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军事设施保护和"双拥"工作,扎实做好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拥军优抚、褒扬纪念、军休服务等工作。驻湘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主动应对国内外风险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努力办好湖南的事情,迈出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坚实步伐。
我们同心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宣传,成功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为国庆盛典作出了湖南贡献,展现了三湘大地的新变化新气象。袁隆平、张超分别获得"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彰显了三湘儿女的奋斗精神和良好风貌。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湖南省委带领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中央驻湘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南改革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压力较大。传统产业仍在转型,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企业经营困难增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二是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财政收支矛盾和金融等领域风险挑战依然很大。三是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地方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措施不够有力,治理能力与新时代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我们要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二、关于2020年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形势将比去年更加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进一步释放积蓄的发展动能和市场活力,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要坚持科学稳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正确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坚持系统优化,强化全局观念,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协调不同部门、地区和政策中增强治理效能。
要坚持改革创新,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破除改革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培育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内陆创新开放高地。
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面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整治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守住就业底线,努力实现"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财政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1%。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创新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大力培育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集群规模和水平,壮大消费品工业集群,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引导食品、石化、有色等传统产业拓展"智能+",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在人工智能、区块链、5G与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国家军民融合重点区域和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的"五个100"工程,抓好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投产。支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打造"135"工程升级版,力争千亿园区达到14家。
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继续实施企业研发财政奖补、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政策。对发展贡献大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对口服务和政策激励。支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企业和集团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跻身"三类500强"。大力发展企业区域总部,以及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鼓励细分领域标杆企业参与工业新兴优势产业和工业"四基"建设,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信息服务。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及应用等科创服务,积极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信用中介、检测检验认证、博览会展等商务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加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和托育等生活服务有效供给,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构建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体系,加快湘江新区金融中心和基金小镇建设。在湖南股权交易所设立专板,培育科创板上市后备资源,推动企业上市。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落地。
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挖掘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潜力,积极培育体验消费、网络消费,打造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夜经济"地标,力争新增限上企业1000家、总数突破1.2万家。继续实施内贸流通促进工程,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健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畅通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提振农村消费活力。加快消费环境配套公共设施便利化、智能化改造,健全缺陷产品强制召回、质量终身负责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宣传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营造透明公正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继续开展市州营商环境评价,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突出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落实"黑名单"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果,加大规范涉企收费、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气、用工、物流和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二)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现行标准下剩余的1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逐村逐户对账销号。加强返贫监测预警,及时将因病、因灾等返贫人口纳入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问题"回头看",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推进"千企帮村、万社联户"、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提升大湘西等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统筹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发展,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加大中央交办、督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力度,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水治理方面,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深入推进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黑臭水体治理,实现洞庭湖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提升,完成1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大气治理方面,加强重污染天气防范和应对,抓好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标排放柴油货车淘汰任务,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开展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治理方面,推进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开展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专项行动、"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尾矿库污染防治,推动矿业绿色发展。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天然林保护修复。
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做好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开展债务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严守政府债务管控底线,坚决杜绝违规举债。完善化债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化债方案,通过增收节支、盘活资产、债券置换、增信展期等措施,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严防虚假化债。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管理,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促增长的作用。开展政府资产负债管理试点。规范市县财政管理,实施"提升税收占比"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减国库暂付款,推进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一非三贷"和金融领域涉黑涉恶专项整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聚焦水旱、地质、气象、森林火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聚焦煤矿和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水陆空交通、工程建筑和消防等重点领域,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及时清零重大隐患,提高本质安全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
(三)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打造内陆创新开放高地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加快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两山"建设,推进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种业、耐盐碱水稻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岳麓山国家实验室。紧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重大装备、自主可控计算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重大专项,开展生物与农业、环境与生态、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人口与健康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努力在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核心元器件、高端检验检测装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创制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建立科技创新成果清单和企业需求清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深入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和服务机制,引聚选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