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农牧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安排
达拉特旗农牧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安排
一、达拉特旗农牧局2019年工作总结
(一)涉农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耕地轮作试点、中正康源3000头奶牛牧场等5个项目已基本完工;千亿斤粮食产能等5个项目正在推进,预计年底完工;赛科星牧场扩建项目因公司被收购暂停建设,武和肉牛项目因项目资金短缺推迟到2020年开工。年内完成涉农项目备案28个,同时,储备乡村振兴项目92项,已入市级乡村产业振兴贷款项目库214个。其中,列入金融机构支持担保项目101个,贷款金额2200万元。
(二)农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290万头(只)左右,其中羊262万只左右、生猪17万口、奶牛5.7万头,獭兔存栏450万只。农作物总播220.2万亩,其中玉米135.3万亩、水稻种植2.2万亩、小麦7万亩、杂粮7.6万亩、马铃薯6万亩、油料17.8万亩、瓜果蔬菜16万亩,落实订单60万亩。
(三)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转变。突出党建引领,全面推行"抓村带户"产业模式,培育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实施社会化服务8.2万亩;组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26个;组建土地经营合作社81个,涉及土地9.5万亩;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土地合作经营模式18.68万亩,全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约13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60%以上。
(四)产业绿色发展稳步迈进。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思路,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建成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100万亩以上,绒山羊改良普及率达75%。引进陆基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开展稻蟹养殖试验500亩。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抓好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广膜下滴灌18万亩、浅埋滴灌25万亩,实现节水70%,水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48.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20万亩,增施有机肥50万亩、高效新型肥料25万亩,化肥利用率40%,全年化肥使用量控制在5.55万吨,同比减少4.93%;实施绿色防控80万亩,全旗农药利用率40%,全年农药使用量控制在330吨,同比减少0.6%;粪污资源化利用整旗推进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45个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整治工作,全旗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1%,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3%;依托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示范试点项目,回收废旧农膜20万亩,组织实施2019年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示范试点项目;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完成玉米秸秆还田3.77万亩,组织实施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秸秆综合利用达到率85%。强化品牌建设。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个,认证面积67.4万亩、预计年底认证产量突破38万吨,俊泰"达拉特鹌鹑蛋"被农业农村部成功收录为名优特新产品。开展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旗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级联创"创建工作。
(五)改革创新活力不断增加。一是持续推进农村牧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调查承包农户8.6万户、土地承包合同82277份,颁发证书82172本。二是稳步开展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正在进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三是探索嘎查村集体经济绩效管理模式,"三资"管理各项制度基本形成,正在分村设置电子账套和账户,建立完备的账簿、凭证和各类明细台账,为成立会计服务中心做准备。四是探索家庭农牧场公司化模式经营改革,完成100家家庭农牧场认定,选育2家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及公司化经营试验。五是探索建立"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模式,构建玉米价格保护体系,开展3万亩玉米订单,确定收购价格0.83元/斤。
(六)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一是村庄清洁行动。全力抓好"三清一改"工作,累计清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14404余吨、沟渠752公里、淤泥254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垃圾1.7万吨、断壁残垣293处。认真落实"四有三配套"管护模式,聘用镇村保洁员692人,建成并投用垃圾中转站40处,垃圾池1206处、临时垃圾填埋场6处,建立起户清、村集、镇转运的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机制。二是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按照"源头减量、垃圾不落地"方式,完成22座低温裂解站完成设备安装,发放分类垃圾桶1.2万个。建成4个乡村污水处理厂;另有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实施户改厕8322户(完成率80%),公厕已开工试点14座,完工6座。
(七)产业扶贫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在健全完善"订单包销、定额分红"等贫企利益联结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率达到100%。二是发放产业发展资金44.8万元,选派277名产业发展指导员、35名农技服务人员开展技术指导。三是储备脱贫攻坚项目150个,施产业扶贫项目96个,扶持资金4888.71万元,现已完工59个、开工34个,扶贫项目受益贫困户2549户6369人。
(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以"六个一"为抓手,发挥党在扫黑除恶斗争中的关键作用。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10次、党组会议4次,制定印发专项整治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制作展架(展板)20个、条幅52条,激发各领域斗争活力。建立健全日常摸排工作责任制、专案专办打击机制、责任纠错机制,成立13个工作组赴各苏木镇、嘎查村拉网式排查梳理涉农涉牧领域乱象和线索进行调查摸排。截至目前,累计收集问题线索59条,已销号50条,剩余问题正在办理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我局紧紧围绕建设"北纬40度亮丽黄河湾"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按照"为养而种、以养增收、绿色发展"的思路,抓好黄河流域达拉特段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牧业发展根基。拟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5万亩,计划投入资金2.25亿元。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探索盐碱地改良利用模式、合作经营模式,年内实施盐碱地改造项目10万亩,发展水稻种植2.5万亩,示范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1100亩、稻蟹养殖2000亩。
(二)聚焦主导产业,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推进"种养一体、农牧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养殖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年内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221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0亿斤以上,种植瓜果蔬菜16万亩、饲草料作物52万亩,实施高产优质苜蓿7500亩。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稳定在310万头(只),新建羊配种站1处,购置改良服务车1辆,优质种羊供种能力达到1万只;新增奶牛1万头左右,奶牛存栏量达到6.8万头;启动生猪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力争建成年出栏5万口公司化生猪养殖园区1个,生猪存栏量达到30万口;探索"水产联合体",打造链条完整、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水产业,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3万亩。
(三)创新经营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重点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新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在全旗形成"村村联动、社社覆盖"的发展格局,年内推广新型土地合作经营50万亩以上。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开展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30家、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5家、示范性家庭农牧场6家,扶持专业合作组织7个,培育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农企利益联结比例提高至70%。打造"数字农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引进第三方机构建设农村牧区综合服务平台。
(四)突出绿色发展,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成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100万亩以上;新建标准化养殖场9个;试验推广鱼菜共生技术2000平方米、集装箱循环水养殖60立方米。二是推进产品品牌化,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认定"三品一标"20个,力争"三品"认证产量达到43万吨。三是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抓好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年内推广浅埋滴管30万亩、推广水肥一体50万亩以上,化肥使用量控制在5.27万吨(同比减少5.3%),化肥利用率达到40%;实施绿色防控面积80万亩以上,种植业农药使用量降到328吨以下(同比减少0.6%),农药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抓好秸秆、农膜试点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旗推进项目,强化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废旧滴灌微喷管回收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全旗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场(小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五)抓好改革创新,激发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土地确权后续工作,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和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部分嘎查村(组)先行试点开展农村牧区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开展"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试点任务,建立涉农龙头企业、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与小农户紧密利益联结共同体,从多维度促进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小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六)聚焦产业扶贫,提升贫困人口幸福感。加快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地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全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攻坚重点地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年内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0-80个,涉及资金4500多万元,贫企利益联结比例提达到100%。
(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牧区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创新污水治理模式,继续加大对《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鼓励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明确各部门职责,构建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年内实施户改厕46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