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18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总结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0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2018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徐州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遇到诸多矛盾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进一步匡正发展理念、夯实发展基础、加快转型升级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基本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逐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牵引性工作抓手,系统性专题化推进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在发展实体经济、抓好创新驱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拿出了一系列过硬措施,交出了阶段性合格答卷。我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全面落实省委"六个高质量"要求,更加注重调结构、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7000亿元左右,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后劲明显增强,产业项目实现量质双升,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聚力建设"四个中心",持续增强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徐州荣膺联合国人居奖,成功举办"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成为国务院表彰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获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考核优秀等次,徐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经验全国推广,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复检,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初步建立,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产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鲜明导向,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面落实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实施方案,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2.9%。下决心实施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5%,占工业投资的51%;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降低1.7个百分点,投资下降17.3%。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分别增长194%和222%。财政资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市产业引导基金累计出资24.1亿元,设立基金29支,完成投资99.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过350亿元。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六项制度"和"765"计划,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观摩点评会,在全市形成了抓招商、上项目的浓厚氛围。新签约注册项目720个,总投资3520亿元;开工、投产项目分别完成620个和460个,项目数量、质量、规模明显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80亿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效稳步提升。工业开票销售完成4369.5亿元、增长6%,服务业应税销售完成7169亿元、增长26%。新增"四上"企业89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6家。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6.2亿元、增长4.9%,税占比79.2%、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1%和17.7%,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较快发展,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2万户、增长9.8%。

(二)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有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完成省定去产能任务,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降低实体经济成本90亿元,实施补短板工程126项。"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不见面"审批、"3550"、"证照分离"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县机构改革积极酝酿,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市区农商行等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统一监管,徐工混改、五大国资集团组建有序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形成"1+N"的配套改革计划。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通过中期评估。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国家首批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出台全国首部地市级质量促进法规。双向开放空间加速拓展。徐州综保区实现封关运营,新沂保税物流中心通过联合验收,中欧班列突破100列,电子口岸、跨境电商等平台平稳运营。成功举办北京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二十一洽"、智慧物流国际发展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127个、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9个。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新区实现进位,云龙、沛北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开发区,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达到16家。实际使用外资18.8亿美元、增长13.3%;实现进出口总额785亿元、增长48.9%,其中出口654.3亿元、增长52.8%,增幅全省领先。精心组织首届进博会参会工作。创新引擎作用日益凸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赢在徐州"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家,是上年的2.09倍。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9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5家、跨境孵化器4家,新认定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新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10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46人,新入选省双创团队3个、双创人才28名、双创博士36人。邳州高新区、锡沂高新区正式获批省级高新区。徐工集团再获"中国工业大奖"。

(三)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新型城镇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提升。170项城建重点工程有序实施,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启动城市东南片区、会展中心片区规划编制,城市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高铁建设稳步推进,高铁动车所投入运营,徐宿连运河和徐洪河航道纳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观音机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航空客运量达252万人次、增长31.4%。轨道交通1、2、3号线建设进展顺利,迎宾大道高架主线贯通,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有序实施,五山公园一期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建成投用,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实施棚户区改造2346万㎡、拆迁扫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7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全年来徐游客量增长17.7%。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市形象更加靓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1261"工作架构初步形成。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全省第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完善。19个产业集群完成投资96亿元,新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新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11家,总量达20家。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开。6个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1个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29公里、桥梁315座,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183公里,实施农村改厕4.76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展顺利。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和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区域协同发展共识进一步凝聚、进程全面加快。5个中等城市功能提升和产城融合加快推进,9个试点中心镇创建有序实施,3个镇获评省乡村振兴优秀乡镇。

(四)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动真碰硬推进污染治理、脱贫攻坚、风险防范,高质量发展难题加快破解。污染防治攻坚强力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六项治理",共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5257家,取缔217处非法石料加工点,扬尘污染治理和秸秆禁烧全面加强。市区PM2.5浓度61.6μg/m3、同比下降6.8%,优良天数比例56.2%、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河长制""断面长制"实现全覆盖,治理规模养殖场1743家,完成23条规划区黑臭水体整治、24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景观提升,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实现全面达标。土壤风险评估和部分地块修复治理有序开展。精准脱贫攻坚进展良好。年内实现脱贫20.38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46.6%;全市已有60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88.5%。82个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累计有218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完成任务的81%。全市256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达标建设。通过市县财政补助完成4210户农村危房改造。

丰县湖西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推进。政府债务底数基本摸清,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出台实施,政府债务总体可控。重点抓好8家农商行不良贷款清降,完成清降30亿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金融市场保持稳定。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强化民生优先的工作导向,社会事业"十二大体系"加快构建,年度75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600元、18200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新增城镇就业12.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6万人。开展创业培训1.79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78%。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五险"扩面新增9.72万人,办理职工互助保险17.5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4连调"。基本照护险实现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6元和550元。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53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93亿元。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扫黑除恶扎实开展,侦办40多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集团。刑事案件、"八类案件"、"两抢"发案分别下降2.3%、9.53%和31.3%。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降低10.39%和12.26%,重大特大事故实现"双杜绝"。进京、去省上访人次分别下降48.1%和7.1%。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216所、中小学133所,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5.4个百分点。新增三甲医院3家、院士工作站7家,改扩建村卫生室264所。第五届文博会、首届淮海书展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64个镇(街道)文化站达标建成。徐州国际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市体育健儿在多项国际国内大赛上取得良好成绩。完成178家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市区59个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实现"六统一"。人防、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审计、统计、物价、食品药品监管、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气象、青少年、妇女儿童、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积极解放思想、健全制度、提升效能,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系统化开展思想武装、定位提升、对标找差等"六大行动",在全市持续掀起活动热潮,努力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传统的"苏北意识"、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营商环境建设全面展开。围绕打造"六大环境",出台"1+4"配套文件,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和"五查五整治",解决突出问题2000多个。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意见,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有力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政府效率效能不断提升。规范市政府常务会议、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健全重点难点事项协调机制,强化政务督查考核,政府运转更加高效,法治政府建设获评省优秀等次。建成数字化审图平台,实现投资项目建设一窗受理、分类审批、全程代办。取消各类证明事项396项,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便民服务102.8万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45万余件、一次办结率76.1%。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2件、市政协提案587件,办结率100%。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贯彻落实具体办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防止"四风"反弹,专项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批违法违纪人员受到严厉惩处,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我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实现了徐州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徐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关心和支持徐州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徐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层次不高,结构调整阵痛正在显现,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主要指标增速较年初预期有一定差距,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动能培育还需加力提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还不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生态环境尚未根本好转;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匹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发展紧迫感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主动担当作为意识有待提升,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