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前三季度,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X亿元、增长X%,力争全年一产增加值增长X%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增长X%,力争全年增长X%。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党组织建设。优化机关6个在职党支部和2个退休党支部人员,开展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8堂、警示教育会1次、中心组专题学习会4次,各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48次、主题党日活动32次。调整联系支部局领导,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部署、一体推动,增强业务"战斗力"。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召开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会议1次,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补贴监管等三项任务重点推进。开展工作作风督查3次,以作风建设促进工作提高。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提拔科级领导干部16名,晋升职级10名,事业人员专业技术岗位晋升27名,引进选调生2名,考调公务员(参公人员)2名,事业单位公开招录、考调15名,基本实现了年龄梯次配备、高素质专业化互补的良好格局。加大帮扶援派力度,新增驻村干部3名,共有5名干部对口援助X州X县、X县、X州X县、X市X区和X地区。三是做好实绩考核工作。聚焦今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7大方面考核指标,全面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抓好中省反馈问题整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我市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获评"好"等次。
(二)抓好稳产保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开展"X"建设行动,以粮油"百千万"单产提升行动为抓手,打造百亩超高产攻关点30个、千亩示范片54个、万亩带动展示区8个,创造了小麦亩产421公斤、中稻亩产814.5公斤、玉米亩产830.5公斤等高产记录,全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暨交流培训会在我市举办。当前秋收进展顺利,预计全年粮食面积达651.37万亩、同比增加3.07万亩,产量52.93亿斤、同比增加1.03亿斤,粮食平均单产406.26公斤、同比增加5.97公斤,全年粮食丰收在望。二是提升粮食产业效益。扩大本地酿酒粮定制规模,建设酿酒专用粮产销对接基地67.25万亩,其中:五粮液定制33.25万亩、溯源基地20.5万亩,郎酒订单13万亩,首次实现"五粮"本地化定制示范。预计可收购合格产品19万吨、实现一产产值9亿元、助农增收1.46亿元,定制生产基地亩均增收300元以上。三是确保生猪稳产保供。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承办全省稳定生猪生产现场会,对全市空栏规模养殖场补栏生猪按50元/头给予一次性临时补助。加快实施生猪"百村百万"项目,按照100头母猪自繁自养、年出栏2500头商品猪和配套400亩以上种植园地为标准生产单元,在全市新(改扩)建"德康2号家庭农场",建设标准生产单元400个、年底竣工68个,新增产能17万头,预计年末能繁母猪存栏29.2万头,全年出栏生猪518万头、居全省第2位。本轮我市"菜篮子"工作获评"优秀"等次,排名第7名,较上一轮考核提升7名。
(三)聚焦成果巩固,坚决牢守返贫致贫底线
一是抓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落实常态化、网格化、闭环式的精细管理工作机制,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10月20日,今年新增识别监测对象2937户9949人,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4225户46571人,已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措施。今年已稳定消除风险监测对象4423户15066人,累计消除风险监测对象7991户26361人,风险消除率57%,其中识别纳入1年至2年的风险消除率57.6%、识别纳入2年以上的风险消除率87.9%。二是抓实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全面分析集中排查预估收入数据,市、县、乡三级同步开展数据分析和异常数据核实。全面清理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等转移性收入,指导到户帮扶,提升群众满意度。扎实做好务工就业,加强信息数据比对。目前,全市"两个高于""三个清零"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抓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义务教育保障上,资助学生约27.57万名,完成4905名适龄残疾儿童评估安置。医疗保障上,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率均达99.99%。健康帮扶上,完成HIS系统并接入省健康云平台改造,实现信息精准识别、"一站式"结算。落实慢性病签约、大病分类救治,重点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率99.94%。住房安全上,加快推进606户农村危房改造,竣工540户;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排查,核查消除909户疑似住房安全隐患。安全饮水上,共排查整改365户季节性缺水隐患。四是抓实考核评估等问题整改。持续推动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省反馈的106个具体问题、举一反三排查433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做好农业农村厅暗访组、省政府目标督查室来宜暗访、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坚持双台账双销号,会同有关市直部门指导翠屏区、高县、兴文县整改清零。指导珙县做好挂牌督办问题整改,已制定验收方案和验收指标,筹备近期开展市级验收。五是抓实重点区域协作帮扶。聚焦易地搬迁区域,调度搬迁家庭零就业动态清零,指导推进3个安置点规范化建设。落实"三盯三线"管理机制,截至目前,今年已到位各级衔接资金X亿元,其中X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项目586个。X产业协作示范园今年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1家,实际到位投资X亿元,相关做法获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X高度肯定,并作为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四项行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四)坚持三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发展
一是培育主体延伸产业链。对全市涉农企业进行精准摸排,摸清全市涉农企业现状,分类建立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储备库,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实施智改数转和设备以旧换新等项目,推动革新技术、升级设备、提高产能。开展农业企业提质增效攻坚行动,今年以来发布农业招商引资机会项目95个,签约项目19个、总金额X亿元,在谈项目34个、总投资额X亿元,前三季度全市涉农规(限)上企业实现产值X亿元,增长6.65%。抓好农业产业化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认定,今年共培育储备1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推荐上报7家,X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67家。规划新建农文旅基地产业空间35个(改扩建45个),共包装项目453个、计划总投资45.8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173个、投资24.33亿元,新培育涉农企业317户。二是畅通渠道拓宽供应链。完成山勾勾中央厨房冷藏设施项目、X公司终端冷库项目等10个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建设,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摸排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农副产品需求并形成清单,打通"供应端"到"需求端"渠道,今年全市农副产品规模化采购金额达X亿元。建成全省首个茶业电商直播基地,今年以来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X亿元、增长17.07%,预计全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X亿元。X市早虾产业联合会和X机场空港物流公司成功签订协议,航空物流成本最高降低1元/公斤。三是培育品牌提升价值链。积极申报省农业品牌目录、名特优新、"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等农产品品牌,新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17个,全市现有省级农产品品牌目录产品26个、"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22个。对2023年新发展或续展认证绿色食品的18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53个产品奖补102万元,全市绿色食品达132个。"X""X"分别入选2024年中国茶区域品牌价值top20、top50;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兴文县"中国早虾之乡"称号。
(五)学习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推进整村培育。明确574个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村(199个省级和美乡村、430个"百千工程"培育村)的年度建设任务,全面摸排基本情况、分析优势特点、找出短板弱项,制定"一村一方案",策划包装项目1016个,总投资X亿元。截至目前,开工项目813个、占80%,竣工346个、占34.1%。全市首批17个聚居点规划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15个聚居点已动工。二是改善人居环境。落实市级财政资金4000万元支持23个村集中开展以"三清四化"(清沟渠、清线网、清杂物、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清洁村庄行动。落实市级财政资金3600万元支持30个村创新建设以立面整洁、院内植绿、围墙矮化通透为基本内容的美丽庭院示范户1500户以上。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村实施86个村,全年改厕2.4万户。三是推进城乡融合。印发《2024年非城郊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两海"示范区X片区打造资源互助型、X区X村和X村打造中心镇带动型、X县X村打造资源开发型、X村和X村打造农文旅联动型城乡融合示范样板,4个城乡融合示范区编制项目187个,总投资X亿元。高质量举办全国"村跑"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报道,X站荣膺"最具影响力奖"。
(六)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
一是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流出耕地恢复整改,全市已完成耕地整改恢复9.81万亩,整改恢复量居全省第2.争取增发国债项目资金4600万元和省级民生实事资金169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优化建设时序,将项目发布、选址、设计等环节前置,全面完成2023年27.2万亩建设任务,加快推进2024年19.6万亩建设和232座提灌站建设。推行"集中流转-土地整理-集成出让-规模经营"模式,以国有企业和村集体公司为实施主体,科学引导农户承包地集中流转,目前全市新增流转土地7.68万亩,预计今年全市新增流转土地10.2万亩以上,推动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27.2%以上。二是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依托"X南瓜、黄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项目,两个品种(川早密一号,川早密2号)通过dus测定,正在申请新品种认定。在X县、X县开展低海拔车厘子品种引进试验及品种适应性试验,丰富我市的"菜篮子",调优农产品品种结构。联合X大学X研究院、X大学植物营养管理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中心在X区、X县实施"X市特色水果全生命周期营养管理技术体系示范"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显著提高优质商品果率,推动X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全面完成中、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相关任务,预计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把握农产品大量上市季节、重大节日和两会等重点时段,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重点主体,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实施食用农产品定量监测6010批次,达到常驻人口1.3批次/千人。
(七)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一是狠抓安全生产。重点针对农村沼气和畜禽粪污化粪池等重点部位和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全面排查有限空间10个"是否",全覆盖建立完善问题隐患、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三张清单",今年以来共检查生产经营主体7943个,排查隐患960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持续开展存量变型拖拉机清零工作,目前全市存量变型拖拉机已全部依法注销清零,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巩固禁渔成果。组建市禁捕退捕工作局际协调机制,持续开展"渔政亮剑""护渔百日"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全年查处案件173起,其中行政案件83起,刑事案件90起。全力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838名渔民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转产就业率和参保率达100%。承办2024年长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政协增殖放流活动,今年共放流鱼类357万尾,成功开展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及自然繁殖试验,有效促进长江生物多样性恢复。三是防治面源污染。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循环利用"的工作思路,推广应用"猪-沼-果(菜、茶)"种养循环,健全"养殖场+第三方服务主体+种植基地"粪肥转运还田等模式,改造提升畜禽规模养场(小区)60个,累计完成改造提升1530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3%。
(八)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翠屏区通过实施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允许宅基地腾退形成节余指标,目前退出宅基地4598户、面积2132亩,确认形成土地指标1883亩。启动X区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细化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农村集体资产运营增效、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专项治理等4大行动,对村集体经济收益成效显著、进步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三类前10强进行通报表扬,并选树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优秀案例,总结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资产参股等发展模式,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41亿元,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69.14%,预计今年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80%以上。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全"模式入选"X改革典型案例"、获省委X副书记肯定批示。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创新开展酿酒专用"小麦+高粱(玉米、水稻)"周年生产技术、"早稻酒晚稻食"双季稻生产技术等高产高效技术研究试验,引进开展低镉吸附、抗精喹禾灵除草剂等特殊水稻品种引进试验。组建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基层单位开展技术服务。启动X"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布局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个,新增粮油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6万亩。持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收获等机具,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全年补贴机具5万台(套)以上。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抓强基固本,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灌站建设任务,加快实现农田"能排能灌、宜机作业"。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夯实社会服务基础。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主体,加快推进各县(区)社会化服务"五中心"建设。
(二)抓规模经营,种好增收致富"金土地"
健全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数据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成都农交所X所交易平台作用,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入开展"天府粮仓·百园建设"行动,新建一批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园区,大力打造一批农文旅基地产业空间。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预计成功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
(三)抓项目谋划,打好农业发展"主动仗"
积极对上争取中省项目和政策支持,提前储备项目,畜牧方面,争取将肉牛"见犊补母"政策和特色畜禽重点产业链建设奖补政策纳入市委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范围;茶叶方面,积极推进省级X工夫红茶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实施,提升屏山县、筠连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农业融合方面,储备一批优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2025年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
(四)抓乡村建设,擘画宜居宜业"新蓝图"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收入好、环境好、生活方便"两好一方便"为目标、以城乡融合为抓手,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支持163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补短、服务提升。紧抓"小切口",持续开展"三清四化"村庄整洁行动、户厕改造和美丽庭院建设,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一批微景观规模组团的美丽村庄和微田园集中连片的美丽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