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74篇(第18/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56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6分钟

砥砺奋进踏歌行乘势而上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巍巍托峰脚下,滚滚塔河岸边,沃野千里,一派生机。

工厂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手臂有序挥舞;项目园区,源源不断的装卸车辆往来穿梭;景区公园,处处传来欢声笑语......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委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奋斗、勇毅前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8月初,在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铺设主管道、修建消防泵房。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建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正在加紧建设。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炎云说:"该项目共投资30亿元,预计今年10月30日第一条生产线建成生产绿氢,全年预计产绿氢2万吨,降低碳排放约50万吨。"

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绿氢生产项目-2021年11月30日,该项目以视频方式在北京、乌鲁木齐、库车同步启动,是地区与重点企业合作的重大战略成果,对推动能源转型、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强基增效,按照抓项目、兴产业、强园区部署,持续优化纺织服装产业结构,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坚持项目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集聚化,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升级。

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十年来,地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万峰驼县"柯坪县从单一养殖骆驼销售驼奶,到如今建起驼奶、驼绒加工厂,再到发展起骆驼特色旅游,骆驼养殖产业不断壮大,"驮载"柯坪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该县盖孜力克镇盖孜力克村农民库尔班江·艾海提说:"养殖骆驼挣到了钱,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含一师、石油开采作业区)947.7亿元,2021年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558.23亿元,增长了64.4%,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逐年增长,高质量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十年来,地区着眼特色农业优势区发展定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棉花"一主一辅"用种模式,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实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亿"工程,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2年的26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82.7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7927元增长到2021年的19396元。

十年来,地区大力发展以红色教育、民俗文化游、历史古迹游、乡村休闲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全年接待旅游人数从2012年的385.04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1850万人次,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也代表着旅游收入的增长。

十年来,地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不断进步。截至2021年年底,全网监测地区网商数超过1.3万家,全疆排第三。在电子商务产业带动下,地区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化商贸流通企业、夜间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金融对实体经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对新兴产业的培育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绿色发展优势巩固提升

眼下,沙雅县海楼镇乔格铁热克村的棉花已经开花结桃。村民如则·阿散家的0.8亩土地经过平整后,利用率有所提高,传统灌溉方式改为滴灌,能够随时调节水量、肥量,棉花产量提高了,每亩地纯收入在1800元以上。

如今,地区在棉花种植较为集中的区域大力推广应用"干播湿出"、秸秆还田、节水滴灌等技术,促进棉花产业节本增效、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八月的阿克苏大地瓜果飘香,除了销售鲜果,不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还推进果品深加工绿色发展。

库车市2018年引进的新疆果然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果子生产酵素,而生产酵素的残渣可以加工成酵素菌肥,并引导果农使用酵素菌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开辟节本增效的新途径。

这几年,地区在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过程中,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县(市)有龙头企业、乡(镇)有合作社、村有绿色基地的林果产业发展格局。现在,全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持续推动"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全地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733.3万亩、覆盖率达9.04%,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阿克苏市多浪河景区及各县(市)生态项目建成使用,城市(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3%。

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以愚公移山之志、滴水穿石之功开辟了一片片绿洲,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人进沙退、瀚海变良田"的绿色奇迹,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今年5月,新疆首个入选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项目在地区集中开工,计划用3年时间对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改造提升,这是地区以柯柯牙为发端,在持续推进"五个百万亩"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基础上,生态环境治理迈出的新步伐,地区绿色发展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阿克苏市祥和里小区曾经由祥和里小区、二建家属院等10个老旧小区组成,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依托党建引领,社区居民发扬主人翁精神进行改造,如今已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式小区。

"群众有呼声,党和政府就有回应,我们小区变得干净整洁了,还增加了智能路灯、健身器材等,党和政府用务实举措提高了我们居民的幸福感。"祥和里小区居民巴哈尔古丽·阿不力米提说。

祥和里小区治理是地区城乡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缩影。地区始终关心各族群众的安危冷暖,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把本级财政支出和对口援疆资金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惠民工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年来,地区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系列就业惠民政策为劳动者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新疆中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巡检工阿布杜力艾合提·麦图隼说:"有了稳定的工作,我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阿克苏教育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整体搬迁投用,学校布局更加优化。举全地区之力建成新疆理工学院,实现地区本科院校历史性的零突破,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区域性医疗教育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不久前,G314线阿克苏过境段(南外环)公路顺利通车,项目的建成有效改善了阿克苏市交通环境、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此外,十年来阿克苏火车站新候车楼、阿克苏机场T2航站楼、库车-阿克苏75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画卷温暖亮丽。

征程万里风正劲,踔厉奋发正当时。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将以更加铿锵的步伐、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为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丽阿克苏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益阳市落实"双减"政策一年来工作综述

一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各地各校全力推进,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分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在课后服务方面,全市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教师2.5万余人,惠及学生37万余人。在校外培训机构方面,全市共有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证照齐全)601家,其中学科类120家(义务教育学科类87家),非学科类481家,在职从业人员1636名,培训学生12470名,监管资金近900万元。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累计压减109个,转型非学科类138个。

市委常委会两次专题研究"双减"工作,成立全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市教育局成立"双减"工作专班,下设6个工作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动全市"双减"工作。各县(区、市)同步成立工作专班。根据上级要求,市教育局设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抓住关键,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推进"双减"工作的通知》,落实"五项"管理工作要求,聚力提升作业质量,切实保障学生睡眠,科学管控手机,严格管理学生读物,增强学生健康体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台了《益阳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构建涵盖学业巩固、素质提升等内容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形成课后服务特色,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为自主自愿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全覆盖。

校外培训监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作,市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查处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机构14所,纠正对外招生虚假宣传5处,列入黑名单的校外培训机构7所。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市601家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部纳入监管账户。扎实开展"回头看",对转型的138家义教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第一轮(5期)回头看10余起问题现场处置。建立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有关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和告诫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选择正规校外培训机构,自觉将培训资金缴纳进入监管账户,做好风险防控。创新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一案三查"工作机制,加大违规培训行为处置力度,累计处理有关行政单位1家、校外培训机构超10家,关停取缔无证无照机构3家,查处违规兼职取酬在编教师3名,责成所属教育局约谈师生涉及违规校外培训行为的学校(幼儿园)2所,对2名学校领导提醒谈话。

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西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西峰区属于"插花型"贫困片区,是全省17个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峰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3年开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紧扣"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创新"5341"工作标杆,因需制宜、精准施策、持续发力,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兴产业。2017年,西峰区实现了整区脱贫摘帽,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截至2020年9月底,5230户210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贫困发生率由7.14%降为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当前,西峰区将乡村振兴规划融入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大局,紧扣"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奋斗目标,突出产业引领、基础先行、文化为魂、生态打底、城乡融合,深入推进乡村振兴"1315"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537.26元,较上年增长13.1%。

守好底线固成果

今年8月中旬开始,西峰区董志镇罗杭村普罗旺斯产业基地里的西红柿进入采摘期,驻村第一书记杨力学组织村民定期采摘成熟的西红柿,分拣装箱,统一销售。大棚内,喜笑颜开的村民和红彤彤的西红柿构成一幅迷人的田园美景。

"我在这干活,不用出远门,挣钱顾家两不误,还能学到西红柿种植技术。我也打算建大棚,发展订单种植,增加收入。"村民王艳宁说。

罗杭村地处塬边咀梢,经济薄弱、产业单一,是西峰区15个脱贫村之一。2021年9月,甘肃省黄河财产保险公司被确定为罗杭村的帮扶单位,杨力学担任罗杭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开始了解全村产业发展情况,逐门逐户摸清54户脱贫户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资金维修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安装路灯、维修村组道路,助力乡村振兴。针对罗杭村产业单一的状况,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精品西红柿,精心打造普罗旺斯产业基地,全面引进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有力提升了基地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该基地种植的普罗旺斯、安琪、4224等精品西红柿已经上市,每棚产量达1万斤。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农村各方面发展。"杨力学说,下一步,罗杭村驻村工作队将新建改造温室大棚,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在作物品种选择和技术引进上发力,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此外,庄头村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新修柏油路2.96公里,采取消费帮扶和网络销售的方式,帮助果农销售苹果2万余斤,助农增收7万余元;赵沟畎村驻村工作队指导该村建办"帮扶车间",流转土地320亩,带动群众种植西葫芦160亩、玉米1600亩、白瓜子200亩;左咀村驻村工作队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1处,种植露天蔬菜3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30户......他们积极发挥资源优势,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西峰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积极建立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调整县级领导包抓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和已脱贫村,接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7名、驻村队员34名,开展村情民意大走访、致富特色产业培育、村庄清洁整治、农村基层治理"四大行动"。累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500多条,整治废旧庄基230余处,改造户厕560户,修整道路沿线风貌55公里。

乡村建设百姓乐

初秋时节的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风景独特,游客沿着蜿蜒曲折的蒲河一路前行,可在连心桥上赏花拍照、可在依山而建的窑洞民宿"凤凰塬舍"里"打卡休息"、可在乡愁记忆馆里感受古朴之美。

然而,十年前,这里曾是西峰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山区,距城区约40公里,缺水、交通不便,村民们只能守着深山熬日子,2013年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67户235人,贫困发生率为15.5%......贫困,是当地人最深刻的记忆。

"以前,住在窑洞里,出行路不好走,到处都是土,条件很差,村子里一年到头都见不上几个年轻人。"村民毛腾旭说,这几年,村上打造了黑老锅冰窟、连心桥、塬乡人家等景点,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游客争相来这里赏花、避暑、采摘,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十年一晃,山乡巨变。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毛寺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设施农业,整合项目,集中攻坚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昔日全区贫困程度最深的村蜕变成了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甘肃省乡村旅游"样板村"、西峰区乡村振兴重点村。

"10年前的毛寺村,过河没有桥,出行没有路,村民守着最美的风景过着最穷的日子。"毛寺村党支部书记毛颖敏说,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元,202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9300元。

毛寺村的变化是西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西峰区按照"环境优先、基础先行"的原则,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整治路边旱厕、残垣断壁、废旧庄基,推广"集成式厕屋+生物菌降解"旱厕改造模式,启动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为主题,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打造以文化旅游型、观光农业型、智慧数字型、城郊休闲型、田园综合型等多种类型的样板村,加快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上半年,西峰区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新建自然村硬化路50公里,建设垃圾收集点42处、公共厕所5处,改造农厕6930户,配套垃圾收集车103辆、垃圾桶38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55盏,栽植云杉、塔柏、油松等10种苗木10.3万株。

产业增收助振兴

时下,正是鲜桃上市的季节,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的鲜桃迎来了采收季,在种植大户聂述峰的桃园里,他和工人正忙着将桃采摘、分装、过秤、装车,5000斤鲜桃将被销往陕西市场。

"十几年前,交通不便,好桃烂在树上,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不仅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还有游客前来采摘呢。"聂述峰高兴地说,他种植的17亩油桃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

文安村借助邻近城区、地处西合公路沿线的交通优势,因地制宜,以发展休闲采摘、田园观光为突破口,鼓励和引导种植户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通过产业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鲜桃采摘"休闲游,延伸出"美丽乡村"生态游,促进乡村振兴。

"我们文安村共有桃树栽植户50多户,栽植面积达130多亩,采用土壤改良、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新品种培育等方式提高产量,目前每亩产量约4000斤、收入8000元左右,年总收入达100多万元。"文安村党支部书记孙康康说。

近年来,西峰区按照"保粮提果、扩畜增菜"的产业发展思路,在苹果产业上注重提品质、创品牌,在蔬菜产业上注重增产量、保供应,在生猪产业上注重扩规模、延链条,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和食品精深加工带动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努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截至目前,西峰区依托正大集团,建成500头以上规模育肥基地29处、1.12万头育肥基地2处、"331+"模式建成育肥基地13处,合作经济组织建成育肥基地14处,带动农户发展生猪产业3000多户,生猪存栏10.3万头、出栏7.62万头。发展规模连片百亩以上标准化果业示范园110处,辐射带动樱桃等特色果业规模化,全区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3.1万亩,樱桃树栽植面积5200亩,实现产值7.4亿元。以"一园两川"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日光温室1235座,种植设施瓜菜和高原夏菜7.7万亩,产量达到16.9万吨,实现产值2.6亿元。探索形成集农旅型、文旅型、产业型、生态环保型、康养型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旅游融合发展"聚宝盆"。

牢牢把握"两个健康"主题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吉林省工商联五年工作综述

风劲帆满,潮涌岸阔。

过去五年是吉林省工商联砥砺奋进的五年-工商联事业,有"为"有"位",促进民营经济向高质量阔步迈进。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工商联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统战工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成为吉林省工商联系统奋发图强的主旋律,成为推动发展的最强音。

五年来,吉林省工商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紧扣"四会建设",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紧紧围绕促进"两个健康"主题,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谱写出新时代工商联发展的新篇章。

-全省民营经济蛋糕越做越大。截至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数量达55.2万户,同比增长17.5%;个体工商户236.1万户,同比增长15.5%;全省民营经济税收180.3亿元;从业人员738.5万人;民营企业增加值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贡献了3/4的投资和就业、2/3的财政收入,是稳定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的"生力军",已经成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吉商名片越擦越亮。全球吉商队伍发展壮大至300多万人,吉商商会组织已达108个,会员企业7万多个。通过举办全球吉商大会,引导更多吉商回乡投资兴业,累计招商引资4300多亿元。

-工商联工作品牌越创越多。"搭建法律维权服务平台"被纳入我省"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成果"奖;广泛调研并形成《吉林省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入选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1)优秀案例》。

加强政治引领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要坚持政治建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统筹把握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动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2022年初,吉林省工商联部署新一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着力推进非公领域党建,发挥党员企业家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全力做好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坚持政治引领,推动模范政治机关建设,健全完善监督体系,着力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吉林省工商联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五年来,吉林省工商联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凝聚奋进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报告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专题报告会、"四史"宣传教育等一批党性教育入脑入心。

杨靖宇干部学院、四平战役纪念馆、临江市委党校、白山方大集团......在吉林省工商联设立的吉林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众多省内外民营经济人士"组团"前往参观学习。

吉林省工商联稳步提升民营经济领域党建质量,党建正成为商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领航器"。

所属商会党建不断加强。先后组织开展商会服务月、所属商会党建工作推进会等活动,切实把对所属商会的指导、引导、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民营企业党建不断加强。邀请民营企业党员代表参加工商联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宣讲报告等活动。

吉林省工商联所属23家商会先后成立党组织,吉林省装饰材料行业商会等3家商会党总支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商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五年来,吉林省工商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争当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开展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研,汇编吉林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2021年底发布的《吉林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写道:"2020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吉林省民营企业主动融入时代发展,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承担了比以往更多、更重、更紧迫的社会责任,作出了更大、更好、更突出的社会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彰显了新时代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

心怀国之大者,情系省之大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公益慈善,吉林省工商联主动作为,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义利兼顾、德行并重,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号召面前有担当。吉林省广大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满怀豪情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随着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也升级成为"万企兴万村",名称变了,不变的是民营企业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

五年里,吉林省工商联组织全省1756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精准帮扶1827个村,投入资金超过11.13亿元,带动和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万余人,在东北三省一区中,我省参与的民营企业数量最多。1名企业家被评为第八届"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5家民营企业、3个集体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评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和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吉林省工商联启动"万企兴万村"吉林行动、开展民营企业助力"兴边富民"行动,广泛发动、三级联动,再次掀起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的新热潮。

危机面前有作为。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商会组织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义无反顾投身抗疫工作,在核酸检测、物流配送、志愿服务、方舱建设、生活物资保障和医疗物资供应等各条战线作出大量贡献,用责任与大爱铸就疫情防控的屏障。2020年以来,累计捐赠款物10亿余元。18家民营企业和13家商(协)会受到全国工商联表彰,3名民营企业家、28家民营企业和11家商(协)会分别被省政府评为突出贡献个人、突出贡献企业和特殊贡献社会组织,1名企业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21)》。

7月15日,吉林省人社厅、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工商联共同启动"吉林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吉林省工商联积极推动民企与高校精准对接,通过开展"金秋招聘月"、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岗位。

民营企业一直发挥着保障就业的"稳定器"作用。五年来,吉林省工商联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累计与6.67万人签订就业协议。2家民营企业被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1名民营企业家入选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商联当好党和政府助手的题中之义、职责所在。五年来,吉林省工商联积极探索引导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汇聚强大力量,笃行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吉林省工商联靠前服务,做好"联"字文章-

成功举办首届全球吉商大会后,连续5年举办全球吉商大会,引导更多吉商回乡投资兴业。从首届到第六届,全球吉商大会规模和参会人数逐年扩大,引资金额和吉商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已经成为推进区域合作、促进招商引资、展示吉林形象的重要平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