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石狮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2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8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23日在石狮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石狮市人民政府代市长余志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政府工作回顾

今年来,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泉州市"三个年"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六个专项行动",迅速掀起"5510"项目竞赛热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5亿元、增长8.5%,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第15位。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慎终如始筑防线,疫情防控精准有效。严防疫情输入。创新推行国际船舶分级通行、医学观察场所分栋分层动态管理、渔船民出海点验等措施,坚决守住岸线、港口、隔离点等防线。紧抓疫情处置24小时黄金期,"大数据+网格化"多维度快速推进重点人员摸排管控、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快严细实处置6起港口、隔离点输入疫情,持续巩固本土"零病例"成果。紧抓常态防控。全方位盯牢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场所、进口冷链等重点场所、关键环节,全天候发挥基层诊所、药店"哨点"作用,立体化开展防疫宣传教育,全市域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全年完成核酸检测208万人次、疫苗接种150多万针次,有序中转、分流入境人员1.4万人次。提升应急能力。立足早发现、快"清零",全面升级发热门诊、病毒检测实验室,科学制定快速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开展各类桌面、实操演练培训活动50场次,组建专业流调队伍10支、核酸检测采集队伍1437人。

(二)千方百计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聚力项目攻坚。新增签约项目101个、总投资180.6亿元,开工项目63个,提质增效项目142个,两次进入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考评前十。优化企业服务。深入开展"进千企、走千商、访千才"活动,实行惠企资金线上直达兑付,兑现惠企资金5.47亿元,帮助1200多家小微企业获得普惠贷款近40亿元,争取企业纾困贷款超10亿元。围绕破解外贸风险、汇率波动、"冻卡"等难题,建立政府统保、锁汇公共保证金池等制度,推行统一代理收结汇,帮助企业精准锁汇、阳光收汇。稳住工业大盘。综合施策助力企业稳产扩能,纺织鞋服、机械装备、食品药品产业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3.8%、8.9%、29.1%,荣获"中国校园服饰名城"称号。十大产业园区建设竞赛掀起热潮,建新轮胎、九牧卫浴、光子产业园、海洋食品园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通达手机盖板、美佳爽伍堡基地、中益制药二期等45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加速三产提效。成功举办跨境电商高峰论坛、海博会、校服展、全省直播经济发展现场会等活动,精心筹办海丝品博会、RCEP青年侨商创新创业峰会,设立省级跨境电商实训基地,新开业5个网批专业市场,电商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快递业务量增长80%。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快全省共享推广,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航运中心启动建设,港后"堆场"加速向"市场"转型,完成外贸出口440亿元。

(三)全域统筹优环境,城乡品质提档升级。城市建设拉开新局。城北、狮仔山、联邦商业城等片区建设快速推进,龟湖公园、前坑前园、塘园、大仑、金曾五大片区改造火热展开。九二路(前坑段)、嘉禄路中段等"断头路"成功打通,锦江外线、锦尚外线、疏港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海岸带景观加速串联成线,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景观风貌提升项目22个、老旧小区修缮提升项目44个,新建口袋公园30个,改造二次供水2000户,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800多个,城乡生活空间更加宜居。智慧石狮指挥平台、i石狮移动平台加快数据融通、应用拓展,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高效。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启动"新班子新气象、办实事促振兴"活动。完成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改扩建,新建高标准农田4200亩,新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启动2个无"裸房"镇、5个无"裸房"村创建,新增"绿盈乡村"13个,新改建城乡公厕40座,郭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10个,挥发性有机物、工地扬尘治理和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有效落实,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9%。新铺设雨水管网25公里、污水管网210公里,基本建成农村生活污水PPP工程、永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近岸海域水质全面达到一类标准。完成垃圾综合处理厂提级改造,湖滨街道、锦尚镇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稳步推进。

(四)聚焦民生优福祉,公共服务日益丰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600多人次,新增就业1万多人,获评全省首批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评定四星农村幸福院11家、四星养老机构1家,宝盖镇、蚶江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鸿山镇医养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高标准建成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组建市教育集团,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信义实验小学、锦塘中心幼儿园等15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蚶江中学复办高中,新增鹏山、后垵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获评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示范区。主动对接高端医疗资源,与省立医院、解放军910医院共建医联体,新增名医工作室4个、传承工作室2个,市中医院正式开诊,村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宋元中国看泉州、海丝航标看石狮"世界文化遗产推介活动、第十五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李子芳烈士纪念馆入选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石狮狮阵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五大文旅项目加快招商建设,新增4A级、3A级景区各1处,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平安建设全面提升。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被确定为泉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行"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100%,蝉联全国信访"三无"县(市、区)称号。此外,统计、档案、工青妇、红十字、残疾人、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对口帮扶、老干老龄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五)持之以恒转作风,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迅速掀起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热潮,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全面完成24项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和5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1件、政协提案191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专项活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新增"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40项,实现"水电气广电"、涉企"五险"等业务一窗通办,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达73.6%,"一趟不用跑"事项达99.1%,"全流程网办"事项达68.9%。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化平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刚性落实各级巡视巡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2021年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本届政府履职划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合力办成一批大事要事。获批全省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国首个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成功协办国际军事比赛海上登陆赛;稳妥处置富贵鸟和三大担保圈等重大金融风险,化解不良贷款超200亿元;高效完成将军山垃圾填埋场、泉州湾南岸围堰整治,推动联邦商业城、城北片区进入实质性改造;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国家级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市、省森林城市、省节水型城市、省教育强市等称号。五年来,我们坚持强实体、聚商贸,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GDP连续跨过3个百亿关口、迈进千亿县市行列,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落地产业项目418个、总投资777.8亿元;外贸出口增长2.3倍,网络销售额位居全国县级第4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7.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2.6:45.9:51.5。五年来,我们坚持抓创新、促改革,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6家,规上工业R&D投入增长100%,引入泉州市级以上人才近千名,新增市场主体10.4万户;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市属国企架构体系和市场布局更加合理,资产总额突破500亿元;成立纺织服装产业联盟、设立公共金融服务机构等首创成果被上级表扬推广,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五年来,我们坚持描城乡、绘山海,城市品质内涵不断提升。城镇化率达86%,保持全省县市首位;共富路、峡谷旅游路、红塔湾旅游路等重要道路相继通车,宝盖山生态公园、红塔湾海岸公园、环湾湿地公园、军事公园等建成开放,新改扩建城乡道路65公里、造林绿化7700多亩、新增公园面积1.9万亩、整治废弃石窟1160亩,山海城发展格局成形成势。五年来,我们坚持补短板、惠民生,全面小康成色更加亮眼。投入民生资金超19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96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复核验收,入选省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成市医院新院、市中医院,新增医疗卫生床位1524张、养老床位691张,新建公共文体场所113万平方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过程充满艰辛、成就令人振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鼎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海内外百万石狮人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石单位、驻石部队、武警官兵、新闻界朋友,向关心支持石狮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短板: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宏观形势变化深刻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二是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有待拓展,还需主动策划更多项目、找准更多抓手,进一步汇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新产业、新经济规模不大,重大项目不多,土地、能耗等要素制约愈发明显;四是城乡功能品质还需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需强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仍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五是少数干部在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等方面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产业转型、城市提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做好今后五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泉州市和市党代会部署要求,做好创在石狮、购在石狮、游在石狮、住在石狮、吃在石狮"五篇文章",致力提升"四个品质"、全力拓展"四个空间",全面建设现代化商贸之都,开启石狮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征程。

主要目标是: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到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过80亿元,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3+3+N"产业体系更富实力,时尚动感活力、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中型城市初步建成,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

围绕实现五年发展目标,新一届政府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拼"的作风,全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一要以"特色化"思维谋发展,推动产业实力再上新台阶。抢抓"双循环""一带一路"、RCEP市场开放等机遇,积极争取自贸区、综保区政策,放大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保税物流、跨境电商政策叠加效应,完善"石湖+华锦"港口体系,打造"买全国、卖全球"的消费品线上采购中心。持续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文章,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巩固提升纺织鞋服、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优势产业,积极布局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整合"海丝"资源、培育文旅品牌,主动融入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建设,打造优质滨海旅游目的地。

二要以"一体化"思维促融合,推动城乡建设再上新台阶。突出产业、商贸、科技、交通、港口等多方面协同合作,全面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厦漳泉都市圈和泉州市"一湾两江四岸"发展大局。立足建设现代化城市,围绕"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海岸带开发,打造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和治理资源向基层延伸,争创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要以"多元化"思维惠民生,推动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聚焦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促进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持续推动富民增收,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缩小到2.0以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提升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生态保护等民生事业,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鼓励社会资本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服务,以多元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四要以"现代化"思维抓改革,推动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深化国资国企、要素市场、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系统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争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四个倍增"科技赋能计划,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力争R&D年均投入增长20%以上,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50%。坚持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互促共进,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型城市相适应的县域治理新模式。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农业总产值增长3%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7.7%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出口商品总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当前,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我们将时刻警醒,"人""物""环境"同防,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抢抓机遇,全力提升发展能级

提升项目能级。始终把项目作为第一支撑、把招商作为一号工程、把"5510"项目竞赛作为第一抓手,持续掀起项目攻坚热潮。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指挥部、挂钩联系、分级协调、定期晾晒等制度,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35亿元以上。深化招商体制改革,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组建国有招商团队,瞄准央企、省企、大型民企开展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形成梯次推进的项目工作格局。全面强化项目用地保障,深入推进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持续盘活闲置资产资源,着力减少非产业用地、低效用地,腾出空间落地优质项目。

提升市场能级。支持国际商贸城、食品城、布料批发市场、网批市场、汽车商城等做强业态,探索建设全球进口食品交易中心、世界中餐食材供应基地、休闲鞋网批市场、海产品交易市场、跨境电商选品市场,不断扩大专业市场辐射力。深化"一十百千万"网红城市、电商谷建设,完善"一镇一园"小微电商园区布局,支持本地企业打造童装、男装、面辅料、海产品等自主垂直平台,引导企业进军精选电商、视频电商、社交电商等领域,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区域中心落地,不断增强链接全国市场的能力。持续办好海丝品博会、海博会、校服展等专业展会,巩固"一季一展会""一月一活动"成效。提升市场采购和预包装食品试点效应,扩大保税物流中心运营规模,力争全年完成进出口500亿元以上,加快打造千亿级别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坚持以侨聚侨、引侨架桥,做大"侨易邦"跨境电商平台规模,主动争取国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分拨中心落地,鼓励布局海外仓,培育更多外贸"双清"企业,加速"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业态融合。

提升交通能级。主动融泉接厦,积极推动福厦高速彭田出入口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加快外西环高铁连接线建设,建成一重环湾快速路石狮段二期、二重环湾快速路匝道工程。深化新一轮港口拓容和疏港铁路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石湖港后物流园、航运中心建设,建成石湖港5#6#泊位、港区停车场、加油站,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华锦码头通过口岸开放验收、泉厦组合港落地,争取开通"华锦-厦门"外贸内支线,完善东南亚等近洋航线布局,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海上货运通道。

提升服务能级。把营商环境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常态化开展"进千企、走千商、访千才"活动,落实新一轮放宽准入、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探索开办企业、财产登记、纳税申报、跨境贸易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程代办服务,拓展更多"一件事"套餐办理,持续推进"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实施"数字公民"计划,建设"亲清石狮"掌上便民惠企平台,推动所有政务系统迁移上云、数据全量汇聚。抢抓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机遇,扎实推进上市企业"育苗成林"工程,新培育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家以上。多措并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力争全年增存增贷12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市属国企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国企年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推动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城市建设、园区开发、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基金运作。

(二)聚焦实体经济,全力优化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鼓励企业对接大院大所,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参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新增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家以上,引进各级人才200名以上。紧密中纺联"一馆一院两中心"等在石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的互联互动,畅通"基础产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链条,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以上。启动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直通车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留石就业创业,激励高校教师入企挂职。

加快延链补链。着力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建立"一链一图一制一策一专班",巩固发展亿元企业群体,力争新培育超10亿元企业3家、超30亿元企业1家。强化纺织鞋服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突出设计赋能,精心办好石狮国际时装周,支持校服、职业装等细分领域做强做专,下大力气推动印染企业兼并重组,探索推行五金辅料行业分级管理,完善供应链管理、柔性制造、新零售等产业生态,加快建设世界级面辅料产业集群先行区。推动通达四期、建新轮胎、九牧卫浴等项目建成投产,对接落地一批智能硬件、超精密机械、核心配件项目,不断壮大机械装备产业规模。加快光子技术产业园一园建设,建成中石光芯二期、三期等项目,促进光子产业延链聚群。积极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加快祥芝中心渔港、东埔中心渔港、锦东一级渔港提升改造,大力扶持远洋渔业发展,加快海洋食品园建设,鼓励企业开发新型海洋活性物质、海洋靶点药物、海洋功能食品等产品,不断拉长增厚海洋食品产业链条。

深化数字赋能。积极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速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推广数字化生产线10条、数字化车间15个。主动布局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工业物联网、工业APP等推广应用,力争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80家以上,新建5G基站1000个。支持企业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策划实施企业技改重点项目100个以上。

做强园区载体。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园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围绕十大产业园区招商建设,比征迁进度、比项目质量、比落地效率,全力打造一批新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项目20个,加快园区标准化提升。通过租让结合、二次招商等方式,加快盘活各类低效厂房、"僵尸企业",合理布局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业态,建成高新区邻里中心、后湖职工配套区,以"外延扩张+内涵提升"增强园区的载体功能。

繁荣文旅产业。加强"海丝三宝"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观音山、国际游艇汇、永宁古卫城、凤里八卦街、华山古民居五大文旅项目招商建设,推动世茂海丝博物馆创建4A级景区。大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持续繁荣灵秀商圈、星期YI文化创意园、长福商城、凤凰城等特色商圈,培育一批主客共享的特色街区,打造文旅购物天堂。深入挖掘世遗、滨海、美食、商贸等元素,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策划形成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开展全媒体精准营销,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持续做好"旅游+"文章,打响海丝航标文化旅游品牌。

(三)聚焦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城乡品质

加快城市更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完成海绵城市、城市更新等专项规划编制,有序推动市域控制性规划、村庄规划全覆盖,高标准做好重要区块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注重新城集聚、旧城提质,全面推进龟湖公园、前坑前园、塘园、大仑、金曾等五大片区更新改造,稳步修缮提升2005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加快形成一批新的优质城市板块。持续提升灵秀山森林公园、环湾湿地公园、风炉山山体公园等景观风貌,新建口袋公园20个,不断拓宽城市休闲空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有节奏、有计划推动土地开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精细城市管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项机制",细化十大文明新风和十个专项整治提升,进一步巩固创城成果。将水务、交通、应急、渔港等场景应用融入智慧石狮管控平台,加快实现市镇村可视化联动管理。拓宽改造石龙路、回兴路等道路,优化城市"绿波"路网和交通微循环,提升公交服务,大力整治城市交通堵点。建成八卦街停车楼、灵秀山公园停车场等设施,新增智慧停车泊位3000个,持续缓解"停车难"问题。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聚焦城市主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开展专项整治,加快清除城市顽疾。

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新班子新气象、办实事促振兴"活动,逐月滚动实施一批项目,形成更多"抓得住、干得实、看得见"的工作成果。抓好26个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加快打造更多乡村振兴示范样本。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150亩,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6万亩以上,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0户。深化"一革命四行动",新改建公厕15个,整治"裸房"400栋以上,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回批地"开发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质量提升,不断拓宽强村富民新渠道。

(四)聚焦生态文明,全力守护碧海蓝天

深化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保问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重拳整治道路、建筑工地扬尘问题,持续推进印染、鞋业、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废气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深化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投入2.2亿元系统推进9个治水项目,加快鸿山、锦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120公里,建成高新区深海排放、水头排涝枢纽等项目。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涉镉等重点行业排查整治,完善印染行业废弃物集中收集转运试点,建成餐厨垃圾预处理、大件垃圾综合处理设施,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推动80%以上的村庄完成绿盈乡村创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