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9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7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安经济社会迈进新征程,取得长足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通市委、市政府以及海安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0亿元,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7.5%;在减税降费6亿元的基础上,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5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投资41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0元、27950元,分别增长10.5%、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中分别列第20位、第11位。

--实体经济稳中有进。制造业提质增效,"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成果显著,预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380亿元,总量南通第一;工业规模企业、亿元企业分别达1142家、312家。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数智赋能全面推进,完成技改投入26亿元,星级上云企业累计58家,创成省级智能车间4家、绿色工厂3家。新增省智能制造民参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17家。海安工商总会、工业经济联合会正式成立。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首店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预计实现应税销售1400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8家,东华软件入选省专精特新软件企业培育库。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相继获批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市)。雅周现代农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天成集团入选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鑫缘集团成为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粮食丰产丰收,总产12.47亿斤,再创新高。"海安大米"入选省区域公用品牌。获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实现村营收入2.5亿元,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各1个。建筑业稳健发展,预计实现施工产值1900亿元。新增鲁班奖、詹天佑奖各4项,国优奖、中国安装之星奖各1项。

--内生动能加速释放。坚持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构建"1+13+1"政策体系,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和省级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高位推进。招引培育科创类项目35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5家,总数突破400家。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各5家,产学研合作项目227个,原创性科技成果20项。铁锚玻璃入选省创新型企业百强,联发集团获评省科技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7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4人,省双创人才13人、双创团队2个,"江苏工匠"1人。新增海安籍院士2人。质量强市取得突破,中洋集团喜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联发集团、天楹集团分获省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项,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个。新增省级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8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6件。要素保障精准有力,建立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完成土地增减挂钩579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643亩,获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金奖励。金融服务便捷高效,截至2021年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609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318亿元,占比20.5%,均居南通第一。科技银行、区域现金处理中心挂牌运营,供应链金融先试先行。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国资布局,明确主营方向,全面构建"5+N"发展格局。组建产业投资控股公司,整合基金、担保、保理、应急转贷、股权投资等业务,有效解决企业资金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链审批赋权事项精准衔接,"拿地即开工"大力推行,企业开办服务评价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府院联动协同高效,依法稳妥处置停产歇业企业,充分运用公益诉讼打击土地违法行为。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枢纽效应更加凸显,铁路物流基地到发量130万吨,凤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7万标箱,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区货物值3.2亿美元。海安-东盟方向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成功纳入国铁集团图定计划。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投入运营,填补苏中地区空白。上海港集团ICT(海安)项目落地开航,全面打通海港运输通道"最后一公里"。外资外贸稳定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0亿元,外资到账3.6亿美元。南通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安产业园正式获批。鹏飞集团获海关AEO高级认证。西蒙电气获省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认定,实现外资总部经济零的突破。项目建设持续领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9个、竣工51个、达产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27个、竣工16个、达产8个。"链长制"招商、共享平台招商深入开展,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7个,杰士德精密导轨、白金滤光片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新增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各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专业园区功能不断增强,常安纺织园智慧监控平台上线运行,电子信息产业园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建成试运行,台商产业园获批两岸(海安)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南通唯一。

--美丽海安日益添彩。现代化中等城市、创新型工商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入选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组建更新服务中心,建立更新项目库,丝厂区域更新示范先行。城市规划展览馆对外开放,党校综合楼落成投用。黄海路通扬河桥及宁海路南延、草坝路等3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多点规划布局人才公寓,在建安置房87万平方米。片区开发如火如荼,上湖创新区中科创新广场孵化基地开园运营,上湖医院主体封顶,黑龙江工商学院长三角产教融合(立发)园区正式启用;新通扬河生态区生态廊道精彩亮相,海安外国语学校投入使用,特色步行街等项目开工建设;高铁新城、西南科教新城完成初步规划。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328国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进展迅速,火车站出站通道建成使用,新长铁路工务段顺利进驻。新购公交车29辆,投放共享电动单车5000辆。农路提档升级30公里、亮化改造150公里,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市)。样板化改造老旧小区2个,获评省物业管理示范小区3个。智慧小区管理平台上线运行,1800部电梯加装电动车禁入系统。优化垃圾处置收费办法,环卫智能化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小城镇建设有序有力,整治撤并集镇13个,滨海新区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稳步推进,曲塘镇入围省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试点,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各1个。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自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首次达100%。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高效推进,新建污水管网70公里,建成1.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成片林800亩,创成省级绿美村庄5个。

--民生答卷温暖人心。全力保障改善民生,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投入11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83%。15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就业、再就业1.3万人,就业培训"云眸工程"全省试点。新增企业职工参保2.3万人,城乡居保转企保1万人。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稳步提高。教育强市建设步伐稳健,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11所,新增学位近7000个,实现空调、护眼照明、智慧黑板等设施全覆盖。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领跑,高考高分段人数保持全省领先。"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健康海安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加快建设,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获评省健康促进医院、省健康镇各1家。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进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筑牢人民健康防线。"一老一小"保障不断强化,民办养老机构总数达10家,新增备案托育服务机构10家。文化强市建设再结硕果,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等3件作品获省文华奖,获评"中国文学之乡"。海安博物馆升格4A级景区,魏建功纪念馆等一批场馆建成开放。省双拥模范城创建稳步推进,创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13所。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发案率同比下降37%。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食药安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积极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自身建设切实加强。隆重举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成苏北第一届参政会会址纪念馆、"四史"教育馆等红色场馆。成功举办角斜"红旗民兵团"命名55周年纪念活动。区域治理联动指挥精准高效,归并整合政务热线36条,办理群众诉求综合满意率南通第一。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规范。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15年100%。"援法议事"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全面启动。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9件、政协提案235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持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巡视巡察、督查督导问题整改落实。内审机制不断健全,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全面加强。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落实上级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项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残联、慈善总会、关工委、科协、老科协、老促会、见义勇为基金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人武、机构编制、人防、消防救援、机关事务、史志、档案、供销、外事、侨务、民宗、老干部、防震减灾、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海关、新长车务段、供电、邮政、通讯、烟草、保险等部门和红十字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回望走过的五年,我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打赢了一场场硬仗,也见证了一次次精彩:如愿实现撤县设市,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顺利跻身国家卫生城市,成功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全面拥抱"高铁时代",同心共圆"大学之梦",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等等。这一个个功成与巨变的背后,饱含的是不渝的初心、如磐的意志、争先的胆气、为民的情怀。

五年追赶跨越,我们始终保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清醒认识,不待扬鞭自奋蹄,交出了一份走在前列的精彩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应税销售在江苏长江以北县级城市率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总量翻番。规上企业、亿元企业数分别增长40%、60%,百亿级企业从无到有,达到3家。新增"国字号"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国家级产业基地、示范基地19个,成为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商贸物流园蝉联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最具价值内陆港。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2.3%,获评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粮食生产全省十六连冠。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二期现象"竞相涌现。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中位次大幅前移,分别列第24位、第6位。

五年接续奋斗,我们始终遵循"改革者进、创新者强"的科学指引,敢为人先立潮头,闯出了一片活力焕发的崭新天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等领域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机关效能明显增强。创新组建建筑业服务中心、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开发区获批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创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曲塘镇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验收。十大专业园区功能承载力、投资吸引力、辐射影响力全面跃升。常安纺织园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全省放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获国务院表彰。营商环境评价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省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区。县域人才综合竞争力稳居全省前五、江苏长江以北第一。

五年汗水浇灌,我们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为民情怀,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了一方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城乡面貌精彩蝶变,功能布局日益完善,上湖创新区、新通扬河生态区基本成型,小城镇建设亮点纷呈,城镇化率达68.8%,被省政府确定为构建滨海特色城镇带中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持续放大,通榆路快速通道、海启高速(海安段)、盐通高铁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相继建成,中欧班列、铁海快线班列成功开行,同步接入"一带一路"。切实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民生事业更具温度。城市吸附能力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江苏长江以北县级城市唯一。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建成一批水美村庄、绿美村庄,宜居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五年和衷共济,我们始终赓续"携手并肩、闯关越坎"的团结精神,汇聚最强正能量,谱写了一曲政通人和的时代强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政企同心、共克时艰,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体劳动者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展现新风貌、创造新价值;广大企业家传承"爱国报国、实干创新"的"张謇精神",彰显大情怀、体现大担当;党员干部激昂"海纳百川、创新争先"的"海安精神",挑战最极限、攀登最高峰,形成了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生动局面。一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引领海安新风尚,一批文艺作品、原创精品传播海安好声音,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2人当选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宁蒗支教群体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江苏"时代楷模"称号,歌曲《蓝天下》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

各位代表,盘点过往,我们感怀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的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海安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风雨路,实践出真知。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只有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坚定不移用新思想定向领航、向新思想寻策问道,做到上级有要求、我们见行动,才能保证海安发展找得准方向、经得起挑战、把得住机遇。必须矢志不渝谋发展。只有走出一条从"产业海安"到"科教海安"再到"创新海安"的转型发展之路,不断开辟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海安市情的发展新路径,持续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发展根基、积蓄发展后劲,才能跑出"海安速度",续写更多奇迹。必须用心用情惠民生。只有始终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舍千百小家、为百万大家",真心办实事、真情暖民心,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持续释放"海安温情",赢得群众信任。必须担当实干勇争先。只有始终弘扬"见第一就争、见奖杯就夺、见红旗就扛"的精气神,人人争做行家里手、个个争当"拼命三郎",不以事艰而退避、不以任重而畏缩,才能争第一、创唯一,把各项事业干成功、干出彩。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过去成功的秘诀,也是制胜未来的法宝,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各位代表,正视发展问题,才能找准突破的路径。从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对标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我们仍需开阔视野、拓宽眼界,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速度不够快,龙头型企业还不多,科技创新力、要素集聚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本质安全水平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领域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咬紧牙关、刀刃向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展望

跨越风华正茂的百年,我们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综观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放眼国内,受输入性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聚焦江苏,作为制造强省、开放大省、资源小省,三重压力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打下了雄厚基础,实体经济、科教人才、营商环境等优势进一步凸显。环顾周边,区域之间呈现出竞争加剧、合作加速的双重新特征,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形势日趋紧迫,只有跳出一域、对标最强,才能不断创造一流、成为一流。当前,海安面临"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沿海发展"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机遇,加之产业基础坚实、科创链条完备、枢纽优势突出,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率先而动、领先而为,让宝贵机遇成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海安"建设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海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发出"奋进新时代、跑赢新赛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勇立潮头"的动员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谆谆嘱托、践行光荣使命,远谋近施、接续奋斗,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应对变局中开创新局,努力再创海安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紧紧围绕"一个定位、两个维度、七个更高"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今后五年的奋斗路径和目标是:

--全力提质效,让经济发展更稳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全国百强排名进入前二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6%左右。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效应,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1%,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实现翻番。

--着力强能级,让城乡建设更协调。现代化中等城市、创新型工商城市基本成型。上湖创新区、新通扬河生态区、高铁新城等片区相互策应,区镇特色更加鲜明,城镇化率达70%以上。常住人口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人口净流入。综合枢纽体系更加完善,交通、产业、城市联动一体融合发展,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

--致力优生态,让区域环境更美丽。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治理能力,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全省领先,PM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全市主要河道达优Ⅲ水质,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美丽江苏海安样板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倾力补短板,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缩小到1.89:1,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多层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走在前列,高质量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聚力抓治理,让文明程度更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实力壮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令人期待,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同舟共济、拼搏奋进,就一定能把困难挑战变成海安干部的成长磨砺,就一定能把发展目标变成海安人民的民生福祉,就一定能把宏伟蓝图变成海安大地的美好现实!

2022年工作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五年宏图,重在开局。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南通、海安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保7%、力争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75亿元、力争76亿元;工业应税销售增长确保15%、力争1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增加值增长12%以上;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在九个方面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一、坚持创新引领,打造更具驱动力的科创赋能引擎

始终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深化科创体制改革,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推动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建设成势见效。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全面开展"三高两新"行动,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健全科创企业孵化培育和递进升格体系,新招引、培育科创类项目80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2家,净增55家,力争总数突破450家,保持南通领先。支持重点企业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省级专项,"揭榜挂帅"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原创性科技成果20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个。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持续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8项。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充分放大"人才强市36条"吸附效应,确保人才综合竞争力稳居全省前五。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团队1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人、财政资助人才项目40个,入选国家级人才、省双创人才数量南通领先。优化"柔性引才""飞地引才"模式,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离岸加速器,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专业人才6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500人、职业技能人才6000人。探索引进合伙人制度,实行科研成果作价入股、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等合作模式,赋予高端人才更大自主权。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为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

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深化科技创新委员会协调联动机制,高质量通过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评估。不断提升两区科创园承载力,引进高科技制造业项目20个,新增省级以上科创载体2家。鼓励重点企业携手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新增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实施企业研发载体质量提升工程,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做大科技银行规模,完善投贷联动模式,确保"苏科贷"等科技贷款达6亿元。高效运作科创基金,探索开展研发费用、专利执行、首台(套)重大装备等保险业务,保障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提升科技成果市场化运作水平,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0亿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0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3.5件。

二、坚持产业强市,打造更具支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焕新传统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构建质态更优、效益更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开展全产业数智赋能。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力推动数字化改造、智能化生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900个,5G+互联网应用62个。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确保技改投入30亿元,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南通市级以上智能车间3家、首台(套)重大装备6个。创建南通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各1家,新增星级上云企业20家。布局数字农业,新增省级智慧农场10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0个。推广数字建造,参与国家建筑业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体系建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