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9篇)(第20/26页)
四、路衍赋能打造强劲发展引擎
近年来,省公交建集团围绕主业主责,从"三大维度"和"八大方向"上
对实施的公路项目进行全覆盖开发建设运营,积极培育和发展路衍经济。
该集团组建成立路衍经济专业化投资平台企业,积极调动勘察设计企业和公路施工建设企业共同谋划开发项目。打造公路服务区、物资商贸、交通物流、智慧交通、砂石料绿色矿山、交通装备制造等专业化运营企业,构建路衍经济"投资平台+专业化运营"发展格局。
先后投资路衍经济项目9个,总投资18.16亿元。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项目被交通运输部列为交通强国试点项目;G75兰海高速太石交旅融合等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呼之欲出,临洮县龚家掌、永昌县大扎子沟等3座砂石料绿色矿山,以及5座沥青生产加工基地等建成投产。建成投运48座服务区充电站、2座光伏发电试点工程,启动建设智慧公交建物流信息平台、兰州和平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助推甘肃省通道物流产业向信息化和绿色集约化发展。
坚定道路百年不移,党建引领前进方向。接下来,全体公交建人将继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省公交建集团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贡献。
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广西财政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27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1年,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到1105亿元,比2012年增加518亿元,年均增长7.3%,推动广西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一、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2012年,百色市一次性投入5.3亿元,为百色高级中学建设占地面积286亩的新校区。科技楼、图书馆、艺术楼、大礼堂如今,百色高级中学80个教学班的4000多名学生,在近500余名教职员工队伍的带领下,在设施齐备、功能先进的校园里徜徉学海、追逐梦想。
广西财政厅教科文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实施"全面改薄""薄改与能力提升工作""双千计划"、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项目、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系列专项工程,让广西学子在家门口既能"有学上",又能"上好学"。
"为了保障各类项目扎实推进,2012年以来,我们按照'建设一所,奖补一所,的原则,对新建迁建中小学、幼儿园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广西财政厅教科文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建立专班制度、周报制度、帮扶制度、通报约谈督办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第三方评估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项目推进机制,持续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
在财政的有力保障下,广西教育资源增长步伐明显加快。十年来,广西累计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526所,建设校舍面积553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11.6万个,改扩建学校近9万所次,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25所高校启动建设新校区,其中14个新校区已投入使用,2021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2.27万人,比2012年增长102%。
师资是提高育人质量、让孩子"上好学"的关键。十年来,广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比2012年增加24.57万人,增幅达50.5%。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
活补助"提质扩面"稳步推进,从最初每年投入1.37亿元惠及5.7万人,到目前每年投入8亿元惠及全部28万乡村教师,形成"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广西教师队伍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二、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百色高级中学学生韦丽双的父母都是农民,小妹还在上小学,全家主要依靠大姐的工资收入过日子。高中入学以来,学校的助学金让韦丽双能够安心读书,不再为学费、生活费而烦恼。如今,在百色高级中学,每年像韦丽双一样接受各类助学金的学生有800余名。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过去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广西,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十年来,广西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765.23亿元,资助学生3582.35万人次。
为了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广西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优化资源供给。在学前教育阶段,大力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得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05%,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十年来,广西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入实施"全面改薄""薄改与能力提升工作"等重大教育工程,推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城镇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广西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网络接入率、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均达到100%。如今,广西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教育阳光。
"双减"是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推进教育公平的新抓手。近年来,广西"双减"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出台"减负三十条"实施方案,明确课后服务最高收费标准限额,积极推进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制度,提供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比例已经达到100%,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93%,家长对"双减"工作的满意率超过90%。
三、教育水平实现稳步增长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在2018-2020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考核中顺利通过验收,达到Ⅲ级卓越-发达地区水平标准,初步建成现代化职业学校。
目前,学校共开设27个专业,其中包含5个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自治区示范专业、5个自治区级特色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2022年,学校成立了广西首个中职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开展"集团+专业化"办学,踏上了提升办学质量的新征程。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是广西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广西各阶段、各类型教育水平稳步增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县县全覆盖,4所高职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名单,1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8所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广西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广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4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2012年以来输送高校毕业生累计达257万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0%以上。职业院校累计输送超过300万技术技能人才。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广西、服务广西。
高校科研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十年来,广西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建设上取得零的突破,新增17个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平台,国家层面各类科研平台达31个,高层次科技平台和标志性成果建设成效显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7.9万项,项目经费近百亿元,高校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走进新时代,广西教育事业发展也踏上了新征程,八桂儿女正努力推进教育资源持续向优质均衡迈进,谱写令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之歌。
绿满山川成锦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靖市林草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27日)
林草领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曲靖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绿色为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生态受保护、林草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森林蓄积量67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0.5%;草地面积196.8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38%。林业草原产业产值由十年前的6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9亿元。
十年来,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成效。林长制全面推行,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原则,构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机制,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3253名,对全市2165.46万亩林地划分责任区3196个,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森林资源量质齐升,全面实施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农村增绿行动、造林绿化三大工程、"绿美曲靖"三年行动等一系列林业草原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完成营造林579.47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较十年前增加3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较十年前增加8.1个百分点,国土绿化面积持续增加。草原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实施草原生态治理项目12.5万亩,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组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
161.27万亩,石漠化扩展趋势有效遏制。
十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自然保护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野生物种得到良好保护。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力保护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编制《曲靖市一般湿地认定》地方规范文本,认定省级重要湿地2个,在建国家湿地公园1个(试点),全市湿地面积达5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48.02%。积极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黑颈鹤、猕猴、桫椤等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80.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84%。
十年来,森林曲靖建设实现新突破。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
森林"建设理念,通过高位推动、工程带动、产业撬动、保护驱动、文化拉动,建设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城市森林管理五大体系,于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成绩显著,实施村庄绿化十百千工程和绿满乡村送苗下乡行动,着力做好村庄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村旁绿化,建成森林村庄33个、森林人家34个,新增乡村绿化面积6796.34公顷。建成19个国家森林乡村、269个省森林乡村,全市乡村绿化率达
35.15%。
十年来,绿色富民产业获得新业绩。着力推进木本油料、特色林果、观赏苗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和石榴、苹果、柑橘、柠檬等特色经济林果产业,新增木本油料林面积20.76万亩,提质增效面积48万亩,保有量达227.5万亩。苗木产业有序发展,全市已发展苗木生产经营企业566家,育苗面积7366亩,年可生产云南松、华山松、红叶石楠等乡土造林绿化苗木11000余万株。林下经济快速发展,依托林地资源,积极发展林药、林菌、林蜂、林禽、林畜等林下产品,新增林下经营面积21万亩,累计达41万亩。生态旅游业培育壮大,利用生态资源,积极引导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森林康养、休闲观光、自然教育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森林人家、生态庄园、林家乐等,努力实现"山增绿、林增效、人增收"目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带动等措施,加强对林草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积极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市现有省级林草龙头企业51家、林草专业合作社134个。
精细管理文化为基打造安全高效矿井
陕西麟北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园子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27日)
陕西麟北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园子沟煤矿于2012年开工建设,2020年正式投产,矿井可采储量7.2亿吨,设计年产能800万吨,服务年限64.3年,矿井分东西两翼开采,其中西翼(年产能600万吨)于2020年12月27日完成竣工验收,已投入生产,东翼(年产能200万吨)正在进行基本建设。
多年来,麟北煤业园子沟煤矿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深化"01234"(实现"零伤害、零事故、零损失"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遵循"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方针,追求"安全、健康、和谐、幸福"生活)安全生产理念为抓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厚植安全文化理念,建设智慧高效矿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矿先后荣获陕西省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宝鸡市先进单位、麟游县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投集团)精细化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健全机制下好风险管控先手棋
麟北煤业园子沟煤矿以安全管理精细化为抓手,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将"精、严、细、实、紧"的思想贯彻到矿井安全生产始终,制定完善了
《安全生产奖惩实施细则》《"安全红线"管理规定》等6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含《安全互保联保管理办法》《"四位一体"安全确认制度》等20余项安全精细化管理制度。该矿通过全面实施岗位作业A卡确认制、"四位一体"开工确认、菜单式交接班、"三三整理""两票"工作法等安全保障措施,建章立制细化责任,精准施策管住风险。
该矿狠抓全员岗位安全责任落实,每年逐级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构建安全生产"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格局。按照"全员排查、分级治理、闭环管理"工作模式,扎实开展事故隐患大排查、周联合安全大检查、专项检查等,严格落实隐患整改按"五定"原则、闭环管理。今年以来,该矿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42次,发现隐患2618条,已全部落实整改。
本着风险提前预控、安全上岗作业的思想,麟北煤业园子沟煤矿通过实施"机环双检法"管理,每班作业前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装置、设施、工器具、物料、环境等要素,实施前瞻式风险辨析、动态化预控管理,闭环化隐患治理,做到有检查、有整改、有验收、有反馈,实现作业现场安全无漏洞、无盲区,下好生产安全先手棋。为细化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动态监督、过程管控,该矿坚持实行"干部走动式"管理,引入智能走动管理系统,在矿井地面厂区安装走动打卡点35处;井下区域管理人员下井随身携带《干部走动管理记录本》,详细记录"走动"过程中发现的隐患、"三违"问题,闭环消除治理,织密生产作业全过程安全监督网络。今年以来,该矿管理人员共计实施走动检查2644次,查处"三违"315人次,查出隐患均已整改到位。
"'干部走动式'管理要求各个责任部门、人员每月将井下所有区域、每周将地面所有区域走到、看到、查到,实现隐患排查责任全面覆盖,井上井下全域安全责任细化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该矿安全环保部经理吴靖表示。
加qq:(10287440),获得更多文稿实用素材
该矿以建立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为依托,狠抓"三违"治理,全面推行生产作业互保联保责任机制,严格执行两人及以上作业建立互保联保责任,作业人员相互监督提醒,出现违章行为连带追责。在此基础上,该矿采用"四员两长"盯守、零点行动、监控视频抽查等全面加大"三违"行为查处力度,对严重"三违"人员严格执行停工反思、扣除安全绩效、"过六关"帮教等惩罚教育措施,并建立了"三违"帮教室,制作《煤矿典型事故案例500例》读本,组织职工常态化学习,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我们建设了矿井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分析统计、隐患排查治理等数据可分析处理。在入井口设置了一块大屏幕,24小时循环公示当前井下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将'三违'人员公示曝光,让每名职工入井时直观掌握井下存在的风险、隐患,让违章人员红脸出汗,促使大家严格按章作业。"吴靖介绍。
二、多措并举打好灾害治理组合拳
麟北煤业园子沟煤矿冲击地压、水害、瓦斯、煤层自燃及顶板等多种灾害耦合叠加、风险并存。对此,该矿始终秉承灾害治理"措施不到位不开工、事故隐患不消除不生产"的理念,与科研院所合作编制灾害治理顶层设计方案,坚持矿井各类灾害统筹兼顾、超前治理、系统治理,探索建立了多重灾害交织耦合条件下的综合防治体系,以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为核心,兼顾水害、瓦斯、煤层自燃及顶板等灾害治理。
该矿每年初编制《矿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重大风险管控工作方案》,对矿井存在的水害、冲击地压、瓦斯、火灾、煤尘、顶板等重大风险制定管控清单,认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更新"一图两清单",实现对安全风险动态分级管理。
该矿坚持实施冲击地压灾害超前治理,先后安装了微震、应力及矿压等监测系统,配合钻屑法监测,建立了区域与局部相结合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体系,并严格督促冲击危险区域卸压工程、限员管理、个体防护及物料捆绑等防冲措施落实。"2021年,我们搭建了冲击地压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冲击地压各类监测数据系统智能综合分析研判,每日分析数据,形成日报表,达到实时动态有效监测。同时,我们将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形式从单体支柱改为防冲液压支架支护,提高了支护强度,并综合采用大直径卸压钻孔和顶板高压水力压裂技术,保证工作面处于低应力状态。"该矿防冲办公室副主任赖敏介绍。
该矿采用"探、防、疏、排、监"的对策实施离层水害综合治理,定期开展井上下物探及钻探工作,圈定各含水层富水异常区并进行钻探验证,为制定相关防治水措施提供依据;定期完善更新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水害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并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在工作面来水时,及时有效采取防范措施;施工井下疏水孔时,对直罗组及延安组含水层水进行疏放,施工地面直通式泄水钻孔时,破坏离层空间封闭性,缓慢疏放离层积水,防止大量离层水形成,确保工作面安全有序回采;建立完善回采工作面排水系统,定期检修及维护,确保满足采掘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排水需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建立水文监测系统,实时准确监测地下含水层水文变化情况,为矿井提供水文基础数据,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在瓦斯治理方面,按照"抽采为主、风排为辅"的治理方式,该矿在工业广场建设了永久瓦斯抽采泵站,装备了5套瓦斯抽采系统,每套抽采系统配备2台2BEC-72型水环真空泵,实现一用一备。同时,综合采取本煤层钻孔采前预抽、
上隅角插管抽采、高位裂隙钻孔抽采、顶板走向长钻孔抽采的瓦斯治理体系,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近年来,我们引入千米定向钻机,通过应用大直径定向钻孔,辅助水力压裂技术,提升瓦斯抽采效果,1012007工作面瓦斯基本稳定在0.3%以下,实现了瓦斯抽采达标开采,有效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回采。"该矿瓦斯抽采队队长武海介绍。
三、文化引领强化全员安全硬实力
近年来,麟北煤业园子沟煤矿结合矿井实际,探索出了"01234"(实现"零伤害、零事故、零损失"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遵循"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方针,追求"安全、健康、和谐、幸福"生活)安全文化理念,多措并举丰富文化载体,营造安全氛围,创新宣培方法,夯实安全基础,以文化强安全、聚合力、助发展。
该矿每年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安全知识竞赛、亲情促安、应急演练、安全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激发矿井安全内生动力,提升全员安全技能,强化安全齐抓共管。
针对全员岗位安全应知应会内容,该矿制定了"双述"(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实施计划及考核管理办法,编制了涵盖246个岗位的"双述"文本,包含安全责任、风险管控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典型事故案例等内容,常态化组织全员培训。同时,该矿每年举行"双述"竞赛,持续开展全员"双述"月度例检,将岗位描述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抓手,使工作流程、标准入脑入心。通过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确认,规范手指口述动作,实现"口随眼动、眼随心动、手随口动"的指向性联动,让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安全规章标准入脑入心,提高了职工岗位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
"请问,综采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的标志是什么?开始 "
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该矿举办了"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安全知识竞赛。此次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内容涵盖煤矿各专业基础知识、操作规程、应急救援和消防安全等。经过前期初赛笔试,最终5支参赛队伍从24支报名队伍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决赛。比赛过程中还穿插了现场职工观众有奖互动答题环节,大家积极举手抢答,既活跃了赛场气氛,也提升了活动参与度,增强了趣味性。经过激烈比拼,该矿运输队代表队、综采队代表队、生产
基建代表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此次活动的举办将该矿安全生产月氛围推向高潮,提升全员安全知识技能,号召全体职工进一步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从行动上保障安全生产,全力维护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保障,家庭是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一直以来,该矿把家人的亲情关爱和企业的人文关怀作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以亲情为纽带,既让职工家属切身感受到"顶梁柱"的艰辛与不易,也让每名职工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提升职工幸福感,让大家时刻牢记安全生产,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今年8月4日,该矿组织开展了"井口迎亲人、亲情助安全"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当看到头戴安全帽、满脸煤尘、浑身疲惫的亲人升井后,在井口等待已久的矿工家属们赶忙上前递上水、面包、水果等,用毛巾轻轻擦拭他们脸上的煤尘。妻子将自己写的安全寄语读给丈夫听,孩子专门为爸爸送上自己创作的安全主题绘画作品,现场气氛温馨感人。升井职工看着眼前的亲人更是感慨不已,表示一定牢记家人的安全嘱托,坚决做到按规章作业,为矿井安全生产多作贡献,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活动最后,该矿还在井口安全文化长廊为每个家庭拍摄了全家福,用镜头定格下这温馨、幸福的瞬间。
三、智能发展推动生产管理提效能
近年来,麟北煤业园子沟煤矿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引入智能化综合管控云平台、融合通信分站、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化生产装备,逐步为矿井采煤生产、安全管理装上"智慧芯",提高矿井智能化建设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减人增安。
该矿建设现代化模块数据机房、矿井统一调度指挥中心、千兆控制和万兆视频环网、融合通信、工业大屏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矿区统一的管理办公网络,将矿井生产系统自动化控制、监测、通信、视频等进行了整合,通过建立分模块集控中心,实现了对矿井供电系统、排水系统、主通风系统、压风系统等相关机房、硐室设备、设施的集中控制和监测。同时,该矿建成了基于井下4G通信技术的UWB精确人员定位、辅助运输车辆定位系统,实现了井上井下高清视频通话,井下作业人员位置、辅助运输车辆位置实时定位跟踪,提升了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效率。
2021年8月,该矿完成了远距离供电供液的1012007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建设。该工作面突破性完成了2650米的远距离供电供液,并实现采煤机与惯性导航系
统配合的智能采煤、液压支架电液控制、三机远程集控、工作面视频动态监控等功能,以及可视化远程控制和一键启停的远程操控生产模式,大大提升矿井工作面设备的协调性,简化设备启动流程,达到减人增效的效果。
"我们的工作面长200米,安装了123架液压支架,以往移动支架需要人工一架一架操作,劳动强度非常大,还要面临煤矸掉落、支架管路爆裂伤人等安全风险。现在实现智能化采煤以后,我们实现了'三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远程操控、人工辅助干预,操作人员坐在工作面集控室远程遥控,就能实现成组移动支架,相比以前效率提升了5倍,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矿综采队生产二班班长张晓宏介绍。
2020年3月,该矿在西翼上仓斜巷引入了一套巡检机器人,为带式输送机日常巡检工作找来了机器人帮手。该巡检机器人能完成360度可视化巡检机头机尾、大倾角、长距离的智能化巡检任务,实现对皮带机故障点、跑偏位置、带面异物的智能化实时监测,有效提高了大坡段斜巷皮带巡检环节的安全指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为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开机率,我们建设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主要生产设备从采购、安装、投入运行、故障处理到日常检修实行全程跟踪。通过分析各项数据,可掌握设备常见故障及易损易耗零部件生命周期,提前采购配件进行更换,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降本增效。"该矿机电动力部副经理苟学亮介绍。
"安全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前提。多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实干进取,笃行不怠,以精细管理严抓责任落实,以系统举措筑牢灾害防线,以文化引领强化安全基础,以智能发展促进提质增效,凝聚全员合力,共促安全发展,全力打造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麟北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红选说。
下一篇:市公路管理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