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9篇)(第23/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40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47分钟

强化风险防范。在构建内部管理11个标准化体系、汇编21本指导规范的基础上,省监狱管理局围绕"人精神、物整洁、事规范",坚持以标准化提升执法管理水平。2018年,四川监狱在全国率先将狱政管理、刑罚执行等6个监狱执法规范一次性整体纳入地方标准;2018年3月,成功将监狱执法管理标准纳入全国第5批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并于2019年一次性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验收,构建形成涵盖监狱业务工作的23个标准和18本标准手册。2020年,四川监狱乘势而进,牵头联合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建立西南地区"监狱标准化协作机制";2021年,创新推行"四查五审六监督"执法权力责任清单等系列标

准,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执法管理标准。

强化规范执法。全省监狱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省监狱管理局会同省高院、省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减刑假释办理规定》《依法加大假释适用意见》《暂予监外执行相关医学问题诊断和鉴定标准》系列执法办案规则,对罪犯"减假暂"案件办理进行全面规范;制定《"减假暂"案件办理证据审查规则》,全面实行案件办理"四查五审六监督"机制,建成"减假暂"办案中心27个,与法院、检察、公安、卫健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点敏感案件和疑难案件实行多方会审,提升执法办案公信力。

深化执法公开。创新实行特邀执法监督员机制,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新闻媒体等参与监狱案件评审、狱内庭审等执法监督,切实提升监狱执法透明度;全方位推动狱务公开,在监狱管理局官方网站设置执法公开平台,定期公布刑罚执行、狱政管理、生活卫生、教育改造等工作动态,定期公开罪犯计分考核、狱内消费、分级处遇、刑事奖励等情况,实现罪犯在监区终端查询、家属在会见中心查询、公众在微信和官网查询等功能,彻底清除刑罚执行暗箱操作空间。主动接受检察院"巡回+派驻"检察,出台《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实施细则》和《监狱内部人员与罪犯特殊关系人接触交往记录报告和责任追究规定》,严防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办理。

全省监狱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在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案件核查中,经过中央督导组、省级指导组、省司法厅定点联系组、省监狱管理局挂点联系组多层级、多轮次的全面检查、反复核查、重点抽查,四川监狱30年来的减假暂案件数量全国靠前,问题案件、瑕疵案件远低于全国监狱平均水平。

四、助力新生提升教育改造质效

近期,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在省女子监狱出监监区举行。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合唱由监狱出监监区民警特别打造的原创歌曲《嬗生归航》,准备重新回归社会,迎接崭新人生。牢固树立"每改造好一名罪犯,就挽救一个家庭,稳定一个社区,和谐一方百姓"的教育理念,四川监狱持续推进罪犯教育改造、监管改造、劳动改造深度融合,努力把罪犯改造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

深入推进改造科学化。持续深化分级管理、分类教育,在全国率先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离监探亲;创新心理矫治、内视观想等改造方法,扎实开展"三课"

教育;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全国首家探索开发罪犯综合评估系统,推动罪犯入监、中期、出监评估更加科学精准。四川监狱科学改造罪犯的经验做法在国际矫正会、中日罪犯回归研讨会等国际会议上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

深入推进改造专业化。全省监狱严格落实"1+5+1"罪犯教育管理模式,持续深化罪犯劳动技能培训,推动罪犯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地方统筹;组建省级教育改造讲师团,常态化开展巡回授课,开通"自强云课堂"、搭建"智慧教室",确保罪犯教育"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切实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效。

深入推进改造社会化。通过"监狱开放日",组织开展"情系高墙、共建和谐""百子千妻万母""万名罪犯大走访"等帮教活动,20多万名社会群众走进监狱参与罪犯帮教;引进社会资源举办"墨润圜土""水墨进高墙"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招聘,联合团省委搭建"青春志愿、迷途导航"青年志愿者帮教平台,切实激发罪犯改造活力。

四川监狱构建形成了"社会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帮扶、家庭接纳"的罪犯改造全新格局,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稳步提升,回归适应能力持续增强,有力确保了罪犯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五、狱地协作共促区域协同发展

今年9月,成都市司法局与省监狱管理局就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等进行交流,就进一步深化成都区域监所疫情防控达成共识。持续深化狱地协作机制,营造狱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省监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监狱工作的安排部署,推动监狱工作全面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监狱综合治理能力水平。四川监狱在全国率先推动出台省级层面的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召开省级层面狱地联动、共促共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全国率先构建形成狱地协作制度机制体系,省级层面建立联动机制40多项,各监狱与地方建立联动机制800多项,构建形成了"狱地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促"的监狱融合治理新格局,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监狱系统推广四川狱地协作经验做法。

2018年2月,四川省监狱系统扶贫工作队员来到定点帮扶的凉山州甘洛县乌史大桥镇,开始了助推乌史大桥镇4个深度贫困村脱贫的攻坚征程。3年5个月后的2021年7月,省监狱管理局圆满结束在甘洛县乌史大桥镇的脱贫攻坚定点帮扶

工作,转战助力甘孜州白玉县乡村振兴工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监狱始终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突出全系统党建扶贫、法治扶贫和消费扶贫三大优势,省监狱管理局制定定点帮扶五年规划,先后派出驻村干部、禁毒书记、综合扶贫干部161人,实施产业帮扶、种养培训、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法治帮扶、移风易俗、禁毒防艾等帮扶项目152个,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省监狱管理局先后被评为"2018年全省定点帮扶先进单位""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按照川渝司法行政协同打造"四个共同体"的部署,与重庆市监狱管理局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在监狱执法协作、民警队伍建设、标准化建设等12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川渝监狱医疗卫生管理培训、劳动改造交流等活动,共同提升监狱服务水平,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监狱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先后为社会各界提供警示教育、法治宣传、心理健康辅导650余万人次,社会群众对监狱规范管理、公正执法良好形象高度评价。

结语

回望来时路,阔步新征程。

四川监狱将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盯"现代文明"奋斗目标,不断推动监狱工作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相适应,奋力谱写新型现代文明监狱建设新篇章!

数说

全系统圆满完成系列重大安保任务,有效应对多轮本土疫情冲击影响,标准化建设、离监探亲、狱地协作等20多项特色亮点工作在全国率先领先全系统连续10年实现监管安全"四无"目标,连续13年实现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2020年、

2021年,省监狱管理局连续2次荣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一等功全省所有监狱全部纳入地方安全治理、应急管理、疫情防控安全体系,省监狱管理局与20余个省直部门建立联动机制40余项;驻地监狱与16个市(州)联合出台责任分工方案,建立协作机制800余项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案件核查中,四川

监狱30年来的"减假暂"案件数量全国靠前,但问题案件、瑕疵案件远低于全国监狱平均水平。

在全国率先通过"监狱开放日"、"情系高墙·共建和谐"社会帮教、"百子千妻万母亲情帮教"等活动,20多万社会群众走进监狱参与罪犯帮教,为社会各界提供警示教育、法治宣传、心理健康辅导650余万人次。

认真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十届楚雄州委第二轮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综述

(2022年10月29日)

按照州委安排部署,十届州委第二轮巡察两个巡察组于2022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分别进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常规巡察。2022年5月30日,州委巡察组向被巡察党组织反馈了巡察意见。针对巡察反馈意见,被巡察党组织认真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州纪委州监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认真履行整改日常监督监管职责,州委巡察办统筹协调、跟踪督促,共同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同题共答"改",全面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巡察反馈后,被巡察党组织按照州委常委会会议、州委书记专题会议、州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巡察情况汇报时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巡察整改政治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巡视巡察整改的要求上来,层层传导压力、细化工作措施,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提高站位抓整改、强化措施抓整改、明确责任抓整改、严肃纪律抓整改、举一反三抓整改,找准问题"症结",研究治本之策,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截至目前,被巡察党组织共召开巡察整改专题会议6次,制定巡察整改措施108条,完善和新建制度60项,州委巡察组反馈的1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4个、基本完成整改2个、正在持续推进整改3个。

同频共振"督",认真履行巡察整改监督监管责任。州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实施,促进巡察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衔接,领导小组会议分别听取了州纪委州监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关于十届州委第二轮巡察反馈问题日常监督和督促整改情况的汇报。州纪委州监委、州委组织部认真履行巡察整改监督责任,派员参加巡察反馈会议,指导被巡察党组织制定巡察整改方案,列席指导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建立健全整改监督台账,综合运用听取汇报、召开推进会议、专题会商、调研督导、现场检查、约谈函询、纪检监察建议、干部考察、任职谈话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州委宣传部对被巡察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督促指导,扎实抓好反馈问题整改。

同向发力"促",推动巡察成果得到充分运用。州委巡察办积极发挥统筹

协调、跟踪督促、汇总分析作用,传好监督"接力棒",闭合整改"监督链",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办理巡察移交事项,认真解决巡察发现共性问题、相关行业领域深层次问题,充分释放政治监督活力,不断提升巡察成果运用"含金量"和"附加值"。

凝心聚力谋发展奋楫扬帆谱新篇

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29日)

今年以来,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聚焦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挺立潮头、奋勇搏击,通过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突出规划管控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重点保障省、市重点项目,积极破解保护和发展难题,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改革创新,开创了南昌经开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工作新局面。

一、助发展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南昌经开区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10月25日上午,记者在经开区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看到,拱顶场馆、流光玻璃和钢结构顶棚的开放式球场十分醒目,宽敞整洁的羽毛球馆、动感气派的篮球馆、智能酷炫的卡丁车馆,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

而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公路服务区。"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的前身为枫生高速雷公坳服务区,随着南昌城市的快速发展,枫生高速被重新定义为城市快速路,服务区丧失了原有功能,一度闲置荒废了近十年。"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沉睡"的低效土地发挥更大效益,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紧抓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通过鼓励盘活利用现有用地、引导新产业集聚发展,将荒废的服务区打造成了集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育创意园。

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的"激活"再利用,是南昌经开区节约集约用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起,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对园区内布局散乱、设施落后、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但权属清晰、无法律纠纷的存量国有建设用地进行了摸底调整,编制了《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0-2025年)》,成为全市首个获得批准的低效产业用地专项规则。

二、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拿地即开工、拎包入驻、出台"豁免清单"当一个个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逐步成为群众口中的"热词",利企惠民也就成为了常态。

为进一步优化南昌经开区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发展环境,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参考沿海发达地区的规划管理经验及南昌市《关于公布建设工程相关豁免、简化清单(第一批)的通知》文件,结合经开区实际,制定了《南昌经开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试行)》(以下简称"豁免清单")。

"豁免清单"明确了建设单位或个人在符合消防、安全、生态环境等法律法规,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的情况下,16项免于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事项。

"豁免清单"出台后,该局积极推动该文件落到实处,优化经开区营商环境,切实让辖区内企业及百姓感受到"南昌办事不用求人、南昌办事依法依规、南昌办事便捷高效、南昌办事暖心爽心"。

此外,为解决工业项目"用地难""审批慢"问题,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探索了工业标准地"拿地即开工"新模式,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今年,南昌经开区在工业"标准地"模式基础上,附加规划建设方案,一起公示出让,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了省、市重大重点项目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项目去年8月签约落户经开区,一期项目已顺利投产,二期和三期将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标准厂房,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面投产。"南昌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事务部负责人张秀玲表示,从落户到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开通了"绿色通道",成立了专班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用专业的服务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

近年来,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聚焦重点环节、问题短板,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政务服务环境得到明显优化,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高起点突出规划管控引领

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前进的"航标"和"灯塔",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载体。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面,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积极配合市局和赣江新区编制《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0)》和《赣江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0)》,在继续完善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配合完成三

区三线划定工作。

在区域规划编制方面,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组织开展《南昌经开区白水湖片区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该城市设计在经开区2022年第3次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议审议通过;配合完成了《JQ603-C01地块控规调整论证报告》、《JQ301(C)-E01、E02、E03地块控规调整论证报告》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切实保障双港学校异地重建项目顺利进行,解决适龄学童上学难问题。

在交通市政规划方面,今年上半年,该局共完成5个建筑类修建性管线规划的项目,并结合文本、图纸审查,参考第三方中介技术审查报告,确保所有报规项目在方案阶段做到雨污分流;完成了3个管线综合规划的项目审批,对推进困难的项目进行现场核实并重点跟进,为业主企业排忧解难,妥善完成了项目方案批复工作,并对2个新建项目的停车位、绿地率进行了查验;完成了6个市政类项目的工规证办理,依法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保了辖区内项目施工活动的规范性、合法性。

在规划审批服务方面,今年上半年,该局积极配合经开区招商等部门,对入区企业、项目进行选址、规划审查,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了双港学校、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南昌师范学院、交通职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审批工作。对经开区工业项目在拿地前先行进行方案审批,促进项目拿地即开工,节约项目单位大量时间。其中,出具规划红线图10份,出具规划条件13份(含选址条件),办理选址意见书2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份。规划管理方面,共审查了10个新建项目和1个规划调整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上半年共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1个,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下一步,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党组和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各项部署,不断强化"加速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新城"行动自觉,以快马加鞭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为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奋楫扬帆启新程

遵义农业农村十年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30日)

从"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迈进,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奋进,从"圆梦小康"向"共同富裕"挺进革命老区遵义农业产业基础扎实,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年来,遵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路不动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系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百姓饭碗越端越稳当。十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重要农产品作为首要任务,实行党政同责抓粮食生产,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高产示范攻关,扎实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推动中央种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夯实,粮食产能稳定提升,粮食面积稳定在900万亩以上、产量220万吨以上。重要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多样,肉蛋、水产品、蔬菜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畜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99.49亿元到2021年238亿元,实现2.4倍增长,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生猪产业发展变挑战为机遇,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龙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加qq:(10287440),获得更多文稿实用素材

农业底子越来越坚实。十年来,全市始终坚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农业装备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技术水平逐年提升。深入推进"四种工程","三杂"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畜禽良种率达90%以上,建成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累计培育认证"两品一标"产品185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标准化生产取得重大进展。以"坝长制"为代表的遵义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遵义农业的主旋律,遵义正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迈进。

农业盘子越做越庞大。十年来,全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深入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农业总产值由2012年304.43亿元到2021年921.25亿元,十年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3倍增长。"一县一业"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茶叶面积由114万亩发展到200万亩,茶叶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实现茶叶出口新突破,茶叶出口量占全省九成以上。遵义成为贵州乃至西部地区茶叶出口第一大市。辣椒面积近213万亩,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立足于遵义辣椒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全市以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辣椒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虾子辣椒市场获批省部共建"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中药材、红粱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位,蔬菜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位,生态畜牧渔业产量居全省第一方阵。遵义农业一步一个脚印,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生态、规模、质量优势不断凸显。

农业路子越走越宽广。十年来,遵义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力求在延链补链上做文章,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转变,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迅速、成效显著。全市"一业一龙头"格局已形成,实现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一批企业支撑。构建起以农业企业为骨干,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以农户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6家,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均位居全省第一。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402个,家庭农场稳定在8000家左右。持续扶持培育品牌,成功创建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兰馨等驰名商标,遵义朝天椒、黔北黑猪、赤水乌骨鸡等12个农产品获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续承办贵州茶博会、贵州辣博会,品牌效应与日俱增,遵义特色品牌逐步深入人心。

农村面貌越变越美丽。十年来,全市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村容村貌、村庄清洁行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厕所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616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

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十年来,遵义老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由2012年6061元到2021年16216元,增长2.68倍,绝对值稳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多年超过城市居民,城乡差距逐年缩小。2020年,革命老区遵义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完成"农村集

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整市试点",打出系列改革"组合拳",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新动力,新一轮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农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从产业带动致富到改革创新驱动,遵义农民由"圆梦小康"向"共同富裕"幸福挺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遵义市将始终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充分发挥"三农"的压舱石作用,着力构建完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推动遵义农业现代化开新篇。

文旅交融绘就发展新画卷

雅安文旅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31日)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这里有巍峨的夹金山,有澎湃的大渡河;这里是大熊猫科学发现地,是茶文化发源地;这里的大熊猫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汉代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交相辉映。

行走在雅州大地,一步一景,一季一色。这里山水相连,山城相依。1.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经过漫长时光的雕琢,产生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铺就了雅安差异化发展全域旅游的厚重底色。在雅安,能感受热情似火,也能感受清幽空明;能感受古韵悠长,也能感受现代时尚。

"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伴随着文旅产业在雅安的蓬勃发展,一幅幅壮丽的文旅画卷在雅州大地徐徐展开。

一、"一盘棋"统筹做深文旅规划

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主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文旅强市之路,并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中,深度挖掘"红绿黑白"资源特色,深入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紧抓全省文旅融合大发展这一契机,编制了全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雅安市文旅产业片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牵头制定乡镇级片区旅游专规(专章)30个,对外强化融合,在规划层面考虑与周边的成都、大邑、邛崃、乐山、眉山和三州地区、康藏走廊的融合协同,为全省文旅发展贡献雅安模式、雅安力量。持续深化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深入推进文旅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市场共建,共同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政策体系,是我市强化统筹,实现文旅产业片区融合发展的缩影。

同时,我市积极融入川藏铁路沿线旅游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大贡嘎"旅游规划、"9·5"泸定地震灾后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实现雅安与周边地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客源共济、市场共拓、人才共育、基础共建、区域共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