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9篇)(第24/26页)
二、"一景区"谋划做实文旅项目
金秋十月,宝兴硗碛藏寨·神木垒披上秋季"新装"--满山秋叶如同画笔,橙黄、殷红、翠绿、深棕五彩斑斓,令人神往。"这里有如画的秋色,有神奇的嘉绒藏族文化,是不同于其他美景的特色景观,这趟旅程不虚此行。"每当这个时节,喇叭河、神木垒、大川河景区满山的彩林,蒙顶山银杏一片金黄就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旅游资源多、类型多,与区域内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形成互补是雅安旅游天然优势。在依托原生态资源发展旅游,做精做靓文旅品牌的思路下,雅安围绕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出一批"含金量"极高的文旅品牌。
一年的时间,成功创建了1个4A级旅游景区王岗坪,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强村、1个天府旅游名镇碧峰峡镇、2个天府旅游名村三强村和发展村、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藏茶世界一个个文旅品牌的创建进一步丰富了雅安的旅游产品,为雅安赢来越来越多的响亮头衔,更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
一年来,雅安以系统化思维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大蒙顶山、大周公山、大夹金山、大牛背山、大王岗坪五大片区,以成熟景区带动潜力资源,推动片区优势资源集约发展。加快片区内部和外部交通建设,通过旅游交通的连接与周边市州形成大环线,借势周边市州重要旅游景区知名度,主动融入大峨眉、大贡嘎、大香格里拉、大九寨、大熊猫等品牌。
同时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推进机制,落实"党政主导、分工负责、分线作战、点长落实"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1-9月,完成投资123.5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1%,预计全年投资完成率达110%。熊猫会展博览馆建成投入试运营,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初具规模,"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建成投运;牛背山、蒙顶山、王岗坪、龙门溶洞等标志性景区提升打造,神木垒嬉雪场启动建设,喇叭河景区恢复开放;花舞田园、禾茂田园等农旅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周公山、百丈湖、轿顶山等特色旅游度假区建设如火如荼,云峰寺禅茶研学、108沉浸体验,青衣江夜游、清漪湖露营等新兴时尚旅游兴起。
全市八个县(区)提档升级一批特色亮点项目,为文旅后续发展积蓄强大动能。在地震、疫情、经济疲软的叠加背景下,仍能打硬战、敢于打硬战,切实体现了"抓项目就是抓优势,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拼搏理念,真正把文旅项目的牵引力、源动力发挥了出来。
三、"一口号"宣传做靓旅游形象
2022年7月7日,以"川渝一家亲来雅'森'呼吸"为主题的雅安市文旅产业投资推介会在重庆市举行。
"走进雅安,可以邂逅23℃清凉之夏,来一场'森'呼吸,体验清风雅雨的超然自在,爽身爽心。走进雅安,可以逗趣国宝熊猫之萌,当一回'熊猫饲养员',与国宝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我市推介了文旅资源、文旅项目、旅游产品路线,发布了为重庆游客量身定做的旅游优惠政策,当日晚上,我市在重庆市洪崖洞、解放碑等地开展了网红路演。一场推介会,雅安与重庆紧密结合,以文旅为媒,畅叙合作情谊、共谋发展大计,共同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一年来,雅安以全市十大活动为引领,高水平承办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春夏秋冬四季"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主题宣传营销、"川藏第一关,启程在雅安"G318川藏大本营宣传营销、"新八景""新三雅"征集评选、雅雅安安三周年等宣传推广活动。创新推出"旅游一卡通",已发行3.1万余张,掀起"雅人游雅"热潮。采用大V引流、网红直播、文旅局长说文旅等新媒体"线上种草",利用双流机场、成都地铁、雅安动车站等平面媒体开展线下宣传,持续炒热炒火雅安文旅,夯实"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文旅品牌。
大力实施文旅促消费行动,承办全省金融恳谈对接会,开展假日促销、特色活动,引导经营企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前三季度,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46.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41亿元。"五一"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3.94万人次,同比增长32.06%,增幅排全省第2位;门票收入711.38万元,居全省第5位,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一体化"发展做细文旅融合
每逢节假日,到禾茂田园、锦绣田园观赏农家风光,成为很多市民游客优选的点位。今年,以文旅融合为亮点的芦山县龙门镇成功被评为雅安市第二批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芦山县龙门镇辖区拥有多达50个文物古迹,如青龙寺、红三十军指挥部旧址、河心白塔、石刀背沟骆氏墓群和隆兴村波惹寺等。一直以来,芦山县龙门镇不断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龙门镇的旅游资源,设计出一条让游客既能得到视觉上的丰富,又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的"双重享受"路线。
在雅安城市的另一端--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今年也成功上榜雅安市第二批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名单。万年村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门户第一村,将国家公园熊猫文化元素和林竹元素融入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全过程,打造了3.3公里熊猫翠竹文化长廊、大熊猫沉浸式体验大厅、108沉浸式体验中心等标志项目。万年村也一改曾经脱贫村的落后面貌,村域内施工项目林立,群众精神面貌饱满,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3万余元跃升至2021年23万,2022年集体经济收
入将突破50万元。如今,漫步在万年村,一幅新时代乡村新风貌的美好画面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通过不断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落脚点,激发文化遗产活力,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嘉绒随想》《安顺记忆》等一批文艺作品推陈出新,"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顺利开展;《古道新歌》荣获四川省第六届群众广场舞总结展演一等奖;文物要活起来,文化要动起来。大渡河纪念馆"互联网+长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项目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创新性推动非遗传承,神木垒景区、咎落村分别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目录;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成功举办、组团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收获96枚奖牌,高水平承办"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女子足球荣获亚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雅安整合独特资源禀赋和深厚文化底蕴,以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休闲、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正逐渐形成。
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望中开掘。雅安将以全域布局为中心,将散落的景点串珠成链,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不断延长旅游线路,讲好"雅安故事""雅安传说",把"过客"变"留客",让"流量"变成"留量",让广大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找到参与感、体验感和幸福感。
踔厉奋发促发展砥砺前行谱新篇
钦南区水东街道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31日)
城市发展,源自升腾,源自蝶变。
去年以来,钦南区水东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全面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抢抓区位发展优势,聚焦民生改善,致力提速增效,托举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政治建设为基点强化思想引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21年以来,水东街道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理论武装助推思想破冰、凝聚奋进力量。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组织街道党员干部、基层支部开展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调研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共计89件。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落实党建各项制度,深入推进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组织举行七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党组织4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共52名,颁发"在党五十年"纪念章44块。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
政治引领,思想"浸润",水东街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街道党风政风呈现全新气象。
二、使命担当为导向永葆为民本色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需要新作为。
带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水东街道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民生故事,一处处为民解忧的生动落墨,诠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
内涵和真谛。
党建引领协调发力。水东街道把疫情防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以工作成效检验创建实效。
服务企业动心动情。上半年,水东街道通过网格化管理重点服务辖区房地产企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完成5.1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0.9万平方米。
分片包干落实落细。水东街道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走访企业、亲自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好项目落地实施,重点走访服务好房地产行业、汽车销售业、大型商超、住宿业、餐饮业和零售业,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辖区经济运行平衡向上发展。
道路硬化有序推进。2021年,水东街道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硬化道路共1850米,其中东南社区上沙一、二队,下沙吴屋、钟屋等5个居民小组进村道路约500米;五里桥社区新七里桥村、双角岭村等4个居民小区进村道路约1350米。
聚焦"国之大者","人民至上、使命如山"的初心誓言正在水东街道发出夺目光彩。
三、"枫桥经验"为初心平安建设有序
"多亏有了咱们邻里互助,不然险些就被电信诈骗了!"日前,水东街道办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时,一名辖区群众为平安建设工作点赞。
网格连心,服务当先。过去基础设施陈旧、社会治理薄弱的老旧街区,如今得益于街道办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施策,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防范电信诈骗,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宣传氛围,提高辖区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推动"平安水东"建设。
不被急难所阻,不被愁盼所困。水东街道坚持以推进"枫桥经验"为契机,以"抓基层、打基础、化矛盾"为突破口,力求"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和谐局面。
今年上半年,水东街道共接待群众16多批、28余人次,调处信访、化解矛盾纠纷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深化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防范养老诈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禁毒常态化整治等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氛围。
2022年,水东街道第一期群众安全感为99.04%,排钦南区第5名,排钦州市第13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四、齐抓共管为合力环境品质提升
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盯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连日来,水东街道志愿者的红色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楼群院落。从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诈宣传,到市民文明公约、创城宣传画等公益广告,新时代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水东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召开公共机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培训会议4次,组织参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2次,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共3000份。
为加大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力度,水东街道集中开展创城环境卫生整治,出动街道社区干部职工及环卫工人373人次,共清运垃圾杂物及杂草42吨,大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得到了亮化和美化,让居民出门见景开窗见绿,时时刻刻置身于优美环境中。
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
站在新的起点上,水东街道将一如既往,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服务保障民生、在提升城市品质,巩固创卫成果,积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街道创建工作中再立新功。
携手向未来
毕节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综述
(2022年10月31日)
在毕节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各民族群众,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结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兄弟情谊,具有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
伴随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强劲风潮,人们惊奇地发现,创建工作给这片热土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变化,一条富有毕节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伴着团结之花吐露芬芳。
一、紧扣主题主线铸牢共创意识
赫章县雉街乡中心小学学生在课间操跳"彝族铃铛舞",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大方县凤山小学使用彝、汉"双语"教学已有30余年,成为该校特色文化创建的一大亮点;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每天下课后,都会传来阵阵芦笙声,穿着苗族服饰的孩子们开始排练"滚山珠"。
近年来,毕节各民族中小学在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中,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将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逐步向全市推广普及,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目前,全市有4536所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覆盖师生196余万人,使广大师生在"学、教、玩、乐"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精美的漆器制品、古老神秘的彝族撮泰吉、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清润悠长的三眼箫毕节这片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在非遗文化的百花园中,相互碰撞、交织、融合、绽放。
近年来,毕节市深挖观音洞遗址、可乐遗址、夜郎故里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史前文化""夜郎文化"名片;结合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织金县官寨乡屯上村、百里杜鹃普底乡迎丰村等1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0个"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出版《西南彝志》《苗族古歌》《毕节回族文化》《毕节布依族》等民族文化丛书;推出芦笙舞、撮泰吉、阳戏、文琴戏等地方特色戏剧和舞蹈;发展苗绣、蜡染、砂陶等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工艺,凝聚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思想共识。毕节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构建"党组织引领、学校铸魂、基地教育、剧目渲染、平台推进、网络助力"模式,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毕节试验区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深化"同心"实践推动民族交融
这些年,七星关区燕子口镇一心村大南山苗寨200多户苗族同胞的居住地有了很大的变化:老旧的房屋修葺一新,村组间通行的道路拓宽了,村落环境卫生同步推进"最重要的是路越修越好,交通越来越方便,想不到山沟沟里的小寨子也会有大变化。"当地苗族同胞回想起旧时坑坑洼洼的泥路,不由得感慨万千。
大南山苗寨的前后变化,投影出毕节想方设法打通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的毛细血管,改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生活环境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
近年来,毕节深化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口帮扶毕节的"同心"实践,按照项目化、实物化合作方向,发挥统一战线帮扶优势,抓住国家各部委对毕节出台28项差别化政策、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机遇,着力推动交通互联,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在时光的扉页上,毕节写下了一组组耀眼的数字:毕节飞雄机场直达17个城市,年旅客量达100余万人次;成贵高铁贯通毕节、连通全国,年输送旅客200余万人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16公里,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12万公里、"组组通"硬化路1.46万公里,各县(市、区)高速公路互联,各乡镇、村寨硬化路互通。毕节950余万各族群众交往交流有了便捷通道,架通了各民族交往的"桥梁"。
同时,毕节续建公租房、改造城市棚户区、整治老旧住房等,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环境";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同心"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各民族共事共乐"乐土";厚植"同心"文化沃土,深挖统一战线帮扶毕节改革发展"共同经历",打造"同心商贸城""同心阁""同心博物馆""同心城市主题公园""同心文化广场"等载体,建成一批城市公园,推动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时空、宽领域推进,促进各民族相互欣赏、共生共乐,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三、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多年来,毕节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优惠措施的实施,一个个关乎全市发展大计宏图的展开,将毕节推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为各族人民带来新福祉。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乌蒙山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为一体,曾是攻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主战场之一,也是黔西市最具代表的苗族聚居村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一战线的帮扶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化屋村迎来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毕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继续争取民建中央加大对化屋村的帮扶力度。
2018年以来,民建中央协调资金50万元,为化屋村36户群众修建旅游门面
36个,交给群众管理,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组织农业专家到黔西市就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专项调研,投入资金45万元在化屋村建蔬菜大棚,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带动34户易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的化屋村,平整宽阔的道路、整齐漂亮的楼房、蓬勃发展的产业
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只是毕节助力少数民族村寨发展,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进入新时期,毕节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战略目标,围绕打造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高地",凝心聚力建设"五个新毕节",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毕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70亿余元;打造有机绿色产品、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品牌近40个,2021年农林渔牧实现总产值881.7亿元;民生社会事业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新增就业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万人,76万余城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做到"应兜尽兜"在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生态、法治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毕节围绕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如今,在毕节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结出累累硕果,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携手相助、奋力拼搏,共同谱写着和谐发展的美好篇章。
好作风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咸阳市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综述
(2022年10月31日)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关乎民心向背。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全省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学习教育、查摆问题、专项治理、健全机制、促进发展"五个贯穿始终",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让基层群众在干部作风转变中看到新变化、增进获得感。
一、以好作风充盈新风正气
"己不正,焉能正人。"作风建设必须以上率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新一届市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5月份开始,在全市部署开展"解放思想
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聚焦"六破六立",着力解决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业务能力、担当作为、执行落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5月11日,精心筹备的全市"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召开。
"下大气力解决工作安于现状、浮在面上、效率低下,不敢触及矛盾,新官不理旧账,服务意识不强等作风顽疾,让'勤快严实精细廉'成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和习惯,推动各项工作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整体有提升。"大会上,市委书记夏晓中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此后的3个月时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主题活动开展与中心工作紧密融合,在服务促进稳经济大盘、保民生就业、促项目建设、抓环保问题整改以及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等重点工作上比拼劲、赛成果,形成了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生动局面。
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作出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部署后,市委把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与全市"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有效衔接、一体贯通,对标省委部署,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夏练三伏"。8月16日,酷热正酣。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夏晓中强调要"切实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立起来,将勇于担当的斗志扬起来。确保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奋战新征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高质高效开展专项行动,全市紧扣锤炼"对党忠
诚、担当尽责、一心为民、勤学善做、真抓实干、清正廉洁"过硬作风的目标,制定出《全市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列出28项重点任务清单,细化"任务书""路线图",为开展专项行动明晰方向和路径。
与此同时,抽调56名干部组成14个督导检查组,联系指导13个县市区、79个市级部门单位,定期实地督导,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自己找、相互提、组织查、领导点、群众评"通过多种方式,围绕"五个聚焦"、10个方面问题深入查摆,召开"严守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做到对号入座主动查、联系实际具体查、触及思想深入查。
市级领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一举一动营造一种风气、一言一行引导一种方向,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与此同时,全市上下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在作风建设上树形象、严标尺、亮本色,带着下级干、做给下属看,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据统计,全市各级各部门5067家单位开展专项行动,实现了全覆盖,各级累计研究部署工作1.1万多次。
二、以好作风回应群众关切
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是检验党员干部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作风建设的价值旨归,最终是要体现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服务群众上。
"您好,进入小区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在渭城区新兴路街道双峰城市花园小区,渭城区委组织部的党员志愿者张斌正在进行志愿服务。
"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党徽闪耀在抗疫一线。
结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我市部署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双报到·为民行"活动,广大在职党员主动进社区"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参加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法律援助以及关心青少年、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长效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
"这葡萄香甜可口,网友们关注下单,包邮费!"9月中旬,正值"阳光玫瑰"葡萄成熟的季节,在秦都区马庄街道庞越农业的果园里,公司负责人刘女士正和工人采摘葡萄打包装箱,而在一旁的党员张行行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向网友推销产品。
疫情防控期间,张行行还义务协助交警对来往车辆进行检查,查验核酸、工作通行证等证件。村里的自来水管破裂,需要紧急维修,他义务为村上整修自来水管道我市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促进党员干部作风的大转变。作风一变干劲足,作风一变局面新。
微光成炬。据统计,全市有3.6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认领岗位4.1万多个,参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服务群众等活动20.5万多次。
"这座烂尾楼影响城市形象多年,现在终于拆掉了,眼前也开阔了。"7月21日,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市区七厂十字西南侧的商业大厦裙楼B段启动拆除,家住七厂十字的市民杨忠民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咸阳以作风之变赢得党心民心,深入开展主城区"环境大整治、管理大提升、形象大改善"攻坚行动,完善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和综合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总投资158.9亿元的8大类271个城建项目稳步实施。
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中,我市坚持把专项治理贯穿始终,着眼解决作风方面突出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部署开展机关效能、基层负担、营商环境和教育、医疗、食品安全、交通出行、住房保障、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涉水等重点民生领域问题13项专项治理,明确牵头单位,制定治理方案,通过开展专项治理,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以好作风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风建设转变的是干部行动,聚集起的是力量。全市广大干部将好的作风,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初秋时节,硕果盈枝,走进咸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重大项目串珠成链、火热推进。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生产线上来回穿梭的忙碌身影一张张"进度表"精准细密,一幅幅"实景图"跃然纸上,秦都区重点项目建设正踏着激越鼓点向前推进。
下一篇:市公路管理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