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2022年央企国企工作总结-53篇(第7/1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99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00分钟

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改革长效机制

成都所着力提升三项制度改革效能,不断健全完善选人用人、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制度体系。

2020年以来新增和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50项,涵盖经营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经营层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型号两总人员管理、航空技术带头人管理、中层领导人员组织选拔管理、设计师系统管理、特殊人才津贴实施管理、员工配置及流动管理、新员工招聘及合同管理、下属公司外部董事选聘管理、员工处分及退出管理等办法。提高了制度体系的完备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及运行有效性。

二、打造核心用人机制,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成都所对中层干部任用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和组织认可的原则,以及善作为、能作为的选拔标准,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2020年以来,新提拔干部66名、交流干部12名、免职20名。对后备干部也加强了考核和动态管理,2020~2022年新聘任室主任室副主任98人,调整率为43%。

同时,成都所积极推进型号总师系统配置总师助理、研究部配置部长助理的工作,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锻炼与展示的平台。目前成都所已配置17名总师助理和3名部长助理。

成都所坚持在设计师系统推行3年任期制,期满全体解聘,重新竞聘,择优任用,变"相马"为"赛马"。评聘时坚持规则、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为青年骨干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形成学术自由竞争的良好氛围。最新一期集团特级、一级技术专家平均年龄大幅下降,其中一级技术专家平均年龄下降幅度达到11岁。最新一期重新评聘的设计师系统人员共计458名,包括主管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和主任设计师,调整率达40%,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从一般设计师直接跃升为副主任设计师或主任设计师。

三、构建多元化薪酬体系,实施差异化收入分配

成都所在原岗位绩效工资的基础上,构建"六元"薪酬体系,新增岗位分红、特殊人才津贴和专项奖励等激励工具,增量激励主要向核心关键人才和科研一线业绩突出员工倾斜,核心重点人群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同时对部门正职及以上人员实行年薪制管理,加大绩效年薪占比,与经营业绩挂钩;对职能部门试行薪酬包管理,促进价值提升、减员增效、自我提高、价值创造、主动作为,"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效果明显;对创新创效和拼搏奉献员工实施专项特别激励,鼓励创新超越、树立榜样、激发斗志;对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

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创效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活力和发展动力得到明显增强。型号科研任务很好完成,并突破了一些重大技术关键,对构建"十四五"装备能力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在人员规模基本保持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近3年增长率分别为10.9%、17.3%、33.7%;人工成本利润率也有了很大改善。

改革组合拳的实施对稳定人才吸引人才也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近3年全所员工流失率不到0.4%,其中入职3年的新员工稳定率超过98%;人才招聘质量逐年提升,应届毕业生中推免率超50%,国奖率超20%,奖学金几乎全覆盖。

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国企改革三年工作总结

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力)是国家电投集团旗舰上市公司,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内地电力行业在港首家红筹上市企业。作为我国电力行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电力参与并见证了世纪之交以来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时代。但是面对能源革命新形势和"双碳"时代新要求,中国电力和传统发电企业一样面临绿色低碳转型的阵痛。

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之问,中国电力党委牢记"国企姓党"政治属性,胸怀"国之大者",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树企业家精神强担当,坚定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方向,坚定改革破局、创新驱动的战略路径,以"等不起、坐不住、加速跑"的紧迫感,开启中国电力绿色转型、倍速发展的新征程。

一、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凝聚战略转型决心

2021年,中国电力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时,恰逢企业从传统火电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电力新一任党委领导班子组建后,紧抓党史学习教育契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中国电力战略转型成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思践悟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促企业战略转型的全过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正是新时代电力企业转型发展所需的精神动力之源。中国电力通过党委会、中心组、读书班、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通过"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直面近年来中国电力"习惯思维和路径依赖重、清洁能源发展步子慢、上市公司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等痛点,深刻反思"中国电力过去为什么发展得好,近年来为什么清洁能源发展落后了,下一步要怎么办"的问题,痛定思痛,凝聚战略转型的坚定决心,重振再创辉煌的精气神,为转型发展做好思想准备、提供精神动力。

千难万难,转变思想最难。中国电力按照国家电投集团党组部署,充分运用集团"三问"工作法,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亲自撰文并带头,引导全员反

问反思:一是问认识。作为集团旗舰上市企业,我们要不要当集团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军?二是问能力。面对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国际化经营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能力本领够吗,干部人才堪当重任吗?三是问行动。面对"双碳"时代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要采取什么举措?通过触及灵魂的"三问",最终凝聚起"等不起、坐不住、加速跑"的全员思想共识和一致行动。

二、领会"双碳"战略思想,谋定战略转型方向

中国电力深入研学"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运用"学习、研究、创新、落实"工作法,认真思考中国电力新时代要"扮演什么角色、干成什么样子、准备怎么干"的战略问题。

经过半年的酝酿、谋划,中国电力制定了新发展战略,确定了"从传统发电企业转型为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的新定位,树立了"低碳赋能美好生活"的使命,提出了到2025、2030、2035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2021年10月23日,中国电力举办了建设世界一流低碳企业发展论坛暨中国电力新战略发布会,公开发布了新发展战略,共同签署了绿色低碳倡议,宣示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展示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转型成效的勇气,把战略转型的大旗高高地举起来。

三、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破除转型发展障碍

面对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电力用好"双百企业"的优势,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契机,敢破条条框框,敢出硬招实招,把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作为关键抓手,有力支撑了转型发展。中国电力获评国资委2021年度"双百企业"专项考核标杆企业。

建立"全面发展、全员发展"机制。上至公司领导班子、中至本部部门、下至系统单位,大家都要承担转型发展重任,都要当好转型发展"大使"。2021年度中国电力清洁能源项目核准规模相比2020年度增长137%。

大刀阔斧推进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干部年轻化。新班子成立至今,新选任领导干部中45岁以下干部占比达68%。大力推进市场化选聘。去年以来,共组织了21批次、56个岗位的公开招聘,系统内外共4000余人应聘,引进一批管理和技术骨干人才。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对4名不能胜任转型发展要求的干部,进行了降职、待岗调整。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经途径,从制度上明确应届大学生须先下基层锻炼,有计划地组织缺少基层经验的机关干部到基层去历练。

打破薪酬分配"大锅饭"。在所属单位经营业绩考核中,新增发展绩效指标,加大薪酬分配与转型发展挂钩力度。同时,调低基础工资占比、提高绩效工资占比,对在转型发展中作出贡献的单位、部门和人员给予专项奖和即时奖。2021年共兑现专项奖、即时奖1.21亿元。

加大对创新创业激励。对创新型、市场化的绿能新兴产业大胆实施项目跟投,对中国电力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科改示范"企业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改革。通过激励措施,将创新者、创业者、奋斗者绑定到转型发展的战车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持久激发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双轮"驱动两条赛道,开创转型发展新局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电力坚持把创新作为转型驱动力,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发力清洁能源主赛道,主动切入绿能新兴产业新赛道,在担负好能源保供责任基础上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全面发力清洁能源主赛道,坚决担起能源保供责任。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力全口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较2021年初增加811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为56.81%,成为香港资本市场首家实现清洁能源装机超50%的传统火电企业。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煤炭价格持续高企的压力,中国电力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千方百计增加煤炭库存,确保机组能开尽开、应发尽发,担负好能源央企保供电、保供热、保民生的责任。

主动切入绿能新兴产业新赛道,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增长点。在新型储能、绿电交通、彩色光伏、乡村振兴等领域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发挥国有资本影响力大和民营企业机制活的双优势,着力培育绿能新兴产业和打造独角兽企业。换电重卡业务居行业前列,获得"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能源智慧社区最佳实践奖--智慧交通金奖"。电化学储能业务去年增量居行业首位,储能公司列入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彩色光伏和废旧光伏回收再利用业务,年底将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实现国内技术首创、市场首发。

转型发展给上市公司注入了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的基因,提振了中国电力市场估值。2021年底,中国电力股市收盘价较年初翻了3倍以上,实现了国有资本大幅增值。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完成集团史上最大规模闪电配售,实现股本融资39亿港元,有力支撑了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保供。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力荣获香港主流财经媒体颁发的"年度杰出ESG企业奖",树立了国有企业良好形象。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逆风破浪,浩荡前行,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面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简称公规院)攻坚克难,主业竞争力不断夯实、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持续高位提升,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敢为人先,聚力攻坚,这是一张令人振奋的"创新榜"。近年来,公规院先后获得项目奖项19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际桥梁大会(IBC)大奖2项、"菲迪克"奖4项;现有专利100项,软件著作权77项;持续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SIS系列软件,基本具备取代国外同类软件能力;牵头设计的"世界第一跨"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主体工程迎来了开工建设;牵头设计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目前已完成E21管节水下对接。

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对行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公规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

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作为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中国交建全资子公司,公规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国资委与中交集团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有关要求,制定了含5部分改革内容、21项重点任务、36项任务目标的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台账,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公规院已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我们聚焦改革实效,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构建科技生态'四个重点方面,充分激发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公规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晖告诉记者。

一、党建引领,铸牢国企"根"和"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更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与独特优势。

"3年来,公规院通过中心组学习宣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议题"深入贯彻落实。同时,我们在建党百年之际,学党史溯院史,传承'两路'精神,在中交集团政研会课题组牵头开展'两路'精神研究,形成近万字的专题研究成果;开展建院以来首次'模范共产党员'遴选活动,推出《21盏星火之光》模范党员事迹,编发《院史图文导读》等,在全公司推广宣贯'两路'精神与公规传承。"公规院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主任张尧禹告诉记者。

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国有企业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关键,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

3年来,公规院沿着业务布局推动党的组织设立和开展党建工作全覆盖,通过修订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办法,优化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流程,加强智慧党建的推广应用,为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公规院成立技术攻坚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激发广大党员科技报国、科技强企的精气神,并将党建力量"嵌入"重大项目,特别是以张靖皋过江通道、狮子洋通道、独库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依托,深度创建1个基层党建标杆、3个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当尖刀、挑重担,创先争优。

2021年,公规院党委荣获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评中交集团党建考核"优秀"单位,并第二次荣获"首都文明单位"。

二、体系搭建,夯实制度基础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1年年底以来,公规院以加强董事会建设为突破口,落实董事会职权,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制定了《外部董事履职保障工作方案》,有效支撑公司外部董事履职。今年4月,纳入集团应建尽建董事会名单的企业已全部制定《外部董事履职保障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应建范围内子企业董事会外部董事履职保障工作机制。

"董事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构成,是推进新时代国企改革的基础性工作。3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改革机遇期,围绕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定位,加强董事会科学、规范化建设,让科学有效决策'有形有神'。"公规院战略发展部(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柴茜告诉记者。

一份记录显示,3年来,为完善董事会制度体系建设,公规院董事会运行相

关制度文件新增5项、修订1项,有效提升了董事会建设和运作水平;制定《落实公司董事会职权的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董事会职权。目前,公规院5人的董事团队中,有3名外部董事,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与此同时,纳入应建范围内子企业全部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并进一步优化了子企业董事会队伍结构。公规院在治理机制改革上的持续发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

不仅是董事会建设,公规院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深入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高度统一、有机融合。从加强党建入章,到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再到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议事目录清单"3年来,公规院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融入到改革各环节、嵌入到公司治理各层面,确保了改革的方向正确、措施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同时,公规院还深入开展了"制度建设年"活动,完成制度"废改立"54项,全面完善覆盖全职能、全要素、全流程的规章制度体系,努力夯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

三、科技赋能,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其目的是什么?公规院以真枪实弹的实践有力作答:一切围绕主业、围绕市场、围绕提升竞争力!

只有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充沛动能。近年来,公规院根据市场经营、业务模式、数字化管理、国际化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优势资源要素向大交通、大城市主业集中,进一步加强产业优化布局和专业化整合,努力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规院坚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根据中交集团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相关工作统一部署,并结合公司自身发展需求,成立绿色低碳业务部,为中交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化服务,树立"交通﹢绿色"品牌形象,践行国企社会责任。

要想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由"大"变"强",科技创新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利器"。在新发展阶段中,解决科研到应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机制的优化创新。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公规院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瞄准'堵点',着力探求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加快提升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方位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公规院科技信息部主任冯苠告诉记者。

据悉,公规院先后制定了"12333"科技创新工作思路、打造了科研"立项

-实施-结题"以及成果转化应用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完善专家工作室、研发部科研平台等,加强顶层设计。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公规院在高端产业链布局、攻克工程软件"卡脖子"难题、开辟数字化转型"新赛道"等方向重点发力,并通过征集科技创新"金点子",组织内部科技众筹项目,建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定期发布内部期刊《国际工程与技术》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把"工于创新、规以致远"的企业精神醒目地写进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中。

大道至简,创新之道亦如是。公规院用自身实践说明,有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担当,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就能形成蓬勃向上、万马奔腾的企业创新格局。

四、人才兴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3年来,公规院狠抓队伍建设,全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通过明确任职期限、到期重聘、签订并严格履行聘任协议,使上岗靠竞争、任职凭能力的新风更加夯实。"公规院通过搭建胜任力素质模型,把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具象化、数据化和结构化,科学配置班子团队,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公规院人力资源部主任刘阳婧说。

只有把激励机制搞活了,才能筑巢引凤。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成功实践,是近年来公规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深化落实三项制度改革的鲜活样本。尝到改革"甜头"的公规人更加坚定以市场为导向、以绩效为依据,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据悉,3年来,公规院通过组织专班进行年度考核指标和任期考核指标的研究,确保指标设置科学合理;坚持业绩导向,强化精准考核有效激励,有效打破了高水平"大锅饭"现象,真正体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目前,公规院实施100%公开招聘、全员100%绩效考核。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绩效薪酬倍差最高达5倍,各层级员工绩效薪酬的高平差均达1.45倍以上。

一系列有效举措,不仅帮助公规院实现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还进一步增

强了员工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推动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金钥匙"。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公规院连续荣获中交集团"年度质量效益优胜企业"。对于公规院而言,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面向未来,满怀信心、阔步前行的公规人将持续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大力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聚焦核心竞争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将改革不断推向纵深,谱写新时代国企发展新篇章。

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引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领悟力和执行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加强党建引领,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把总局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和发展能力。水文局集团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2022年党委会会前学习14次,中心组学习4次。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3次、下基层调研讲党课1次,引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具体实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截至9月底,实现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2.97%,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7%,项目落实同比增长16.62%,今年新签合同同比增长23.4%。在克服疫情严重影响的条件下,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有关会议精神和重点工作部署要求,确保"稳增长""两金压降"见实效。集团党委按照总局"聚主业、提质量、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强党建"要求,认真落实总局"稳增长提质量"专题行动方案。召开2次党委会专题研究"稳增长提质量"行动方案和实施措施,召开了"加强提质增效推进水文局高质量发展""积极催收债权债务推进两金压降"等3次全局性会议。提出提质增效"十大法则";树立"应收账款清收工作比开拓市场还重要"的意识,对"两金"管控不到位的7家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约谈;以风控部为牵头部室,成立清收督导小组,对三级单位逐户进行债权清收督导工作;加强招采管理工作。1-9月份,累计清收债权8.34亿元,其中收回以前年度应收款项5.4亿元,存量压降比例43.1%。资产负债率54.89%。

(三)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重要作用。

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落实党委议事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前置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截至目前,召开党委会14次,研究重大事项107项,保证了党委对集团发展战略、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领导把关。

为了贯彻落实总局近期重点会议精神,集团党委召开多次党委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多措并举推进近期重点工作落实见效。9月26日,党委委员分别带领7个检查指导组深入项目部和钻机,下沉到基层一线,到各单位重点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项目管理等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实现"区域化+专业化"产业优化布局。一是着眼长远谋发展,把握企业正确发展方向。围绕"五水兴局"实施"东拓西移",从长远发展考虑,经过精心谋划,逐步从邯郸向京津冀协同经济发展区、西部晋陕蒙宁煤炭资源富集区、西南经济增长区、江南经济发达区等四大经济区域进行产业发展布局,以寻求更大的"聚主业"发展平台。重点是围绕"煤炭基地西移",依托"煤"产业,做好"水"文章。发挥煤矿防治水主业优势,实施矿井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二是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专业化。加强对"三大核心技术"的攻关和"576"18项关键技术研究,以科技创新促专化业发展,构建煤矿防治水产业链和地热新能源产业链,实施"双百计划",打造产业领军人才聚集高地。

二、把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持续推进董事会及所属企业组织机构建设。水文局集团2022年召开了7次董事会,促进了集团公司规范化运行,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所有法人企业均实现董事长、书记"一肩挑",分公司实行"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完成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签约率100%。

(一)主动担当扛责任,"瘦身健体"见实效。2022年5月末,完成了总局下达的处僵治困专项任务,累计压减法人企业6户,压减比例40%。2022年8月,围绕总局的重点工作部署,主动担当扛责任,将西南片区3家公司重组整合成1家,压减企业法人1户;将同类业务公司合并,坚决消灭经营性亏损企业,对微利的8家分公司清理注销。至2022年9月,集团无一家亏损子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3.7%,经济效益显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