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第3/7页)
二、抢抓历史机遇,为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接续奋斗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东方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国际格局"东升西降"不可逆转;全国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xx"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步伐坚定有力,"襄十随神"区域一体化蓬勃展开,这是我们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面临的大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初步完成南水北调移民、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城市空间拓展、消除绝对贫困、破除交通瓶颈等历史性任务,xx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优势不断凸显,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的xx,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国家部委和北京对口协作等重大机遇叠加,迎来了"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实施,区域间、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拼搏赶超、竞相发展态势已然形成。xx毗邻地区,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叠加地,是xx、xx、xx、xx城市群链接区,这一地区需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撑带动,也必然会产生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xx、xx、xx、xx等地都致力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吸引更多要素,获得更大支持,赢得更好发展。xx面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激烈竞争态势。如果我们目标不明、信心不足、力度不大,就会贻误战机、落入下风、淘汰出局。可以说,未来五年也是xx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xx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中部地区崛起的主战场、辐射带动西部的主力军,近x年来我们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思路不断清晰,目标日益明确。20xx年市委提出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20xx年省委、省政府授予xx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旗帜,20xx年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经过多年的奋斗,全市经济总量、产业实力、治理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更加牢固。实践表明,一个地方发展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就会出现较大变化,或者争先进位,或者逐渐掉队,能否独领风骚三五年,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一班人的精神状态和主观努力。"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xx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是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是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融入支撑"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奋力推动产业富市、科技兴市、生态立市、交通强市、文化塑市,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基本建成实力雄厚、活力迸发、魅力无限、动力强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基本把xx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市域治理样板城市,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形成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区域经济中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城市,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市GDP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市场主体、县域经济实现倍增,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全面提升。
--区域创新中心。科技创新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力争到202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建成资源集聚、活力迸发、动力强劲、生态优良的创新型城市。
--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形成xx至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两小时航空圈"、至周边中心城市"两小时高铁圈"、中心城区至各县(市、区)"两小时高速圈"大交通格局,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建成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区域旅游高地。充分发挥科教医疗优势,建成区域教育医疗高地。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建成区域金融高地。
--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美丽xx"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层次碳汇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两山"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城乡功能不断完善,文明城市创建持续领先,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市域治理样板城市。全面提升"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健全完善,社会公平正义彰显,"平安xx"、"幸福xx"人人参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实现。
实现"三中心三城市"奋斗目标,需要全域提升、全面发力、全民参与,最根本的是壮大综合实力,最关键的是激发城市活力,最重要的是彰显独特魅力,最紧迫的是积蓄发展动力。
1.坚定不移提升发展能级,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实力。全力以赴抓产业、强县域、扩投资、兴实体,加快推动"繁荣在主城、实力在经开、倍增在县域、亮点在xx、未来在新城"成势见效,奋力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
产业富市促跨越。紧紧围绕"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位嫁接,加快转型升级,培育x个三千亿级、x个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xx造"品牌。做强汽车主导产业,坚定不移服务好东风公司,巩固商用车行业地位,加快发展乘用车,推动整车改装一体化,促进整零协同创新发展;把握汽车行业"五化"和后市场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汽车产业与新业态跨界融合,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下一代汽车,建设商乘并举、油电并重的现代新车城。做优"三大"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森林康养、医疗服务等健康产业,积极扶持生态农业、三产融合、低碳循环等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以xx山为龙头的全域旅游业,优化"两区三带"旅游格局,加快推进xx景区、xx等重大项目,建设文旅康养休闲胜地。做大"五新"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成xx云谷、工业大数据中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数字赋能产业变革;加强产业链紧缺关键材料研制和引进,支持华清高性能陶瓷基板等项目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成套加工设备及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装备制造智能化;大力发展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高端消费、国际消费,壮大首店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做强繁荣商圈和特色街区,提升消费供给能力;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黄龙滩、潘口等抽水蓄能项目,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生产利用。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促进"五链融合"。坚持项目为王、投资至上,不断完善项目拉练机制,大力实施东风商用车车身智能制造升级、东风小康配套零部件、佳海智能制造、华新循环经济、万润新能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以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充电场站为代表的"新基建"。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实施"个转企、小进规、规做强"成长计划,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