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篇(第74/118页)
五年来,我们铸忠诚、正风纪,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持续推进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政府工作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1件,制定政府规章26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狠抓中央巡视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大力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政治生态展现全新气象。
疫情防控三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天津战术、天津打法,坚持问题导向、效果为王,始终强化指挥体系热备灵敏,始终强化应急处置快速高效,始终强化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始终强化重点领域民生保障,筑牢首都疫情防控"护城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解决多重矛盾、有效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均衡把握实现多元发展目标,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添秤"意识、说到做到的"交账"意识,全市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不断积聚、保的底线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统筹发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逐季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左右。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争取优质资源来津布局,北京企业在津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1721亿元,吸纳北京技术合同2256项。完善雄安新区至天津港货运快速通关机制。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北段)建成通车。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及时制定出台我市稳经济35条、提振消费19条、稳就业14条、房地产调控12条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的撬动效应和综合效应,为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抓紧抓牢经济运行调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撑开展定期运行调度,深化市、区领导定点包联机制,全面落实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度,着力提高调度的精度、力度和效度。抓紧抓牢财税运行调度,建立市、区两级税源工作专班机制,持续做大做强税源"底盘"。一手抓助企纾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等政策,真金白银拿出710亿元支持企业,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局面。一手抓税源主体培育、企业运行和涉税服务,依法依规抓好组收工作。抓紧抓牢重大项目调度,积极谋划实施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清单化推动"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中石化LNG三期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落地,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渤化新材料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投产。着力发挥经济大区稳增长支撑作用,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更好发挥滨海新区、经济大区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存量增效中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和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用立业,用好用足科教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金融机构、头部企业等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天开高教科技园前期工作。新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6家海河实验室开展重大课题130余项,"天津号"纯太阳能车迭代升级,康希诺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新认定8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强化信创、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串链补链强链,中芯国际大二期、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203个,新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家,工业企业上云突破9000家。
(三)改革开放不断纵深推进。研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标和绩效考核体系,出台实施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若干措施,在全国首批印发693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海光信息、唯捷创芯、华海清科、天纺标等9家企业实现上市注册发行。服务业扩大开放116项综合试点任务深入实施,持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动一汽丰田、诺和诺德等企业增资扩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国资国企质效不断提升。举办第二届海河国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实施消费券促销、新增5.5万辆个人小客车增量指标、车辆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在国家级媒体投放城市宣传片,多元化、立体化讲好"天津故事"。
(四)乡村振兴升级加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4万亩,创建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突破50亿斤,小站稻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50个,农村治理水平、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
(五)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预判性,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推动解决大量信访积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有力应对能源运行紧平衡和电煤、天然气等价格波动影响,精心做好能源保供和电力运行调度,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改造供热旧管网108公里、燃气旧管网404公里。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安全生产15条措施,组织开展一系列综合性隐患排查整治,一体推进危险化学品、燃气、消防、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农村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整治,严格落实安全度汛各项措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用心用情用力全面完成20项民心工程。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针对性稳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建成101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208张。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新增中小学学位4.5万个。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门(急)诊报销待遇进一步提高。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余套(间),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合理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安居、多子女和赡养老人家庭等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建和改造提升9个标准化菜市场,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114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全力维护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2%左右。地铁10号线建成通车,37条市政道路竣工开通,完成停车场建设27处,增加停车泊位7000余个。建成50个"口袋公园",群众转角就能遇见美。
下一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