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71/83页)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超前谋划,科学调度,全力稳住向上向好发展势头。总需求波动收缩、要素结构性短缺、成本价格上涨、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抬头、市场预期转弱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力稳住向上向好经济发展势头是当务之急。我们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组合好运用好财税、金融、土地、环境、能源等各项政策工具,更加精准精细、有力有效地实施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调控措施靠前发力、靶向发力、综合发力、持续发力。中央决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各项工作都要加快节奏,往前安排,提早铺排。向上争资争项争政策(试点)要早准备、早衔接;专项债要早发行、早使用;建设项目要早落地、早开工;招商项目要早出手、早达成;现有"稳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根据情况形势变化早调整、早优化,该延续的延续,该加力的加力,准备推出的新措施加快推出,把握时度效,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确保实现明年一季度开门红、全年稳增长。创新谋划、优化机制、示范引领,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项目三问",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挥洒创意和制度变革创新性地研究谋划项目。将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提级调度,提高精度,提升招商线索转化率和项目投资"三率",确保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5家以上、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50个以上。优化重大投资项目调度工作机制,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60个。优化民间投资政策服务工作机制,继续推介和实施一批创新示范项目,推动形成"存量引增量、增量活存量"的生动局面。全力推动化债攻坚战早日发生转折性变化。进一步打好"组合拳",大幅缓解流动性紧张风险,努力蹚出一条"规模缩减、效益改善、资产债务结构不断优化"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新路子,矢志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破解债务难题先锋。
(二)抓住关键,优化体系,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高水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为抓手,突出先进制造业,强化要素条件保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下大力气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激发优势产业链"链式"传导。立足长株潭都市圈产业总体布局,聚焦10条工业优势产业链,实施"工作专班+专业顾问+金融专家"模式,瞄准产业链龙头企业,紧盯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围绕打造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锚定精品钢材及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车等智能制造千亿产业目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实施吉利新能源轻型商用车、湘钢提质增效、湘电车载特种发射、一力物流、裕能四期、金杯新能源三期、博雷顿新能源矿卡、亚辉龙医疗器械、潭州新能源风光储一体化、万楼青年码头(二期)等十大产业项目,确保全年产业投资占比达70%左右。激活市场主体蓬勃向上的内生动力。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企业"入规""登高""智造""上市",确保净增市场主体1.8万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800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50家中小企业深度"上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产业在引领发展、创新、就业、开放竞争中大显身手。持续推进助企纾困"千百扶培"行动,帮助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渡过难关,确保实现"四上"企业和临规企业全覆盖。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推出"金融八条",积极创建普惠金融、产业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示范区。更好地运用"股权投资+综合服务"模式,全面提速精品钢材及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车、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布局;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潭城担保集团打造AAA级信用。依托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培育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实施科创金融行动,引导银行开展"五专"金融服务。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设立湖南股交所"湘潭专板",新增挂牌企业2家、过会企业2家、辅导报备企业1家以上,推动形成资本市场"湘潭板块"。通过示范创建,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高水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畅通循环,繁荣市场,积极发挥"后疫情时代"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抢抓市场回暖、消费复苏的黄金机遇,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加快畅通经济循环,优化产品供给。把握可以预见的需求"井喷",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推动消费市场旺起来。打造"15分钟生活圈",推动传统商圈优化升级,增加更丰富、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快建设快递物流分拨枢纽集聚区,推进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抢占预制菜等新消费赛道。丰富和拓展夜间经济,持续升腾城市"烟火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火起来。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以韶山为代表的经典红色名片,塑造、推广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扩大"办会兴城"效应,深化与同程旅行等国内头部文旅企业合作,突出红绿结合、红古融合、红创聚合,把旅游打造成投资重点、消费热点、开放亮点。推进韶山核心景区提质工程,完成毛泽东广场西换乘中心、毛泽东青年时代宽裕粮行活动旧址(一期)等项目建设,建成韶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打通韶乌等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支持昭山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质窑湾片区发展,推进十八总项目建设,将万楼·青年码头打造成知名网红打卡地。强化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举办第六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激活平台、创新模式,推动开放经济兴起来。围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更好地发挥湘潭综保区独特功能,加快湖南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以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壮大跨境电商,推进产贸融合,推动开放型经济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四)着眼未来,强化支撑,加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精准把握人才强、创新强、科技强、产业强、动能强、经济强的内在逻辑,推动形成更加澎湃有力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坚持把教育办强办优作为湘潭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竹埠港实验中学、建元中学、岳塘区和平完小建设,积极化解学位供需矛盾。进一步巩固教育"双减"成果。实施学校"英才计划",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双高双优"建设,建好楚怡学校。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长株潭高校深化合作,共建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潭落地转化。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工业优势产业链和"两新三电"特色品牌,布局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省创新平台,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省级创新平台。积极推动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全面对接湖南四大实验室,支持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发展。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高标准运营好中国(湘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实好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深入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激励,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开展科研"揭榜挂帅"。不断壮大创新阵营,新增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以上。围绕加快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突出抓好高性能桥梁钢板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风电滑动轴承关键技术研究、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开发及应用、超耐磨光学镀膜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热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200吨级纯电电动轮自卸车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应用、超低密度柔性气凝胶隔热材料研制与产业化技术、超细一次性电子支气管镜动态成像系统、高品质米蛋白-米淀粉联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深化"聚才湘潭价值莲城"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莲城人才行动计划",新引进10个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团队,新培育10个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开展"百家名企高校行"等活动,不断夯实人才发展基础。加大"莲城青年英才"、技能大师、"莲城工匠"等选培力度,拓宽人才成长通道。聚焦重大规划、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组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顾问团。
上一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篇
下一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