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59/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高标准抓好石椅村片区示范建设,70项重点任务完成62项。石椅村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翻番,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全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9万元。北川县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市投入资金20亿元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成立绵阳乡村振兴学校,培养本土优秀人才近千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首创即成,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安州区获评国家级示范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23%。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实现全覆盖。坚持"四个不摘",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认真贯彻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推进会精神,落实托底性帮扶"十条措施","4+1+2"结对帮扶工作扎实推进。衢绵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31个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七)深入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保安全守底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风险无处不在"的危机感,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发展和安全实现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坚持防火、防汛、防地灾、应急一体化研判、一体化调度、一体化落实。建立市县安委会"双主任"制度,推进市县两级安办实战化运行。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明确55个新兴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城乡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规定。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2%、21.9%,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近二十年来首次零发生。成功应对15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无因汛人员伤亡,无重大灾情险情发生。全市森林火灾零发生,连续35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省级初评。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全力攻坚、决胜全年"专项整治行动,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得到有效化解。防范处置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8条措施。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各类刑事案件破案率和公诉率创近年来新高。持续强化反诈中心建设,电诈发案数和损失金额数降幅均居全省前列。建成"i绵阳·爱家园"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为群众解难。市长 热线中心获评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中央"治重化积"专项工作交办案件全部办结。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新创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镇(街道)4个、社区14个。梓潼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解民忧暖民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克服财政收支压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8.3%。

民生底线持续兜牢。扎实办好51件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建好零工市场,促进灵活就业11万余人次。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全面实现。全年支出8.05亿元,保障城乡困难群众183.1万人次。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幅度为历年来最大。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190套(间)。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开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学校40所。大力实施"双优"工程和"双优"计划,交流优秀校长、教师1318名,培育优秀校长171名,63所优质学校领办326所薄弱学校。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持续领跑全省。全市50名高中生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居全国第3位、西部地区首位。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次,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群众超105万人次。市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实现157项结果互认,累计互认结果20万人次、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3000余万元。12家市县大型医院提供信用就医服务3.7万人次。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医药负担超3.5亿元。开展"一村一月一义诊"行动1.2万余场,服务群众51万余人次。健康绵阳建设持续推进,疾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省领先。

文化活力持续迸发。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等17项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平武报恩寺保护利用项目完成过半,古子云亭完成恢复重建。梓潼县、平武县龙安镇入选省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双试点"。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全面完成。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在全国巡演48场,入选"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活动。纪录片《李白》等8个作品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群星奖。定向引进乡村文艺人才46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王朗白马风情节成功举办,绵阳文化影响力稳步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强党性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政府班子带头确定1个调研课题和2个正反面案例,深入基层摸实情、一线调研解难题,以严实之风引领政府系统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3件,183件人大代表建议、261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创新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民生实事工作。持续转变干部作风,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注重跟踪问效、强化督查督办,形成"部署、落实、督查、反馈、改进"工作闭环。坚持开短会、讲实话,深化无纸化办公,政府效能持续提升。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预算2500万元,"三公"经费预算下降3.06%。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扎实推进。

此外,国防动员、国安、民族、宗教、广播影视、机关事务、档案、保密、气象、水文、邮政、退役军人、地方志、住房公积金、供销合作社、地震纪念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工商联、文联、社科联、侨联、科协、友协、贸促、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绵单位,向驻绵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绵阳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科技成果转化及时性和本地转化率还需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激活民间投资、稳定扩大消费、增加财政收入面临诸多挑战,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部分干部能力素质与绵阳现代化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南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张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省前列,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6.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5%。

(一)坚持稳字当头、进上发力,经济运行实现整体好转。稳定扩大生产。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8%。工业用电量增长17.4%、工业开票销售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均保持全省前列。出台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0条",建筑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保持全国领先。新获评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拓展内外需求。统筹抓好产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大交通建设投资达41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387.7亿元。举办第五届通商大会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若干措施》,向民间资本推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项目39个。加快建设"四大商圈、两大集群",新引进精品酒店、品牌首店超100家。承办首届全国家纺消费节。因时因势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外资外贸保稳提质、结构趋优,预计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55.5%。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狠抓政策赋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政策,出台推动经济整体好转"50条"、回升向好"26条"等系列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20亿元,兑现惠企资金43.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7%。《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成地方立法,创成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二)坚持项目为王、科技赋能,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推进。大抓招商、猛攻项目。持续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新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389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97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创新设立项目建设"龙虎榜"考评机制,超5亿元项目新开工231个、新竣工达产198个,在建百亿级项目13个,省级重大项目数保持全省前列。通威光伏组件、上海电气异质结电池、康瑞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刷新项目建设"南通速度"。举办南通投资峰会,新增备案私募基金40家。聚力创新、增添动能。《南通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制定新科创"30条",引进科创项目1428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36家,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中国专利奖企业9家。与东南大学、南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4家。南通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由第39位跃升至21位,南通高新区排名首次跻身全省十强,如皋获评国家创新型县(市)。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0个、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7个,获省科学技术奖26项。创成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出台"人才新政4.0",设立"南通人才日",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清华大学南通周活动,新入选省"双创"人才(团队)77个、列全省第二。做优产业、壮群强链。出台制造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协同推进机制,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发展大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深化工业大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7家、百亿级企业1家,总数分别达6886家、1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实现总数翻番。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171个,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57个,列2023年度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12位。联合中国证券报举办全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北交所服务基地落户,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三)坚持区域协同、优江拓海,战略支点地位更加凸显。跨江融合形成新成果。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决定》明确"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沪通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落户南通,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落户。深化产业协同布局,新招引上海、苏南项目占市外项目比重近70%,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向海发展迈出新步伐。《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纳入城市性质定位。制定建设海洋强市行动方案。通州湾绿色化工拓展区获批设立,中石油新材料、华峰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实现突破。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与苏州签约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超序时推进。苏通二通道、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通常高速、通沪高速、临海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洋口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吕四港重装码头建成投用,三夹沙南航道竣工验收,洋吕铁路先导段建成通车,通州湾相当A级航区获批,新增2条集装箱国际航线,进出南通港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全省公路享受通行费五折优惠。洋口港、启东港口岸扩大开放获批。兴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3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万吨,南通新机场预可研进入行业审查阶段。

(四)坚持科学规划、有机更新,城乡功能品质稳步提升。精心抓好城市建管。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4个城市更新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南川园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完成60个老旧小区改造。西站大道二期、通京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竣工通车,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765个。新改扩建供水管网220公里、城市老旧燃气管道323公里,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上线试运行。建成省级"乐享园林"8个。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全国试点,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1万亩。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率先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三年计划,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改善农房1.2万户。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全力守护美丽南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国省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滨江"南通之链"先导段开工建设,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带全线贯通,新增区域治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江豚湾"成为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新标识。完成146家重点企业绿色化改造,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60%。创成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并分享实践成果。

(五)坚持发展惠民、善治安民,群众幸福安康有效保障。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办好20项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超80%。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扶持群众创业1.7万人,就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新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1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新改扩建中小学12所,新增省优质幼儿园20所、省高品质示范高中3所,高考成绩保持高位均衡。综合医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能力提升获国家政策支持,完成医养结合首批国家试点任务。成立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新建12家省级普惠托育机构。举办承办国家级重大体育赛事45场次。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民族、宗教、统计、地方志、档案、气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侨务、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不断发展。江海文化彰显更大魅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举办纪念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座谈会,张謇企业家学院全年培训3.7万人次。"中国好人"数量全省领先,"童声里的中国"持续唱响,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获评"中华慈善奖"。举办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紫琅音乐节等活动,新增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6家、省级非遗项目40个。洲际梦幻岛、启唐城、栟茶古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建成运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纵深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协作组覆盖全市2.7万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3%、9.3%。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债务综合成本持续下降。推动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力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均位居全省前列。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国家安全、反走私等工作扎实推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