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90/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绿色经济占比分别提升至12%、4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分别增长35.3%、40.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提升7.4、2.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74%,自然口径税收收入增长45.3%,非税收入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4%、11.3%,金融存贷比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聚焦新型功能材料、生态食品及健康医药两大工业主导产业,编制"一图三清单",精准发力推动快速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下稳住"基本盘",实现产值262.7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31.9%,规模稳居全省第一。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长41.4%,其中食品增长22.6%、饮品增长76.7%、药品增长48.1%,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绿色本底更加厚实。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9818亩、水土流失治理380平方公里、营造林31万亩。铜仁获评全国十佳"气象旅游城市",大龙开发区获批"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梵净山入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和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在全省率先完成首单生态信用贷款,梵净生态账户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建立账户4.74万户、授信70.83亿元、放贷44.98亿元。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3%,乌江、锦江出境断面水质达II类以上,绿色铜仁名片越擦越亮!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8.5%。中心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490个、义务教育学位5600个,入园难入学难问题明显改善。全国卫生城市通过国家复审,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12个、排全省前列,居民健康素养率全省第一,思南县、德江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保交楼"交付32909套、交付率全省第二。铜仁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1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15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又有新提升!

一年来,我们紧盯目标任务,加强工作调度,优化服务保障,狠抓执行落实,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集中力量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安排1亿余元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全力打好产业攻坚硬仗。坚定不移主攻工业,明确区县主导产业,出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组建市级专班驻点首位产业集聚区帮扶督导,新增新型功能材料规上企业8户,建成投产项目6个,中伟资源循环、红星电子、鹏程新材料列入工信部电池回收利用"白名单",铜仁成为全省"白名单"集聚地。其他主导产业协同并进,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91亿元,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5%、排全省第三,旭晶、戴普森总部搬迁铜仁;现代能源产业新增装机30万千瓦,实现产值90亿元;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63.5亿元,林业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冷水鱼养殖规模、禽蛋产量增速、家庭农场总数排全省第一,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均排全省第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排全省第一;旅游产业全面复苏,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08%、114%,游客人均花费突破千元。

(二)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出台争资争项方案并拿出1200万元用于奖励成效明显单位,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万山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获得上级各类资金404亿元、排全省前列。围绕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召开"四新""四化"项目观摩暨开发区建设推进会,实施领导干部领衔推动"四化"项目"十百千"专项行动,德余高速等43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铜仁德江机场等416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松桃长坪风电场等13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出台促进房地产发展"十九条",大力推进城镇"四改",完成棚户区改造500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4个25319户、背街小巷改造248条、地下管网改造367.2公里。常态化开展扶商助旅促消费行动,推出"游铜仁·促消费·惠民生"十项活动,举办梵净山国际水博会暨抹茶大会、国际地理标志研讨会、梵净山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活动,龙舟赛热度位列全国第二位,铜仁知名度美誉度再创新高!

(三)全面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动服务指南;在全省率先开展"带押过户""交房即交证"改革试点,全省第一笔跨行和公积金"带押过户"业务在铜仁办理。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举办首届铜商大会、湘商助力铜仁高质量发展大会、政金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引进优强企业137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00.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61%。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新设立市场主体5.5万户,新增规上、限上和资质企业127户,培育亿元以上企业82户,19家企业列入省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行动",荣获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项、数量排全省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贵州省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铜怀高速全线开通,恢复北上广等重要城市航线20条,机场吞吐量突破70万人次、增长155%,高铁吞吐量798.9万人次、增长48.4%;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4%,跨境电商交易额超省目标任务120.3%,进出口总额排全省第三,铜仁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四)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全力打好生态环保硬仗,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四铁"要求攻坚锰污染治理,对所有锰渣库实行精准监管,探索形成"五法"治理路径,三湘公司年处置100万吨电解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运行,成功发布国内首个《锰基新能源材料发展铜仁宣言》,锰污染治理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肯定,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1736平方公里。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及长江十年禁渔,出台梵净山保护管理十条措施,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保卫战,除治质量被省级评估为"优"。探索农村"厕污共治"新路子,新(改)建农村厕所2.44万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4%,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增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牢牢守住了生态环保底线。

(五)尽心竭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民生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6.8%。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硬仗,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启动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100个,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莞铜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莞财政援助资金5.1亿元,引进广东优强企业78家、到位投资额41.3亿元,4.25万监测对象风险及时消除,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6%,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打好民生事业补短板硬仗,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落实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4"等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万人次,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8%,以工代赈带动农民就业5.5万人,获省政府就业创业工作督查激励;扎实推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拿出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普通高中高质量考核奖励,新增3所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贵州智能工程技师学院获批成立,铜仁职院列入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培育单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深入实施卫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攻坚行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和6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投用;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肯定,医保经办机构内控检查评估排全省第一,全市整体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六)全力以赴守底线防风险。坚决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硬仗,兑现落实"军令状",克服冬春连旱、夏粮减产影响,以秋粮稳补夏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7.1万亩、产量113.5万吨,粮食总产量增幅、平均单产增幅均排全省第1;紧盯国家耕地保护考核"一票否决"事项,精准制定作战方案,强力调度推动落实,恢复耕地1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1.1万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硬仗,组建化债专班,分级分类强化风险管控,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实现"守橙"目标,牢牢守住了"防爆雷"风险底线。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铜仁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增强!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扎实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工作,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为民施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59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75件,办复率100%。坚持从严治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政风行风持续改善,重实干、抓落实、求实效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铜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铜仁发展的中央、省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市州,向对口协作城市和定点帮扶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铜仁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稳投资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不高,县域经济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领域欠账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要素保障存在短板弱项,防风险守底线任重道远;政府系统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仍需转变,能力本领、工作方法仍需提升,等等。我们将直面这些困难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乌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崔景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盯办好"两件大事",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提信心、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3年,是奋力拼搏、富有成效的一年。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连续2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创新高、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6.3%。我们心无旁骛抓发展,紧扣五大任务抓落实,预计焦炭产量位居全区前列,建成、在建BDO产能达16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产量分别增长12.5%、6.3%、9.4%;对外贸易扩大至79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总额达11亿元;中心城区剔除沙尘超标天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3%,PM_2.5、PM_10和臭氧浓度创历史最优水平,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在Ⅱ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全市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市本级和海南区退出政府债务高风险等级,坚决守住了金融、信访维稳等底线。我们锚定高标、争先进位,我市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验收,健康内蒙古行动综合得分居全区首位、人民健康保障指标连续三年居全区前列,"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海勃湾区列入自治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区,乌达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在全区率先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海南区获评自治区首批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样板,高新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出彩的浓厚氛围,以发展的累累硕果谱写了乌海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

这一年,我们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提信心扩投资稳增长,累计留抵退税、缓税降费达20多亿元,贷款余额增长15.6%,市场主体增长14.2%。建立重点项目"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和每季度现场观摩机制,组建小分队助企解难,296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63亿元。累计签约项目86个,预计引进到位资金增长15%左右。园区落地项目总投资达774.1亿元。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在转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矿权、焦化、洗煤"三个整合"持续发力,矿权整合工作有序推进;淘汰焦化产能729万吨、居全区第一,1个500万吨焦化项目投产,1个300万吨焦化项目基本建成,3个300万吨以上焦化项目进展顺利;开工建设综合性煤炭产业园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绿色能源消纳基地、BDO生产基地和BDO创新中心破题起势,"阿电入乌"首期合作项目启动,抽水蓄能等16个新能源项目稳步实施,5个BDO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我市被确定为全国BDO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举办地,兴发有机硅一体化等项目加快建设。自治区网络货运产业试点扎实推进,绿能低碳物流园等项目落地。成功举办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航空旅客吞吐量近7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90%、123.7%。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统筹布局37个夜市、集市,引进首店品牌45个。建设6000亩高标准农田基础配套项目、3个千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区,百亩设施蔬菜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乌海葡萄"蒙"字标团体标准发布,"乌海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8亿元。

三是聚力推进城市转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成"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12个,更新市政管网81.5公里,新建"口袋公园"17座,改造完成老旧小区60个,建设棚户区住房253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790套,自治区下达房地产"三难"问题全部解决。滨河二期开发稳步推进,市一中新校区、市二中滨河校区等19个项目加快建设。包银高铁乌海段等工程进展顺利,S217海勃湾绕城段等4个项目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38条。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葡园绿道等项目投入运营,农区卫生户厕普及率位居全区前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