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91/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四是着力抓好生态治理。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15个,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全面启动。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大会战,治理黄河岸线51.5公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状况居全国前列。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完成"五个大起底"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万元GDP用水量目标任务,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在全区率先建成盟市水权交易平台。

五是推深做实改革创新。实施经济、生态等领域改革任务60项,10项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市属国企总体扭亏为盈,改革成效被自治区评为A级。政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23%,"蒙科聚"乌海分中心投入使用,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11家。出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蒙俄特色贸易区建成投用,实际利用外资三年来首次实现"零"的突破。

六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全部财力支出的76.9%,抓牢抓实自治区43件民生实事,"十大民生工程"落地见效。发放支持就业资金1.33亿元,困难群体参保率达100%,社会救助标准实现"七连升"。认真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7%、高于国家标准12.7个百分点。发挥医疗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效应,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楼、海勃湾区人民医院新院建成投用,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诊察费100%报销。新增运动场地31万平方米,举办文体活动3800余场,惠及群众200万人次。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信访"三率"居全区前列,刑事发案持续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行使用,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8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走深走实。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推动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持续转变。狠抓中央环保督察、自治区党委巡视等反馈意见整改,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常态化治理、人防领域专项整治基本完成。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八五"普法,推动3件地方性法规实施,乌达区、海南区获评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9.7%。全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供销合作社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工作,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优抚、统计审计、地震气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扶残助残、广播影视等领域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就凝聚艰辛,变化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在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关心支持乌海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更需正视。2023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持续承压,受企业生产经营量减价跌瓶颈期、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叠加影响,加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的煤炭开采洗选和焦化行业产能发挥不足,新兴产业接续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导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GDP增速不及预期,反映出我市倚煤倚能倚重的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必须狠下决心推动产业转型,坚定不移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与此同时,还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新发展理念尚未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经济发展资源型、重化型特征依然明显,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美丽乌海建设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部分干部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将拿出硬招实招,全力推进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期待!

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7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严金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致"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重要贺信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区党委坚强领导下,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迈出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持续开展反分裂斗争,全区未发生重大政治性、群体性和暴力恐怖案件。"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成效明显,七地(市)全部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三个意识"教育深入人心。寺庙财税监管实现全覆盖。优化维稳指挥调度体系,实现全区"一张网、一平台、全覆盖"。从严开展治安、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等整治行动,深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99%以上。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2300亿元、增长9%左右,人均突破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和2万元,分别增长6.5%和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和5%以内。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0%、22%和13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发展动能稳步增强。"狠抓投资落实年"成效明显,川藏铁路、G318提质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普兰机场、贡嘎机场第二跑道和国际航站楼建成投运,湘河水利枢纽投产发电。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纳入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出台促消费政策"24条",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效应凸显,"西藏味道"美食街烟火渐旺。区域开放进一步扩大,15个传统边贸点获批恢复。吉隆、普兰、樟木、里孜口岸全面实现客货双通。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08万吨、95万吨、93万吨。"飞地种粮"喜获丰收,首批新米入藏上市。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家。高原炊具首年销售67万件,"炊具革命"闯出高原轻工新路径。电力装机突破700万千瓦,外送电量增长189%。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历史性突破5500万和650亿元。通航产业高点起步,藏医药、边贸物流等产业持续发展。预计规上工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

--城乡区域更加协调。高质量编制区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19万套(户)、老旧小区改造65个。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8%以上。完成人畜分离7.7万户、户厕改造4万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20个,1308个村(居)旧貌换新颜,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充分肯定。强化动态监测和后续帮扶,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打造援藏"双招双引"品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500亿元。开展"四最"对标行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半。改革优化国省道检查站查验模式,过往车辆实现"读秒"通行。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费46.2亿元。清欠中小企业账款46亿元。实施企业上市"格桑花行动",直接融资135亿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油价、降电价,昌都、阿里成品油价格与拉萨价差明显缩小,全区居民和工商业综合用电成本分别调降13%和14%,边境乡镇电价减半收取,高原特色产业目录电价最高调降64%,预计每年降本减负5亿元。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出台居民增收"16条"。农牧民转移就业64.7万人、劳务收入65.6亿元。应届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3605人,创历史新高。西藏班新增招生计划605名。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新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下转第三版)(紧接第一版)包虫病应治尽治,大骨节病愿治尽治。基本医保率先实现省级统筹。体育健儿获得重大赛事奖牌109枚。西藏美术馆、大剧院投入使用,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

--生态底色越发厚实。完成营造林120万亩,其中拉萨南北山绿化24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614万亩。完成冰川(冰雪)、冰湖资源本底调查。全面开展矿业权清理整顿,依法无偿收回矿业权217个。加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完成首笔国际绿证交易、林草碳汇交易。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七地(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目标提前实现。

--兴边富民卓有成效。米林、错那撤县设市。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加快建设,智慧边防有力推进。边境乡村硬化路通达率分别达97%和87%,建制村用电覆盖率、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6%和96.5%。边境人口稳定增长,边民收入稳步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成功举办第五届藏博会、第三届"环喜马拉雅"论坛、首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首届南迦巴瓦论坛,联合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日益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狠抓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146人,为历年之最。着力深化对口支援和"组团式"援藏,76个中央单位和援藏省市相继进藏考察、签署协议,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6100余个。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不断健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修订政府工作规则,出台政府规章4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议案8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5件、政协委员提案254件。完成驻区外办事机构清理整合,精简和撤销各级机构82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攻坚克难、看准就干,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破除了一些事关长远的瓶颈难题,办成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特殊关心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也是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中央驻藏机构、援藏省市和单位、离退休老同志、驻藏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藏发展的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四个创建"展现蓬勃生机的同时,反分裂斗争须臾不可放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需要持续深化;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抢抓机遇、深挖潜力;生态环境保护、固边兴边富民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民生领域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个别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奋勇争先意识不强,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长效机制任重道远。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有效应对和解决。

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9日在湘潭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胡贺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和湘潭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好打赢"发展六仗",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一手抓化债、一手抓发展,系统打出"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调结构、推改革"组合拳,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打开了新局面。

(一)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爬坡过坎,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深刻把握更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担当作为的确定性应对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1%、5.9%、6.1%,分别居全省第4、6、5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2%,非税收入占比32.6%、收入质量全省第5,进出口总额下降1.3%、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化债工作正在迎来拐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湘潭化债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杜绝违规举债、虚假化债。2021年省政府审定的"化债十条"全部实现,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定支持下,我们成功争取特殊再融资债券650.9亿元。至此,市本级债务穿透后银行资金占比达90%以上,成本降至4%以下,每年利息负担比2021年减轻近一半,节约"一个财政"。投资活力有效激发。新获批国省试点42个,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和政府债券额度268.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数量和额度、专项债券使用率均居全省第一。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创新产业投资模式,产业投资增长14.2%,占全部投资的79.1%。聚焦"湘商回归",拜访"百名潭商",引进"三类500强"项目31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3个、总投资541.3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86.9%、75.8%、38.4%,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消费动能快速复苏。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迅速出台"促消费八条",开展"嗨够湘潭"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2156万元。第六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第二届湖南花博会、市旅发大会等活动成功举办,韶山南-深圳北"伟人故里活力湘潭"高铁专列正式开通,万楼·青年码头、湘江外滩等一批新场景、新集聚地火爆"出圈"。批发、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20.2%、17.3%、17.1%,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首破4500万人次、400亿元大关。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连续7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50%,外贸出口收汇率提高至70%以上,外贸结构大幅改善。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全域旅游"进口商品新零售项目在韶山成功签约。湘潭经开区(含湘潭综保区)挂牌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吉利汽车拓展非洲新市场,"湘潭车"逐鹿世界。

(二)加快推动质量变革和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形成蓬勃之势。我们加快推进产业间深度融合,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7∶50.4∶42.9。先进制造业支柱地位更加巩固。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榜第67位,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40%左右、全省第一。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116个、总投资320.4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6%,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45%以上。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中国(湘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专利预审质量、一次授权率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6件、高于国省水平,技术合同成交额376亿元,占GDP比重13.7%、全省第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鑫亿电缆、云通物流入选全国首批民营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龙牌酱油等7家企业获评省消费品"三品"标杆企业。湘潭金融商务区等荣获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威胜能源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农业现代化创新实践、卓有成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推行田长制,粮食播种254.3万亩,产粮121万吨、增产2.7万吨,"投贷联动"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统分结合"服务23.6万亩,低镉水稻推广超12万亩,湘潭县低镉水稻工作获国务院督查通报表扬。率先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四级体系,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连续四年优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增长10%,新增"百万村"30个、达60个。完成农村小水源工程3186处,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6.3万亩。雨湖区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区,韶山市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