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
xx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围绕全面推进我县"两山"基地建设,按照国家考核标准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总揽,以创建"五无甘南"为统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布局,聚焦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集聚区、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区"创建,优化升级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结合xx县实际,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本强县、绿色发展先进县、高质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在创新实践中全面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把xx建设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全国标杆和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品质核心。充分发挥xx县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系统推进环境空间管控,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生产、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将xx县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总值,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让美丽生态铸就百姓美好生活。
坚持改革创新,共治共享。不断创新制度供给,构建生态环境现代治理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政策体系,着力破除制约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践路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推动形成全社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文化氛围,建立各方有序参与、有力监督、协同推进的共治共享新格局。
坚持集约高效,富民惠民。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将xx县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民族文化转化为与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统筹城乡建设,丰富生态产品,发展富民产业,推动生态环境转化为生态经济,让百姓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坚持挖掘特色,示范引领。基于xx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已有探索,结合区域生态特征、文化底蕴、发展禀赋,通过串点成片、连片成面,提炼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和转化路径,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推荐的xx"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经验。
(三)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坚持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的定位。聚焦新方向补短板,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牢新理念夯基础,着力强化项目建设支撑;着眼新形势提品位,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抢抓新机遇创品牌,着力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将"藏王故里·秘境xx"品质进一步提升,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两山"实践标杆。并继续努力全面建成新时代生态文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宜居宜游典范区、现代治理体系先行区的发展格局,打造成集"两山"实践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展示窗口。
(四)实施时限
--2022-2023年,面向"十四五"目标,开展xx县"两山"建设。高规格组建"两山"领导小组,形成"两山"工作推进机制、专家智库,构建xx县"两山"实践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实施xx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完成顶层设计和组织机制。
--2024年,全面实施"两山"重大项目,培育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开展"两山"制度机制研究,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2025年,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资源资产保障能力,打通"两山"良性转化循环路径,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培育创新生态文化和绿色风尚,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两山"实践案例,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两山"实践标杆。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绿水青山
结合xx县生态环境现状,在今后一段时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建设和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加强洮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加快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品牌。强化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美丽乡村和生态农牧村建设,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夯实自然本底,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甘南州青藏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干旱河谷造林及面山绿化,推进荒山造林。景观式造林绿化建设,开展森林经营,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推进甘南州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修复。
2.推进综合治理,净化生态环境。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动"五无甘南"创建行动。
(二)谋求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
1.依靠特色资源,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夯实生态旅游,加快大景区建设,挖掘乡村旅游,提升康养旅游,培育旅游新业态,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2.依托高原生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循环农牧业,发展中藏药产业。
3.延长产业链条,加快绿色加工业发展。壮大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原山野珍品加工业。发展民族特色工艺品加工业。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加工业。大力实施生态品牌战略。
4.引进技术改造,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工业,积极开发光伏发电,不断完善天然气配套,努力满足有机肥需求。
5.提倡先进理念,发展绿色服务业。充分发展电子商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三)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
1.依托特色文化,打造"两山"品牌。增强多元文化供给能力,全面升级文化服务。
2.多平台开发利用,推进"两山"宣教。拓展公共传媒宣传渠道。开展机关、校园、企业及农村"两山"基地教育活动。推进xx"两山"转化案例汇编工作。全民共建共享,树立"两山"风尚。
(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两山"转化
1.建立"两山"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两山"实践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建立"两山"实践基地建设绩效考核制度。
2.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品质保障机制。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保障。建立健全农牧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3.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机制。搭建"两山银行"式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平台,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向和现实抓手,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创新创建"两山"转化资金保障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优先足额保障,创新实践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机制,探索平台化生态投资运营模式。
(五)探索转化有效路径,形成特色转化模式
1.打造"藏王故里·秘境xx"品牌,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百里洮河风情线上"绘蓝图","一十百千万"工程中"话蝶变",景区景点景带中"添彩墨",不断开拓中"续振兴"。
2.依托"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创建,引领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
(1)打造"五无甘南",实现绿色崛起。推进全域无垃圾,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推进全域无化肥,全面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全域无塑料,全面消除白色污染。推进全域无污染,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推进全域无公害,全面打造特色品牌。
(2)创建"十有家园",助力绿色惠民。着力创建全域有旗帜的时代家园,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全域有治理的和谐家园,全域有绿色的生态家园,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全域有风情的旅游家园,全城有格局的创新家园,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全域有振兴的幸福家园,全域有使命的梦想家园。
3.借助"洮砚"文化和制作技艺,推动产业经济快速提升。合理开发洮砚矿产资源,继续深化洮砚产品开发与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强特色工艺品加工人才培养,成立洮砚产业联盟。
4.发挥"一园两区"引领作用,助力产业链水平不断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在"两山"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基地建设的领导。建立由xx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及具体负责人参加的"两山"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编制并实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县域内生态保护项目重大问题统一协调解决。各级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党政机关及各个职能部门,建立责任人清单,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二)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督考核。xx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按照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目标任务书和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各项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基地建设全面推动落实。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职能部门的环保责任,建立与"两山"理念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体系,将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官网上建立基地建设信息公开专栏,接受社会监督。
(三)拓展筹资渠道,完善市场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加大xx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将其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公益性部分建设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建设工作正常开展。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入投融资体系,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环保设施的市场化运作,积极引进、鼓励和支持有利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项目,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相关资金管理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运用预算内外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资金,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科技支撑,强化队伍建设。以xx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为契机,加强与专业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完善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批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切实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
全面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优化人才市场环境,着力打造多层次、多功能,具有xx特色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对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建设的专职人员的技术培训,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管理、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监督执法等提供坚实的后盾。
(五)注重示范引领,强化典型宣传。加强宣传教育。重视"两山"理论和典型案例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xx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强化"两山"理论的自觉意识。编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手册和中小学读本,开展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相关的各类群众活动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发展生态文化,推进公众参与。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典型事迹予以弘扬,形成全民参与两山实践基地共创的良好氛围。
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