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安排汇编(6篇)文旅局法治政府、政府、乡镇、残联、统计局、财政局(第3/7页)
13.持续推动乡村善治。推广庵上湖"四治"模式,做实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积分制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机制,广泛开展昌乐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培育文明乡风。提高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工作水平,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好底。
(四)提增投资贸易牵引力
14.攻坚项目建设。千方百计谋划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培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力争30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全力推动阳光90万吨高档包装纸、英轩智造产研基地、矿机华能智能输送装备产业基地、梦金园黄金珠宝智能制造中心、华电潍坊西部能源中心、元利10万吨环保新材料等项目快推进、快投产、快达效。加快推进潍焦康养小镇等1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和淡水鱼产业链示范基地等20个农业重点项目。着力保障政府、国企投资项目快动工、快建设,拉动投资上量提质。
15.优化招引机制。深入落实"六个一"平台招引机制,开展新经济新产业"双招双引"突破年活动。突出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依托中德产业园等8个专业园区,建立政企联合招商专班,制定招商图谱、招商方案,推动园区产业延链聚集。发挥4个驻外招商专班作用,抓住一线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机遇,拜名企、招大商,力争引进过亿元项目40个以上、到位资金90亿元以上。聚焦日韩、欧美等地区,积极推动跨国门、招外商,力争新实施外资项目8个、到位外资1.2亿美元。
16.做大电商贸易。持续提升跨境电商园区承载力,力争实现出口额10亿元以上。深化与抖音、快手、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大力扶持黄金珠宝、电声乐器等行业和特色农产品"触电""上网",打造特色直播基地。支持抖音电商珠宝行业潍坊运营中心加快发展,年内新发展电商业户150家以上、销售额突破8亿元。依托申易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及其保税仓,积极谋划设施和项目、业态配套,深入做好扩外贸、降成本文章,打造辐射周边的"内陆港",力争全年完成进出口150亿元。
(五)开创民生事业新局面
17.持续扩大就业。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继续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0场以上,实施职业技能培训5800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
18.提升教育品质。积极应对入学高峰,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永康学校、南关幼儿园,改扩建经济开发区学校、古城小学、西湖小学、实验小学,新增公办学位5100个以上,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统筹公办、民办教育资源,保持高质量教学水平,持续擦亮我县教育品牌。加快推动昌乐二中南校区建设。支持技师学院与县域骨干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19.优化医疗供给。深化健康昌乐建设,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积极打造县域医共体。科学制定县人民医院发展规划,优化院区功能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巩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医疗和分级诊疗,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理顺妇幼保健工作体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20.完善兜底保障。全面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实施全域养老体系建设工程,兴办公办养老机构,强化兜底保障;鼓励住养结合、老年友好型小区建设,大力引进医养健康项目;充分挖掘社区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小区公共用房等空间,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农村兴办助老食堂;支持医院、国有公司、社会机构参与养老事业。深化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提质行动,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序衔接。
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抓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扎实推进档案史志、对台事务、港澳、外事侨务等工作。
(六)挖掘资源要素新空间
21.拓展要素空间。坚持"要素跟着优质项目走",充分发挥要素资源配置机制作用,全力保障优质项目、潜力企业。建立健全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等要素挖潜、收储、评价机制,提高统筹配置能力。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发展需求,科学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有序实施占补平衡、增减挂钩项目,持续挖掘用地空间。开展园区、企业用地调查,逐步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
22.完善设施保障。树立"大水资源"观念,编制全县水资源利用规划,逐步完善水资源调配"一张网"。加快推进黄水东调入昌等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研究制定中水利用方案,鼓励企业实施节水技术。积极推动济青中线连接线、大沂路改线工程,进一步优化县域交通框架。持续抓好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事业规范运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七)增强财政国资保障力
23.推动财税持续增收。加强重点行业税收管理服务,培育建筑、物流、贸易、电商、集成房屋、总部经济等行业增量税源。依法拓展政府性基金收入渠道,合理规范土地收储和出让管理,保障财政基本盘。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地方转移支付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资源,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优化县、镇两级分配机制,理顺土地整理、国有资源处置等工作体制,激发镇(街、区)发展内生动力。
24.优化国资国企管理。全面梳理政府投资工程、国企投资项目,及时纳入国资管理。依法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国有企业经营范围,支持国有企业参与经营性公用事业、城市更新、产业投资等,鼓励参与市场化竞争,增强国有企业投资拉动作用。强化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人职责,抓好国有企业班子建设,加强国企债务风险管控,落实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