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先进地区高质量发展讲话汇报汇编99篇(第24/5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395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80分钟

(一)公交事业有愿景,着力建设公交聚力工程

1、站在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定位公交。扬州宜居、宜游、宜创的城市特质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交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站在政府的高度谋事,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要增强公交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确立公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助推扬州"宜居宜游宜创"城市建设,大力提升社区、景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服务城市一体两翼发展大格局,不断提高至仪征毗邻公交和江都区公共交通便捷性。结合连淮扬镇高铁开通,强化城市公交与外部交通的相互衔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

2、坚持以新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公交。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理念,准确把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形式和所面临的问题,深化改革,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公交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管理全过程,以创新发展为重点,在顶层设计层面规划好公交的发展方向。要把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发展智慧公交,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未来高质量出行的需求。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要补齐短板和弱项,加快融合发展,提升江都区内公交资源配置。要将公交与扬州古城结合,坚持品质提升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公交。要让公交的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将公交办成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

3、对照公交都市高标准建设公交。对照我市争创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要求和目标,分步实施,问题导向,突破难点,抓特色。注重公交发展质量内涵,做到有系统有标准,强管理提效率,高标准的建设扬州公交。

4、挖掘资源吸附功能放大公交。深度挖掘公交自身的资源,盘活现有人员、土地、场站、车辆等存量资产,放大公交价值。以场站建设争取土地资源,推动建立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机制,"以站养站",增强自主营收能力。依托集团大型车辆维修能力,不断扩大后汽车市场,拓展售后服务范围。以公交车和电子站牌为载体,加大文化传播和社会文明的宣传力度。顺应发展趋势,积极转型升级,科学定位,尝试参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运营,提高集团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影响力。

(二)公交管理有体系,着力建设公交活力工程

1、促进内控管理规范化。以集团日常运行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规范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加大奖惩,让内控体系从企业内部开始,从上至下全面的武装企业,简化内控制度,力求把繁杂的工作要求,简化为一张流程图、一张岗位说明书。注重内控设计,事前预防、事中控制,针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制约。要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用好用活企业标准化系统,做好监督检查。防范内部风险,加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预算制度为辅助、以财务报告为重点、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规范化内控管理。

2、加强运营调度管理智能化。推进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升级,不断优化二级调度,一级管总,二级抓专,宏观合理,微观灵活的智能调度体系,进一步加强线路运营调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实现资源统筹最大化,车辆使用最小化,人员配置最优化。

3、加快场站建设标准化。加快推进场站标准化建设,构建场站规划、建设、管理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高场站规划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实现场站建设和管理标准化,做到场站建设可复制,场站管理可视化。实现各场站风格统一、流线顺畅、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环境优美。

4、落实安全管理人性化。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环境氛围好,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的本质安全。加快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向激励性转变。落实规章制度落实的效能监察,加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完善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长效化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新型安全体系,实现企业人本管理,促进企业本质安全目标的实现。重视科技辅助,提高系统安全性。

5、增强机务修理集约化。进一步做好车辆集约化维修管理,通过体系目标管理,加强维修管控,提高车辆完好率,实现维修"降本、增收、提质"。要优化维修管理相关制度,规范车辆维修过程,明确职责范围,推行"三强三优"工作法,强基础,强品牌,强服务,实现机务维护、维修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6、探索基层经营预算化。探索实施基层公司经营预算化,提高基层公司在集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促进基层公司增强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加强管理、自我完善,逐步实现基层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7、实施综合管理信息化。依托"云上公交"、"云上支付"的公交智能化二期项目,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固化,建立一套完整的盖营运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机务管理、维修管理、物资管理等公交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打通业务流、数据流,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逐步实现从"数字改变公交管理"到"数字驱动公交管理"。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的管理平台。加强企业移动可视化办公管理,共享数据资源,提高智慧资源的共享价值。

8、促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聚焦党建"双基",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努力做到重在基础、抓规范;重在平时,抓预防;重在关键,抓管控;重在干部,抓少数;重在实效,抓质量。探索和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深化改革、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政治建设统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加强公交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全面提升公交党建质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三)公交职工有尊严,着力建设公交动力工程

1、完善公交发展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扶持,不断完善公交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努力促成公交"财政优先、路权优先、场站优先"等政策落地。配合做好公共交通各类保障政策的编制。进一步完善成本规制补贴办法和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围绕成本规制补贴办法,积极争取补贴效益最大化。增加资金保障,提升主业效益的同时,努力增加多元化营销收益。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按照"因事设岗、精简优化、人岗匹配"的原则,对岗位、编制、人员进行优化,实现人员满负荷运转。促进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优绩优酬。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体系,促进绩效管理科学化。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秉持"职工成长、企业成功"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提高待遇、吸引人才,解放思想、使用新人,拓宽渠道、培养新人,搭建平台、选拔新人。加快形成老中青三结合、梯次合理的干部队伍。贯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理念,形成淘汰机制。培树先进典型,坚持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发现、培养、宣传、学习典型,放大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

4、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加强民主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要强化职工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来,使职工民主权利能够真正落实。

5、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理念,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紧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职工解决了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公交行业树形象,着力建设公交魅力工程

1、提升服务品质。要"擦亮"城市的窗口,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助推公交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服务标准,不断改进服务措施和方式。不断改善乘车环境,提升车辆、场站、停靠站舒适性和适用性。要以客流为导向,优化公交线网,推出多元化公交服务。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提升运营调度水平。以星级考核为载体,不断完善服务考评制度。以智能化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2、打造特色亮点。持续打造公交特色亮点,强化品牌培树,弘扬扬州公交企业文化。围绕"一线一品"目标,不断打造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品牌线路。丰富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熏陶和滋养,营造人文气息和人性关怀。

3、加强共建工作。建立健全乘客、职工"大家议、大家评、大家监督"制度。对市民和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4、加强舆论引导。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权。根据不同受众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做到分层分级、多方参与、及时准确,形式多样。对内促进上下沟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对外宣传公交优先、绿色公交,树立良好形象,搭建公众和其它媒体获取公交资讯的第一窗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公交发展的浓厚氛围。

五、结语

202X年我们将共同庆祝建司50周年,回溯过往,扬州公交将集团的发展深深融入祖国改革进程,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一路昂首走到今天。面向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击鼓催征,砥砺前行,深化改革创新、深挖自身潜力,全力推进公交高质量发展,为扬州市建设宜居宜游宜创的世界名城做出更大贡献!

在示范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石迎军

202X年07月24日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示范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近期中央、省相关会议部署要求,表彰去年为济源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企业、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坚定决心信心,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主战略,为济源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多次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会前又组织大家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了观摩。刚才,大会宣读了有关文件,表彰了先进代表,豫光金铅、联创化工、河大纳米3家企业作了大会发言。希望大家对照先进,拉高标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工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主攻方向,定向精准发力,工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8%、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8%、居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居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0.1%、居全省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4%、居全省第1位,这其中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全省领先。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省第1位,继2005年之后,时隔14年,再次荣膺全省第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9%、高于全省1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

二是科技创新动能日益强劲。2019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增长85.7%,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02%、增长41.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69件,均居全省第4位。纳米工程中心研发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豫光冶金全自动剥锌成套设备实现济源重大技术装备零突破。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创新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三是企业品牌形象加快提升。2019年,全市企业共获得国家级荣誉12项、涉及企业73家,获得省级荣誉19项、涉及企业34家。豫光连续第11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全省9家),豫光、济钢、万洋、金利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全省16家),济钢、万洋、金利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省13家)。联创化工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万洋绿能跻身全国质量标杆行列,清水源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豫光金铅、万洋绿能入选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丰之源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金马能源被评为全省化工行业中唯一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济钢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企业。这些荣誉不仅树立了济源企业的良好形象,也进一步彰显了济源的综合实力、提升了济源的对外形象。

四是工业综合贡献不断加大。2019年,工业贡献了济源56.2%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带动就业10万余人。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工业企业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加快推动复工复产,顶住生产经营压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为我们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运行逐月向好,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进一步彰显了工业企业的基石作用,也彰显了济源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正是由于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济源各项事业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各位企业家朋友的辛勤付出,济源才能保持昂首阔步的发展势头。在此,我代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委、市政府,向各位企业家朋友,向奋战在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济源工业发展的各届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转型发展紧迫感

当前,"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受疫情冲击,下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由于消费延迟、供应链不畅,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将面对需求不足、库存增加、生产趋缓、资金紧张等新困难。综合研判,下半年形势依然严峻、更为复杂。

具体到济源,当前工业经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转型升级步伐较慢。济源传统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结构重、能耗高、附加值低,受环境容量限制大。以2019年数据为例,全市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2个百分点;每亿千瓦时用电量创造生产总值7.54亿元,不足全省平均水平16.13亿元的一半,处于全省落后位次。按照"十三五"规划设定,今年年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要达到40%以上,但2019年占比仅为21.2%,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增长0.1%,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8.9%,分别低于全省13.8、28.1个百分点。与原本同属资源型城市的平顶山、鹤壁等地市相比,我市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平顶山围绕煤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打通了从煤炭到工程塑料、化纤服装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大尼龙产业格局。鹤壁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风口",建成运行全省首个5G产业园,成功引进了京东、阿里、华为、浪潮等200余家高科技企业,电子信息、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很快,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扬。反观我市,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虽然基础较好,但缺乏行业整体布局,延链补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条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条。二是工业新上项目不足。我市工业项目存在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开工率低、有效投资强度不够等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1个、10个。完成投资55.5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23%,同比下降14.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居全省倒数第2位,下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个百分点。也就是我们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倒数第二,固定资产增速居全省倒数第一。工业占位举足轻重,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巨大。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下降41.5%,降幅最大,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23.6个百分点。出现上述问题,有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是也不能忽视主观上的原因。16个镇(街道)、2个片区中,除虎岭、五龙口、梨林、克井、承留外,其余13个片区和镇(街道)工业投资均为负增长。同时,虎岭、玉川2个片区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土地储备不充足、标准化厂房建设滞后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工业投资进度。三是营商环境亟待优化。部分单位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重视,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去年,中科院营商环境专家组对全省开展了2018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我市排名全省第13位。数据显示,我市不动产登记平均用时比全省平均多5.46天、比全省最优多11.9天,办理建筑许可证平均用时比全省平均多42天、比全省最优多95天,缴纳税费、执行合同、获得用水用气等指标排名均在全省12名之后,综合窗口审批事项集中受理率63.6%、未达到70%的省定目标。有的外来投资企业反映,一些代办帮办人员业务不熟,"跑一次"无法完成审批事项办理。有的企业反映,存在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苛刻、贷款额度低等问题。有的企业反映,存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疲于应付。在企业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政策落实还存在"中梗阻",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涉企政策知晓度不高,在补助补贴申请过程中存在程序繁琐、申请困难的现象。

以上是制约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勇于面对,下大力气予以解决。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济源工业发展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主体作为经济的力量载体,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其发展情况,"六保"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保市场主体。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专门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应对疫情影响,国家专门出台了减税降费、降低工商业电价等一揽子纾困惠企政策,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我们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济源产业转型方向已经明确。济源靠"五小工业"起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工业基础良好,相比其他地市,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强。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我市产业转型的思路、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发挥原材料产业优势,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从去年工业发展情况和今年疫情期间表现来看,充分说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随着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加快实施,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彰显,新发展动能正在加快集聚形成。三是沿海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从招商引资工作中可以看到,近段时间项目签约率、履约率都较往年有大幅提升,与之前"一头热"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摩擦倒逼沿海发达地区加快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速了"腾笼换鸟"、产业转移进程。另一方面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沿海企业海外需求与供给受到约束,许多企业开始出口转内销,重新瞄准国内市场,这就会涉及到市场订单、产品标准、消费偏好的调整,进一步加速了在国内布局相关产业的步伐,也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四是济源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济源工业发展到今天,关键是靠着在座各位企业家。济源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锲而不舍,济源企业家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过大浪淘沙成长起来的,为济源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企业家是济源的宝贵财富,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我们坚信,有各位企业家的辛勤耕耘、开拓进取,济源工业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拉高标杆,负重奋进,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

做好下步工作,要把握工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力稳住企业基本盘、稳定工业运行基本面,尽快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一)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工业强市始终是济源的主战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是我们最中心的工作,离开这个主题济源经济高质量便无从谈起。一要始终保持浓厚的工业发展氛围。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济源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工业的有力支撑。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工业对于济源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把工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重中之重,一如既往抓好工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要在"工业强市"上始终保持共识,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和支持工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以工业高质量推动发展新跨越。二要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工业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是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继续落实好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奖补政策,发挥财政引导作用,进一步统筹工业领域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要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多层次多方位引导吸引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社会资本投向工业领域。三要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创新资源向工业领域集聚,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鼓励企业进行长期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希望各家企业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产业资本,抢占行业制高点。四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众多企业为济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企业有困难,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帮一把。要加强对工业经济的运行监测调度和分析研判,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要坚持领导联系分包企业、项目等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持续开展好"四项对接",特别是对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要"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二)坚定转型升级主方向。坚持既定的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和主攻方向,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一要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济源高耗能产业占比大,环境容量基本达到临界点。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我市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家企业在济源扎根,济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希望大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文明底线,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工厂),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坚持循环发展,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减少污染排放,共同守护好济源的绿水青山。二要深入实施"三大改造"做强主业。"三大改造"是推动制造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持续开展"三对标四提高"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体系,加快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质量、品牌和效益提升,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三要大力招商引资拉长链条。要强化重点产业链招商,聚焦优势产业,绘制招商图谱,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去年工业转型升级落地项目较多,正是得益于济源现有产业基础和豫光、金利、万洋、济钢等现有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主动作为、招商引资的贡献。各家企业要充分发挥招商主力军作用,大企业要继续做出表率,带领更多中小企业,加强与行业知名商协会的联系,探索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租赁联合等方式,有效打通产业链堵点、连接产业链断点,既把本企业做大,更引入新企业促成新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在济源集聚集约发展。四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要抢抓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立足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优势,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命门之穴,优秀的企业、优秀的团队更加看重的是稳定、开放、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要深入研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逐项对标,致力于打造济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所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再压缩不低于30%。做好代办帮办服务,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干部迈开腿、群众零跑腿,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提升至90%以上,实现40%以上的事项"不见面审批"。按照"统一审批流程、统一数据信息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要求,全流程、全覆盖推进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环节压减为10个,总用时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本职工作,把企业的事当成分内之事,坚决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动真碰硬,勇于直面困难矛盾,把工作从室内转移到室外,推动企业问题在现场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要靠前服务、高效服务,主动与企业沟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主动登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严厉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故意刁难企业的恶劣行为,为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三要扎实推进诚信建设。把诚信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凡是对企业承诺的事项,都要履行约定义务,接受社会监督。没有执行到位的要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严重失职失责的,要按规定追责问责。要加强诚信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企地关系,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坚持诚信建设红黑榜集中发布制度,全面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营造诚信社会环境。济源政府是诚信政府,是兑现各项政策的表率,请企业家们特别是外来企业家放心。四要营造亲商安商氛围。要认真落实党政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帮助惠企政策落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企业项目建设的"一联三帮"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部署和综合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落地难、订单接续难、资金融通难、要素保障难等现实问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要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行为,让投资者来的放心、留的安心、干的舒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