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4页)
第四,一定要把"农业+"的文章做出实效。各级领导干部都知道,凡是农业做得好的都是实现了"农业+",凡是农村工作做得好的都实现了城乡资本的互动。我们现在面临非常好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机遇,在脱贫县有大量的资金帮扶,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政策条件,但这个条件是有窗口期的。第二个机遇就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在后疫情时代一定会迸发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凡是抓乡村旅游业比较好的、抓得比较及时的,就一定会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大的背景下产生强大的生命力。第三个机遇就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条件,农业包括畜牧业的基础条件非常好,一些特色种植业、龙头企业在逐步进来。比如今年西麦集团会进来,它是中国燕麦的龙头,占据中国燕麦市场份额超过了一半以上,而且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科技含量非常高,这是个标志性项目。我经常讲,投资不管大小,在于拉动整个行业,形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链条。抓农业产业不要立足于种植业,要在"农业+"上做文章。我们有机遇有条件有基础做好"农业+"的文章,比如农业+旅游业,我们现在做的特色小镇、特色民宿,包括一些田园综合体,当政府介入一个旅游聚集村发展的时候,就会把自然发生的经济变成有为的经济,要有规划的引导、政府的介入、基础设施的改善,这都是需要我们做的。这么多年我们在做污水处理,许多旅游村污水横流,为什么不优先解决这些问题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问题厕所?是因为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没有解决老百姓想要解决的问题。厕所问题解决不了,怎么能够解决未来农业+旅游、农业+新能源、农业+牧业、农光互补、农草互补等一系列问题?前天开项目调度会,推进这些项目过程中有好多乡镇反映说影响老百姓打草,我们的年蒸发量达到1800毫米以上,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凡是高架支起来建起光伏后草都长得好、打的草更多。包括农业+家庭农场,全市提出"三百计划",县委组织部要进行表彰,到年底表彰百家民宿、百家家庭农场、10家农业龙头企业,就这样去推进。总之,一定要做好"农业+"的文章,农民要富裕一定程度上要离开农业本身、离开种粮本身,立足于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所以乡村两级一定要做好项目谋划、整体设计。我经常问农家乐现在到底有多少家、高端民宿有多少家,统计数据一天一个变化,在统计过程中发现这些都属于自发的经济,干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不是政府在引导,没有规划介入、没有基础设施更新、没有政策激励,也不是评星定级、联成网络。农业发展最怕成了自然经济,当自然经济变成政府的介入、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能够解决农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双重冲击的问题。农业是弱质产业,一是有市场风险,今年挣钱了,明年不一定挣钱;二是有自然风险,一场冰雹过后就可能什么都没有了,总体上受这两种风险的影响较大。要想把农业变成肥沃的产业,必须做"农业+"的文章,每个乡镇都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去谋划项目,坚决避免有资金也做不出项目的情况。
第五,一定要打造出**特色、享誉全国的"种子硅谷"。**要有这个气魄,有两个产业大家可以去做。一是马铃薯,**是中国的马铃薯原原种之乡,占全国将近40%的市场,但是大量的知识产权不在我们手中,存在散、小、弱的短板。我们要打造"种子硅谷",就要把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都抓在自己手里;二是燕麦,农业农村部门、科技部门要加强研究,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研究,老百姓种燕麦亩产100-300斤,在草原天路周边能够达到300-400斤,现在坝上农科所的燕麦可以做到800-1000斤。种子的繁育推广、科研示范,要和坝上农科所和马铃薯龙头企业去对接,做具有知识产权的良种繁育。我之前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过,叫农业抓两头,一头抓育种繁育、一头抓仓储加工,把基地全给别人,包括马铃薯基地可以全部放到内蒙,我们只抓"两头",打造"种子硅谷",藜麦种子繁育也很关键。我们要敢于将打造农业"种子硅谷"和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去绑定来解决种子的繁育问题,这就需要将种子繁育与高标准农田改造结合起来、与园区化布局结合起来、与科研单位院所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往上走。会后农业农村局、科技部门,要做两个打造"种子硅谷"的方案,一个是马铃薯,另一个是燕麦。包括科技含量是什么、品牌是什么、市场占有量有多大,如果我们不做的话,一方面种子繁育的基地可能会被别人抢走,另一方面可能会将我们目前形成的优势丧失殆尽。种子问题是农业的核心和命脉,抓不住种子革命,就抓不住未来农业发展的命脉,所以会后这两个部门要认真研究,今年在这两个产业上、种子革命上作出革命性调整,也可以和园区建设、打造有机绿色农业品牌结合起来。
第六,一定要把农业改革这篇文章做活。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第一次农业农村改革是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土地的改革开始。国家要按照去年中央深改会的要求,选定一部分基础条件好、有改革积极性的地方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我们已经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申报到了自然资源部,今年一定会成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A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如何打破城乡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第一条就是地,在地上做文章。农村的资源就是地,第一就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把它搞活了。比如,蓝深资本开发的红人谷国际电竞影视小镇项目,由平台公司向县扶农公司押了2000万,同时该公司还负责将老百姓予以免费安置,把老百姓的房子全部盖成二层楼,盖好之后腾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用来做文旅开发,将流转土地、建设用地、拆村土地连片做成一个电竞影视城。但是开工许可证需要土地、规划等手续,没有土地证可以申请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容积率一般情况都在1.0以上,那就盖成旅游地产、楼房了,而按照规划设计是打造旅游业态,这样也行不通。商业用地不行就拿拆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去盖,但集体建设用地无法办理土地证,虽说可以虚拟地出一个土地证来实现开工,但建好后土地使用权不归公司,只有房屋所有权,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即便是贷款融资也不行,难题一时无法破解,最后县里研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经过努力,我县争取到全省第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蓝深资本顺利拿到了第一个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证,实现了开发的品质提升,实现了地权和产权的合一,能够融资,也实现了低容积率的开发。当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还有许多种模式,将老百姓予以妥善安置,本身也是带动老百姓的一种方式。所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会打破城乡生产要素壁垒,我们现在正在推进宅基地的有序退出,鼓励大家去干去,也鼓励城市资本下来。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资产的盘活,农村土地集中流转以及征拆土地,这些都属于农村改革问题。我们要打造特色小镇、发展农光互补、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征拆土地必须要到位。我在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八个行动"、四大保障措施,第三个保障措施就是生产要素保障,这其中地从哪里来?地是流转出来的、是征拆出来的,就这一个标准。一个项目迟迟不能落地,还涉及到营商环境问题,我讲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七项措施,其中第六项是营商环境从乡村两级抓起,农村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一定要把土地这篇文章做活。包括"五个振兴"中人才如何回流,这都和产业相关联,要用好乡土专家,引进农业专家。可以适度出台一些鼓励农村人才回流的激励措施,和人才引进、人才公寓有效地结合起来。客观来讲,回流农村人才要比回流到城市的人才更为重要,这就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也体现在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上,每个部门都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