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上的交流讲话(政绩观专题)
市委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上的交流讲话(政绩观专题)
同志们:
正确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能更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加深刻把握怎么评判政绩、怎么衡量政绩,从而以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发展观干事创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正确政绩观就是要一心为民造福
好的政绩有许多标准,其中最大的标准就是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地方执政,还是到党中央工作,牵挂最多的是人民,关注最多的是人民,考虑最多的也是人民。他曾深刻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并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展现出亲民、为民、爱民的赤子之心,为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典范标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是干部政绩的受惠主体,干部的政绩实不实、好不好,必须从群众需要来考量、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呼声是群众需求的外在表露,也是愿望的现实反映。对广大干部来说,回答好"呼与为"的命题,把群众呼声变为政策哨声,干出来的政绩才会合乎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工作期间就指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他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在闽东工作期间,面对闽东人民迫切想要改变现状、迅速发展起来的呼声,他不是简单把厦门特区的施政理念搬过来,而是一头扎进基层调研,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闽东九县,在广泛调研中找准呼声背后的真实情况,在掌握民情区情社情的基础上确立了"摆脱贫困"这一中心任务,并带领闽东人民矢志奋斗,用两年时间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这启示我们,只有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入手,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契合实际的发展方略,创造符合群众意愿的发展业绩。
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第一责任。对群众来说,一个干部政绩好不好,不是听他说得好不好,而是看他干得好不好,在为民办事上有没有"两下子"。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工作时就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所谓绩,就是政绩,在工作中,能奋发有为,尽心尽力,有所建树,人民群众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同时,他还专门对"什么是办实事"作了深刻阐释,强调"要对'办实事'有辩证的理解,不能把办实事与给钱给物等同起来","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创造政绩决不能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是要从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一语道出评价政绩的关键。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好的政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体现在老百姓的笑容里、家常里、内心里,能打多少分,老百姓心里都有数。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工作时,明确"要立足于多办使群众满意和高兴的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办,坚持不懈地办,努力让群众理解、谅解、高兴和满意",等等。这些年来,X秉承这些理念,从增进民生福祉的小事做起,通过每年实施一批口袋公园、街头运动场、城市驿站等"十个十"民生工程,不仅获得了群众的点赞和好评,也助力X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实践证明,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满不满意是衡量政绩观最客观、最首要的标准,只有始终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把一个个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政绩。
二、正确政绩观就是要紧抓发展要务
经济发展是评判一个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我市时,在一个乡政府看到各种锦旗,唯独看不见经济建设这面旗。他说,"挂了那么多锦旗,少了经济建设这一面就不风光","一个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也有主旋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与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断是前后贯通的,都深刻阐释了发展业绩在政绩中的重要地位。看政绩必然要看发展业绩,看有没有为一个地方的发展作出贡献。无论是哪个战线、哪个领域的党员干部,都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以高质量的发展成果展现政绩、检验政绩。
从远期目标与近期规划相协同的维度考量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工作期间,面对当时闽东人民开发三都澳港口、修建温福铁路和建设中心城市"三大梦想",鲜明指出:"事关地区发展战略全局的决策,要充分考虑到国情、省情、区情,不要把近期内难以实施的发展目标超前化","不能寄希望一下子抱一个'金娃娃'","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将来时机成熟了,是可以大干一番"。2010年9月,他回到我市视察时,看到当时我市初步具备大开发、大发展的条件后,又嘱咐我市"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历来注重从历史大逻辑、发展大趋势中把握方向、谋定战略,对什么发展阶段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要谋划什么事,有着清晰的战略判断。这也告诉我们,评价政绩既要看造福当前、又要看惠及长远,既要看显性成果、又要看潜在成效。任何时候,我们必须始终做到因地制宜、谋近虑远,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谋划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推进发展,努力干出一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政绩。
从经济速度与发展效益相统一的维度考量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工作时,就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强调"应该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础上来促进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不恰当的速度会对生产力发展产生一种破坏作用"。这意味着考量政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用发展质效掂量出政绩的真正分量、衡量出政绩的实际价值。这些年,X正是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连续5年、6年位居福建省首位,经济实力跃升全省第五、跻身全国百强,成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当前,要以高质量为追求,致力发展高质量产业、引进高效益项目,努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维度考量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早在我市工作期间,他就十分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强调"现在讲综合发展,则是要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等等。这些都深刻阐释了一个道理,就是发展是业绩、保护也是业绩,只有两者相得益彰、协调共生,才能真正检验出政绩的成色。X这些年正是秉承这些理念,精心呵护绿水青山,推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8年改善提升,并连续3年上榜中国"绿都"城市,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最绿的城市。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核算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逐"绿"奋进、向"新"而行,努力绘就发展素质与气质、品质与品相兼具的美丽画卷。
三、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始终勤政廉政
作风好坏直接关乎政绩得失,好政绩的背后需要好作风的保障。评判政绩往往从干部的作风表现就能看到端倪,干部的作风表现也是考核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就围绕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作过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做到"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早在我市工作时,他就谆谆教导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并倡导清廉从政、行动至上的优良作风,提出"青年干部四忌"和"为官四要"等要求,这些都对评价干部政绩提供了重要标尺。各级要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推动形成重实效、求实效的干事氛围,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从"实干"看"勤"。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工作时明确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强调"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并亲自倡导践行"四下基层",用脚步丈量闽东大地,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的光辉榜样。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就是看他有没有真心实意地深入基层、真刀真枪地破解难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始终保持只争朝夕的干劲、砥砺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倡满负荷和紧张高效的工作节奏,营造唯实干、唯实效、唯实绩的浓厚氛围,切实以新担当新作为造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在"赛场"识"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工作时就强调,"共产党的选人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四化标准,讲五湖四海,看政绩",提出培养干部要用"赛马场上选千里马"的办法,把堪担重任、能扛硬活、善打硬仗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这些年,X深化"赛场选马"行动,通过一线考核、蹲点调研、专项评议、绩效考评、年度考核"五位一体"干部考评机制,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一线中,选出了一大批敢拼敢干的"猛将""闯将""干将"。实践证明,碰到难题绕道走、不敢轻易上火线的干部,是树不好政绩的,树立的政绩也是经不起检验的;干部只有通过基层锻炼、实践历练、难事考验,才能练出真本领、考出好业绩。
用"纪法"察"廉"。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嘱咐闽东干部要"清廉从政",过好自我关、人情关"两关",要求从根本上铲除"滥用权力"这一腐败现象赖以生存的温床,并铁腕整治干部违规建房,牵头制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有力重塑政风民风社风。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始终保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高度自觉,把纪法挺在最前面,把符不符规、合不合法作为决策办事的首要考量,确保取得的每一点政绩都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取得,不断巩固拓展风清气正、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
我就谈这么多,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