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六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91条)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六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今天,与各位文友一同探讨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六方面问题起草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方面问题: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严于律已、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这个方面的查摆问题的关键词为:廉洁文化建设、八项规定、形式主义、党内监督。
从根本上来讲,这个方面还是在查摆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纪检部门的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等方面的问题。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查摆的角度发生了一些变化,重点就是把查摆的范围缩减了,也就是你不能从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这些大角度去查摆问题,要把角度缩小,才能符合查摆要求。小编一共梳理出4个角度可以进行查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4个方面进行查摆的过程中,要扣住两个词语,一个是"政治责任",一个是"严格",也就是廉洁文化建设,你有没有将其作为一项政治责任;落实八项规定和整治形式主义是不是做到了严格,党内监督是不是将政治监督放在了首位,监督是否做到了严格,等等。
一、廉洁文化建设
这是一个比较新概念,虽然以前也有这样的提法,但并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上。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因此,这个方面在新时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查摆。
一是对廉洁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识有偏差。
二是对廉洁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落实得不够严,不够细,没有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
三是廉洁文化建设还是主要依托纪检部门,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
四是廉洁文化建设品牌挖掘和建设不够有力,没有抓住本地、本单位的特色打造品牌,宣传教育的方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形势,等等。
1.廉洁文化建设存在虚化弱化现象。一些领导同志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如,往往只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注重招生规模、就业率和升学率等显性指标的扩大和提升,却将廉洁文化建设视为高校建设发展中并不十分重要的"佐料",没有将其放到高校建设和发展规划中应有的高度去统筹谋划。廉洁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将其深度融入全市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建设体系,一些既定的工作推进比较缓慢,廉洁文化建设成果转化效率不快、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领导同志对廉洁文化建设定位不够明确,对廉洁文化建设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应该具有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和应达到的效果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廉洁文化建设在培育、涵养和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等方面现实意义还不够清晰、明确,对如何提炼出具有特色的廉洁文化核心要素缺少统筹谋划,没能形成符合本单位特色的廉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导致一些工作失去了方向性和针对性,流于形式、不能深入的问题瓶颈亟待突破。一些领导同志抓廉洁文化建设的韧劲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未能将足够的恒心和毅力贯穿到廉洁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导致一些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出现了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问题。
2.落实廉洁文化建设不实不细。制定的《集团廉洁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不够细致,如,虽然将廉洁文化建设划分为思想引领、内涵建设、教育提质、阵地拓展、产品创新、氛围营造六个方面,但对于如何具体抓、抓具体,缺少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措施,导致一些工作"空对空",推进不力。一些领导同志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到位,认为廉洁文化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占用生产时间,而企业要更注重实际生产能力所产生的价值,从而忽视了基层一线工人的廉洁文化教育。一些领导同志履行廉洁文化教育职能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正确引导干部职工全面认识和把握廉洁文化建设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些一线工人认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软任务""虚工作",导致合力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人人讲廉洁的浓厚氛围尚未根本形成。一些领导同志对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还不够有力有序,未能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有机结合、全面融入,廉洁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成为营造良好企业生态的有效途径。
3.廉洁文化建设合力作用没有充分彰显。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聚合性不足,各类主体的建设行为往往各行其事,目标和方向不尽统一。如,虽然建立"党委统筹谋划、纪委组织推动、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工作机制,但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廉洁文化建设却呈现零散、碎片化的状态,未能形成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良性局面。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虽然明确要求党委统筹谋划,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还是主要是由纪委组织开展,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不够,得不到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基层廉洁文化建设往往陷入"推一下,才动一下"的被动局面,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局面仍需进一步挖掘和开启。
4.廉洁文化建设品牌挖掘和建设不够有力。廉洁文化理论还不够丰富统一,如,有的廉洁文化建设理念、建设路径还比较单调,更多是宣教式、灌输式、命令式活动,小编公众号原创,难以适应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难以从灵魂深处触动干部队伍在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需求追求,廉洁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足。因地制宜深挖廉洁资源不足,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还不够丰富,未能打造出廉洁特色突出、时代特征显著、特点鲜明的廉洁文化品牌,品牌引领、多维支持、全域覆盖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还存在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廉洁因素不够及时有效,未能充分依托全市历史文化名胜、廉洁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机构等整合盘活廉洁文化资源,廉洁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还很薄弱,廉洁文化活动品牌还没有真正融入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便民服务等各领域,廉洁文化深入人心、成风化人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二、八项规定
但查摆时,又要注意,不能再选择有时存在公车私用这样的小角度,大问题。试想,这都10年了,这类问题还犯,那真是不可原谅。之后还要注意,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单独作为一个方面进行查摆,不要与八项规定混为一谈。
因此,查摆这个方面问题的时候,站位一定要高,着眼一定要全,目标一定要大,才能查摆出新问题。
那么,要从什么角度进行查摆呢?一是从制度建设入手。二是要辛苦纪检部门了,从干部队伍上找找问题了。
1.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相关制度建设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建设,距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如,在建立制度时,往往注重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未能全面深入地分析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特点和问题,充分考虑到未来工作的实际,不断丰富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对在贯彻中央八项精神过程中,对于一些有效做法,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到位。再如,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对缺乏制度规范的领域也没有及时填补空白,制度缺位和失灵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在深化细化制度时,"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坚持得不够好,一些规定制定的比较笼统,小编公众号原创,特别是配套实施细没有达到明确化、具体化的要求,没有充分发挥出制度的活力和效力。
2."疲劳综合征"尚未完全消除。在监督落实中央八项固定的过程中,一些纪检干部面对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的繁重任务,面对问题呈现出主体隐蔽、手段隐蔽、场所隐蔽的特点,不自觉地产生了"疲劳综合征",放松了查办案件的要求,对于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和隐形变异行为警惕性不够高,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对问题挖掘得不够深,"惩、治、防"工作链条有时出现松动。
3.监督执纪方式没有完全融入新时代。一些领导同志对纪检监察工作缺少创新精神,未能主动接受新时代的科技产物,还是习惯于老方式和放方法,不善于运用新方式、新手段开展监督检查。如,在监督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时,不善于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分析信访、巡察、审计、互查等发现的问题线索,存在"路径依赖",未能及时主动地升级打法,用好数字赋能,"抓系统、系统抓"的查纠新思路、新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三、形式主义
2019年开始,党中央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省份还将2022年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年,因此,这个方面还是要查摆一下的。
1.对反对形式主义的新要求认识不够深刻。一些领导同志在未能时时事事都坚持联系的、辩证的、全面的观念,对于"形式主义"和"必要的形式"区分不够科学合理,对于一些该开的会、该发的文,该搞的督查,担心被定性为形式主义,有时"一刀切",带来了新的形式主义。一些领导同志对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在谋发展、做决策的时候,对基层工作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够透彻,使一些点子、政策、方案不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一些工作或激进或滞后,基层同志对此有意见。一些部门热衷于"数字化",任何工作都想要用"数字化"的方式推进,各部门都一套信息系统,且系统类型复杂、功能重复、标准不一、难以共享,重数据数量,轻数据质量,一些基层单位疲于应付,有的甚至为了应付检查而编造数据、捏造材料,使基层干部做了很多无用功。部分基层"数字政府"改革面临着重投入、轻运营,重考核问责、轻激励赋能的情况。
2.整治"口号式"工作落实行为不彻底。一些基层单位没有搞清楚工作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上级的安排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点上热闹面上冷清。如,对于我们下达的工作方案,一些基层单位对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都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实践检验,就第一时间套用,很快就出成果;有的对上级安排的工作部署不做认真准备、深入研究,一味求快开会研讨,议而不决,浪费时间;有的以"逐级分解越快越细越多,越能体现工作落实成效"的心态,不分昼夜忙"挂图作战",小编公众号原创,实际上却说一套做一套,使我们的一些决策和想法,在基层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一些基层单位和领导干部常常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自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骗得上级的理解、同情、信任,如,有的错误地认为"以虚带实"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科学方法,大可不必横加指责,等等,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不严不细、失管失察造成的。
3.基层减负成效与基层干部的期待仍有差距。以改革破解基层体制机制障碍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如,虽然全力推动资源、服务、工作力量向基层倾斜,不断为基层放权赋能、减负增效,但有时在减负中,统筹谋划不够科学,工作标准"虚高",有的不管是否劳民伤财,一味搞自我加压、层层加码;有的为凸显自身特色,不管基层负担和实际效果,乐于耍花样,喜欢增加自选动作,随意扩大工作要求适用范围;有的基层干部由于时间紧迫、能力不强,易采取数据造假、经验造假的方法,把没做的事情假装成做了的,把刚刚开展的工作假装成已经完成了的工作,把初步取得的经验假装成经过多次实践取得的经验。甚至还有一些基层领导不计代价搞假经验、树假典型、造假"参观路线";有些干部在下级和群众面前搞"虚假激励",小编公众号原创,漂亮的话说了一大堆,兑现的时候无下文,也许短期能赢得下级和群众的赞同,但长期则是挥霍了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污染了地方的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四、党内监督
这个方面主要是专题查摆,除了"一把手"和纪委书记,一般的领导干部个人可以不用查摆此方面问题。
1.党员民主监督的内生动力不足。从全省看,党内监督主体的发展不够均衡,自上而下的监督相对较为强力,自下而上的监督还比较乏力,特别是部分党员监督意识淡化,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党员民主监督弱的短板日渐显现。一些领导同志,对党员民主监督的宣传教育工作抓得不紧不实,一些党员没有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不能深刻理解党内监督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些基层单位党务公开制度不够完善,使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缺少了解党内事务的高效平台,对党内事务关注度不高,缺乏参与党内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党内监督与大数据结合还不够紧。一些纪检监察部门对各类监督信息资源统筹谋划不足,未能及时将大数据预测原理运用于党内监督实践中,提高监督效能。如,对各个方面的监督力量有整合、统筹的不够及时高效,各方面的监督信息资源未能及时有效地传送到相关部门,存在信息流失或失效的情况。对大数据的运用不够科学,虽然对腐败问题和线索进行了大数据分析,但预测的能力和水平不足,不能准确发现和把握案件背后的关联和规律,全面梳理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地域、时间节点等,治标迈向治本推进比较缓慢。
3.政治监督责任压得不够实。一些基层主要领导政治监督职责履行不够到位,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够科学合理,没有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对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力量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纪检组专责监督、纪检委员基层监督和业务部门职能监督的合力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党内监督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等现象,监督的整体效能不高,协同推进工作不够有力。一些领导同志没有把政治监督融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中,融入生产经营之中,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支撑力不足,监督治理效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廉洁文化建设素材,共30条
1.廉洁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有些高校的廉洁文化建设看似开展得如火如荼,实则并未在各类群体中引起足够重视。首先,高校的部分领导干部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些领导干部往往只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注重招生规模、就业率和升学率等显性指标的扩大和提升,却将廉洁文化建设视为高校建设发展中并不十分重要的"佐料",可有可无。因此,廉洁文化建设并未被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规划中应有的高度。其次,教师群体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足。很多教师片面地将教学工作视为自己的主业,以提高所教授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提高学生满意度的主要途径,而将廉洁文化建设视为学校领导层的业务而不屑一顾,还有的教师热衷于职称评审、外出进修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直接红利",更无心思顾及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最后,大学生群体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大学生认为廉洁文化建设与自身无关,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够了。现实中,有些大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在干部竞选、班级评优等活动中结帮拉派、搞小动作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正是对廉洁文化的建设未予以足够重视、对其内容学习不足的反映。
2.各类主体建设行为的聚合性不足。部分高校的廉洁文化建设呈现零散、碎片化的状态,各类主体的建设行为往往各行其事,目标和方向不尽统一,因而未能形成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良性局面,即没有形成廉洁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3.廉洁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性不足。当前,很多高校的廉洁文化建设仍局限于板报宣传、课堂灌输、开会学习文件等传统形式,在内容选择上也大多缺乏新意,吸引力和感染力明显不足。如此陈旧的形式和内容难以使教育对象对廉洁文化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自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4.廉洁文化建设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文化建设旨在用润物无声的力量教育人、感化人,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渗透性,需要建设者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锲而不舍地做下去,方能取得理想成效。这就需要运用制度的力量为廉洁文化的长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廉洁文化建设却缺乏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机制,或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致使廉洁文化的建设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5.高校的主要领导同志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廉洁文化作为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思想文化基础和学校长远发展精神力量的高度来提高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视,将廉洁文化建设摆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应有的高度。
6.廉洁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的系统谋划。当前廉洁文化建设主要依赖纪检和行风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廉洁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有效的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单位领导班子明确定位,提炼出廉洁文化的核心要素,形成符合单位特色的廉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没有系统谋划,廉洁文化建设就没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易于流于形式、不能深入。
7.廉洁文化传播方式传统、手段单一。当下碎片化现象无处不在,传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交流方式、传播形态、认知模式正在逐渐分裂、崩解、整合、重构。面对这一变化,部分单位没有做出积极响应,廉洁文化建设仍停留在宣传口号、召开会议、组织活动、撰写稿件等传统方式上,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即便是利用了OA、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通常也仅是换了个平台发布信息,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创新和思维转变。且廉洁文化建设基本上都采取自上而下的宣教方式,并不适合高智商、高学历、高工作强度的工作者。
8.廉洁文化建设的融合度低、认同感不强。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涵盖了行政、医疗、医辅、护理、后勤等部门,医疗部分又分为门急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大科,大科下面又有二级分科和三级分科。公立医院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通常采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宣传教育材料,没有针对不同科室和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针对性设计,从而造成廉洁文化与本科室的主责主业融合度低的现象,没有共鸣的廉洁文化难以激起相关人员的认同感,使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9.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全面。当前,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深入人心,"打虎""拍蝇""猎狐""扫黑"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压倒性胜利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一些国有企业里靠企吃企的"硕鼠"、在企败企的"蛀虫"被严肃查处、绳之以法,警示震慑的典型案例很多很多,但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步其后尘而入"瓮中"。最主要的还是廉洁文文化正心修身、预防腐败和文以化人、中国廉以养德的措施还未实起来、强起风廉政来,廉洁文化感染人、激励人、凝聚标--不人、号召人的作用还未有效发挥。另其是不想腐外,有的干部职工对廉洁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浅薄,虽对腐败现象、违纪问题、不正之风痛恨不已,但却对身边日常发生的不良现象听之任之、见怪不怪,总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宽容放过,实则损害了廉洁文化养成的土壤环境。
10.文化理念还不够丰富统一。当前,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还存在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建设、为应对上级考核而创新的现象,有的廉洁文化建设理念、建设路径还比较单调,更多是宣教式、灌输式、命令式活动,难以适应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难以从灵魂深处触动干部队伍在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需求追求。还有一些管理者对廉洁文化建设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应该具有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和应达到的效果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廉洁文化建设在培育、涵养和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等方面现实意义还不够清晰、明确,不同程度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问题。
11.组织管理还不够有力有序。国有企业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是纪检监察部门自己忙乎,需要各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需要发挥党建群团和工青妇联等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有机结合、全面融入,让廉洁文化建设真正成为营造良好企业生态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时,还存在组织管理不够协调、沟通交流不够经常、协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局面仍需进一步挖掘和开启。
12.环境氛围还不够稳定浓郁。当前,有些国有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腐化问题,体制不够灵活、制度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内部运行较为封闭僵化、市场竞争缺乏足够活力,致使工程建设、物资采购、选人用人、大额资金等方面多有违纪违规问题发生。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以权谋私、以职谋利,有的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战斗力有所减退,事不关己、得过且过,官僚主义表态、形式主义应付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问题影响了干部职工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致使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进程还不够迅速、氛围还不够浓郁、效果还不够明显。
13."两个结合"是指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4.将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全市文化建设总体布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靠纪检监察机关"单打独斗"。
15.印发《廉洁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从廉洁文化思想引领、内涵建设、教育提质、阵地拓展、产品创新、氛围营造六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系统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全域工程。
16.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建考核、精神文明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大格局。
17.廉洁文化建设既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为重点,又重视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改造。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成果共享,让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弘扬社会清风正气。
18.随着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其中,廉洁文化活动品牌正逐渐融入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便民服务等各领域,让廉洁思想深入人心、成风化人。
19.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廉洁因素,深入挖掘人文、历史、民俗等方面的亮点,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因地制宜深挖廉洁资源不足,党员干部接受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21.廉洁文化产品供给不仅在线下,也在线上。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利用微视频具有故事性、亲民性、互动性等优势,拍摄录制了有关廉洁文化、廉洁教育的系列视频内容,在全省各级纪委监委的官方平台上展播,使官方平台转化为便捷的廉洁教育阵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激发思想共鸣。
22.实施廉洁文化载体数字化行动。加强廉洁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助推器""放大器"的作用,通过H5、动漫、VR、AR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实现廉洁文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使党员群众与廉洁文化实现零距离接触,提升廉洁文化可及性和触达率,高效激活廉洁文化动能因子。
23.不断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打造廉洁特色突出、时代特征显著、特点鲜明的廉洁文化品牌,全力构建品牌引领、多维支持、全域覆盖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为滋养清风满怀、正气充盈的大地提供有力思想保障。
24.突出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培树廉洁品牌、依托全市历史文化名胜、廉洁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机构等,整合盘活廉洁文化资源,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提升廉洁文化建设水平。
25.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大部分单位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但是还存在会议强调多,会后落实少,效果不明显;突击性开展工作多,有计划性开展工作少、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主要是由纪委组织开展,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得不到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基层廉洁文化建设往往陷入"推一下,才动一下"的被动局面,致使廉洁文化教育效果不明显。
26.廉洁文化教育还不够深入。廉洁文化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企业管理者更注重实际生产能力所产生的价值,致使廉洁文化教育工作被认为是一项"软任务"、"虚工作",不愿在廉洁文化教育工作中投入过多的人、财、物保障,影响和制约了廉洁文化教育的开展。甚至有的单位认为,学习教育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与基层一线工人没有关系,而且占用生产时间,从而忽视了基层一线工人的廉洁文化教育。
27.宣传形式单一,效果不太明显。基层单位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在会议上,或者是悬挂廉洁标语,观看警示片,很难在职工群众中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氛围。同时,在廉洁文化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廉洁教育内容老化、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没有将廉洁文化同延安红色教育资源、企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精神相结合,忽略了文化的渗透性。在表现形式上没有紧跟时代潮流,不够新颖,缺乏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微视频等形式。
28.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清廉长沙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委统筹谋划、纪委组织推动、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工作机制,推动廉洁文化浸润各领域、各行业,推动廉洁成果共建共享。
29.要增强廉洁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深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融合,将现实与历史人文结合,与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企业文化结合,凸显文化特色,推动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创新方式方法,避免单一化口头、书面文化传播、无差别化灌输,增强方式方法的差别化、多元化,注重因人施教,以群众喜闻乐见、交口称赞的方式增强廉洁文化传播力、渗透力和感染力。
30.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廉政建设,也涉及文化建设,是一种旨在影响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思想意识、行为取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建设工程。既不能仅仅依靠纪检监察部门,也不能仅仅定位为一项宣传教育工作,更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文化样式的制作传播,而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系统理念统筹谋划,将政治要求、价值理念、制度建设、文化传播有机融合为一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增强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八项规定素材,共16条
1.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检查,注重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紧盯公款、公权力管理使用全过程全链条,构建"惩、治、防"工作闭环。
2."四风"问题总体上得到有力遏制,但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任务依然很重。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既要对顽瘴痼疾反复敲打,又要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苗头性问题露头就打,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
3."四风"问题呈现出主体隐蔽、手段隐蔽、场所隐蔽的特点,问题发现难、挖掘不够深成为纠治"四风"工作的难题。纪检监察机关要从问题漏洞处培土加固,创新监督方式,实施精准监督,见微知著、及时防治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和隐形变异行为,以纠治问题的实际成效堵住堤坝缝隙。
4.深刻认识反弹回潮、卷土重来的现实风险。"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享乐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作风顽疾土壤未消、病根未除。一旦松口气、歇歇脚,"四风"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5.深刻认识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演化风险。不正之风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与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破窗效应",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往往源于小事小节失守,违法犯罪大多始于"四风"问题。纠治"四风"事关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巩固拓展。如果不抓早抓小,"四风"的病原体就会演化成为腐败的大祸患。
6.深刻认识盲目乐观、懈怠松劲的疲态风险。经过长期努力,纠治"四风"形势不断向好。面对取得的成绩,要特别重视"疲劳综合征"的问题,始终保持警惕警醒,防止出现麻痹大意、警惕性下降,敬畏减弱、侥幸心理滋生,定力不足、较真不够等问题。
7.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打好明察暗访、数字赋能、部门联动的组合拳。
8.对反复出现、易发多发的问题,分析症结原因,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问题,精准提出对策措施。
9.在加强日常监督的同时,主动适应新时代科技产物,以新方式、新手段为监督检查提供有力支撑。探索运用"大数据",认真梳理分析信访、巡察、审计、互查等发现的问题线索,找准"四风"突出问题和易发多发领域,精准定位,进行集中整治,形成了"抓系统、系统抓"的查纠"四风"新思路、新格局。
10.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建设是永恒的课题,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方向。制度的建立不但要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工作的实际。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分析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特点和问题,不断丰富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11.怎样创新方式、升级打法,防止"路径依赖",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必须思考和破解的课题。
12.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四风"方面的有效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真正发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作用。同时,要深化细化制度,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尽量使笼统的规定明确化,使原则的表述具体化,对需要制定实施细则的予以配套完善,以增强制度的活力和效力。
13.要着力健全已有的相关制度,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抓紧修订完善,对缺乏制度规范的领域抓紧填补空白,最大限度解决制度缺位和失灵问题,不断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
14.部分干部教师对"八项规定"精神认识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没有认识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极端重要意义。片面地认为"八项规定"是管具体事的,上级和学校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落实办法,就算落实完成了,不用再做什么。甚至有个别干部教师认为高校不同于地方政府,自己本身没有"四风"问题,"八项规定"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
15.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虽然能够按照要求,制定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但相关配套文件不够健全,例如:在加强调查研究、公文管理、公务用车等方面,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制度体系。此外,出现违反"八项规定"问题以后,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相对偏软。
16.联动机制不完善。在落实"八项规定"过程中,往往党政办公室、纪委等牵头部门发挥作用较多,而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或协调不够,没有发挥出强大合力。
三、形式主义素材,共23条
1.党员、干部务须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2.坚持以改革破解基层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源、服务、工作力量向基层倾斜,不断为基层放权赋能、减负增效。
3.紧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挂牌热"等现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当前存在的各类形式主义问题,有针对性开展专项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改。
4.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工作落实过程中,如果形式大于内容,就会产生形式主义。"口号式"工作落实。为体现对上级安排部署要求的重视,有的单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点上热闹面上冷清。具体来说,有的对上级要求精神未加深入思考、实践检验,第一时间就套用,很快就出成果;有的对上级部署不做认真准备、深入研究,一味求快开会研讨,议而不决,浪费时间;有的以"逐级分解越快越细越多,越能体现工作落实成效"的心态,不分昼夜忙"挂图作战",实际上却说一套做一套。
5."机械式"工作思路。习惯于按旧思维、老办法和别人的做法抓管理干工作,只管做了不管成效。具体来说,有的领导干部离开开会、发文、要材料就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有的重复讲上级讲过的内容,或不管是否有作用,每天每周例会雷打不动;有的重复发上级已具备可操作性的文,或年年发内容相似但现阶段相关问题已不再突出的文;有的平时不留意基层工作进展,一旦用得着就立即大范围索要材料。
6."虚高式"工作标准。虚高的标准,平添了无谓的工作,逼出了基层的弄虚作假、糊弄应付。具体来说,有的单位为体现认真精细,不管相关报表、台账今后多久才可能使用一次、有无重复劳动之处,一味求细求详求多求频求美;有的不管是否劳民伤财,一味搞自我加压、层层加码;有的为凸显自身特色,不管基层负担和实际效果,乐于耍花样,喜欢增加自选动作,随意扩大工作要求适用范围。
7."躲闪式"工作担当。置岗位职责于不顾,一味按"避责管理"逻辑行事。具体来说,一些管理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只出新规定、不废旧要求,但对基层诉求迟迟不明确意见;一些部门在制发文件制度时,过度征求意见、会签审核;有的牵头单位发挥"指挥棒"作用不自觉,组织协调扭扭捏捏、跟踪推进软软绵绵、考核督促羞羞答答;有的把"责任状"看作"免责单",以签责任状代替压实责任;有的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凡事必请示汇报。
8."美图式"工作成效。重留痕轻实绩,只求赢得上级满意,不管群众是否乐意。具体来说,为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单位做事、记录"两张皮",甚至摆拍照片,不开会只"量身定制"记录;为使学习场景好看,有的单位搞凑数式培训、刷分式学习;有的单位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应景造势,把说的当做的,把做了当做好,把思路当成果,把责任往外推。
9.搞形式主义的人常常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自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骗得上级的理解、同情、信任,有时还"拿大帽子压人",让基层不好群起抵抗。各级干部对一些形式主义现象的认识不完全统一,有的错误地认为"以虚带实"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大可不必横加指责;有的认为揭露形式主义有损单位和领导形象,不愿自曝家丑。有时形式主义带来的损失并不直接,监督和追责具有滞后性,导致个别干部少有顾忌。
11.不担当不作为。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但当前一些基层干部仍存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一是缺乏担当意识。有的基层干部错误的认为"有多大权办多大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在群众有急难愁盼问题找上门来时,惯于使用"推、脱"手段,推脱责任、推脱干系。有些事情明明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也以要"请示上级""集体研究"之名把自身承担的责任降到最低程度。有的干部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采取"部门分解,层层落实"的方式布置下去,美其名曰压力传导,其实是不敢负责、不敢担当。二是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有的基层干部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至少不要惹事"的处世哲学,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思想严重。一些机关的门好进,干部的脸好看,但事情依然难办。
12.重表态轻行动。善于决策,敢于表态,勇于行动,是一名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也是干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表现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敢于表态是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魄力的外显。但是,一些基层干部在上级和领导面前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到工作上时却静悄悄,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喊口号上,不断寻思"喊什么口号、怎么喊口号"才能吸引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注意,甘做"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些干部在下级和群众面前搞"虚假激励",漂亮的话说了一大堆,兑现的时候无下文,也许短期能赢得下级和群众的赞同,但长期则是挥霍了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污染了地方的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有些基层机关搞层层签批,一些重要事情需要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都表态才能进行研究,有些事情在层层签批中贻误了时机,"黄花菜都凉了",有些事情某个领导没有表态,则很可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
13.重痕迹轻实效。做工作留下一些工作记录和痕迹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但在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存在过度留痕的现象。一是一些基层单位在工作过程中不遗余力主动"留痕"。有些基层部门以"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为名,大搞"痕迹管理",留下各种工作的计划方案、台账、照片、影像,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而这些"痕迹"是否真正需要、将来能否派上用场,则很少有人顾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部门大搞各种"表格抗疫""网上抗疫",却没有考虑这种形式的抗疫对于防控疫情到底有多少作用。在脱贫攻坚中,一些地方数据一大堆、照片也不少,但到底是不是真扶贫、扶真贫却很少关注。二是有些部门在检查工作和考核干部时,片面以是否留下"痕迹"作为重要标准。有些上级部门和考核部门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和考核干部时,重点检查计划是否周密、台账是否完整、次数是否到位、影像是否保存,这种不良的"留痕"导向也直接导致了某些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得不留下一些"痕迹",否则在检查和考核时就会陷于"有口难辩"的不利境地。
14.重形式轻内容。内容需要附着于一定的形式,好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突出内容。但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形式上,则很可能会冲淡内容,甚至掩盖真实的内容。一是部分基层干部仍热衷于"文山会海"。有的干部对待上级精神和文件,习惯于囫囵吞枣,甘当"二传手",往往以会议来落实会议、以文件来落实文件,甚至有时还会邀请高级别领导参加会议,给人以"单位重视、领导重视"的感觉,会议结束后,会议总结、会议成果、新闻报道一应俱全,至于会议有没有必要召开、群众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则并不重视。二是部分基层干部存在造假数据、假经验、假典型等现象。有的基层干部由于时间紧迫、能力不强,易采取数据造假、经验造假的方法,把没做的事情假装成做了的,把刚刚开展的工作假装成已经完成了的工作,把初步取得的经验假装成经过多次实践取得的经验。甚至还有一些基层领导不计代价搞假经验、树假典型、造假"参观路线",这样的假东西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劳民伤财,使得群众怨声载道。
15.学习"走过场",学用"两张皮"。有的在学习中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习停留在计划、报告、总结中,没有活动载体、约束机制、督促检查,对上级精神机械传达,不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有的在学习中知行不一、脱离实际,学而不用、坐而论道,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促进发展割裂开来;有的在学习中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为应付检查在网上找资料、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甚至照抄他人笔记,做学习"懒汉"。
16.调研搞"作秀",热衷"被安排"。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然而一些党员干部时至今日仍然搞作秀式的"伪调研",甚至借调研之名"潇洒走一回"。有的调研时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窗子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满足于听报喜不报忧的汇报、看照搬照套的材料、走别人打造的"经典线路";有的调研时喜欢"被安排",对"盆景式"典型情有独钟,对"政绩工程"拍手叫好,对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听之任之;有的调研时秉持"主题先行",下基层前就形成调研报告,出门不过是补数据、找例子,纯粹成了"走程序",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对基层的困难哼哼哈哈;有的调研时沽名钓誉,名曰"调研",实为"作秀",下车伊始便高谈阔论,作些不痛不痒的"空洞指示",拍下精心导演的"亲民画面",热衷于报纸留名、电视留影,只图吸引领导眼球、博得媒体关注、产生"轰动效应"。
17.工作重"留痕",雨过地皮湿。有一种形式主义叫"过度留痕",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无谓折腾,劳民伤财,增加基层负担,群众叫苦不迭。有的习惯于做虚功,没有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成效,写官样文章,讲"正确的废话";有的习惯于编业绩,把"部署"改为"成效",工作没开展多少,汇报只往好的说,为应付检查考核,搞过度的精细化管理,整理五花八门的材料,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更有甚者,甚至假造台账;有的习惯于搞"摆拍",他们"坐在家里想画面,到了下面摆场面,群众当演员,我来拍照片",无心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无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18.落实不到位,依样画葫芦。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干工作照搬照套,认为发文就是贯彻,开会等于落实,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刚做就想着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不结合基层实际调查研究,不针对重点难点分类指导;有的热衷表面造势,空喊口号、空洞表态、滥刷标语,刚安排就督查、刚部署就考核、刚启动就问责;有的工作拖沓敷衍,回避矛盾问题,遇事要么层层向上请示,要么层层向下签责任状,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有的精于"下有对策",为谋求私利或局部利益,对中央的决策和指示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搞变通、做选择。
18.对民打"太极",在位不为民。有的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有的脱离群众、高高向上,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有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在岗不在状态,在位却不谋事,要么打"太极拳",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要么设"软钉子","不吃、不拿、也不干",以致"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有的唯我独尊、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无视民主集中制,该开的会不开、该走的程序不走,搞家长制、一言堂,只求"官威",情不为民系、利不为民谋。
19.从"数字化形式主义"表现来看,有的是重数据数量,轻数据质量。不少政府部门各有一套信息系统,且系统类型复杂、功能重复、标准不一、难以共享,有的甚至为了应付检查而编造数据、捏造材料。部分基层"数字政府"改革面临着重投入、轻运营,重考核问责、轻激励赋能的情况。
20.怕担责任甩手"拖"。个别干部缺乏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特别是在对接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时候,给群众一种"了解了、知道了"的错觉,实则将群众的需求放置一边,不管不顾"拖下去"。具体表现为,有些部门在解决群众的基本需求和问题时,不明确公示办事流程,群众要不断摸索才能办事;有的干部在面对群众的询问时,缺乏耐心回答,"以程序面对群众,以原则告知行动",使得群众的基本问题变成了"老大难"问题;有的甚至在解决群众问题时笑脸相迎,热心接待,搞形式上解决,实质上推脱,摆出一种"门好进,事好讲,问题不解决"的敷衍服务状态。遇事不管是个别干部职责缺位的突出表现,这类干部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离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21.能力不足消极"拖"。随着国情、世情的快速变化,我们的干部队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考验对那些能力不足的"拖星"干部而言更为严峻,直接影响着干部解决问题的效果。能力不足消极"拖",不仅具体表现为因解决问题能力不足而不担当,甚至还表现为没有能力而乱担当。一方面,个别干部自身能力不足而又不求上进,遇到问题和困难就会推诿扯皮、不担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坐稳自己的位置,往往以"拖"为上。另一方面,个别干部由于意识到问题难以解决而又推脱不掉,则大讲精神、大讲原则、大讲程序,搞形而上学,试图避开问题和矛盾锋芒,"拖之大吉",表面上主动,实则是"主动"外衣掩盖下的"被动"。能力不足导致的"拖星"看似是能力不足导致的被动"拖",实则是缺乏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的责任和勇气,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拖掉",将战胜困难的勇气"拖没"的主动"拖"。
22.在抓落实上,有的干部把说了当成做了,把计划了当完成了,把做了当成做到位了,把部分落实当成全部落实,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有的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过度留痕、层层加码,搞抽屉政策、口袋政策,这是"基因重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论是对付"顽固病毒",还是"变异毒株",都要紧密联系我省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
23.要坚持联系的、辩证的、全面的观念,注意区分"形式主义"和"必要的形式",该开的会还是要开,该发的文还是要发,该搞的督查检查还是要搞,关键是统筹规范、实事求是、务求实效,防止"一刀切"、走极端,坚决杜绝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
四、党内监督素材,共22条
1.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必须突出党的领导机关和"关键少数"。强化党内监督,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2.当前,以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党内监督体系和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经形成,要进一步从贯通融合、有效衔接的角度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现有制度的执行。
3.加强政治监督,党中央发挥统一领导功能,各级党组织都是政治监督的主体,各级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的纪检机关是履行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全体党员都负有政治监督的责任。
3.形成全党上下履行、尊崇和自觉接受政治监督的氛围。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能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4.党内监督主体的发展总体上看还不够均衡,突出表现在自上而下的监督相对较为强力,自下而上的监督还比较乏力。部分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存在着党员民主监督弱。
5.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设计、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发挥"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优势,放大"以案促改""巡视整改"效果,在各类监督贯通中乘势借力、在整合反腐败力量中推进落实,不断提升监督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
6.以将大数据预测原理运用于党内监督实践中。着眼于对违法违纪、腐败案件的预测、对于违法违纪分子的预测、对于整体违法违纪趋势的预测,以更好地掌握腐败现象背后的规律。掌握了规律以后,就可以做到提前预警。通过对腐败问题和线索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背后的关联和规律,梳理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地域、时间节点等,通过采取制度防范、预防提醒等措施,避免腐败问题的再发生,由治标向治本迈进一步。
7.党内监督有时存在监督意识淡化现象。在党内,存在一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内事务关注度不高、缺乏监督意识的问题,有些党员同志对于享有的监督权、表决权等权利未能充分行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有舆论监督、巡视巡查等,但也存在一些缺位现象。另外,还有一部分党代表未能反映党员心声;也有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未引起重视,导致同级的监督很难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主要领导的监督明显存在缺位现象。
8.党内监督管理的制度缺乏系统衔接性和操作性。我们党制定颁布了多个关于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条例等,但有些规定对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整体考虑和衔接仍有待完善。另外,有些制度的具体条例在用词上略显笼统,如"一般不得""后果严重的""造成重大失误的""特殊情况除外"等等,容易被误读,影响到制度规定的权威性。
9.党外监督对党内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十九条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虚心接受群众批评。当前,人民群众参与党内监督的渠道过于狭窄,由于很多单位受条件、经费、人力等各种条件制约,一般就只有党务公开这种形式。并且很多地方的党务公开形式单一,舆论监督作用未能发挥好,也影响了监督的及时、公开和公平。
10.要加强广大党员的党内监督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开展党内监督的学习,让党员同志深刻理解党内监督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并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同志,党内监督要监督什么,在真正开展监督工作的时候知道要怎样进行监督等等,使广大党员能充分认识到党内监督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从而调动和提高党员同志参与党内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还要让广大党员同志认识到每位党员既是党内监督的主体,同时也是被监督的客体。要把党员是否主动参与党内监督这项内容纳入民主评议党员中,从中体现党性的强弱水平。
另外,各个单位要完善好落实好党务公开制度,进入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党务"的信息公开优势,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党务工作的有机衔接,激活党务公开的制度效应,为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党内事务提供高效的平台,并通过"互联网+党务"规范运行程序。当前,网络监督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既是党内监督的优势,也将对整个党内监督体系带来一定的挑战,各级党组织要对网络监督进行正确引导,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1.强化政治监督,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产业升级转型、内控体系完善和发展动能转换四个维度,聚焦政治引领力、公司竞争力、公司活力、风险控制力、企业影响力和文化聚合力建设六个方面。
12.政治监督要与公司实际相结合,看清被监督单位、行业在"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职责使命,把握重点监督任务开展针对性监督。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统筹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监督重点进行选题,列出监督清单,强化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纪检组专责监督、纪检委员基层监督和业务部门职能监督的作用,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构建大监督格局。
13.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把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融入生产经营之中,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
14.从工作策略新变化看,采用横向"扁平式"、纵向"垂直式"、纵横"复合式"等方式,凸显党内监督的综合治理效果,已经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党内监督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等现象。
15.要综合运用民意测评、公开质询、网上评议等方式,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回应群众关切,保障党外监督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提升党内监督质量。
16.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规程、审查调查工作规程、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工作规定等制度,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协同联动。
17.统一领导就是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使监督贯穿于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的领导全过程。全面覆盖就是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既抓"关键少数",又管"绝大多数",强化一把手监督和日常监督,紧盯权力运行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使监督寓于权力运行的全流程。
18.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各类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治国理政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同时,还必须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19.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第一位的是党委监督,不能一谈到监督就只想到纪委或推给纪委。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或者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责任进行签字背书,做到守土有责。
20.要实现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协同作用,就必须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加大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统筹力度,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内外监督贯通协调的监督体系。具体而言,这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的衔接贯通。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承担着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必须依法开展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审计机关等领域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等情况的监督,切实督促党政工作人员规范用权履责、防止滥用权力。同时,必须促进党内监督同行政内部监督有机贯通,实现政府政务督查与党内巡视巡察、纪律检查的有效衔接,切实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促进行政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和政府职能的高效实现。
21.加大统筹力度,整合各类监督信息资源,有效运用大数据。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固然覆盖面很广,但是因为各个方面之间并不能自然形成统一的力量,如果任其各行其是,必然很难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这就需要把各个方面的监督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统筹起来,使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传送到相关部门,避免信息流失或失效的情况出现。特别是要有效运用大数据这个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整合各类监督信息资源服务。这些年来,现实中发生的大量案例已经充分说明,有效运用大数据,及时整合各类监督信息资源,对于提高监督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使各类监督更加协同有效。只有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对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使其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使监督更加协同有效。而这就需要我们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大量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疏通各种信息渠道,汇总各种各样问题,并切实解决好在各种监督中存在的信息不畅、监督难以到位等实际问题。
下一篇:综合8万字民主生活会起草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