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常用查摆问题汇总(推荐)
本篇查摆问题部分本站筛选自各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材料,未作序号编辑。如需查找"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可通过"查找"功能(Ctrl+F)定位查找。
1.在强化政治定力、提升思想觉悟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很多某某分子在剖析自己违纪违法的原因时,第一条写的都是"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反观我自己,没有真正认识到扎实的理论素养是政治坚定的基础,学习浮在表面,松一阵紧一阵,特别是党纪学习教育中,有时候认为,"学纪是为了不违纪,不违纪就不需要学纪",自己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无非分之想,用不着做过于钻研,就这样忽略了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2.以案为鉴不深刻,一以贯之的政治定力还需提升。从他人教训与悔恨中吸取经验不足,看着镜头里的一些案例觉得很震撼,看后没有完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自警自省,缺少对"腐蚀"的警觉。有时候觉得别人所犯的错误,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别人身上有的错误思想倾向,自己肯定不会有;有时候还错误地认为管得太严,管的太死,会影响工作积极性;有时候在开展警示教育中,存在看客心态,认为别人违纪违法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没有时刻做好自我警醒,在一点一滴中锤炼拒腐防变定力。
3.政治勇气有所欠缺,主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有所下降。对我们某某的宗旨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有时思想中存在干得越多越容易诱发违纪风险点的错误观念,没有以率先、积极的姿态,扛起与岗位相匹配的政治责任。?比如,什么工作只想完成就行,没有从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角度进行定位,推动落实。再比如,对什么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缺乏一种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在比如,对一些不确定因素心存顾虑,宁可放慢节奏,也不愿冒风险,导致一些工作成效不明显。
一是对政治纪律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有时未能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站位和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一些分管干部在政绩观错位、违背新发展理念、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苗头性、倾向性行为和问题,还是存在从工作纪律角度看待和定性的思维定势,没有及时从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对这些分管干部进行政治引领,在以政治纪律保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战斗力发挥等方面还有差距,运用政治纪律这件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不够到位。
二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纪律的关键作用发挥不到位。对
于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政治要求,理解得不够透彻,未能充分认清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忽略了这一过程需要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的至关重要性,在谋划、推进和落实重点工作和业务工作时,未能把政治纪律这个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重要保障,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导致个别干部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够强,一些工作存在违规违纪的风险点。
三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对如何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思考和谋划得不够多、不够细,未能全面系统地把握和践行政治纪律是牵头管总的政治要求,在分管工作领域,政治纪律立得不够高、落实得不够细,执行得不够严,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自己以及个别分管干部对遵守其他纪律失去指引和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违规违纪的风险。
四是对新修订的《条例》中政治纪律的丰富内容,把握不够全面系统。对《条例》中9个方面的28条负面清单,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面对《条例》中划出的政治纪律的"红线",只知道自己严格遵守相关条款,而没有做到全面化理解、系统化吸收丰富内容,对于一些分管干部提出的如何结合《条例》和具体工作,筑牢政治忠诚、涵养政治品德、规范政治言行等细节化问题,政治引领有时存在语焉不详、闪烁其词等问题,导致自己以及一些分管干部"政治三力"提高得不稳、不快,对于"两个维护"是生动的具体的理解不够深入和深刻,个别分管干部存在把"两个维护"实功虚做的问题。
五是抓好政治纪律的方法路径不够明晰。不善于从高线着眼、高处着手抓好政治纪律,没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终身必修的功课,未能及时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透过业务看政治的政治能力不足,对于增强分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忠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宗旨情怀教育等,缺少时代性和实效性,导致自己和个别分管干部坚守底线的能力和定力有所弱化,对党性修养、品德操守、觉悟境界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讲政治、守纪律还没有完全从要求转为自觉。
六是监督严守政治纪律还不够严实。对照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政治能力还有差距,对于分管干部,不善于从其日常言行、工作表现等方面查找政治问题,不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纠正政治偏差,不善于揭示其政治危害,剖析其政治根源,全过程、经常性、立体式监督,动态评估"政治三力"存在薄弱环节,在推动落实"两个维护"严格化、常态化、具体化等方面,落实落细还不够,持续用力不足。
七是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的成效不够明显。政治站位不够高,对于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未能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的高度,以及作为长期执政先进政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深度,充分认清制度化推进、机制化践行的重要性,在塑造分管干部的政治灵魂方面,政治定力、工作动力、履职能力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管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八是长效机制的成果转化质量不够高。对于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缺少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严抓的劲头,一些分管干部对新时代理论武装的制度体系和内容了解不够全面,对制度建设的历程缺乏系统掌握,对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总结提炼出的制度机制成果学习不够,关注不多,未能从思想上把相关制度真正作为加强理论武装的目标要求和言行规范,存在活动结束了,规范就可以放一边了的思维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管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九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与时代精神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党支部在理论武装工作机制化、创新化方面还有存在短板,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够积极主动,未能及时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对于如何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缺少系统性、改革性的思考,有的还停留在传统的"三会一课"的水平,未能将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符合职责实际、队伍特点的理论武装形式,凝练提升为机制性工作安排或长效机制。
十是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还有生存空间。对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类不良的精神文化缺少查摆、分析和研判,对于如何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缺少系统化的思维和改革化的举措,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创新、不讲活力、照搬照套的倾向。弘扬主流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方式方法不够新,缺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些干部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政治能力和主动意识不足,不能处理和平衡好个体观念和组织集体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六是对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缺少"空杯心态"。学法懂法的先行者作用发挥不够好,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自己没有把学习和掌握法律作为自己长期的必修课程、必备素养,依法办事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不够新鲜,不够牢固。习惯沿用之前的思维方式行使职权,缺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没有将《条例》的最新精神和最新要求,内化为为人民正确行使权力的行动自觉,未能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谋划工作、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实事求是讲,自己还是缺少在接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思想自觉。
七是纪律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挖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的纪律建设,缺少系统性的思考和实践化的探索,未能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自我培育的路径不够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停留在简单认知层面上,未能充分地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也不够明显和有效。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短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先进文化的浸润作用发挥不到位,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持续有力不足,廉洁价值理念尚未完全成为自身的自觉追求。
八是发挥自身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到位。自己对生活纪律的条款内涵和重要作用理解不够深刻,未能站在提升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可以引导社会大众恪尽职守,优化社会道德风尚的政治高度,对分管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对这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够上心,不够用力,个别干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品德、涵养正气、陶冶情操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未能将严格的自我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之中。
(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角度
九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有待提升。主观上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抽象,没有什么具体的抓手,因此,往往以空洞说教的方式,通过灌输性的方法,让分管干部掌握其理论基础和内在要求,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和新技术不到位,一些分管干部没能充分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作用,认同感不强。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干部,面对他们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思想价值引领方式,未能用生动的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导致个别年轻干部对其缺少情感认同,出现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一是缺少抓好改革创新工作的辩证思维。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理念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高标准要求,思维比较固化,主观上还存在推进改革创新的力度越大,纪律建设风险越高的错误意识,新理念、新观念重塑较慢。抓宏观、中观、微观三管齐下的能力和本领不足,未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潮流,对于改革创新工作中涉及到的深层次、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未能统筹算好政治账、战略账、大局账、长远账、经济账,解决问题没有充分把握好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用力也不够均衡,导致一些制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改革创新的政治勇气角度
二是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还有所欠缺。面对分管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卡点瓶颈的"老大难"问题,自己缺乏敢为人先、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政治勇气,对于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大无畏的精神,有时思想中存在改革创新容易诱发违纪风险点的错误观念,未能以率先、积极的姿态,探索推进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深水区进得不够远,硬骨头啃得不够狠,对标对表上级全面深化改革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在落实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等要求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三)改革创新的科学方法角度
三是用改革"关键之招"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的方法不够科学。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充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未能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新动能新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存在差距,未能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和法治观念谋划推进改革,一些改革措施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不够明确,没有完全把改革成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防范风险的意识角度
四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意识不够强。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涉及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和新的领域,自己对于防范化解风险,缺乏"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睁眼睡觉"的警觉性,面对这些新元素所产生的更为复杂、防控难度更为艰巨的重大风险源,没有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防范化解风险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不足,困难估计得不够充分、风险思考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不够周到,实事求是讲,自己并没有在新产业、新赛道、新模式中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仗。
(五)防范风险的本领和方法角度
五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能力亟需提升。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战略能力、运筹能力、应变能力还有短板,面对新时代下风险的多源性、多样性和复合性的客观现实,自己对各类风险隐患研判缺少抓住根本、抓住重点的本领,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风险的趋势、特点、规律的能力不足,对于风险在哪、现状如何、趋势怎样,未能完全做到摸清底数、心中有数,导致没有全面、及时逐个击破风险的关键点,精准破解局部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的问题。
(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角度
六是对正确的政绩观的认知比较狭隘。干事创业的历史耐心不足,没有主动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内在统一的角度校准政绩观,"显绩"和"潜绩"有力不够均衡,推动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矛盾问题用力多一些,谋划长期的工作用力少一些,未能事事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也缺少"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些工作短期看的确有一些成效,但长期来看,为未来发展奠定的基础并不坚实,自己在工作中好的出发点,现在回头看看并不是最优解。
(七)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角度
七是正确的政绩观没有贯穿到新发展理念的各个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距离完整、准确、全面的要求存在落差,在谋划事业和推进工作时,未能始终按照这一理念看待政绩、创造政绩、衡量政绩,战略定力不足,有时思想上存在"政绩冲动"和"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项目冲动,自己的这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有一些表现在了自己工作或讲话的细微处,一些分管干部在谋划方向和工作重点上有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八)政绩观与群众工作角度
八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不够强烈。未能全面了解和把握新时代广大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美好生活期待,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没有时刻把群众的"脸色"作为检验政绩的"成色",也没有做到每一个考虑、每一项决策、每一处部署都增进了民生福祉,一些精力财力物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上,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多、不够细、不够实。
九是对"新形象工程"的警惕性不够高。对于"新形象工程"的隐蔽性、欺骗性和迷惑性缺少主动防范的意识和精准甄别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单位借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由头,强力推广和升级数字治理手段,打造数字工程和党建工作品牌等行为,自己没有从"新形象工程"的站位高度和洞察视野,审视这些工作是否具备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能的潜质,是否容易出现形式主义、搞"盆栽"等问题,同意和支持过于直接,导致一些看似创新的工作,却没有体现出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