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书(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1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4分钟

(二)一轴

即:农旅融合与休闲景观轴。沿产业园内202国道,推动万亩蔬菜观光摄影园、休闲观光采摘园、私家菜园、蔬菜种植农事体验园、五彩设施蔬菜展览园等项目建设,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举办绿色有机蔬菜博览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蔬菜产业发展与休闲农业旅游协同发展。

(三)四片区

即: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区。

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依托兰西经济开发区绿色食品工业园建设,通过引资金、上项目,合资、合作、招商、嫁接等方式,在原有传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对新产品进行研制开发,推进新食品原料开发,推动向精深加工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建成北方绿色有机蔬菜加工基地。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依托现代农业科技集成与创业创新中心,立足榆林镇蔬菜等农业产业的良好发展基础,围绕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推进生物、工程、信息等多学科技术交叉渗透融合,在实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建立熟化集成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新技术、新装备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推广应用。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在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区西侧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北侧建立现代农业(蔬菜)发展示范区,以示范引领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为目标,推进物联网技术、智能机械化技术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的广泛引用,攻克传统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高和产量低而不稳等难题,为探索蔬菜种植模式转型升级及培育优质专

用新品种提供有力支撑。

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区:在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东北方向,建设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区,在生产环节,选育优良品种,以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确保食品安全和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的"两减三保"工程;在管理环节,推行蔬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做到统一环境质量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关键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

兰西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布局图

第三章创建重点任务

按照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和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的总体定位和建设要求,立足产业园农业产业发展特点,遵循产业园建设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以打造区域现代农业样板为目标,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以促进生产要素聚集、产业技术带动为引领,结合产业园总体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园创建五项重点任务。

一、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产业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产业园蔬菜产业现有发展基础,延长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条,加快"寒地黑土"蔬菜公共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土壤肥、无污染"为建设标准,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

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强产业园耕地质量、土地平整、道路建设、农田灌溉、基地生产用电、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质量等级高、配套设施齐全、抗灾减灾能力强、建设规范的优质高标准菜田。同时,针对产业园现有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棚室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大棚结构,积极实施旧棚改造工程。提高产业园温室、大棚设施建设标准与规范,提升抗灾能力。

(二)加快蔬菜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

在产业园重点培育适合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南瓜、番茄、辣椒、茄子等专用品种,适宜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甘蓝等系列品种。集成创新标准化生产、连作障碍治理、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轻简增效等技术。建设2~3个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场,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推动新产品研发

通过招商引资、改组改造、联营联合等形式,培育和壮大贮藏保鲜、冷冻脱水、净菜包装、干制腌制等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形成集聚发展。支持产业园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创新中心,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到2021年,引进培育

蔬菜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蔬菜产业化龙头企

业8家以上,年蔬菜加工量达到50万吨,特色高端蔬菜占蔬菜加工总量的20%。

(四)延伸产业加工与营销链条

加快产业园蔬菜交易市场建设与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一批带动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蔬菜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产业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窗口、科技推广应用的平台和生态旅游观光的基地;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和蔬菜产地预冷工程,推动蔬菜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农超对接",与全国的大中型超市进行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扩大蔬菜产品的销售半径;积极开展蔬菜深加工和商品处理,发展高端蔬菜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全产业经营体系,增加经济效益。

(五)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通过举办蔬菜文化艺术节、展销会等形式,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兰西县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寒地黑土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树品牌、创名牌,努力打造具有兰西寒地黑土特色、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蔬菜品牌、名牌。鼓励扶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申报使用地理标志,培育以"小菜一碟"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争创

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蔬菜安全检测监测点,维护兰西蔬菜品牌的市场信誉,全面提升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水平。

二、推进生产要素聚集发展

加强与国家级或省级科研机构及科技型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组建产业园农业科技研发联盟,构建科技集成创新平台,着力提高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建设蔬菜生产、加工的技术创新和孵化体系,实现产业园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现代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构建科技集成与研发平台

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和研究院,打造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构建蔬菜产业科技集成创新平台。通过设立科研基地等方式,加强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应用研究,在产业园内实地开展蔬菜种植技术集成模式应用研究,合力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重点开展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加强设施标准化研究,结合兰西县自身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设施,提高设施的采光、吸热、保温性能;

设施小气候环境的精确控制技术与优化技术;设施土壤栽培、基质栽培、水培关键技术;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设施蔬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同时,依托创新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开展科研、推广、培训等工作,实施良种良法引进试验示范、产业体系和服务模式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工程,形成高科技研发、转化、培训、推广一体化体系。

(二)构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蔬菜生产技术推广机构,分期分批建设蔬菜品种选种育苗体系、蔬菜植保监测体系、病虫害防控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省级专家组为龙头,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支撑,县级推广中心(站)为技术集散地,乡镇及以下农技综合站为主体的"五级"网络。形成园内有技术服务站、项目建设有技术服务人员、产业发展有技术支撑的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技术推广体系,为产业园蔬菜产业发展做好科技服务。加强县、乡镇蔬菜生产与加工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建设一支能够了解生产、提出技术、深入推广的技术推广队伍。加强乡镇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人员培养,建设一支能够走村入户、实地指导、有效服务的技术服务队伍,逐步形成以县技术推广人员为中坚力量,以合作社技术推广人员为主力队伍,以村技术服务人员为基础的延伸乡村、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蔬菜生产、加工的技术推广和服

务人员团队。

(三)扶持蔬菜生产专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装备体系,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蔬菜产业机械化工作,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要求,优先选择大宗蔬菜作为突破口,推进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与集成创新,深入探索集农艺技术要求、农机装备配备、园内地块整体规划设计为一体的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完善以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装备体系,创新提出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优先将大棚微耕机、全覆膜播种机、移栽机、精量播种机等蔬菜专用机械列入省农机补贴目录,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蔬菜产业装备化应用

三、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以产业园为载体、平台,以构建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主线,以农耕文化、蔬菜文化为魂,拓展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等多功能,推动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实现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以二产带强一产、三产带活一产的发展格局与形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

(一)三业并举,促进一产接二连三

确立"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的基本思路。围绕产业园蔬菜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使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伸融合发展态势,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着力创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知名品牌。加强统筹规划,推进蔬菜产业发展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田园景观化为目标,高水平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带(基地),深度开发产业园生态休闲功能,聚力建设玫瑰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促进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将"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蔬菜产业发展渗透融合,发展网络营销、在线租赁托管、食品短链、电子商务、体验经济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式,培育一批农业电商企业。

(二)培育四类主体,推进产园一体化

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加大"两转三同步三集中"综合开发力度。"两转"即加快土地流转和农民转移;"三同步"即土地整理与土地流转同步推进,产

业发展与农民转移同步实施,项目建设与政策整合同步安排;"三集中"即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内集中、商贸向市场集中,探索产园一体化发展机制。

(三)完善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在农业合作制基础上发展股份制,让农民以股份合作制的方式进入二三产业,直接获得农业下游的经营收益,或者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股份合作企业或农业公司从中获得相应的要素收益。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户家庭或农业合作组织不具备优势的领域,如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储运与物流等,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分享收益。完善龙头企业认证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通过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融合增值收益更多地惠及农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产品加工或乡村休闲游为核心纽带,采取土地流转、出租、入股等方式,建立生产原料或休闲观光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形成产加销或产游销等产业链发展模式。

(四)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服务产业融合

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基础上,以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的金融需求为导向,构建起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各司其职、协调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

系,形成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保险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方式。选择产业园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仓储物流等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领域进行支持,瞄准一些发展空间大、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紧密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予支持,以发挥金融工具的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

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搭建一批创业见习、创客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风险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双创"的孵化区。

(一)培育多种形式的合作社

采取联户经营、入股经营等形式组建各类生产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支持发展农机、土地合作、资金互助等服务形式的专业合作社。采取带地入社、蔬菜种植合作社嫁接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蔬菜生产互助组织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

转集中和规模经营,提升产业集中度。壮大并完善榆林大葱、南瓜等现有蔬菜合作社,扩大合作规模,完善组织形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示范社名录制度,在产业园开展示范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成立产业园蔬菜产业联合会,组织、支持和发展各类蔬菜合作社和合作化生产组织,提高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参与评定市级、省级合作社示范社,鼓励申报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社。到2021年,蔬菜专业合作社达到240个以上,蔬菜合作社基本覆盖产业园内的专业村。

(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内培"和"外引"双管齐下,围绕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和主线,产业园设置龙头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对厂房建设、设备引进、人才培训等进行扶持,培育壮大产业关联度大、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化政策、项目扶持力度,支持产业园龙头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鼓励龙头企业推动行业或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充分释放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紧盯大城市、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开展引资上项。力争到2021年,园区内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同时,落实各项优惠支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做好当地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梯度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三)鼓励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

在产业园发展构建公共服务机构为信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良种、育苗、化肥、农药、农机、农膜,以及代耕代种、大田托管等产前服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供农业技术推广、代收、统防统治、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产中服务,在农业生产后期提供产品购销、加工、仓储、物流等产后服务。

(四)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与流转方式

鼓励产业园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蔬菜等优势产业。土地流转期限应当尊重流转双方的意愿,根据流转土地的使用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流转监测制度,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稳定产业园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流转期限超过5年的,应当建立价格调整机制,明确约定调整时限和幅度,分时段确定流转价格。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

体系建设,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

(五)搭建"双创"服务平台

启动引智工程,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科研基地,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园发展方向的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创客服务平台。搭建人才返乡创业服务机制,鼓励高校农业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退伍复员人员企等各类人才回乡进园就业、创业创新,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五、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突出农业在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园内黑土地保护与治理,改善土壤养份构成,培肥地力,推行粮菜轮作和种养循环模式,率先落实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等行动计划,构建产业园废弃物全部资源化利用和生态消纳的发展路径,打造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田园风光优美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样板区,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一)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

制定产业园黑土地保护与评估实施方案,开展低洼易涝

区农田排水治理,配备水肥一体化、深松整地等设施机械,推广秸秆还田、深松耕作、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结合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补贴购置大型动力机械配套深松机等机具,对耕地进行整地作业,通过秋季深松或联合整地,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通透性,确保土壤水、汽、热等物理性状良好。增施有机肥和修复剂、种植绿肥和修复植物等土壤修复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推进保护性耕作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力。统筹资金,在榆林、康荣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产基地,重点加强以水利设施和温室、大棚为重点的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耕道、电网配套,增施有机肥,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蔬菜生产基地。

(二)落实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

按照"控、调、改、替"的路径,即控制化肥投入数量,

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型肥料,优化氮、磷、钾配比。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精准施肥方式。通过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肥,促进有机养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耕地肥力。重

点在"控、替、精、统"四个字上下功夫,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对症适时适量的精准科学施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减少直至取消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积极推进培育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力争在2021年,产业园减少农药使用量30-40%,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

第四章重点工程项目

根据重点创建任务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立足兰西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策划以下六大重大工程。

一、蔬菜产业提升工程

按照"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标准,推进以耕地质量、土地平整、道路建设、农田灌溉、基地生产用电、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代设施蔬菜种植模式示范与推广,积极推动蔬菜种植的高端化、规范化发展,总结提升设施蔬菜先进种植模式及经验,加强技术交流与推广,强化人员培训和示范户带动。引进、购置国际先进的生产线,提高园区蔬菜深加工能力,重点引进速冻蔬菜、保鲜蔬菜加工生产线,实现优质蔬菜向高端蔬菜的转换。制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集中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化蔬菜等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

二、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工程

品种方面,重点培育适合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南瓜、番茄、辣椒、茄子等专用品种,适宜不同季节露

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甘蓝等系列品种;技术上,集成创新标准化生产、连作障碍治理、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轻简增效等技术,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场,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装备上,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整合资金项目,对现有设施大棚进行提升改造,扩大日光大棚、温室大棚规模,鼓励种植专业大户及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建设棚室基地,推广以节能、低碳、高效、简易、实用为核心的新型蔬菜设施,应用新材料、新结构的棚室,提高设施蔬菜标准,最大限度利用热能。

三、产业融合示范工程

依托上吉大丰、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益品乡农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大力发展科技推广、经营培训、互联网服务、渠道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冷链服务、产品包装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供应链金融产业,为三产融合提供服务支撑。

以202国道为农旅深度融合与生态景观轴线,以黑土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主题农场为基,突出生态、休闲、度假三大特色,做好自然景观开发、文化资源挖掘、旅游配套服务三篇文章,加快蔬菜主题农场、主题公园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主题农场、旅游体验基地、旅游接待农牧户,

合理布设观光园、采摘园、垂钓园等,建设自助旅游营地驿站、乡村特色旅游客栈、农家乐,建设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功能的田园综合体,带动后备箱经济。建设大型机械体验区,举办开耕节、秋收节等节庆活动,让游客亲自下田驾驶拖拉机等机械,体验"大胶轮大马力"的农耕与收获。建设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参观走廊,打造所见即所食、所食即安全,让游客体验的同时,培育寒地黑土兰西蔬菜的忠实客户。

四、绿色高效示范工程

在产业园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完善生产基础设施和节水设施建设,加强重大病虫灾变规律及防控措施、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推广,着重在"三推"

(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三控"(控肥、控药、控水)生产模式做好示范,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大力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一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构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施用和农膜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

五、农村创业创新工程

深入推进产业园农村"双创"工作,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搭建一批创业见习、创客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风险成本,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孵化园(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重点建设农业人才创客空间:围绕产业园蔬菜全产业链,在生产基地规模化经营、产品精深加工、社会化服务、休闲农业、品牌营销与销售等重点领域,采取自由申报、专家推荐等方式,科学制定"双创"的项目清单,针对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业科技人员及家庭农场等具备孵化创业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中小微企业等主体,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社会公信力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客空间。建设农业"双创"试验见习基地:在产业园内遴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知名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等作为见习基地,建成试验示范引领全县乃至黑龙江省的农民创业创新见习基地,为创业创新农民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六、质量安全与竞争力提升工程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