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两会专访-10篇(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4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5分钟

【两会专访】践行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代表

2023年03月10日

"近年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通过'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更多基础研究人才,不断夯实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我国基础研究创新体系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高松代表介绍,一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传统悠久、根基深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学科布局比较早、比较完善,多数大学有很好的学术传承,学科体系比较成熟完备,是国家基础研究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二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天然优势和资源条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般是多学科、多院系的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为推动专业间、学科间,以及科教、产教方面的交叉融合,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高松代表说,回顾世界科技史,同样也会发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直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石之一,"因为高校输出人才、输出思想、输出技术,概括起来是输出创新"。

高松代表表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拥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研究支撑性平台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并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基础研究主力军的角色不断强化。"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预示着新挑战,在'两个大局'的战略要求下,应高度重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主力军角色和功能,更大程度、更大深度地发挥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重要带动作用。"

高松代表建议,加大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投入,完善长期化、稳定性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生均拨款,用于科研的常态化经费来源则只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其在整个办学经费中的占比较低。随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这项业务费的投入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的"存量"经费支持机制方面,应当利用好"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投入渠道,尽快研究增加投入的科学标准,加大这项业务费的投入规模和力度,充分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进行自主选题研究,充分鼓励从"0到1"的原创性探索、关键技术的基础科学问题攻关研究、"冷门"基础方向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等。

高松代表建议,实施"以人为本"资助模式,建立杰出科学家和基础研究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的长期支持计划。这是在常态化长期性投入机制上做"增量"文章,建立新的针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政策渠道。"以人为本"是投入目标的调整,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从"投项目"逐渐转变为"投人才",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性攻关研究,让科学家能坐得住冷板凳。另外,对于"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101计划"等基础学科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亟须大幅增加生均拨款,系统优化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条件,夯实和提升我国基础研究人才的"基本盘"等。

高松代表说,面对新任务新要求,作为主力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更要主动担当作为。"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深刻认识自身优势和条件,深入领会新形势下的使命要求,充满自信地担当起主力军角色,用行动和作为在科技文明史上书写非凡贡献。"

【两会专访】努力当好新时代教育改革排头兵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委员

2023年03月09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委员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论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都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没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就不会有现代化强国。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高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当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2022年11月起,我校开展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大讨论。"谭铁牛委员介绍,在此基础上,学校启动实施了《南京大学"奋进行动"实施方案》。"奋进行动"包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有组织科研等16个专项行动,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以"南大式奋进"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人才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在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战略资源。高校要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聚焦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源、聚焦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生态等"三个聚焦",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着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谭铁牛委员介绍,南京大学充分把握人才第一资源在强校兴国中的支撑作用,打造以"擎天计划""腾飞计划""跨越计划""毓秀计划"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人才成长激励体系。通过着力实现高端引领、着力实现柔性引才、着力实现评价改革等"三个着力"锻造一支高峰突出、结构合理、支持精准、促进有力的人才队伍。

谭铁牛委员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构成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南京大学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为目标,以"学科生态内涵式体系化创新、文理工医高质量融合式发展"为建设思路,通过加快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加快优化交叉学科布局、加快推动薄弱学科跨越式发展等"三个加快"不断优化学科布局。

谭铁牛委员表示,面对我国基础研究底层能力不足、前沿技术相对落后、关键核心领域被"卡脖子"、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复杂形势,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与博弈的主要战场。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南京大学着眼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通过进一步强化科技攻关能力、进一步加强重大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机制等"三个进一步",推动学校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凸显。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