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两会专访-10篇(第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4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5分钟

"基础学科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亦有其规律可循。"张希代表说,在本科培养阶段,应淡化学科界限,重塑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拓宽他们的未来发展空间。老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并通过适当拓展学术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鼓励交流与合作,让学生突破自我局限,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适应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而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应当注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转化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位,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利用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力,如学术型的学位应注重考查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专业型的学位应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等。

在谈及如何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时,张希代表建议,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坚定支持一批有学术理想和学术品格的科研工作者,给予他们独立探索的空间;当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有需要时,能够得到及时支持;同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积极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学术生态。

张希代表特别指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要以育人为本。他说:"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塑造、专业志趣和品格追求。教师要有师者情怀,用优秀的学术品格培育学生的高尚人格,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潜心教学、立德为师;要有学者情怀,坚守探究本源、揭示本质、追求真理的学术初心,不断提高学术品位;更要有家国情怀,以德育德、以才育才,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来。"

"吉林大学将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更多立场坚定、基础扎实、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善于协作的基础学科人才,努力建成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张希代表表示。

【两会专访】助力整体科技水平加速提升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

2023年03月11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国际国内大势,就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安排,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瞄准发展全局急需、国家安全急需、产业前沿急需,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追求卓越,推进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勇做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尖兵"。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要想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尤为重要。"韩杰才代表指出,新型举国体制是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独特优势和自信之源,也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下高效协同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重要法宝。一流大学要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构建的创新联合体中把准自身角色定位,身先士卒投身和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加速提升,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进行战略性转变。

韩杰才代表表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流大学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重大原始创新。要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加强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二是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敢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坐稳冷板凳,以"大师+团队"模式集聚一大批跨学科、跨领域、跨产业的科研"大兵团",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三是抓好自主体系建设。一流大学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主动,加速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下的一流大学科研组织体系,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助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韩杰才代表说,一流大学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强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供给,协同各方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激励青年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大舞台"上,把自由全面发展的"个性"需求统一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共性"需求上来,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定不移走好杰出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韩杰才代表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瞄准"国之重器"打造和"杰出人才"培养,持续突破,已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神舟、嫦娥、天宫、北斗等国家重大工程,10年累计有9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独立完成成果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牵头建设的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大科学工程"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进入试运行阶段;由院士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培育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相继揭牌运行;"1+1+X"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各项举措有序落地......全校上下正勇担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奋力以新时代新征程卓越业绩,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

【两会专访】推动形成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代表

2023年03月11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代表认为,构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高校是人才培养与各类人才聚集的高地、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在服务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须厘清人才培养的思路,走融合创新模式的路子,最大化挖掘和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