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人社系统材料合集43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5/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51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4分钟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勤与懒、廉与贪、得与失之间,经过不同的人群一番"吹拉弹唱"之后,人生的舞台上听到的便是风格各异的曲谱:勤字当头,唱一首美妙音律;奉献开路,谱一曲高山流水;相反,如果贪字挂帅,奏出的就是一段烦扰杂音。而这些差异,则取决于我们对人对事的不同态度,取决于我们修身律己的决心和甘于奉献的境界。"人无德,则不立",德体现在人的社会角色中,决定人的价值体现;彰显人的精神品质。那么,作风建设如何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呢?笔者以为:

作风建设重在"尽责"。由责任而产生的完成使命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工作的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或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凡事就怕"认真"二字。责任虽简单而朴实,却厚重且无价;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譬如:我们的社保基金监督工作,主要的职责重在"监督"二字。监督,看似轻松简单,实则任重道远!是主动监管,还是被动监督?是超前预防,还是事后补牢?这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拿出对策的厚重课题。我们只有创新举措,抓铁留痕,踏石留印,才能谱写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风建设讲究"细节"。细节决定事情的成败。细节虽细,却是基础,是实现成功的重要因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视细节,检验着一个人是否有敏锐的眼光,是否有于细微处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能在平常的事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当从身边的细小工作做起,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而躬身力行!

作风建设注重"用心"。常言道:处处留心皆有学问,时时用心事倍功半。

用心不仅是态度问题,更决定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当用心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工作就会实现新的提升,推动于无形,强大无比。用心,就是为群众办事要有将心比心,多花心思、多动脑筋。比如宣传文件政策,不能简单地照本宣读,要用接地气的方式向群众做好宣传解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的做好工作。为群众办事,要多做调查研究,切实把问题解决到实处,把握住症结,才能真正药到病除。不要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群众不买账。只有抓住问题症结,打通"任务二脉",所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乌云散去、豁然开朗。

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过硬的作风可以永葆我们树立良好的人社工作形象,提供我们前进的力量,给予我们发展的保障。如果说懒政庸政是一种耻辱,那就需要我们勤勉上进来洗刷;如果说推诿扯皮是一个现状,那就需要我们主动作为来改变;如果说反腐倡廉是一项责任,那就需要我们破釜沉舟去挑战。作风建设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而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砥砺前行的制胜法宝和家风典范,作风建设永不过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来自:QQ群【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进一步擦亮"广东技工"梅州品牌

梅州市人社局 李秀茹

(2021年4月18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

"十三五"期间,我市技工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1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共42家。全市技工院校建立校企合作企业60多家,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3070人,就业率达99%。但与先进地区比,我市技工教育存在着办学理念不够先进、师资水平不够高、产教融合程度不够深等问题。

当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把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技工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效率优先的工作干劲、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抓重点带全局,抓关键促突破,以新担当新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更要善于借机借势借力,把握工作主动,推动事业发展,不断擦亮"广东技工"梅州品牌。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使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固定资产、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得到大的提升,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良好的校园风貌、和谐的人文氛围吸引广大学生就读。"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推进梅州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力争新建1所技工院校。

着力打造一支名师队伍。完善校内外培训制度和激励政策,推进一体化教师培养,健全"学院+基地"师资培训网络,搭建培训进修、教研教改、企业实践、大师工作室四个平台,建设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双一流"的高水平师资。

大力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拓宽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让劳动者一技在身、畅行天下。加大宣传,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风尚,着力改变就读技工院校"低人一等"的社会偏见。

推动技工院校内涵发展。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聚焦省、市产业发展,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专业建设,打造一批省级示范性重点专业,推进专业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融合。深化"校企双制"办学,主动与高端制造企业、重点名优企业对接,共建一批"校企双制"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积极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充分利用竞赛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技工教育创新发展。办好全市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借鉴国家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的理念、标准、模式,优化竞赛机制,抓好竞赛组织实施工作。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推进与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技工教育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实施一批合作办学示范项目。加大与上述地区技工院校教师交流、学生互换及合作培养。鼓励各技工院校根据本校实际广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

高质量实施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三大工程"是以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促进高质量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民生工程。要充分借助"三大工程"推动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助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胡斌

(2021年4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工已经是建设的生力军,要特别关心。"为农民工服务要广覆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川籍农民工总量常年保持在2500万左右,居全国第二。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大事抓实抓细,创新实施服务保障、返乡创业和疫情防控等,2020年在全国率先组织健康互认、"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春风行动",农民工就业逆势增长,转移输出2573.4万人,"农民工经济"突破1.2万亿元,约等于全省GDP的四分之一,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充分认识农民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农民工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农民工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社会实践大学培养出来的实用型人才,是支撑"基建强国""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要用心用情、认真较真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农民工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作出了重大贡献。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从1978年118.8万人,增加到2020年2573.4万人;省外输出就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超过了53%。随着我国中小城市落户政策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县城和小城镇居住,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

农民工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农民工群体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建设者,从"打工者"到"产业工人+返乡创业者",从"劳务收入"到"劳务经济

+归雁经济"的"农民工经济",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川籍农民工劳务收入从1997年237亿元,增加到2020年5660

亿元,增长了近24倍,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主要来源于劳务收入;2012年以来,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企业32.2万户,实现产值6570亿元。农民工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不仅城市建设离不开他们,产业发展、城市服务也离不开他们。

农民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四川劳务开发在全国起步早、见效快,农民外出务工释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了人口压力下农业过密化问题,有效破解了人多耕地少的主要矛盾。农民工有序流动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劳务收入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360万通过产业就业脱贫。去年新增转移输出220万贫困劳动力,其家庭收入的70%来源于务工收入。同时,农民工在外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技能、积累了资金,为返乡创业提供了要素保障,也为未来谁来种地,谁来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把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当作重要战略性工程来抓

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战略性工程纳入治蜀兴川大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发展路子。

坚持高位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把农民工工作作为省市县乡村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工程,形成五级书记亲自抓、党政部门联动抓、社会各界参与抓的工作格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农民工工作会、返乡创业等专题会和迎春座谈会,主要领导亲自率队赴广东、浙江等输入大省召开川籍农民工座谈会,开展走访慰问和专题调研;全省143个劳务大县(市、区)和有5000名农民工以上的乡(镇)设立了农民工服务中心,并在村级设立农民工服务站或配备兼职农民工服务专员,专司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各级成员单位主动履职尽责,密切协同配合,联合开展交通保障、根治欠薪、公共服务等工作;依托各级驻外联络机构、商协会和爱心企业,在省内外建立634个农民工党组织、368个农民工工作站和68个维权救助站,专门为川籍农民工提供就业帮扶、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蔚然成风。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强化政府有序组织,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与广东、浙江两省分别签订《劳务扶贫协作框架协议》;疫情伊始,即与

广东、浙江、福建等10个劳务输入大省(市)分别签署《推动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合作备忘录》,打通农民工外出就业堵点;主动与省内外重点企业加强用工对接,密集发布供需信息,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展返乡创业示范引领行动,19个县被评为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示范县,全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315万人;组建省市县三级返乡创业专家服务团,每年为10万余人提供免费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等服务。全省农民工就业保持高位稳定,返乡创业势头强劲。

坚持造血赋能加强人才培育。着眼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建立健全农民工人才培育机制,大力培养品牌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等"川字号"劳务品牌,培育了500余万技能型人才,选树了1600余名创业明星;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和村党组织书记整体提升计划,农民工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坚持精准高效优化服务方式。把农民工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建立农民工信息平台、农民工服务平台、公益律师进工地进项目和根治欠薪社会监督员制度,创新开展农民工精神文化等活动。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民工实名制数据库,动态更新、实时掌握2500余万农民工基本信息;建设农民工服务网,开发"蜀乡亲"手机APP,为农民工提供40项线上服务;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工作督导检查,对重大欠薪案件实行"双轨"发点球销号制,压紧压实属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责任,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文化等"十送"暖心服务,举办农民工网络春晚、农民工网上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农民工服务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三、以"三新"为引领推进四川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做好新发展阶段四川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人才培养为重点、优化服务为核心,不断提高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水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善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扣四川实际,把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系统谋划,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研究分析制约工作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制定出台覆盖就业促进、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开发适合

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快推进农民工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行业从业管理;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川渝农民工工作合作,搭建川渝农民工返乡创业共享平台;强化农民工工作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贯通、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农民工工作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壮大新时代农民工人才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文明程度;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将农民工纳入技能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职业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完善激励机制,打通农民工成长成才职业通道;加强农民工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定专项计划,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新业态新职业培训,以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推动装配工、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农民工职业化;以县域为单元,开发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强化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为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融入新发展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浓厚氛围。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农民工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的现实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工公平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把稳就业、促增收、扩消费摆在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农民工信息化平台,提高精准化服务水平,帮助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推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市民化等政策衔接配套,让农民工均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省际间农民工权益维护联动机制,研究新业态农民工权益保障措施,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体系;强化根治欠薪措施,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专用账户、总包代发、工资保证金等工资支付制度,加强失信联合惩戒,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打造展示农民工才华、发展历程和社会贡献专属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农民工、关心关爱农民工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四川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更上一层楼。

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斌

(2021年4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体现了党对农民工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我们做好农民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

农民工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工是支撑"基建强国""中国制造"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一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2020年我国农民工总量逾2.85亿人,占城乡就业人口的40%。农民工是社会实践大学培养出来的实用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从"打工者"到"产业工人+返乡创业者",从"劳务收入"到"劳务经济+归雁经济"的"农民工经济",农民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民工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农民外出务工打破了城乡二元分割制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工作"见子打子",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农民工工作缺乏系统思考、整体谋划,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部门工作碎片化,协同配合不够、政策理解与执行存在偏差、工作推进参差不齐,甚至应付了事。二是培育机制不健全,成长遇到"天花板"。传统农民工在建筑、环卫等苦活累活脏活工种中普遍存在老化问题。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短期技能培训模式,难以满足农民工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就业需要,职业化存在瓶颈,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三是服务保障信息不对称。缺乏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农民工基本信息、就业区域和行业分布统计等基本信息不精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维权救助和社会保障等系列服务尚未实现省际互联互通。四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市民化速度放缓。农民工融入城市后对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权益维护等利益诉求不断增加,社会治理成本增大、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凸显。

多措并举做好农民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机制改革为保障、人才培养为重点、优化服务为核心,不断提高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制度化、精准化、常态化水平。一是加大农民工工作顶层设计。农民工群体的活动性、流动性极强,工作跨地区、跨部门,因此系统思考、系统谋划十分重要。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十四五"专项规划,出台覆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进一步打通外出就业区域、时间节点,开展返乡回乡创业示范引领行动;探索建立县级农民工劳务公司,提高组织化水平。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民工人才队伍。农民工横跨一、二、三产业。要将农民工纳入国家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强化教育引导,分行业制定统一的职业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打通成长成才通道;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建筑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推动基建、装配、快递、外卖等农民工职业化;以县域为单元开发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加大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力度。三是建立一体化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时代信息对称十分关键。要建立集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维权救助和社会保障等为一体的全国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统计指标和口径,精准掌握情况;畅通就业供需对接渠道;开辟农民工展示自我价值和反映诉求专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四是提升农民工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的问题,加快建立面向常住人口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政策衔接配套;创新"法律进工地"和社会监督员制度,对欠薪案件实行(层级、行业)"双轨"发点球销号制,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打造展示农民工才华、发展历程和社会贡献的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奋力推进农民工工作迈入新发展阶段。

履责"担担子"落实"钉钉子"集中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

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瑞

(2021年4月26日)

人社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大会精神,从严从实抓好部门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振精气神,尽责勇担当,大力弘扬"精、准、严、实、硬"工作作风,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作风大改进"行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全力推进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争创模范机关。充分发挥党建凝心聚力、提神鼓劲的统领作用,不断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执行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牢人民至上理念,集中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深入排查廉政风险,堵塞管理漏洞,做到全维预防、全面监控。

二是紧盯重点目标,努力创先争优。大力弘扬担当作为精神,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目标导向,按照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争先进位、在全省保三争二抢第一"定位,超前推进稳就业、招才引智、治欠保支等任务落实。聚焦发展大局,对人社部门承担的民生实事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等任务,主动争当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实验田;聚焦风险防控,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兜牢安全发展底线。

三是强化行风建设,打造过硬队伍。围绕提高干部执行力和创新力,进一步强化制度意识、规矩意识,大力倡树"精准严实硬"作风,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推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持续开展全员学习培训、练兵比武、讲比带等活动,办好年轻干部"初心学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社干部队伍。加强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以"智慧人社"建设为抓手,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推动"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落地见效,打造无缝隙、有温度的人社服务体系。

聚力营造便民高效营商环境

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王伟东

(2021年4月28日)

市人社中心作为一线民生服务部门,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积极开展,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专题讨论关键环节,通过改进工作作风、打通办事堵点、优化服务效能等方式,打出一套"思想+行动"组合拳,合力展现人社服务新气象。

一、以宣教研讨推动责任意识增强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营商环境动员部署会议精神,以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年为主线,纠建并举,做好专项整治和举措创新,坚持抓具体求深入,见真章看成效。二是全市"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启动后,紧密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方案,安排部署了学习研讨、业务培训、意见征集、先进评选等系列活动,推动全体干部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及公仆意识,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是围绕市委宣传部关于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专题讨论重点内容,开展党组、中层干部、科室(部门)三级学习研讨,借由民主生活会、支部党员大会开展自省自查,借开门问策凝聚金点子,以监督落实推动转作风。

二、以活动机制加快工作作风转变

一是推动党建与营商融合发展,创建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示范岗",推出招聘企业"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扶贫直通车"等渠道,党员带头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疫情期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工作方式,高效完成援企稳岗资金返还工作,成效受省点赞表扬。二是创新实施"2+2"制度机制,即主任大厅值班制度、部门轮岗督查制度,典型问题通报机制和"好差评"机制,结合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邀请"监督团"明察暗访,动态整治了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社领域突出问题。三是扎实开展人社练兵比武,动员市、县两级人社服务机构共600余人常态化参与"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练兵行动,三项数据均位列全省前位,高标准举办练兵比武大赛,培养出一批人社"知识通"、业务"一口清"。

三、以优化服务促进办事效率提升

一是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按照应上尽上原则,132个依申请事项全部实行"一网通办"。重点实施"双员双轨"工作制,彻底杜绝"体外循环",办件量居全市前列。加速推进"掌上办",完成首批"辽事通"和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对接。二是高效开展"办事方便"专项行动,与群众进行"角色互换",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深入推进"四减"。取消部分办事要件,开展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改革,共推出42个事项清单。增加16个跨省通办事项,稳岗补贴、以工代训补贴实行"免申即享"。三是顺利试点"打包办"服务,针对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手续环节较多的问题,将原来所需6个环节"打包"成1个环节,累计为4030人提供"店小二"式全程代办服务,极大减轻了办事压力,获得退休职工广泛好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